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必勝的底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東正教大牧首公開力挺皇室的次日,在生存危機下被逼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破天荒地表態要召開議會,實行憲政,引來了國內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一片歡唿。

不久之後,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簽署了《改善國家制度宣言》,宣佈人民的人身不可侵犯,具有信仰、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杜馬為國家立法機構,並且以最快的速度確定了杜馬選舉的時間,此舉很快就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大喜過望的沙俄各大黨派紛紛踴躍參加,仍然堅持武裝鬥爭的布爾什維克被迅速孤立,處境不可避免地急遽惡化起來。尤其是東正教會依靠著在沙俄民眾當中根深蒂固的影響力跟布爾什維克搶奪民眾,同時還利用教權嚴厲打擊傳播“危險思想”的人士,對布爾什維克的發展壯大更是妨礙極大。

隨著時局的變化,很多之前加入了起義隊伍的人士又重新奔向了沙皇的懷抱,那些心存懷疑的也開始疏遠布爾什維克、以免受到牽連而被鎮壓,才不過十幾天的時間,起義武裝的總數就由最多時的幾十萬人銳減到了十萬左右,而這些堅定的革命者幾乎全是紅軍。很顯然,布爾什維克現在已經只能完全孤軍奮戰了,國內大大小小的政治團體,無論右派還是左派,都無一站在它的身邊......

不過,現在的布爾什維克可不像史上1905年革命時那樣弱小,不僅僅人數更多,而且政治上也更加可靠。

更重要的是,部分歸功於沙俄軍隊打下的底子、更得感謝中**校提供的培訓機會(雖然時間不算太長,但至少比黃埔完整多了。),導師從中國帶回的幾千名同志當中有超過三千名合格的軍事幹部,他們對各種先進戰術和軍事理念有著相當深刻的認識、素質之高只在沙俄軍隊現役的絕大部分軍官之上,而不但擅長發展組織、還懂得基本軍事常識的合格政工人員則數量更多,這樣的條件,史上別說是1905年革命,就算是到了1918年也有所不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俄國士兵吃苦耐勞、悍不畏死,就連拿破崙也稱讚過,之所以沙俄軍隊不堪一擊,除了國力貧弱與軍制和戰術的落後,主要是因為大多出身於貴族官僚的軍官、特別是中高層軍官普遍**無能而又殘暴不仁,因此俄軍的士氣一直不高(油水很足的時候除外)。如今布爾什維克有了那七八千名軍政幹部作為紅軍的骨幹,部隊不但凝聚力極強,士氣也始終高昂,就算革命形勢看起來有些不妙,也遠非現在其實只能說是迴光返照的沙俄政府軍可以相比。

不過,沙皇尼古拉二世透過政治上的巨大讓步孤立了布爾什維克後,手裡可以用來鎮壓革命的兵力已經大幅增加,俄國紅軍雖然英勇善戰,但是面對數量超過自己十幾倍的白軍,導師最終還是只能放棄奪取聖彼得堡的計劃率眾突圍,此時他多少有些後悔自己先前過於求穩、沒有趁著沙皇統治陷入混亂的時機直接集中紅軍骨幹突襲冬宮,那個時候沙皇尼古拉二世能夠完全掌握的部隊也就不到10萬,而且還不都在聖彼得堡城內,成功的希望其實不小,但是看上去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勢卻讓導師過於樂觀而選擇了優先發展組織、擴大紅軍,結果機會一旦錯過就不會再來了。

但是導師當時作出那樣的選擇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因為留在中國的後手幾乎可以確保革命成功,他自然就不捨得拿辛苦培養起來的骨幹去賭博了。而且當時的選擇也有好處,那就是布爾什維克手裡的這支紅軍覺悟上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雖然經過殘酷的戰鬥之後,紅軍的數量已經銳減到了不足5萬,但是非但沒有崩盤,凝聚力反而更強了。導師相信,即使局面再困難,有這些種子在,革命也一定可以獲得最終的成功。

不過考慮到這幾年裡飽經戰爭創傷的俄國已經很難再承受長時間的戰亂,更擔心俄國失血過多後無力抵擋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干涉,導師還是決定將那張幾乎必定可以帶來勝利、但卻會為布爾什維克招來非議的底牌打出來......

由於導師回國時帶走了大批的骨幹,鋼鐵同志改造俄軍戰俘和發展組織的工作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他制定和推行計劃的卓越能力卻反而因此得以完全展現了出來,導師離開後不到一個月,在華的布爾什維克人數就再次創出了史新高。更重要的是,現在完成了改造並被安置到伏爾加河東岸的俄國紅軍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人,而且其中五十萬人已經被中國政府完全武裝了起來。

以鋼鐵同志的秉性,如果導師不急著發回電報,恐怕得要等到他將戰俘改造工作全部完成之後才會出兵,然後以最強的實力將忠於沙皇的反動軍隊碾壓成渣,但導師的電令一來,他只能選擇服從,雖然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鋼鐵同志對導師還是始終敬畏有加的,組織的締造者和思想上的導師,這地位可不是掌握了軍隊就能挑戰的......

紅軍的進攻並非是自伏爾加河東岸發起,因為根據協議,中國要將重新武裝起來的俄軍戰俘放回俄國,然後紅軍就巧妙地鑽了空子、穿著沙俄軍服、全副武裝地坐上火車,然後一路暢通無阻地來到了莫斯科。本來這些紅軍應該儘量等後援多到一些再動手更有勝算,但是沙皇這時卻突然從莫斯科調走了兩個集團軍的部隊,導致莫斯科一帶的沙俄軍隊銳減到只剩一個不滿編的集團軍十幾萬人,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

作為莫斯科紅軍當中級別最高的指揮官,被鋼鐵同志從戰俘營裡破格提拔起來成為一軍之長的前哥薩克騎兵布瓊尼獲得了便宜行事的大權,他本來就反對默默等待、因為害怕紅軍在部隊分散的狀態下露底、導致敵人發難的時候自己卻沒法集中力量而吃大虧,現在正好,布瓊尼沒費什麼唇舌就說服了大家,馬上發動起義!(未完待續。。)u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