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火上澆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著晉王失魂落魄的樣子,宋琪、賈琰和程羽就已經知道這次遷都之爭的結果了,雖然各個心裡都很著急,但是仍然是保持鎮靜迎接晉王。

趙光義見了他們三人方才有點清醒,但是已經不能確定自己是如何回到這裡的,當看到汴京傳過來的三份奏章時,他就已經知道遷都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宋琪先是看了一眼身邊的賈琰和程羽,然後上前扶住步履略顯蹣跚的趙光義,問道:“晉王可好?莫非是遷都之爭已經有了結論?”

趙光義看著身邊三個心腹,嘆道:“今日傳來汴京三位宰輔的奏章,他們也都是極為同意遷都洛陽的。本王看皇上的意思此事已經是不可挽回的了。”

賈琰大急:“王爺經營汴京多年,基業全在汴京,此時一旦遷都洛陽,王爺豈不是如虎陷牢籠,任人可欺!”

趙光義無奈道:“難道本王不知嗎?本王已經是竭盡所能、據理力爭,但是……”想到前次朝堂趙德昭的表現,忍不住讚道:“好個昭啊,沒想到這幾年長進不少。”

宋琪仍然不放棄,說道:“難道此事竟然是毫無辦法了嗎?”

趙光義仰天長嘆道:“事已至此,恐怕是……”

“王爺,在下認為有一人或可令皇上改變主意。”趙光義的話還沒有說完,旁邊就傳來了程羽的聲音。

“哦,真的嗎?何人還有此能耐?”聽得有人能令皇兄改變主意。對於趙光義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霖。

“趙普與皇上布衣相交,多年共謀大事,皇上對他地話言聽計從,在下心想趙普或許有辦法能令皇上改變初衷。”

“對啊!若非程先生提醒,本王倒把此人忘記了。皇兄一向重視趙普的意見,若是能請得趙普遊說皇兄。那遷都之事或有轉機,”說到此。趙光義興奮地神色又轉為黯淡,遲疑道:“只是本王與趙普一向不和,不知趙普肯否幫忙?”

程羽在三人中話不多,但是見識卻也不淺。忙道:“王爺。身在朝堂之上並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趙普此人以前忠於皇上,多與王爺起了衝突也是常事。如今皇上閒置趙普,若是王爺能許諾趙普滿足他的利益,趙普定能為王爺效力。”

“哦,以先生之見,趙普此人有何所求?”趙光義此時方現程羽的見識竟然不再宋琪之下。

程羽見自己這幾日所思所得能得到趙光義地認同,漸漸有了信心,說道:“在下觀趙普雖然心胸狹窄。林雷貪圖財物,然其人做事並不為外物所擾,事事都能從是否有利於我大宋統一天下著想,是以在下猜想趙普所求必是能身在廟堂輔佐君主統一天下。若是王爺向趙普表明心跡,以目前趙普對皇上的失望。其心必為王爺所感。”

見宋琪和賈琰都是頗為贊同地神色。趙光義哪裡還有做其他事情的閒情雅緻,吩咐府內護衛迅備馬。驅馬就向趙普的府邸奔去。

到了趙普的清幽莊園,馬尚未停駐,趙光義就已從馬上跳了下來,快步跑到府門口,舉起雙手就要使勁拍下去。但是手到了半空又停了下來,整了整自己地衣冠,方才輕輕地敲擊府門。見王爺如此著急,他地隨身護衛哪裡還敢怠慢,一人上前攔在了王爺的身前,一人代替趙光義極為有禮的敲門。

府門大開,出來的還是那位老伯,眯著眼睛看了看門前的三個人,問道:“不知三位有何貴幹?”

那名敲門的護衛恭敬地回答道:“老伯,這位是大宋的晉王,有事求見趙普相爺。”

老伯似乎聽過晉王的名號,低著頭想了半晌,然後說道:“原來是晉王殿下,請恕小老兒失禮了。王爺來的真是不巧,我家老爺這幾日和武功郡王垂釣,今早便已早早地出門了。”

趙光義滿懷希望前來,希望自己可以說服趙普幫助自己,但是聽到趙普似乎和趙德昭交好,一顆心卻似落入了無底深淵一般壓得他透不過氣來。怪不得趙德昭那日句句在理,怪不得那日趙德昭明明佔了上風還要進言皇上聽取汴京三位宰輔的意見,現在仔細想來卻有著趙普行事的風格。

想到趙德昭如今有了趙普的幫助,自己要實現素日的夢想豈不是難上加難?想到此,趙光義跌跌撞撞地離開,左腳踩上馬鐙,右腳卻是毫無氣力,連用了數次力氣都沒能翻身上馬。

那些護衛看著趙光義臉色白、神色不同往常,俱都嚇得不敢靠近其身。但是看著他連著上了多此馬都沒能如願,那些追隨他多年地護衛不忍心,壯著膽子上前攙扶著他地胳膊。

護衛的好意此時在趙光義看來卻更多像是憐憫,不由地怒由心生,怒道:“滾開!”話一出口,心底裡憋著地那口濁氣已從胸內排出,身體又有了氣力,翻身上了馬,不理會這些護衛們,狠狠的揮著馬鞭不斷地擊打胯下的駿馬。

遷都洛陽已然成為定局,趙匡胤每每想到自己以後就可以在這承載著自己無數兒時美好回憶的地方主宰天下的走勢,衣錦還鄉的激動和興奮就不由地湧上心頭。

冰雪聰明的花蕊夫人豈能看不出皇上今日心情不錯,嬌聲笑道:“不知生了什麼事情竟然能讓皇上如此高興?”

趙匡胤哈哈大笑,上前攬著花蕊夫人的香肩,並排走到桌前坐下方才回道:“告訴愛妃一個好消息,經過這幾日的商議。眾大臣今日已然同意了朕遷都洛陽地計劃。以後朕就可以年年陪著愛卿欣賞洛陽的牡丹了。”

花蕊夫人聽了盈盈下拜道:“多謝皇上,妾身能得皇上如此寵愛真是三生之福!”

趙匡胤握住花蕊夫人的雙手,看著那如秋水一般的雙眸,柔聲說道:“能與愛妃共度此生才是朕的福氣。”

花蕊夫人溫柔地靠在趙匡胤的胸前,此時在她地心目中,趙匡胤不再是萬人敬仰的皇上。而是一個男人,一個她能夠依靠地男人。

趙匡胤一手攬著花蕊夫人的細腰。一手撫摸著她那瀑布般的黑,說道:“這次之所以能夠說服那些頑固的大臣們同意遷都可都是昭地功勞。朕這次可沒有想到昭能有此表現。”

花蕊夫人想到那少年,覺得趁著皇上心情好,自己也是該幫幫他說話地時候。不由地問道:“若是皇上遷都洛陽。那麼汴京該由何人駐守?”

到了此時,趙匡胤心底裡有些話也很想找人訴說,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人和時機,今日心情高興,再加上花蕊夫人在大宋沒有一絲一毫的勢力,宮外也沒有人,他的心思縱然說給了花蕊夫人知曉也不會洩露出去。

聽了花蕊夫人的問話,趙匡胤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後方才緩緩說道:“晉王擔任開封府府尹之職。遷都洛陽之後開封自然是晉王留守。”

“如若果真如此,皇上豈不是真的決定了要武功郡王留在身邊,悉心培養了?”花蕊夫人很想說的話今日終於說了出來。

皇上久久沒有回話,花蕊夫人離開皇上寬闊的胸膛,做起身子看著皇上。入眼處。趙匡胤雙眼已是通紅。花蕊夫人大驚,不由地急道:“皇上?皇上?”

“沒事。朕沒事”趙匡胤聽得花蕊夫人的叫聲清醒過來,撫慰道:“放心,朕沒事。朕方才只是想起了晉王而已。晉王天生富貴,天縱英才,本是我趙家不輸於我地人才,朕往日也是覺得朕百年之後就把我大宋交由晉王。但是朕現晉王太過急於求成,而昭這幾年又不斷成熟,朕身為昭的父親,有時也會不自覺的為昭考慮考慮。”

花蕊夫人見皇上開了口,便也放心的說道:“皇上,臣妾身在後宮,本不能對朝政有所諫言。然而今日既然皇上開了口,臣妾卻是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哦,愛妃有話儘管講來。”趙匡胤聽了反倒來了興趣,很想聽聽這位精通詩書的愛妃有何話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臣妾雖然自蜀中前來,但是也久聞皇上和晉王兄弟情深,只是臣妾一直礙於身份不敢向皇上吐露心跡。臣妾記得史書記載西漢景帝時期,竇太后偏愛梁王,始終想著景帝百年之後由梁王繼承大統。景帝孝順,不敢違背太后地心意。然而景帝大臣紛紛上奏反對,其中一位大臣地話終於使得景帝下定決心冊立景帝的兒子為太子。皇上可知那為大臣是如何勸諫景帝地?”

趙匡胤正聽得入神,更何況他征戰多年,本就讀書不多,哪裡知曉這些事情,急忙說道:“朕實不知也,還請愛妃明言。”

花蕊夫人見皇上聽了她的這些話沒有表現出反感,於是繼續說道:“那位大臣勸諫景帝道自古帝王之所以皆是父傳子,乃是因為如此制度有助於減少帝王家為了皇位的爭鬥。若是既能父傳子,又能兄傳帝,則後世子孫各各俱懷爭位之心,不利於王朝的穩定和統治。皇上儘早確定父傳子的傳為制度,則可減少其他無謂的爭鬥。臣妾不懂朝政,這些都是臣妾從書中看到的,若是犯了皇上的忌諱,還請皇上恕罪。”

趙匡胤經歷多此朝政變亂,自己認定了那些亂臣賊子之所以能夠成功篡奪皇位除了叛亂者手握兵權外,還有就是繼承者能力偏弱,所以他始終想著若是想要大宋的統治萬萬年就要選擇能力出眾的繼承人繼承皇位,所以一開始他的選擇乃是晉王趙光義。只是隨著趙德昭的崛起和晉王聲譽隱隱然有過他的勢頭,方才又改變了主意。今日聽到花蕊夫人的這番話,如此想法卻是初次聽聞,對他的治國理念又增加了新的觀念,不由地他不慎重思考。

越想越覺得花蕊夫人的那番話很有道理,在把兵權收於君王手中之後,王朝的威脅除了外在的,還有內部的隱患。若是一個不小心,說不定自己人造成的威脅對王朝的危害更甚於外敵。想到此,卻是讚道:“愛妃不愧是人所頌揚的才女,朕今日真是大開眼界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