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匹茲堡絞肉機(十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要知道,光是匹茲堡戰役兩個階段,美軍死亡和失蹤的總數就達到了0多萬,另外還有十幾萬人重傷致殘淪為廢人,兩者相加,永久性減員的人數超過50萬!另外,還有差不多數量的美軍受傷或者患病,總的減員人數不下百萬!

而且這還沒有算上民兵的死傷,否則數量還要更加嚇人,匹茲堡戰役“絞肉機”的稱號的確是實至名歸,就算是歷史上的凡爾登戰役也不過如此,唯一的區別只是凡爾登是雙方都損失慘重,而匹茲堡戰役死傷的主要是美國人......

這樣誇張的交換比就連李暉這個天罰行動的方案制定者沒能料到,不禁有些後悔自己投入的力量太少,但是話回來,其實正因為天罰縱隊看上去兵力不是很多,美軍才敢拼命圍攻,否則美軍很可能採取長期圍困的策略,甚至天罰縱隊自己也會繼續打運動戰,不會那麼早地轉入防守,無論哪一種情況,交換比都不可能那樣誇張,畢竟防禦戰中工事的加成是顯而易見的。再考慮到生化兵那高昂的花費,以及時間拖久了之後,美軍武器和戰術完成升級所造成的影響和額外支出的高昂軍餉,過分擴大規模未必就划算多少,而且外界對其後勤補給始終沒出問題所產生的懷疑必然更大。

不管如何,至少天罰行動的目標已經完美實現,而且戰果遠超預期,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而55000多人全部犧牲無一降敵的英勇表現,也理所當然地被中國宣傳部門樹為典型,呼籲全國人民都學習墨者“替天行道,死不旋踵。”的偉大精神。沒錯,那5000多人現在都是墨者了,就算出戰前還不是,犧牲後也會追授墨者的稱號,至於偽稱是俠客島派來的那萬人,自然也都是墨者......

西方媒體雖然也盛讚了天罰縱隊的英勇,卻對中國宣傳部門的吹噓嗤之以鼻,因為天罰縱隊在美國殺死的“平民”可不止一兩萬人,這在他們看來無論如何都不能稱之“替天行道”,結果中國宣傳部長梁啟超立刻祭出了比爛**對西方殖民者的黑歷史大批特批,比嘴炮?只要話語權不被壟斷,中國人什麼時候輸過?

事實上,在李暉看來,天罰縱隊在美國所作的破壞才是他們最大的貢獻,甚至超過消滅了那麼多美軍,包括匹茲堡鋼鐵工業在內,美國超過15%的重工業和交通設施被毀(一部分是美國人自己幹的,但也可以歸功到天罰縱隊的頭上。),直接經濟損失超過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政府兩年多的財政收入,這還沒算上戰爭期間花掉的軍費和傷亡軍人的撫卹費用,而間接經濟損失之大,更是難以估量。別的不,光是人口的巨大損失,就足以讓羅斯福總統深感痛心。

這裡所的人口損失,主要並不是死於戰火,而是戰亂導致的人口外流、移民減少、以及國內民眾減少生育等原因所致,據戰後美國政府的估算,美國在這場戰爭由於這些因素而減少、或者是少增長了的人口總數全加起來的話,甚至超過了1000萬,這還沒有包括因為丟失土地而連帶著失去的人口,以美國在戰前不過8000萬的人口,這樣的損失簡直都能跟二戰蘇聯相比了,而孤軍深入美國腹地攪得天翻地覆的天罰縱隊至少也能分到一半的功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這一來,西奧多·羅斯福執意要搶時間將天罰縱隊直接攻滅而不是打持久戰將其慢慢困死,其實還是有些道理的,只是一支五六萬人的部隊居然能夠堅持戰鬥到最後一人,而且完全不因人員傷亡影響士氣和作戰人員的平均素質,這實在是太有違常識,然後等羅斯福總統發現這些異常之處後,已經是騎虎難下,只能硬起心腸按照既定的計劃打完匹茲堡戰役了。

而且即便因此傷亡慘重,匹茲堡戰役的第二階段對美軍來仍然有巨大的積極意義,首先是徹底粉碎了中**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提振了國內的士氣民心;然後是證明了衝鋒槍等新武器(輕機槍和迫擊炮在戰役末期也得到了應用,雖然因為時間太晚而沒有太大的戰果,但其實用性還是得到了足夠的證明。)在實戰中的巨大價值、並且促成了炮兵進攻戰術等先進戰術的提前誕生,極大地縮了中美兩軍在武器和戰術上的差距,自此以後,雙方交戰時的傷亡交換比開始迅速拉近;還有一就是,美軍藉此證明了自己完全有能力成建制地殲滅中國任何一支師級部隊,使得中國政府再也不敢實施類似計劃派兵深入美國腹地,讓美國的工業企業總算可以松一口氣安心生產了,這對於處境困難的美國來,意義怎麼高估也不為過。

跟歷史上情況有些相似的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相比,匹茲堡戰役第二階段的結果也要相對好得多,從人員傷亡佔比來,肯定是後者更大,不過百團大戰消耗了八路軍一大半的彈藥儲備,而這直接導致大部分彈藥還依賴於繳獲的八路軍陷入了“彈藥不足—更難打勝仗—繳獲的彈藥減少—彈藥愈發不足”的惡性循環,過了好幾年之後才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和自己軍工部門的技術突破(44年末的時候子彈已經可以完全自給自足,甚至還能生產基本合格的75mm炮彈,這是後來大反攻的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扭轉局勢;與之相比,美軍的損失雖大,但背後有美國恐怖的動員能力和工業實力作為後盾,幾個月內就能完全恢復損失。

至於老兵損失嚴重的問題,對一個真正的工業國來,影響其實也並遠沒有很多軍事裡寫的那樣巨大,就算美軍當中一個有過足夠軍齡的老兵都沒有了,作戰效率也多下降兩三成,考慮到新武器和新戰術的應用,實際戰鬥力反而要比之前的老兵強悍得多。(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