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雙龍 第二十六章 以龍氣養紫陽的關鍵物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小李飛刀李尋歡以儒術養飛刀術,給謝天虎留下了深刻映象,後者來到大唐雙龍位面爭奪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模仿小李飛刀的模式,以帝王龍氣養紫陽真氣。

此事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龍氣和信仰之力、功德之力、氣運一樣,都屬於看不見,摸不著,玄之又玄的東西,怎麼運用確實是個大難題。為此,謝天虎嘗試了很多種辦法,比如:鼓勵治下的百姓家中懸掛自己的畫像;大範圍救助黃河以南的逃難災民;定時定點的祭拜天地等等一系列和龍氣扯得上關係的行動。

結果令人尷尬的是- -!帝王龍氣沒感覺到一丁半點,反而是功德之力和信仰之力增加了不少,這讓謝天虎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正當謝天虎一籌莫展的時候,河南傳來了宇文化及戰敗的訊息,這令謝虎王眼前一亮,莫不是少了它的緣故。

它,指的就是和氏璧。

從唐末以前的歷史觀之,和氏璧失去後總有方法教人尋找回來,它或發出奇怪的光芒,或默默的召喚有緣之人。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傳國玉璽。”

自秦朝始皇帝得其玉璧,命李斯著能工巧匠鐫刻為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秦子嬰元年(前207)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秦亡。傳國璽得歸劉漢。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傳國玉璽此後歷經無數朝代,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被隋文帝楊堅用作玉璽,後又被篡位的隋煬帝楊廣所得。

隋亡後,此璽在混亂之中被寧道奇所得,並交由慈航靜齋保管,後被師妃暄拿出來做引子,推舉李世民為天下明主的象徵。

此時因為有了謝天虎的橫空出世,打亂了慈航靜齋的如意算盤。現在的寧道奇一心一意去找寇仲和徐子陵,哪裡還有閒功夫管這檔子事,這就給謝虎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寧道奇心裡估計想的是- -!天大地大,比不過老子破碎虛空的事大。找到“雙龍”,收其為徒,為道門培養出兩位有道天尊,順便把【長生訣】拿來參詳參詳,為自己破碎虛空做最後的準備。)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宇文化及敗給李密的過程,真叫人拉低智商下限- -!

宇文化及在殺了楊廣後,帶領著十多萬戰力強大的驍果騎,一路朝關中大地返回,他們不可避免的就和佔據河南一帶的瓦崗軍碰上了。

瓦崗軍領袖李密,當時正與王世充作戰,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他先是與東都洛陽的隋軍講和,假意稱臣,爾後全軍調頭對付宇文化及帶領的驍果騎。

按戰力來說,驍果騎乃是隋朝最精銳的軍隊,其戰力在瓦崗軍之上,再加上眾將士歸鄉心切,士氣高昂,戰勝久戰疲憊的瓦崗軍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如兩軍的統帥的運籌帷幄,後勤糧草的準備情況等等。

宇文化及這廝除了擁有強大的曉果騎戰力外,偏偏在其他因素上都輸給了老謀深算的李密。驍果騎一路北返,到了河南境內時,存糧已經不多,宇文化及不立刻速戰速決,反而去向李密要糧,如此一來,李密就知道了驍果騎缺糧一事,他假裝同意跟宇文化及聯合,藉此麻痺他,消耗他更多的存糧。

果不其然,政治智商不及格的宇文化及得李密回覆後,放開糧食控制,讓士兵們盡情吃,甚至還舉行了個大聚餐,真是不作不死的典範- -!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的道理,他怎麼就不明白吶!

等到宇文化及軍中無糧可吃時,他才明白中了李密之計,倉促組織軍心不穩的曉果騎去和瓦崗軍決一死戰。兩軍大戰一場,戰力強大的驍果騎壓著瓦崗軍一頓猛揍,險些就打垮了對方,無奈瓦崗軍中秦瓊等人奮力抵抗,才使得岌岌可危的瓦崗軍最終守住了陣腳。結果,強大的驍果騎因缺糧,不斷有人投奔李密,使得瓦崗軍不勝而勝。(事實再一次證明了,一隻綿羊帶領的獅群是打不過一隻獅子帶領的羊群- -!)

宇文化及無法,只得帶領兩萬多親信北逃,途中又發生了多次內訌,真可謂是窮途末路。

抱著天上掉下個金娃娃,不撿白不撿的道理( ̄︶ ̄)謝虎王當即派元帥李靖帶領王伏寶、宋金剛、尉遲恭三員大將,出兵五萬,截擊北竄的宇文化及所部,務求將其隨軍所攜帶的隋朝金銀寶物,一併奪回。

數日後,李靖率大軍將北逃的宇文化及所部團團圍困。窮途末路的隋軍將領,半夜悄悄引李靖大軍前來,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了宇文閥全部親信。至此,隋朝後宮的金銀珍寶,連同傳國玉璽和隋煬帝皇后蕭氏一起,都被送到了謝虎侯面前。

謝虎王先是重賞了有功將士。(用繳獲的金銀去賞賜有功將士,出手大方得很吶- -!)然後下令砍了宇文閥全族人的腦袋,這樣的門閥早已腐朽不堪,於社稷有百害而無一利,留之何用。最後再命人以高規格服侍那位素有賢名的蕭後。

處理完了公事,謝虎王這才拿起面前的傳國玉璽,仔細觀看起來。

一方純白無瑕,寶光閃爍的玉璽,正與世無爭的安然置於大案之上。璽上鐫雕上五龍交紐的紋樣,手藝巧奪天工,但卻旁缺一角,補上黃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謝天虎大手一探,便把和氏璧抓在手裡,一股難以琢磨的寒冰之氣,瞬間透過手心傳入體內,真如傳說中的一般,此璧只對武者散發異能,對於一般人,則與平常寶玉並無二致,令謝天虎大嘆其神奇。

謝天虎身懷紫陽真氣,本就是寒冰之氣的剋星,根本不懼和氏璧的異能,但怎麼使用和氏璧來引導龍氣以養紫陽真氣,又是個難題,總不能像寇仲、徐子陵他們那樣,為了拓展經脈,把傳國玉璽化為一堆粉末吧- -!那簡直就是對和氏璧的一種侮辱!再者說,謝天虎也根本不需要用和氏璧來拓展經脈。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謝天虎打入一道紫陽真氣進入和氏璧內部,頓時和氏璧光芒大作,輕微的震動起來,就像是個得了糖吃的小娃娃一樣,歡快之情,一覽無餘。

謝天虎逐漸的摸著了些門道,自己打入的那道紫陽真氣,被和氏璧用寒冰之氣中和了,一陰一陽,本就是大道法則。

有道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是為陰陽之道也。

又是幾道紫陽真氣送入和氏璧體內,漸漸的,和氏璧像是吃飽了一樣,開始發出一道道中正平和之氣反哺謝天虎,這些真氣與紫陽真氣並不衝突,反而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

下一刻,謝天虎感到自己忽然與這個國家的千年歷史,不可分割的連接起來。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龍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