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化胡為佛,滄海桑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深處三十三天外混沌空間裡的八景宮,自成一界,這裡是人教的大本營。

老子端坐在蒲團上,下首只有一人,不是別人,正是以前誅仙陣時,被自己抓回來的長耳定光仙。

話說這些年來長耳定光仙在大師伯老子這裡,過得相當舒坦,因為老子動不動就給他講道,傳授了不少神通給他,而且這些個神通威力大,見效快,可謂是一學就會,拿來就用。是以長耳定光仙根本就不打算回截教,以他獨特的觀點來看,師傅(通天教主)收的徒弟太多了,就算再怎麼親近自己,也分不得多少好處。反之,大師伯的徒弟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個,其中玄都更是爛泥扶不上牆,若是自己能轉投在大師伯門下,豈不勝過截教百倍千倍。

是以長耳定光仙多次想拜老子為師,結果都被老子拒絕了,用老子的話說:“長耳你勿要心急,還有一番大事業等著你去做,說不得將來你還要學到其它聖人們的手段。”

長耳一聽,又驚又喜,遂不再多言。

一晃百多年過去了,老子眼見時機差不多了,便準備讓長耳定光仙這個軟骨仔化胡為佛,禍害西方教,敗壞其氣運。

老子面無表情對長耳定光仙說:“長耳,你來八景宮中已有多少時日了?”

長耳扳著手指頭算了算,回答道:“回稟大師伯,細細算來,今年剛好一百二十年。”

老子又言:“這百多年裡,你進步神速,已經達到了大羅金仙後期境界,眼下正有一樁事需要你去做,對你而言也是一番天大的機緣,若是做得好,證得準聖之位也未可知。”

長耳一聽,心裡噗通噗通直跳,準聖之位啊,天地間除了幾個聖人以外,就數準聖多大,誰都想要證得其位。這廝連忙跪倒在地,向老子叩拜曰:“大師伯儘管吩咐,弟子長耳定當盡心竭力的去完成。”

老子:“吾欲讓你化胡為佛,西出函谷,拜入西方教門下。”

“什麼?”長耳聞言,簡直驚呆了,他萬萬沒想到老子要他做的事,竟然是拜入西方教門下。

老子面不改色的繼續說道:“西方教雖遠離中土,但他畢竟也是道門旁支,吾等身為道門正宗,有責任將其多加教導……你此去西方教,那接引、準提兩位聖人不但不會責難你,甚至還會對你另眼相看,說不得要傳授你一些無上神通,如此一來,你一人學會了截教、人教、西方教的神通,證得準聖之位豈不是易如反掌!”

長耳一聽,覺得也有幾分道理哦!他心裡甚至還有些迫不及待了- -!

老子何等精明,將長耳定光仙的一些小動作都看在眼裡,心想:“這個兔子真是喂不熟,難怪謝道友讓我多教他一些根基淺薄,見效快的速成神通,以長耳的定性,去了西方教後肯定把持不住,到時候亂教一氣,從根本上敗掉西方教的氣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果然沒幾天,老子就親自將長耳定光仙送出了函谷關,讓他化胡為佛。

長耳定光仙轉世投胎,成了釋迦摩尼如來,這廝一身修

為放在西方教所轄地面也是排得上號的。準提、接引見長耳到來,雖知是老子化胡為佛之計,但想著只要好好善待長耳,相信終有一天他要為我所用,遂收長耳入門,悉心教導。只可惜他倆始終沒看清長耳定光仙的品性如何,結果西方教後來因此跌了個超級大跟頭- -!

天上的幾大教派是道統之爭,而人間諸侯也陷入了土地財貨之爭。

武王姬發滅商後,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為了加強對已經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對周的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姜子牙封於齊,公旦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伯禽封於魯。周初總計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十五個,同姓之國四十餘個。繼而派兵征討商朝各地殘餘力量以及東夷勢力,共討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還封了一些前王之後,如焦、祝、薊、陳、杞等。

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治理好國家,武王專門把箕子接來鎬京,虛心請教安邦治國之道。根據箕子講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議,決定將古時已有但還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確定下來。即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做出了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各諸侯可以擁兵,但必須隨時聽從天子調遣,定期向天子納貢、朝賀;允許封侯世代承襲,並可在封國內分封卿、大夫;天子對諸侯有賞罰予奪之權,對封國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權過問。毫無疑問,武王實行的封邦建國方略,相對於商朝那種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來說,顯然是一個進步。它確有統天下於一尊的意義,在當時起到了鞏固和加強。

只可惜啊,武王姬發也是個短命鬼,他在克殷商三年後便駕崩了,時年四十五歲,葬於周陵,為後世尊崇為古代明君。

姜子牙的承諾兌現了,他陪伴了武王姬發短暫的一生,沒過多久,建立齊國的姜子牙也隨即去世,他一死,白鶴童子就將其魂魄送入了六道輪迴,在經歷了短暫的輪迴後,被接回了崑崙玉虛宮,繼續享受他的神仙生活去了。

元始天尊也因為姜子牙在封神一役中立下大功,異常優待他,時常給其開小灶講道,硬生生的將仙緣不深的姜子牙修為提升到了金仙境界,這讓小姜同學受寵若驚。

姬發雖然死了,但他所立下的分封制度卻延續了下來。

各地諸侯國一開始的時候還相敬如賓,畢竟大家都是一個戰壕的兄弟,彼此都認識,就算有了小摩擦,也是和平解決。有的諸侯乾脆來了個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他們竟然天真的以為各國可以和平共處!

漸漸的,幾代之後,眾諸侯國的血緣關係,親情關係不是那麼密切了,矛盾也越來越大,動輒就要刀兵相向,以拳頭大小來論理- -!還好有個周天子在,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這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一些爭端。但有識之士均能看出,周朝衰敗日甚一日,已經不可逆轉,天下大亂只在旦夕之間。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

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至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的時候,這個哥們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舉措更是直接把周朝王室推倒了火山口- -!

周幽王貪婪腐敗,不問政事,任用虢石父為卿士,執掌政事。虢石父為人奸佞乖巧,善於奉承,貪圖財利,但周幽王卻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強烈不滿。周幽王八年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

但若只是如此,申侯就算大為憤怒,也絕不敢對周朝的下手,畢竟對方頂著個天下共主的光環,一呼百應,若是直接開打,怕是凶多吉少,於是申侯繼續等候,等周幽王繼續犯錯,最好搞得是天下大亂,人心離散。

周幽王也沒讓申侯失望,這廝繼續一昏到底,揮起小鋤頭自掘墳墓。

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對她非常寵愛。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褒姒始終不笑。周幽王設定烽火臺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再相信,漸漸不肯應召而來。

三年後,申侯看準時機,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昏庸無能的周幽王死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

沒想到這些諸侯們前腳一走,犬戎後腳就又進來了,而且是經常進犯。當時,京師宮殿被焚燬,國庫虧空,而且西邊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佔去了,邊境烽火也是連年不息。於是,平王就與群臣商議遷都到洛邑(今洛陽)。周公反對道:“不好!洛邑雖然居於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敵;而鎬京呢,左邊有崤山、函谷關,右邊有隴國、蜀國,而且沃野千里,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府之國。現在,大王如果要捨棄鎬京,遷都到洛邑,臣認為不可!”

周平王回答說:“朕也不想遷都啊,可是諸侯們紛紛來逼朕,他們說千里迢迢來此救援,還得自己出糧出錢,並且還不是一回兩回,如此這樣來回折騰,大家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若是朕再不遷都,下次犬戎來襲,他們便不再來了。”於是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只是平王東遷,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諸侯的力量,從此落入了諸侯的掌控之中。諸侯們各霸一方,展開了長達五百多年的殘殺。

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王權進一步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