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中國棋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歷史上的蘇聯,不太可能出現了,德國遠比歷史上更加的強大,不但拿下了俄羅斯的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還佔據了巴庫,再加上在遠東方面,西伯利亞的失血,蘇聯即便成立,實力上,也跟歷史上無法相比,這不是小看社會主義的力量,而是多方面的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國土面積和人口,是必然的因素之一。

蘇聯的強大,國土面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22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接近2億的人口,在戰爭之中,大幅度的減少了俄羅斯的人口和國土面積,可是現在剩下的,還在1200萬以上的土地,人口卻是損失的有些大,累計損失了5000萬,加上陣亡和減少的,俄羅斯的總人口降低到了一億以下,這種程度之下,俄羅斯最多就是比歷史上德國強大一點。

即便是這樣的一個強國,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的,中國跟俄羅斯之間的仇怨最大,700萬以上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幾乎是曾經俄羅斯的三分之一了,這麼大的仇怨,不太可能完全平復,只要蘇聯恢復力量,第一個動手的就是中國。

中國哪怕強大,卻不可能常年的陷入到戰爭之中,或者說,不應該讓本土被戰爭籠罩,應該讓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甚至是德國,在俄羅斯的身上再抓下一塊肉,蘇聯的國土只有500萬左右的時候,即便他有什麼的實力,也影響不到中國。最好的是,如果土耳其能夠攻佔一部分的土地,把中國跟俄羅斯隔開的話,對於中國來說,土耳其可以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緩衝區,不管他實力如何,背後有著中國的支撐,即便蘇聯有什麼,也影響不到中國。

現在土耳其已經面向波斯方向了,如果在拿下波斯之後,就能夠跟中亞接壤,打通中亞的關節,到時候,同盟國的幾個國家就可以徹底的連線到一起,在土耳其攻擊的時候,中國可以順帶著修路,到時候,拿下的領土,最多兩三個月,就可以把鐵路貫通,到時候,一條橫跨整個歐亞的大鐵路,就會形成在大陸之上,到時候,這一條大動脈,將會成為,連線三國的紐帶,對於三國的影響力會巨大的。

之前,出於控制力的考慮,中國沒有打算貫通歐亞大鐵路,因為中亞佔據下來,沒有多少的作用,可是現在,既然存著在蘇聯和中國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的關係,那麼支援一下子土耳其,也未嘗不可,相對於土耳其,還是蘇聯更加的強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權衡利弊之下,楊元釗終於做出了決定,動用斯大林這一顆棋子,並且全力支持,無論是情報部門,還是的資金方面,都可以向他傾斜,支援斯大林佔據中部的哈薩克等地盤,並且讓他向歐洲進發。

在楊元釗首肯之後,石磊就開始行動了,斯大林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楊元釗處理的,這都多長時間了,從中國佔據西伯利亞到現在,快2年的時間了,斯大林在中國發展的相當的快,**在俄羅斯民眾之中的基礎是有,再加上能夠被俘虜的,弄到中國來的,很少有高官貴族,也沒有大資本家,大部分都只是最底層,一些思想有著巨大的共鳴。

楊元釗是名義上負責的,但是他事情眾多,不可能親自來負責,最多就是一個名以上面,真正處理的,還是情報局,甚至在石磊的手中,就有關於俄羅斯行動的全套方案和預演,只不過沒有楊元釗的首肯,他不可能的貿然的行動,這下子得到了楊元釗的授權之後,接下來,就是火力全開了。

一個個的電波,從包頭髮往的北方的十來個城市,那是斯大林和俄羅斯布爾什維克在中國的大本營,斯大林等俄羅斯的革命黨,當時在中國的時候,有一場競爭,相互爭奪了一下,畢竟,當時楊元釗從西伯利亞解救過來的革命黨,他們的人員眾多,分屬於不同的流派的,即便楊元釗支援斯大林,卻也知道,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作為中國的最高首腦,他不能夠依靠個人的喜愛,必須要找出最適合中國利益的。

最終還是斯大林這個歷史上的偉人,最終脫穎而出了,當時的楊元釗還讚歎,歷史果然有慣性,哪怕是楊元釗改變了這麼多的歷史,偉人們就如同布包裡面的錐子,壓迫的越緊,反而更容易出頭。

什麼人最符合中國利益,就是強力的,能夠把俄羅斯攪亂到足夠程度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中國各方面發展順利,革命黨的這些棋子遠沒有之前的那麼的重要了,可是楊元釗依然留著他們,中國的發展,有底氣留下一個花錢不多的勢力,萬一有作用呢?

跟德國的做法稍稍不同,革命黨在中國的花費,比起德國的要多的多,可是有革命黨幫忙管理,這些俄羅斯的民眾融入中國的動作在加快,中國在德國手中獲得人力,依然是付出資金的,俄羅斯不過是同樣複製這個過程,按照一個人50美元一年來計算,在西伯利亞俘虜的1500萬民眾和士兵,最終交給斯大林的是挑揀過後,剩下700萬左右,可是一年就是3.5億美元以上,這筆錢可以讓斯大林幹任何事情。

斯大林的也是一個有韌性的,他很清楚,中國把他弄到手,肯定是不懷好意的,此時此刻他沒得選擇,在沒得選擇的前提下,中國又沒有過度的壓迫,他就安下心來發展,特別是後面,龐大的俄羅斯民眾和俘虜,給他創造了機會,錢是一個方面,布爾什維克從來都沒有這麼闊綽過,在大部分的委員,都在為幾萬,幾十萬盧布而奔波的時候,斯大林已經開始組建軍隊,並且健全體質了。

布爾什維克就在異國他鄉,開始發展的,斯大林的黨派,在中國國內進行發展,數百萬,甚至是千萬的俄羅斯民眾,給了他們巨大的發展空間,雖然大部分的民眾,都不可能按照人力輸出,給布爾什維克提供資金,可是加上德國這邊,接近5000萬的人力,卻是發展的巨大基礎,這個佔據了整個俄羅斯三分之一的民眾,還沒有沙皇的秘密警察和官員們的管理,真的是如魚得水了。

按照石磊資料之中,布爾什維克黨員接近80萬,其中有30%是忠誠的鐵桿,是被大量洗腦的,堅定的布爾什維克主義者,這就足夠驚人了,因為俘虜的結構的關係,這部分幾乎都是壯年的青年,實力非常驚人。除了黨派之外,布爾什維克還控制了50萬的軍隊,這些軍隊不同於之前的俄軍,這是受過的最少2年的軍事訓練,裝備了大量先進武器的俄軍,斯大林還學習中國的預備役,因為中國的要求,軍隊總額不能夠超過50萬人,他用了預備役的方法,除了最精銳的,可以留在軍營之中,剩下,可以進行輪換,以一年為期,到現在,受過軍事訓練的,最少有130萬,其中30萬是一直都存在的精銳力量,是在多次的挑選之中,最終剩餘下來。

絕大部分的布爾什維克軍隊,都是脫胎於之前的俘虜的,本身,他們就是正規軍,又在2年的時間之中,加強了訓練,最重要的,這個軍隊,有了信仰,有了主義,這種情況之下,哪怕不更換武器,都可以發揮出巨大的戰鬥力,更別說更換了武器,這樣的50萬軍隊,絕對在戰爭之前,俄軍的精銳部隊之上,跟別說現在大量縮水和實力減弱的俄軍,只要進入到俄羅斯境內,就會迸發出巨大的戰鬥力。

有了精銳的士兵,當然是有武器的,雖然說,中國不可能如同日本那樣,毫無保留的武裝起俄羅斯,可是裝備標準,起碼跟歐洲的協約國部隊的差不多,之前繳獲的原來俄軍的武器,還有曾經日本的武器,這些武器都給了這些俄軍,在機槍和火炮上面,有了一定的加持的,戰鬥力也相當的高,特別是在密集火力上面,相當的強悍,基本達到了歐洲波爾多前線的英法武裝之上,僅次於德**隊。

俄羅斯是跟中國近鄰的鄰國,控制起斯大林,也不是真的為的布爾什維克事業添磚加瓦的,更多的是趁亂的攪亂整個的俄羅斯,而且還是生怕事情鬧的不大。

軍隊不可能只是訓練出來,士兵只是基礎,布爾什維克控制了一部分的底層軍官,可是高層軍官,他無論如何都控制不了,或許有一兩個特例,可是對於整個130萬軍隊來說,高階軍官缺乏極大的。

這一點,又表現出了西北的支援了,在斯大林要求之後,中國對他開放了的3所軍校,每年可以培養1200名初中高階軍官,為了把這個部隊牢牢的掌握在其中,斯大林派出的都是堅定的布爾什維克戰士,他們有些甚至沒有接觸過軍隊,但是他們思想堅定的,理論能力好,並且有不小的鼓動能力,他們本來應該作為政委,但是卻走上了戰鬥員的位置,或許在專業能力上面有些薄弱,但是這是絕對在當指揮下來的武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