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雙龍 第三十六章 馬邑之戰(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突利回到馬邑城中去見頡利可汗,只推說北虎軍要求大汗交出所有戰馬,茲事體大,小侄不敢作主,故而回來請大汗定奪。(頡利和突利本就是叔侄關係)

頡利可汗聞言那個叫氣啊,戰馬就是草原人的生命,豈能說給就給。北虎軍提的這個要求簡直是欺人太甚,先不說北虎軍收了戰馬後,是否會如約讓十幾萬突厥人平安回到草原去,就算平安回去了,戰馬短缺的(東)突厥各部,只怕會立刻四分五裂,甚至還會引來外敵入侵。

王汗大帳內,突厥諸將吵成了一片,有脾氣暴躁的將領,直接建議和城外的北虎軍拼了,大不了來個魚死網破。不過這一建議直接被眾人無視了,若是真能取勝,何苦在這裡商量了這麼多天和談事宜。

頡利也是心煩氣躁,直接揮手讓眾人退下,自己好一個人靜靜的想一想。

突利回到了自己的大帳內,召來親衛嘀咕了幾句,幾名親衛便急匆匆的出去了。不一會,原臣服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落首領紛紛來到突利可汗這裡。

突利可汗直接開門見山的說:“北虎軍上上下下對大汗這種背信棄義的做法深感厭惡,所以無論大汗開出什麼樣的和談條件,北虎軍都不會答應。除非有一天,大汗換了別人,才有可能達成和談。”

薛延陀部首領心思機敏,當即對眾人說:“我部願意推舉突利可汗為大汗,帶領大家走出困境。”

其他人一聽這話,哪能還不明白,紛紛表示願意共推突利可汗為王汗。

突利的目的達到了,他霍然站了起來,拔出彎刀,和在場之人來了個歃血而盟。

眾人又商議了一陣,決定當晚就動手,因為諸部兵馬已經開始斷水了,此事宜早不宜遲。

是夜,頡利可汗在王帳中心神不寧。

有親衛來稟報:“大汗,有人用箭射了封信進來,事關重大,不得不稟報大汗。”

頡利可汗:“拿過來吧。”

親衛把信遞給頡利可汗,只見信中用突厥語寫了幾個大字“突利慾反”。這一下,可把頡利驚出了一身冷汗,聯想到突利這幾天以和談的名義進進出出北虎軍一事,頡利感覺到,此事估計不會是空穴來風。

頡利可汗急忙召集心腹將領來商議,有人提議,“大汗可派人去請突利可汗來大帳議事,若是他真敢來,此事權當是個笑話。若是他推說不來,其中必有隱情。”

頡利立刻命人去突利那裡,找他來王帳議事。

突利正在自己的大帳中準備起事,哪知頡利可汗的親衛來了,傳頡利可汗之命,請他去王帳議事。突利還以為是自己某部的人走漏了風聲,當機立斷,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砍了頡利的親衛,然後召集各部,一起朝王汗大帳殺去,一時間殺聲四起。

頡利可汗聽聞突利聯合諸部人馬一起叛亂,頓時氣得口吐鮮血,還好他的心腹諸將在此,急忙聚攏所部最精銳的四萬人馬,反擊突利等人。

兩邊鐵騎不可避免的互相廝殺,大家都穿著同樣的服侍,有著同樣的膚色,在黑夜裡難辨敵我,混亂中不少人為了保全自己,盲目的砍向四周之人。

殺聲、慘叫聲響成一片,鮮血籠罩著整個馬邑城。

此戰從深夜殺到黎明,數個時辰中,突厥鐵騎倒下的人數,以萬為單位。

頡利可汗到底是眾叛親離,越來越多的突厥諸部在弄明情況後,選擇加入到突利一方,對頡利所部的四萬人馬展開攻擊。

最終,頡利可汗的四萬親信被殺散大半,頡利自己的項上人頭也沒能保住。

大局已定,突利可汗終於得償所願,坐上了王汗寶座。

這時,城外戰鼓震天般響起,砍殺了一夜的突厥諸部,這才反應過來,外面那頭猛虎已經靜待多時了,現在它準備亮出毛皮下所藏的利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突利可汗審時度勢,知道抗拒北虎軍無異於自找死路,連忙命人開啟城門,放北虎軍進城,而他自己則率領突厥諸部的首領,提著頡利和趙德言的首級,去城門口向謝虎王請罪……

就這樣,一場令天下英雄豪傑震驚的大戰,以北虎軍的全勝而告終。

北虎軍先鋒尉遲恭頗有些氣惱的對謝虎王抱怨說:“殿下,末將手下的兒郎們平日裡操練個不停,就為了在這場大戰中一展身手,可如今倒好,仗沒打上一回,地倒挖了不少,這算哪門子事啊!”

謝虎王哈哈大笑,回應道:“善戰者無赫赫戰功。再說了,我們中原人追根溯源本來就是農耕民族,把挖地的本領練好了,保你一輩子衣食無憂~~”

對於突厥諸部的處置,成了北虎軍的首要議題。

有人建議仿效秦漢時期打擊匈奴那樣,把他們趕得遠遠的。有人則建議在內地劃出一塊地來,供歸附之人棲息。不過謝虎王總結兩千多年的歷史經驗,推出了自己的方案,這方案的中心思想就是“禍水西引”。

縱觀草原歷史,這裡從來不缺強人和強大的勢力。

匈奴之後有鮮卑,鮮卑之後有突厥,突厥之後有蒙古……

每當中原王朝衰弱時,草原遊牧民族就會選擇南征,大加掠奪,洗劫一番中原大地。至於為何要選擇洗劫中原大地,草原上流傳著這麼一則生動的笑話。

一個小孩問他爺爺:“爺爺,我們為什麼要去搶中原人?”

爺爺回答:“因為草原貧瘠,沒有鐵啊!”

小孩:“搶那麼多鐵來做什麼?”

爺爺:“用來打造馬刀。”

小孩:“打造那麼多馬刀又用來做什麼吶?”

爺爺:“用來搶劫中原人啊~~”

這簡直就是遊牧民族最生動的表現。

謝虎王準備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觀點,當然,這可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時間,但這值得嘗試一下。

謝虎王請來畢玄、突利可汗及其他突厥諸部的首領,共同商議兩家的和平協議。

首先,突利可汗代表(東)突厥諸部,對遭受戰火的馬邑民眾報以誠懇的道歉,並列出了具體賠償清單。對此,謝虎王也接受了他們的道歉,這使突厥諸部首領心中稍安,看來謝虎王不打算將他們一鍋燴了- -!

然後,謝虎王和突利可汗當著在場眾人的面,正式的簽署了一份和平協定,雙方約定,有生之年,絕不侵犯對方邊境。若是一方遭遇天災等自然災害,另一方當施以人道援助等等……

最後,雙方還約定互開邊市,謝虎王更直接點名,要收購草原的羊毛。對此,突厥各部首領均不明要領。

謝虎王解釋說,羊毛其實有大用,它可以很大程度上代替蠶絲來製作衣物。總之一句話,你們有多少羊毛,我就收多少,至於羊肉什麼的,你們自己拿去吃了就是,若是覺得有多的,賣點給我們也成。

這份協議達成後,可把突厥諸部的首領高興壞了,平日裡送都送不出去的羊毛,轉眼間竟成了寶貝。眾人都覺得選擇突利當大汗是選對了,一年裡光賣羊毛這一項收入,就比去中原搶劫幾次還來得多。

謝虎王更在自己的大帳中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到場之人可謂是賓主盡歡。

酒過三旬,謝虎王向突利可汗問其了草原上的情況。

謝虎王:“突利可汗,你可知道漢初時期,與漢朝作戰過的那支匈奴軍隊的後人去哪了嗎?”

突利:“虎王殿下,據本汗瞭解,那支匈奴軍在戰敗後,向西逃去,聽說進了沙漠後,就再無音訊了,估計已經全部死在沙漠中了。”

謝虎王:“咦?那就怪了,本王前些時候聽海外回來的人講,有一支自稱是匈奴人後裔的軍隊,在西方來回掃蕩諸國,簡直富得流油,本王還準備在平定天下後,派出一支遠征軍,去西方轉轉。”

突利:“真有此事?這麼說來,匈奴軍隊最終是走出了沙漠。”

謝虎王:“應該不會有假,據說西方世界富庶非常,就是尋常百姓家裡都存著幾十兩金子,更別說權貴了。可偏偏眼下的西方大地沒有強國存在,處處都是割據局面,大大小小有上百個國家並立而存,有的小國只有數百士兵。更有甚者,直接從外面請僱傭軍來守衛國家,你說怪不怪。”

突利可汗及一班突厥諸部首領恍然大悟,怪不得匈奴殘餘軍隊可以在西方大地稱王稱霸,原來還有這樣的原因。

謝虎王也知道口說無憑,必須拿出點乾貨,一點一點的誘導草原遊牧民族向西看,於是說道:“本王準備先派出一個商隊,沿著匈奴人的足跡重新走一遍,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諸位可有興趣啊。當然,這中間的過程可能需要一到兩年。”

突利等人見謝虎王都開口了,哪還敢拒絕,紛紛表示願意參與其中,但是這兵馬到底派出多少為宜吶?

謝虎王說,既然是一個商隊出行,就不必太多的人,依本王看,不如就由武尊畢玄道友領頭,北虎軍出五百人,諸位部落各出一百人,共計一千五百人,多帶些絲綢瓷器過去,看看能否大賺特賺,然後再做定奪可好。

突厥諸部皆點頭同意。

由此拉開了謝氏絲綢之路的開端,也同時拓寬了草原諸部的眼界,而此行的領頭人畢玄也被後人載入史冊,成為了他一生中最為榮耀的一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