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完美裝巡(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與主炮相比,副炮可選型號的效能差別相對來要得多,但李暉還是選出了其中他認為最合適的,這次法國火炮終於有了出頭的機會。

跟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英國阿姆斯特朗10mm速射炮相比,法國同口徑的迦納速射炮射速更快、炮彈更重、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絕大部分效能都要更勝一籌。雖然法國火炮對人員素質的要求稍高,但李暉已經決定派生化兵上艦幫助北洋水師,所以這方面不必擔心。

10mm的口徑對於大型裝巡來似乎顯得稍了一,但有那8門射速堪比中口徑速射炮的主炮在,對付中型艦船的職責完全可以交給後者。

而新艦上副炮的主要目標其實是高速而巧的魚雷艇和雷擊艦/驅逐艦,10mm口徑已經足夠用了,反倒是150mm這個口徑的火炮卻因為射速相對較慢、轉向也不夠靈活,未必能夠勝任這樣的任務。

由於兩側的主炮塔擠佔了甲板空間,新艦除非擴大到萬噸級,否則10mm副炮只能安裝8門,否則就過於擁擠,被擊中後引發連環殉爆的危險會大大增加。

為了保證反魚雷艇的火力,李暉又給新艦加裝了8門自己最佳化過的7mm馬克沁機關炮,它的最大射速高達400發/分,是目前各國海軍所用的那些單管射速不過0發/分的老式口徑“速射炮”所望塵莫及的,8門的火力比以前的幾十門都猛;而最佳化過的炮彈則令其殺傷力大增。

對當前技術條件下必須衝到兩三百米距離內才能發揮作用的魚雷艇來,這種武器簡直就是它們的噩夢,瞄著目標一梭子5發炮彈打出去,魚雷艇上的人員就算還沒死絕,倖存的那人手也很難再正常駕駛魚雷艇了......

既然知道目前的魚雷坑爹,李暉理所當然地撤去了艦上的魚雷管,一來多少可以降低一造價,二來也減少了一個安全隱患。

但李暉卻沒有在軍艦上加入專門的防雷設計,一是因為對其他效能的拖累太大,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目≌≌≌≌,m.£.co↓m前魚雷射程和精度上的嚴重不足。

除非是打死狗,否則魚雷能中一條已經殊為不易,因此只要軍艦具備挨一條魚雷而不沉的能力,現實中就基本夠用了,而以新艦至少也有8000多噸的標排和目前魚雷遠比後輩得多的威力(甲午時期的魚雷裝藥量普遍才三四十公斤,用的還是火棉,跟後來動輒幾百公斤含鋁炸藥的魚雷沒法比。),達到這個目標並不困難。

至於水雷,那玩意兒威力實在太大,以裝甲巡洋艦有限的噸位和目前的科技水平,無論怎麼設計,都照樣是一擊必殺,所以也就不必為此費神了......

比起水下的威脅,來自火炮的威脅始終都是最主要的,不過十九世紀末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表面硬化裝甲已經發明,而歷史如果沒有改變的話,它們的剋星被帽穿甲彈卻還得再過不少年才能被研發出來,在此之前,表面硬化裝甲幾乎是堅不可摧,

其中最為經典的克虜伯表面滲碳硬化裝甲(之後如無特別註明,均簡稱為克虜伯裝甲。)更是深得李暉的青睞,以致於他早在最佳化的初始階段就已經將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上採用的哈維鎳鋼表面硬化裝甲全部換成了這款克虜伯的產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歷史上日俄戰爭期間,就算是1英寸口徑的巨炮,打出的穿甲爆破彈也從未擊穿過6英寸的克虜伯裝甲或者180mm的哈維鎳鋼裝甲(相當於145mm厚度的克虜伯裝甲),這樣的防禦力對裝巡來已經是綽綽有餘。

不過,考慮到目前的交戰距離比對馬海戰時近得多,一向謹慎的李暉還是決定將關鍵部位的裝甲厚度增加到155mm以防萬一,由於系統產品必屬精品,會比德國原產的效能還要略勝一籌,155mm的克虜伯裝甲足以保證新艦能夠承受戰列艦巨炮的轟擊,至於巡洋艦上的中口徑速射炮,那就更是不足為慮了。

李暉關心的還不僅僅是裝甲的厚度,對於裝甲的覆蓋面積和佈局,他也同樣十分重視。

在當前這個“盾強於矛”的特殊時期,裝甲不需要很厚就能免疫敵方的炮擊,全面防護的設計思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既然能夠防得住,那肯定是防護面積越大越好。

歷史上後來重防護成為主流、到底還是因為穿甲彈和魚雷隨著技術進步威脅越來越大、還出現了來自天空的敵人,需要保護的部位越來越多、裝甲的厚度要求也越來越大,導致真正意義上的全面防護不可能再實現,設計師們才不得不忍痛捨棄那些次要的部位。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路,就連艏艉的裝甲厚度也被李暉增加到了105mm,考慮到傾角的存在,實際防禦力不在主裝甲帶之下,從而將整條水線保護得嚴嚴實實。

而其上部裝甲的厚度也達到了10mm,對於上部裝甲來,這樣的防禦力已經綽綽有餘,要知道目前還在英國建造的日本富士級戰列艦的上部裝甲厚度也才10mm,用的還是哈維鎳鋼裝甲。

50mm的水平裝甲以一戰標準來看明顯過薄,但在海戰交戰距離大幅拉遠之前,炮彈的入射角是非常大的,水平裝甲表面看只有5釐米厚,但等效厚度卻十分嚇人,足以保證甲板不被穿甲彈擊穿。

而大口徑的爆破彈雖然理論上能夠將其炸開,但因為跳彈現象的存在,入射角極大的情況下,它們很難緊貼著甲板爆炸,破壞力會大受影響。再加上最上面那層木質甲板也會分擔掉一部分衝擊波,想要炸穿裝甲,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容易。

再了,就算爆破彈真的能夠在甲板上炸開一個窟窿,只要沒有第二發炮彈幸運地剛好從這個窟窿鑽進去,那也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