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蘭芳出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15年的1月9日,協約國的軍隊是在蘇伊士運河之內登陸的,也只有強大的,控制了蘇伊士運河的英國人,才能夠有這麼大的手筆,整整封閉了蘇伊士運河一天的時間,哪怕是戰爭之中,同盟國經過蘇伊士運河的商船絕跡的時代的,蘇伊士運河也是相當繁忙,一天的時間,足以讓運河排起了長隊。

蘇伊士運河,只一條連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運河,卻不是什麼港口,大部分的船隻進入到蘇伊士運河之後,都必須以核定的速度通行,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保持著船團和勻速,是他們必須要做到,英國人卻在登陸條件不具備的前提,硬生生的在蘇伊士運河登陸了。在蘇伊士運河最少12個登陸點,同時登陸,之前做了相應的調整和準備,50萬大軍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完成了登陸。

英國為了保護蘇伊士運河,在這裡附近駐紮了差不多3萬兵力,分別在運河的南北兩方,在運河的北方,一共有17個軍營,其中的12個被徵用,用於協約*隊的簡單休整,他們會經過了大半個月的休整,適應中東的環境,然後再向目標進發的reads();。

這一次前來中東的協約國的50萬大軍,一共35個師,美軍個11個,法國5個,英軍佔據了一半19個,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強大波爾多扯來的軍隊,這些部隊即便在協約國各個國家之中,都屬於少數,至於武裝,更是加強了不少,特別是其中的美軍3個師,是按照全德國的標準構築的。火力強大,其中的半數人員,是從波爾多前線撤來。

英國在蘇伊士運河旁邊的基礎。是美國這樣選擇的根本,之前就花費了大量的功夫。在蘇伊士運河旁邊,囤積了10個軍火庫,足以支撐50萬大軍半年以上的高強度戰鬥。

正是這些,讓美國人的決定冒險,3個師的部隊,全部都是精銳,一部分是從波爾多撤來的,一部分則是國內透過專門訓練。掌握大量火炮運作的,如果這個戰法可以實行的話,接來,美國會專注發展這樣的部隊,哪怕這樣做代價高昂。

在協約國來看,同盟國不會知道他們的行動計劃,最少是開始動手之前,之所以沒有在埃及登陸,選擇在蘇伊士運河這個絕對的安全地方登陸,原因也在於保密。快速艦隊和蘇伊士運河會給他們爭取到5-7天的時間,到50萬大軍完成了適應性訓練之後,他們就會沿著蘇伊士運河原來阿聯酋的位置。逐步的向北,直接衝向了巴格達,徹底的斷絕的3b鐵路。

七八天的時間,即便是協約國發現了他們的動作,緊急的反應過來,即便是透過3b鐵路調集兵力都有些來不及了,至於更遠的,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事實上,協約國的舉措。相當的犀利,他們考慮問題也非常的深入。幾乎每一個步驟都考慮到了,中國發現問題的時間稍稍的早了一點。這不是協約國沒有預料的到,而是中國在中東那裡的部署比較的強大,比他們預料的早了3天發現了協約國大軍的蹤跡和目的。

在中國實際介入的情況,如果說,協約國的軍隊,在踏足到中東之後,就立刻離開行動的話,當時還糾結協約*隊到底幹什麼同盟國,根本反應不過來,中國也一樣。中東,阿拉伯半島上面,不是非常龐大,急行軍的話,可能半個月,就可以衝破整個半島,從蘇伊士運河沿岸衝向巴格達,也就是幾百公裡的樣子,土耳其在中東的武裝,包括伊拉克的本土武裝,不可能可能阻攔的住如狼似虎的協約*隊。

那樣的話可能沒有任何的準備,就被截斷了3b鐵路,即便緊急運輸,也不可能讓德國獲得足夠的資源,除非中國開啟大規模的空運,否則的話,根本就無從的保證德國的供給,一個已經進入到戰爭狀態,還是最慘烈的壕溝戰的德國,每天的消耗幾乎是天文數字,也就是經過了改造,集裝箱化和塔吊化的巴士拉,才能夠承受如此大的資源,一旦截斷,連鎖反應,會讓德國陷入到混亂之中,直接影響到歐洲的局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協約國為了穩妥起見,選擇了適應性訓練,別看適應性訓練只是15天的時間,不可能給別人調兵的機會,偏偏出現了例外,中國擁有遠距離的投射能力,只要動用了空軍,遠比陸軍和海軍快的多。

當年為了南洋海軍,就從西北緊急起飛了戰略空軍,不遠數千裡,來到東南亞,現在中東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南洋作為了換裝了第一批大型四發運輸機的地方,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兵力到的巴士拉。

此時此刻,正在蘇伊士運河的兵營之中,做恢復性訓練的協約*隊,並不知道,一場經典的特種作戰,就會落到了他們的頭上,這種不同於以往正面作戰的方法,也就是俄羅斯曾經嘗過的,現在就要落到了協約國的身上了。

在得知了協約國的行動了之後,中國國內,並沒有無動於衷,從蘭芳調集部隊,並不困難,甚至在協約國發起攻擊之前,是可以抵達阿拉伯半島的,可是參謀部壓住了這個提議,這樣貿然的上去,未必會遭受巨大的損失,看是擴張影響力的目的就無法達成,他們是為了取得勝利的,不是為了取得損失太大的勝利,更不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去戰鬥,同盟國已經基本同意,會在戰爭之後,讓蘭芳在所以佔據的區域劃定一定的勢力範圍,在同盟國看來,這不過是損害了土耳其的利益而已reads();。

只是損害利益,當然不能長久,中國對土耳其做出了免除3億美元債務決定,直接推動了土耳其同意,未來可能會從巴士拉到巴格達為一線,然後向海岸線劃定一定的勢力範圍。

中國也知道,在目前的狀態,這是最好的結果,不可能佔據整個阿拉伯半島的,哪怕這是一片沙漠,可是位於亞非拉三洲交界的地方,一邊還有蘇伊士運河的,哪怕現在運河沒有控制在英國手中,也不可能讓中國人接近,最多就是現在這樣,從巴士拉畫線,佔據一部分伊拉克,全部科威特,部分沙特,可能會有近50萬平方公裡,幾乎佔據了整個阿拉伯半島的六分之一。

不過這六分之一,絕大部分都處於,波斯灣這一邊的,另外一邊,那是蘇伊士運河,是整個阿拉伯半島之上最精華的地區,無論是德國,還是土耳其,都不允許中國人插手,一旦同盟國戰勝,那將會是最豐碩的戰利品。

佔據七海,一般是以戰艦和艦隊作為主力的,可是著名的海峽也是關鍵,世界上有四大著名的海峽,連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的,巴拿馬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這幾乎都是連線著兩個大洋,或者是地中海這樣龐大的海域,都是以州為單位的,這其中的三個掌握在英國人手中,足以證明大英帝國在過去的幾百年的強勢。

現在馬六甲海峽被中國佔據,英國就只剩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同盟國戰勝,德國是不會放過直布羅陀海峽了的,至於蘇伊士運河,或許不會獨佔,卻會佔據主導權,這是海權的代表。

說這些都比較遠,從一個只有30公里方圓的城市,到現在,幾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楊元釗還比較知足的,雖然沒有辦法拿整個沙特的地盤,可是佔據了伊拉克的精華區域和科威特,還有波斯灣的部分地區,在石油的儲備上面,已經絕對不少了,肉只有吃去,才是自己。

蘭芳的部隊開始俺不就班的準備,以5萬人為基礎,一點點的運送到阿拉伯半島,最終會送上去30萬人,至於協約國是否截斷3b鐵路,那就無所謂了,反正之前半個月時間,已經轉運了相當多物資,最少夠德國用2個月,現在,每多運一天,就可以多堅持4天,這個損失,承受的起。

軍隊可以緩一緩,甚至巴格達是否守得住也都是無所謂的,佔據了更好,佔據不了也沒事,如果能夠藉助著巴格達,把協約國派到這裡的50萬大軍給殲滅,那是最好的。

但是慢慢派兵上來,不等於一直沒有動作,任由協約*隊休息完畢,直撲巴格達的話,他們能夠借用3b鐵路運送物資就會少不少,北線鐵路修築計劃正在進行,最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也就意味著,最起碼要讓協約*隊抵達巴格達的時間延緩10到15天左右。

這麼長的時間,對於目前伊拉克的武裝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必須蘭芳出手,而少於5萬的軍隊,根本辦不到這樣的事情,那麼就只剩一個選擇了,那就是用特種部隊延緩他們的進攻。

而目前在中國控制範圍之中,距離中東方面最近的,也是最適合中東的氣候條件的,就是蘭芳的特種部隊,蘭芳也有能力運送他們,在短時間之中,前往巴士拉。(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