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倫敦條約(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美軍官兵可比老毛子值錢多了,一百多萬戰俘足足“賣”了十幾億華元,除了一部分由糧食、牲畜和布匹充抵外,大部分都是直接付的真金白銀,美國政府自然是給不起的,不過美國政府的支付能力比沙俄政府可強多了,因此倒是不愁找不到人借錢,國內自籌了一部分,再從外國借了一部分,再加上潘興在墨西哥這個“白銀之國”也搜刮到了不少,終究還是湊足了贖金。??? ?

這當然會令債務進一步增加,但西奧多·羅斯福現在早已經是“蝨子多了不癢”,再說他已經鐵定下臺,又何必為繼任者操心呢?

而且令李暉高興的是,美國政府的辦事效率比老毛子也高得多,再加上有五條鐵路同時轉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項艱鉅的工作,不必再擔心俄國局勢的變化會讓這只煮熟的鴨子飛了。這麼多的金銀入手之後,李暉徹底不必為幾年後將要開始研究的最後一級系統科技所需的鉅額花費而愁了。

至於落基山以西的居民,經過兩國政府的友好協商,決定按照自願的原則,由其自己作出選擇,中方沒有設置障礙,當然路費還是得由美國政府支付。由於李暉只給了他們一個月的時間作出決定,再加上落基山以西的土地已經有了穩定的秩序,中國制度的一些優越性也漸漸體現了出來,因此選擇東歸的只有不到幾十萬人,而且以難以適應中國制度的中老年人為主,這對中國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而美國那邊到底是得到的勞動力多、還是增加的負擔大,就很難說了。不過西奧多·羅斯福這樣做至少幫他挽回了不少民心,以致於他正式下臺之後居然還有很多美國人為之痛哭惋惜......

中美之間本來還有一個問題不好解決,那就是墨西哥該往哪個方向走,雖然早在西奧多·羅斯福決定求和之前,潘興的部隊就已經完全退到了墨西哥東部狹長的沿海平原上,但美國政府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墨西哥完全落入中國的掌控,因此墨西哥大同黨的上位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但李暉也不會輕易出賣忠心的小弟,中國人就算再注重實際,也不可能跟老毛子那樣完全不要臉面,於是這個問題就讓人頭痛了。

“這樣吧,兩個選擇,一是墨西哥由包括大同黨在內的所有萬人以上政治團體組成聯合政府,以中立國的定位作為中美兩國之間的緩衝,中美兩國的軍隊統統撤出墨西哥;二是繼續打下去,中國政府可以撤走正規軍,只要美軍不打到墨西哥城,但是軍事和經濟援助不受限制......”,對於李暉親自擬定的這兩種方案,西奧多·羅斯福選擇了第二條,他始終認為,只要中**隊不親自下場,美軍收拾墨西哥還是不難的。何況就算最終戰敗而退出墨西哥,那也是下任總統背鍋了,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這一問題談妥之後,中美雙方代表很快就在英國倫敦簽署了和約,史稱《倫敦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宣告著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三國大戰”終於徹底落下了帷幕,這場由美國海軍的霸權主義行為引的殘酷戰爭將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國家都捲入其中,直接參戰的國家有六個國家(亞盟只有尼泊爾和哥倫比亞共和國直接派兵參戰,日本政府多次表態要出兵,都被李暉以沒有必要而拒絕了。)、波及到的人口卻多達8億多,幾乎可以與世界大戰相比。

事實上,後世還真有中美俄三國的歷史學家都將這次“三國大戰”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這種觀點終究沒能成為主流,因為多年以後那次真正的世界大戰無論是波及面、還是死傷人數都遠非這次“三國大戰”可以比擬,以無比殘酷的事實告訴了全世界,什麼叫做世界大戰!當然,那就是後話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三國大戰”距離世界大戰的級別還差一點,但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之大,仍然是空前未有的......

在這場戰爭爆之前,世界格局是典型的群雄並立:昔日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在乙未戰爭慘敗後透過行之有效的改革因禍得福,雖然國際影響力的下降無法避免,但重工業不減反增帶來的更強硬實力卻讓張伯倫政府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氣。包括殖民地在內,戰前的19o6年英國的工業總產值佔到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比重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再加上昔日霸主的科技優勢與工業基礎、還有廣闊殖民地帶來的人力、資源和市場,其紙面實力仍然雄踞世界第一。

而美國的工業規模雖然沒有歷史上那樣誇張,但19o6年的工業總產值也佔到了全世界的差不多四分之一,雄踞世界第一位,而且因為美國堪稱是西方第一的生產管理能力和多元化特性帶來的強大創新能力,動員之後的工業增產潛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此外,19o6年時的美國還有不下8ooo萬的人口和丟失阿拉斯加與夏威夷後仍有7oo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分佈又比英國更為集中,這些構成了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在挑起戰爭之前,即使跟英國相比,美國也稱得上是各擅勝場,未必就比前者弱上多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同樣比歷史上苦逼的二德子,依靠著世界第三的工業總產值和絲毫不比英國遜色的科技水平與工業基礎,仍然算得上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一等列強,何況他們還有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傳統,真要打起仗來,實力會比和平時期表現出來的更強。即使是老張伯倫改革後出現了復興跡象的大英帝國,也只敢有限度地敲打敲打,而不敢逼人太甚。因此,就算綜合實力較英美稍弱一些,德國仍然是同級的一等列強,而不像法國那樣只能在二等列強裡面當領頭羊......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