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管轄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因為刺激喚醒的回憶,越來越多的東西被楊元釗回想起來,他還記得很清楚,在關於克拉運河的深度分析之中,曾經講過了中國跟泰國最大的分歧還是在管轄權上面,中國的要求肯定是對克拉運河有一定的管轄權,最起碼能夠影響到運河一些戰略性的決策的,一定程度上面駐兵,以保證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石油安全。

這一點,泰國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從大的方面說,這代表著一個國家的主權,泰國還沒有跟中國近到那種程度,再加上中國當時所處的社會局勢,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美國在讓蘇俄解體,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之後,就把中國作為的假想敵,中國是不同意識形態之中,最大的國家,不但營造島鏈,從日本開始,進行完整的軍事佈局,對中國進行包圍,防止中國從的綠水走向藍水,對於中國周邊的國家進行了一番拉攏和離間。

泰國就是其中之一,甚至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的全部國家,都是美國拉攏的物件,這其中又屬越南,印尼,菲律賓跳的最厲害,他們都是跟中國的南海交界的地方,藉助著中國距離太遠,戰機和船隻無法前來的弱點,瘋狂佔據中國的島礁,盜挖中國的石油,一直到永興島填海工程的完成,興建了機場,政府為核心的三沙市,這才告了一個段落,中國用龐大的人力物力和金錢,興建了一個填海歷史上的奇蹟,生生早出了永興島這麼一個龐大的島嶼,徹底的控制了西沙,這才穩定了局面。

中國接壤的諸國之中,除了俄羅斯是跟中國交好之外,其他的都是敵視,這也是中國當時最困難的地方,連俄羅斯的,也是分歧之中求同的存在,在建交的過程之中,也有很多的奮起,作為蘇俄的繼承者,俄羅斯哪怕意識形態改變了之後,也無法融入北約和西方世界,相同的情況造就了兩國的交往,上海五國的協定,奠定了雙方的基礎,也讓邊境的問題緩和。

除了俄羅斯之外,就連是中國一手托起的朝鮮,都在耍無賴,不停的威脅中國,泰國沒有到那種程度,泰國跟中國的關係一直都比較緊張,連韓國跟泰國的關係,都比中泰之間關係好,在這種前提下,太過根本不可能同意把運河交給中國管轄。

中國比泰國強大的多,再加上接壤的關係的,換在一戰之前,可以直接出兵滅之,有這個威脅,周邊的小國根本不可能蹦躂,可惜二戰之後,整個世界的格局就是和平為主,尊重領土主權,再加上由美國等北約的支援下,泰國在動盪不堪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了對中國的強硬態度,這就讓這件對區域有著巨大影響的好事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終擱置了。

一個運河,如果只從經濟上面考慮的話,不管轄也可以接受,特別是後世,中國對中東的石油越辣越依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石油最大的進口國,一條運河的修建,可能15到20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的,一艘船每次節約20萬美元,1萬艘就是20億,15年的時間就是300億,這等於是把運河的投入給賺回來,未來最少有70年,甚至百年的盈利時間,這樣的話,在沒有管轄權的前提下,只要畫出必要的份額,中國也可以接受。

可這個前提是泰國的政治局勢穩定的話,可偏偏泰國的政局不穩,這樣下來,誰也不敢冒險,萬一運河修完了,來一場政變,推翻原來政府所簽訂的一切,這300多億的投資,怎麼辦,這也不是不可能的。泰國在1997年之後,社會動盪不堪,僅僅是政變就出現了數次,軍政府頻頻奪權,總理都被趕下臺了好幾次,還有審判過去國家領導人的鬧劇,這個非常完美,對於很多方面都有直接好處的工程,就這麼的停在了那裡。

控制權,對於後世是最重要的,中國寧願自己投資,讓出一部分利益,比如說讓泰方在整個克拉運河的分配計劃之中佔據一定的優勢,增加土地和控制權的比重的,都不願意讓出控制權,一個投資數百億的巨大工程,不是控制在本國的手中,還不如不弄,新加坡那裡是國際航道,一般情況下,很難差別的對待,運河就不一樣了,就跟現在一戰之中,英國用蘇伊士運河卡住了德國一樣,一旦出現什麼危機的話,中國豈不是還要走馬六甲,這是中國不能接受的。

這是後世克拉運河所面臨的局勢,卻不是目前中國所遭遇的狀況,現在,整個東亞,都是中國的了,整個東亞,原來中日韓朝,甚至是一部分的俄羅斯,可是現在,西伯利亞是中國的,東南亞也是中國的,朝鮮也是中國的,也就是一個日本,現在日本也是中國的僕從國了,剩下的都是中國的土地。

在日本本土這裡,是受到了中國的控制的,後世克拉運河作為國際運河,最大的一個控制權的問題,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完全沒有問題,成為了中國可以自決的東西,這種差別,簡直是天上地下,中國不但擁有運河的控制權,也擁有可以興建的運河的技術,資金和人力,還有什麼能夠阻擋中國修建這個克拉運河。

這麼一個在後世歷經了波折的運河,就如同一個熟透的果實一樣,擺在了中國和楊元釗的面前,等待著他的採摘。

從記憶之中,確認了這個運河的存在,這個從一開始,就被無數人看好,因為種種陰差陽錯的,沒有成功的運河,似乎在楊元釗的面前,綻放了不一樣的光芒,只要修通,對中國的好處是巨大的。

克拉運河在後世,是為了石油而存在了,東亞三國,都沒有足夠的石油產量,後世中國伴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社會需求量的不停提升,對於石油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如果沒有中國的需求,石油也不可能漲那麼高的,中國成為了石油的第一進口國。

無論是在中東做了一些投資,還是在哈薩克和俄羅斯興建大規模的輸油管道,都是中國為了國家戰略的努力,克拉運河也是如此,如果當時能夠貫通這個,獲得一部分運河的管轄權的話,再加上的印度洋上面獲得的一個軍港,中國真的可以保證自身石油安全的同時,又能夠突破美軍的島鏈,從另外一端挺近藍海,這是中國最大進步。

可惜這個戰略沒有實現,那是多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中國在近代的落後,可是在這個時代,中國不但沒有落後,反而在楊元釗的幫助下,重獲巔峰,這種情況之下,開發克拉運河的軍事價值就沒有那麼的重要,卻也是一個值得開發的專案。

這個時代,中東的石油還沒有開啟,一個佔據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石油儲量的中東,目前還埋藏在中東沙漠的黃土之下,可是這個時代的,跟歷史上,發生了變化,中國崛起了,並且介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會中,成為了德國最主要的支持者,藉助著中國的幫助,修通了中東的3b鐵路卻貫通了,這一條交通大動脈,一直都是中國向德國出口的最多地方,支撐一個世界大戰的國家的資源,這可比原油多的多了,特別是到了去年,又發生了一個明顯的改變,不但運過去東西了,又藉助著3b鐵路,從德國運回了大量的石油。

歷史在楊元釗的主導之下,發生了偏差,中國得到了中東,沒有開發中東,在驅逐了當地的原住民之後,就讓那裡的黃沙掩蓋了規模龐大的石油,在沒有石油的中東,只不過是一片沙漠和不毛之地,雖然針對有信仰的他們,有一些的困難,可是這個世界的強權,根本不會如管弱者,一片沙漠,也不會有人拼死來爭奪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伴隨著中國移民的增多,建設的增多,一個個的城市,在中國的主導之下,越來越大的,由點連接成面,由面連線成片,藉助著一戰時期的混亂,中國雖然沒有把中東納入到領土範圍,卻實際控制,只要未來,中國不在戰爭上面,遭遇到大規模的失敗,就不會擔心這一塊土地的失去,歷史上,在一戰之後,阿拉伯人也是期待著阿拉伯半島會按照之前的說法,交還給他們,可是事與願違,這個原屬於土耳其的土地,被英國人堂而皇之的佔據了,英國人都能夠做到這一切,還是在一戰之中,沒有任何準備,一戰之後,派出了小規模的部隊達成的,沒理由中國做不到這一切。

為了這一片蘊藏了無限石油的土地,中國投入了最少2000萬的人口,興建了最少20個大中型的城市,直接的穩定住了這一片區域,哪怕石油沒有開發,哪怕阿拉伯半島充滿了沙漠,中國人依然可以在這裡生存,興建了一些工業,甚至可以透過土耳其,奧匈的運料,進行一部分的加工,再販賣到的歐洲去,這就成為了石油還沒有開啟之前,中國在的阿拉伯半島做出的最大的努力,甚至也建立了一些石化企業,但是最多就是裂解石油,畢竟缺水的阿拉伯半島,建立石化深加工企業,幾乎是不可能的,成本會上升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