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老李召見(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由於實際年齡才二十歲出頭,就算接受了高等教育,李暉身上也難免還有一些熱血憤青的特質,自然不會對歷史上一味妥協求和、又對滿清死心塌地的李鴻章有多少好感。因此,李暉見到李鴻章後只是平靜地拱手施禮,臉上沒有半激動的情緒,而這卻反而令李鴻章對其刮目相看......

此外,李暉的模樣也為他加了不少分,這倒不是他的相貌有多英俊不凡,只是李暉來自國勢日盛的後世,又就讀於國內排名靠前的名校,眉宇間自然就有一股清末中國人身上十分罕見的自尊自信和昂揚向上的氣質,再加上站的筆挺而愈發顯得高大的魁梧身材,李暉看上去自然顯得氣宇軒昂。

“果然是一表人才,可惜銳氣太盛,不像是做官的材料。”,李鴻章很快給李暉下了這樣的結論,但這並不是李鴻章看不上這個年輕的本家,事實上李鴻章這些年裡最頭痛的就是自己麾下會做官的太多、而會做事的卻太少。不過不會做官終究也不是什麼優,至少成為李鴻章的接班人是不太可能了,老李還得繼續為自己後繼無人的問題苦惱下去......

李鴻章對李暉的判斷很快就得到了證實,在看過李鴻章擬定的外購清單後,李暉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其中的疏漏之處,並沒給他這個中堂大人留多少面子,“還應該加上備用的火炮,否則萬一試驗失敗,被炸掉的艦炮怎麼辦?炸膛了的可沒法修啊!”

“果然不會做官......”,李鴻章心中輕嘆一聲,不過只是為此趕到遺憾,倒並沒有對李暉不恭的言語表示不滿,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高官,而且本身性格又不是很硬,這涵養還是有的。

而且李暉提的建議也讓李鴻章眼前一亮,艦炮可不便宜,連同炮架在內,10mm口徑的市價要好幾萬兩銀子,而定鎮的巨炮更是天價,哪怕每種只買一門,總金額也非同可,而且這樣的採購專案是完全經得起質詢的,就算翁同和為難自己,李鴻章也有心爭他一爭。

更妙的是,其實這些艦炮根本不必全部真買,因為由於清廷管理的粗疏,一般來只需總量符合要求就行,具體購買的品種和比例卻大有文章可做(也不是真的完全沒有要求,但對於鑽空子的老手來,幾乎跟沒有差不多。)。事實上,清流這兩年裡卡北洋脖子的辦法也無法就是戶部對簡單分出的那幾個大項的經費加強監管而已,想要將每一項物資的出入明細都能管到,他們還沒那個本事!

因此李鴻章完全可以拿著購買大口徑艦炮的預算去購買更加急需的東西,比如速射炮、長開花彈和無煙火藥,只要事後明那些買來的東西同樣是有用且急需的就行,事實上北洋水師能夠建立起來都要多虧了這種辦法,李鴻章對此自然是再熟悉不過......

可能是為了籠絡李暉,也可能是真把李暉當成了自己人,或者是考慮到日後他也遲早會發現,李鴻章並未對其隱瞞這些內情,也因此第一次見到了李暉目瞪口呆的樣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樣也行?滿清不亡真沒天理了。”,還好李暉抑制住了情緒沒把後面那句話出口,否則此時還對滿清忠心耿耿的老李肯定要宰了他這個緩則。不過在片刻的震驚之後,李暉的臉上又浮現出了抑制不住的喜色,因為在他這個穿越者看來,這樣漏洞百出的管理實在有太多的空子可鑽......

“照這樣的法,是不是海軍(1888年開始,在正式的檔案中,“北洋海軍”已經取代了“北洋水師”。)只要能夠省下銀子,中堂大人都可以自由支配?這樣的話,北洋海軍目前彈藥燃煤匱乏、缺乏維護的窘境倒也並不是沒法解決,如果做得好,不定還能添置幾門速射炮。”,李暉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目光炯炯地對李鴻章道。

不過李鴻章對此卻並無多少信心,“現在海軍經費連維持正常的訓練都做不到,光靠你所的什麼‘結構調整’就能省下那麼多錢?”

李暉想到的辦法大都與加強管理有關,但他也知道李鴻章不會輕易就給他那麼大的許可權,所以並沒有急著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而是回到了最初的話題,以此作為事實範例來讓李鴻章對自己樹立起信心,“中堂大人,就拿先前所談的外購長開花彈一事,其實我們根本不必購買成品的長開花彈,只需要採購空的炮彈鋼殼和配套的引信就行了,因為反正我們買回來之後也得裝進自制的新炸藥,裡面原裝的黑火藥完全無用。而空彈殼加引信自然比成品炮彈便宜得多,如果空的彈殼買不到,買過期的舊炮彈也是個辦法,只要沒鏽,更換新裝藥和引信後照樣好用......僅此就能省下不少錢來,而且新炸藥又比黑藥便宜,這又能省下一些銀子,每個步驟都省一,累積下來就不是數目了......”

見李鴻章不斷頭,李暉便又提出了更加大膽的主意,“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停掉鋼廠的建設,將一部分經費挪用過來......”

“鋼廠事關重大,經費豈可挪用!”,李鴻章聞言卻勃然大怒地站了起來,就差指著李暉的鼻子大罵了,不過見到李暉一臉驚愕的樣子,李鴻章以為他是年輕識淺不明白自產鋼材的重大意義,馬上放緩了語氣向其解釋道,“不能自產鋼材,就不能自產長開花子,就只能一直仰仗洋人,而戶部也可以如現在一樣輕易卡住我北洋的脖子!”

但李鴻章不曉得的是,李暉並非不知道國產化的重要性,而他驚愕的原因恰恰相反,是沒想到李鴻章這個最早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傢伙居然也如此重視自力更生,難道後世普遍認為李鴻章是買辦思維其實冤枉了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