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原白朗(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暉的穿越讓很多詞彙在世界上提前出現,“虐菜”正是其中之一,李暉對於白朗口中說出這個詞來並不奇怪,但這並不等於他贊同白朗的觀點,“蒙古興起的時候的確恰逢世界主要文明國家都處於衰弱期,可要是說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大打折扣的情況下還能碾壓敵人,那就太誇張了一點吧?”

“元您不懂騎兵......對於全由騎兵組成的軍隊來說,並不需要整體實力遠對手才能碾壓,因為騎兵遠比步兵更容易集而當人馬比例達到1:8這樣的誇張程度之後,步兵無論如何都別想跟上他們,所謂步兵長途行軍能力越騎兵,那是指的一人一馬、頂多一人二馬的尋常情況。”,白朗一向口無遮攔,下意識地就說出了大不敬的話,頓時臉色一變,注意到李暉並不在意後,他才放鬆心情繼續講述道,“一旦步兵連長途行軍的度也趕不上騎兵,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一切透過戰術擠壓騎兵活動空間的辦法都變得不再可行,如果地形不太破碎的話。”

見李暉不是很明白,白朗乾脆就拿桌上的杯碗當作戰棋來進行演示,“而且成吉思汗的西征大軍還有一個尋常騎兵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他們絲毫不遜於步兵的攻城能力。一方面西征帶上了不少入寇中原時俘虜的漢人工匠,可以製作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攻城器械;另一方面則是一人八馬的配置帶來了極強的攜行能力。總而言之,當時西征路上的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能守得住,只要蒙古人下了決心進攻......”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必勝的格局,如果西方國家死守不出,西征大軍就可以直接攻城,等到主要城市一個個都被拿下,這個國家也就完蛋了。而他們如果選擇直接野戰呢?”,白朗說到這裡,將手一攤,表示默哀道,“由於西征大軍的度更快,他們不想一直跟在後面吃灰,就只能也全用騎兵,但是當時無論中亞還是歐洲,騎兵的實力都遠不如蒙古騎兵,蒙古重騎兵就有不下1o萬人,過了他們西征時碰到過的全部敵人的總和,武器裝備也比西方的更加先進,東方的鋼鐵冶煉技術那時還是越西方一籌的,同時蒙古騎兵經過長期戰爭的磨礪,人員素質上也遠遠越了西方。每一樣都遠不如西征大軍,野戰只會死得更快。而只要幹掉騎兵,只剩步兵的敵人在野戰中光靠切斷補給線這一招就可以穩贏了......”

“現在您明白了吧,無論那些國家怎麼打,都無法擺脫敗亡的命運,您說,這樣的局面要還不是虐菜,那得多大的優勢才能叫做虐菜?”,至此李暉終於認可了白朗的結論,但他還有一個問題,“的確是虐菜沒錯,但西征還是只打到了多瑙河,怎麼說?”

“之前說過,成吉思汗西征的戰法特別適合虐菜,而虐菜嘛,肯定是必贏的,優勢自然只能體現在自身的損失上,但損失小並不等於完全沒有損失,當他們打了幾年時間、一直推進到多瑙河沿岸的時候,每一戰的損失就算再小,累積下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尤其是馬匹的損失更大,我們當過騎兵的都知道,那畜生比人嬌貴多了,就算沒被敵人打死,也會因為勞累和生病而產生損失,尤其是西征大軍遠征萬里,路上的氣候多種多樣,非常容易水土不服,就算是適應性極強的蒙古馬,損耗也絕不會小,一旦馬匹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這種戰法自然就沒法進行下去了,那西征也就難以為繼。當然,那時歐洲城堡林立、打起來費時費力,又沒什麼油水值得搶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白朗知道跟外行說話必須要講得詳細一些,便不耐其煩地細心講解,讓李暉終於完全明白過來,意識到要以這種戰法對付美國這樣的強敵,只能完全依靠分身作為移動補給站來實現。

不過,僅靠系統直接提供補給的話,部隊的規模必然嚴重受限,怎麼向官兵們解釋補給的來源也讓李暉很是頭痛,再加上生化兵軍餉費用帶來的巨大壓力,最終導致“天罰計劃”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與他最初所想的已經是大相徑庭,沒變的僅剩下深入敵後搞破壞這個出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李暉原先的想法也沒有被完全廢棄,這得感謝白朗當時的幾句補充,“其實西征能夠打到那麼遠的地方,還得感謝中亞地區也有大片草原,可以就地獲得馬匹的補充,可是美國雖然也有不少牧場,但養殖的卻主要是牛羊,馬匹當中也以役用馬為主,不像東方的牧民更偏愛兼用馬種,因此很難透過以戰養戰的方式維持龐大的馬匹數量,這種戰法就更不好用了。”

李暉聽後頓時心中一動,或許對美國是用不了的戰法可以用到沙俄身上呢,跟已經是先進工業國的美國相比,沙俄還只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而且政府既**又無能,沙俄6軍雖然數量眾多,但無論是當前的戰鬥力,還是未來的成長性都不如美軍,尤其是後者,看看歷史上一戰時期美軍越打越強、而俄軍一開始就很弱、打到後來更弱,就可以明白。

還有一點則是,與美國的畜牧業已經高度商業化不同,沙俄征服中亞的時間尚短,何況其本身也不算先進,因此中亞草原上的畜牧業很大程度上還是放任自流的狀態,養馬的比重要高得多,因此未來中國西征的騎兵部隊完全可以從當地補充馬匹,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而且與美國印第安人已經只剩二十幾萬(189o年為25萬)、除了帶路別無他用不同,中亞居民仍以當地人為主,而且反俄意識頗強,又因為生活方式的原因很容易轉化成騎兵,如果策略得當將其收服過來,也算是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至少可以作為炮灰、減少遠征軍的傷亡,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