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姬考、姬發同日稱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崇侯虎、崇應彪帶著親衛打馬狂奔,向著都城方向逃命。卻不想眼見要到自家都城了,外面卻站著一將,身後更有數千精兵。

崇侯虎定睛一看,大喜過望,原來那將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弟弟崇黑虎,那後面的精兵就是所部的三千烏鴉兵。

“二弟來得正是時候,速速和我一道回城防守,莫讓西岐賊子打進城來,等候紂王的調停。”崇侯虎帶著崇應彪和親衛,連忙跑到崇黑虎的軍中,對他說起來。

崇黑虎也不答話,直接吩咐早已準備好的烏鴉兵:“綁了,拿他倆去見二公子和姜丞相。”

三千烏鴉兵一起動手,上戳馬上將,下砍座下馬,將崇侯虎的親衛們一個不漏的全殺光了,然後綁著崇侯虎和崇應彪就往回城方向去了。

這崇黑虎為何要反親哥哥崇侯虎,這裡面的原因太多了,全部攏到一起概括一下無非是以下幾點。

首先:崇侯虎忌憚崇黑虎實力高強,處處打壓他,是以崇黑虎屢次在危難之際救了崇侯虎,不但得不到應有的獎賞,甚至連三千烏鴉兵的軍費都經常拖延,還得崇黑虎自己去想辦法,日久天長,雙方矛盾越來越深。

其次:崇侯虎暴`政坑害了百姓,崇黑虎對此也多有怨言,屢次上書陳情,希望大哥體恤百姓,不要濫用民力。結果可好,崇侯虎非但不採納崇黑虎的正確意見,反而當著眾將的面,將其罵得個狗血噴頭,典型的不做不死。

再者:姜子牙的諜報工作做得相當出色,他早就派人和崇黑虎聯絡上了,雙方悄悄的做起了邊境貿易,各取所需。姜子牙是為了在北伯侯的領地內打下個暗樁,而崇黑虎則是為了解決手下三千烏鴉兵的軍費問題。

最後:此番崇侯虎、崇應彪帶領大軍出征,就給那些早已不滿暴`政的臣民們一個絕佳的串聯機會,他們都希望能推舉賢能的崇黑虎為新的北伯侯,而就在這時,西岐強援姜子牙和二公子姬發又帶領大軍悄悄來了。崇黑虎和姜子牙、姬發等人一碰頭,立馬就達成了驚人的一致,那就是姜子牙和姬發推舉崇黑虎為新的北伯侯,而一旦崇黑虎當上北伯侯以後,他將來也要支援姬發繼承西伯侯的爵位。

綜上所述,崇黑虎有了足夠反對崇侯虎的理由,此時見落荒而逃的崇侯虎和崇應彪,焉能讓他倆安然而去。

那崇侯虎父子連連急呼:“爾等小人,竟敢行叛逆之舉,就不怕將來紂王問罪嗎?”

崇黑虎當面反駁道:“蓋聞人臣事君,務引其君於當道;必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使百姓樂業,天下安阜。未嘗有身為大臣,逢君之惡,蠱惑天子,殘虐萬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剝髓,盡民之力,肥一己私,陷君不義,忍心喪節,如你這等。真可謂:“積惡如山,窮兇若虎。”人神共怒,天下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為諸侯之所共棄!四方諸侯欲同心滅崇姓,西岐首相姜子牙書至,為我崇門分辨賢愚;我敢有負朝廷,寧將長兄拿解周營定罪。我不過只得罪於祖宗猶可,豈可得罪

於天下,自取滅門之禍?故將兄解送西岐大營,再無他說。”

言罷命人堵住崇侯虎父子的嘴,休要叫他倆再胡言亂語蠱惑軍心。

不多時,崇黑虎就押著崇侯虎、崇應彪來到了西岐大營。

早已等候多時的姜子牙和姬發連忙迎了上去,對崇黑虎贊曰:“賢侯大義,惡黨除,君侯乃天下奇大夫也。”

黑虎躬身謝曰:“感二公子、丞相之恩,手札降臨,照明肝膽,領命遵依,故將不仁之兄獻轅門,聽候軍令。”

姜子牙拿出早早已經寫好推舉崇黑虎為新北伯侯的書信,說:“崇侯不仁,黑虎奉書討逆,不避骨肉,真忠良君子,慷慨丈夫!迸語云:“善者福,惡者禍。”天下惡崇侯虎者不可計數,恨不得生啖其肉,三尺之童,聞而切齒。今共知黑虎之賢名,人人悅而心服,故曰:好歹賢愚,不以一例而論也。吾已和二公子寫好書信,共推你為北伯侯,還望不要推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崇黑虎大喜,連忙回答:“二公子和賢相的大恩,黑虎日後必湧泉相報。”

利益交換完成,剩下的就是處理崇侯虎父子了。

姜子牙傳令將崇侯虎父子推出,簇擁而至中軍,雙膝跪下。

老薑曰:“崇侯虎!惡貫滿盈,今日自犯天誅,有何理說?速斬首回報。”不一時推將出去,鍘刀一展,崇侯虎父子二人首級斬了,來獻中軍。

此致,西岐對北伯侯崇侯虎的反擊戰全面結束。公子姬考、上大夫申公豹和西方教的一眾光頭在正面戰場上打敗了崇侯虎的主力軍,使其落荒而逃。而二公子姬發、首相姜子牙則帶人說反了崇黑虎,令其裡應外合奪下了崇侯虎的都城,並在半途擒住了他父子二人,最終將其斬首示眾。

這番大功,姬考和姬發算是拼了個伯仲之間,不分勝負。

話說紂王原本準備調停一下西伯侯與北伯侯的矛盾,在他看來,北伯侯還是不錯的,按時上繳貢品,且在幾次討伐叛逆的過程中居功至偉,遠比首鼠兩端的西伯侯一脈強多了。故而紂王已經寫好了調停信件,讓兩邊罷兵言和,其中又多偏向於北伯侯一邊。

卻不想幾日後,紂王得知北伯侯已死,且西伯侯擅自出兵,討伐同朝為官的北伯侯已是大逆不道,現在更變本加厲的推舉新的北伯侯,簡直就是沒將本王放在眼裡。

豎日早朝。

紂王對文武百官話曰:“崇侯虎屢建大功,今反被叛臣誅戮,情殊痛恨。傳旨點兵將,先伐西岐,拿姬考等人和賣兄賊崇黑虎,以正不臣之罪。”

有大夫進言道:“崇侯虎雖有大功於陛下,實荼毒於萬民,結大惡於諸侯,人人切齒,個個傷心。今被西伯侯殲滅,天下無不頌歌。況大小臣工,無不言陛下寵信讒佞,今為諸侯又生異端,此言恰中諸侯之口,願陛下將此事徐徐圖之。如若急行,文武以陛下寵奸逆,以諸侯為輕,崇侯虎雖死,如疥癬一般,天下東南,挖運河當為第一重務,願陛下裁之。”

紂王一聽,沉吟良久,方息其怒。

數月後,正當西岐蒸蒸日上的時候,年事已高的姬昌卻身染重疾,隨時都有可能一命嗚呼。

西岐的一眾文武都來到姬昌的病床前,等他交代身後事了,其中又以公子姬考和次子姬發的人馬最為緊張,因為繼位人選十有八九會在他二人之間產生。

姬昌把姜子牙和申公豹召之床前,弱聲弱氣的對他倆說:“孤今召卿等入內,並無別論。孤居西北,坐鎮一方,統二百鎮諸侯之首,感蒙聖恩不淺。方今雖則亂離,況且還有君臣名分,未至乖戾。孤伐北伯侯,雖得勝而歸,心內實有未安。今明君在上,不奏天子而自行誅戮,是自專也。與北伯侯一般爵位,孤竟專殺,大罪也。自從殺北伯侯之後,孤每夜聞悲泣之聲,合目則立於榻前,吾思不能久立於陽世矣。今日請卿等入內,孤有一言,切不可忘。倘吾死之後,縱君惡貫盈,切不可聽諸侯之唆,以臣伐君。卿等若違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見。”言罷流淚滿面。

姜子牙和申公豹雖然都知道周代商興以是大勢所趨,怎可能不去伐它,但口中卻答:“臣等受大王重恩,雖肝腦塗地,粉骨捐軀,不足以報國恩之萬一。大王切莫以臣等為慮,當宜保重龍體,不日自愈矣。”

姬昌艱難的用手指了指姬考,然後又指了指姬發,正待要對他倆說些什麼,卻不想一口氣沒緩上來,就撒手而去了。(是年九十七歲,這在古代已經算是超級高壽的了,想古人常言:人到七十古來稀。)

這下子問題大了,最重要的繼承人都沒說出來,就死掉了,這就讓旁邊的一眾大臣和姬昌的一大堆子女茫然不知所措,他們第一反應是:“這該如何是好?”

眾人先是齊齊痛哭,感懷先王姬昌的仁德,一致決定追封姬昌為文王,以緬懷他在位期間的諸多惠民仁政。偶後文武百官才商討起了嗣位繼承人的問題。

原本很簡單的一件事,無非就是傳位於長子嘛!但眼下卻很難辦,因為有大量的外部勢力介入,使得百官都不敢輕言,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天給捅破了。

姬考有上大夫申公豹和西方教的一眾光頭師兄們支援,且得到了大多數朝臣們的擁護。

姬發有首相姜子牙的全力支持,他後面還有一大幫子姜子牙的師兄做後盾,且新任的北伯侯崇黑虎也表示全力支持姬發繼承西伯侯爵位,故而一部分朝臣也公開表明支援他。

如此一來,西岐就被分成了兩大勢力對峙的情況。

經過首相姜子牙和上大夫申公豹等人的多次閉門協商,最終同意先一致對外,把伐商作為第一目標,其它的事都可以暫時放一邊,日後再做定論。

於是乎,姬考在申公豹和西方教弟子的支援下,自稱“明王”。而姬發則在姜子牙和闡教弟子的支援下,自稱“武王”。

一日間,西岐大地走了一個文王,卻多了兩個明王和武王出來,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