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國大戰(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話說墨西哥那個在位已經過3o年的總統迪亞斯還真的在內閣會議上提出要加入亞盟、對美開戰收復失地,不過美國大西洋艦隊一大票主力艦開到墨西哥沿海耀武揚威了一番之後,這個人精立刻就萎了,美國的處境再怎麼困難,也絕不是國力弱小的墨西哥能夠趁火打劫的,至少現在還不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震懾住周邊的宵小並不能夠扭轉整體戰局的頹勢,考慮到美軍現在急需時間來升級武器和戰術,很多人都向總統羅斯福建議假裝向中國求和作為緩兵之計以爭取時間,但西奧多·羅斯福卻拒絕了,原因很簡單,“俄國政府應該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如果我們這時向中國人求和,那俄國對華宣戰肯定也會隨之推後,甚至可能夜長夢多,出現我們不想看到的變數。『』與其這樣,還不如再咬牙堅持幾天,等到俄國人參戰之後再實施這條計策,要更加穩妥一些,而且那時中國人中計的可能性也更高......”

其實,由於中國政府一直都不肯在領土問題上讓步,沙皇俄國早就決定要對華開戰了,而西伯利亞大鐵路都貫通了三年多,怎麼可能還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準備?沙皇尼古拉二世之所以遲遲沒有對華宣戰,一是因為從心底裡畏懼中國的強大,畢竟就連俄國最畏懼的大英帝國也被中國打敗了;二嘛,則是那位因為奇跡般地治好了皇太子血友病、並展現出諸般“神蹟”而深得沙皇夫婦信任的神棍拉斯普廷堅決反對,他以神神叨叨的預言的形式勸阻沙皇,稱俄國如果對華開戰,輕則賠款割地,重則朝廷顛覆,讓尼古拉二世愈心虛。

但在拖了兩個月後,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這不僅僅是因為美國開出的條件太過誘人,更由於此時沙俄國內的矛盾已經極為尖銳,不找個外敵轉嫁出去的話,只怕革命就難以避免了......

由於英國慷慨的經濟援助,在十年大蕭條來臨時,沙俄反倒成為了西方列強當中唯一的亮點,而“風景這邊獨好”的沙俄又如同黑暗中的明燈一樣,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投資者將找不到好去處的資金投到俄國,使得俄國經濟迅繁榮起來。十年大蕭條行將結束的時候,沙俄的國民總收入較大蕭條前足足翻了一番,工業總產值更是一度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英美德這傳統三強,比飛崛起的中國都要略勝一籌,儘管其中重工業佔比還不到兩成,但漂亮的經濟資料還是引來了西方媒體的廣泛讚譽。而由於城市勞動力就業率提高、平均生活水平也多少有些改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率也上升到了登基以來的頂點。

然而,在這樣的繁榮景象之下,卻隱藏著莫大的危機。良好的經濟形勢讓沙皇政府完全沒有了改革的動力,舊的腐朽落後的制度還在延續;而貴族和官僚們的胃口也因為高展的經濟而水漲船高;就連尼古拉二世本人,也因為這樣的順境愈忘乎所以,更難正視自己的低能......

十年蕭條的結束讓西方各國普遍松了口氣,但是沙俄這座黑暗中的燈塔卻反而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正應了那句老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怪異現象,其實原因倒不難猜,之前國際遊資都集中到了俄國,其實主要是因為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都很糟糕,現在各國經濟回暖,這些資金自然紛紛迴流,畢竟沙俄就算展潛力很大、但是當前的問題更大,制度落後、官僚**、領袖無能、勞動者素質也不能與西歐相比,只要有別的選擇,聰明人還是更傾向於那些先進工業國。

而英國當初給沙俄經濟援助是為了遏制中國,可是老張伯倫上臺後,中英兩國關係迅改善,這樣的動機已經不復存在。反倒是因為老張伯倫希望沙俄將重心調回歐洲,而在中俄領土之爭上站到了中國那邊,以便讓沙俄放棄對遠東不切實際的妄想,卻遭到了沙俄政府的堅拒,導致英俄關系惡化,結果英國給予沙俄的經濟援助也就給了前兩筆,還逼沙俄政府按期還債,進一步加了沙俄國內的資本外流......

從名字就看得出,資本大量外流對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會造成多麼可怕的打擊,而經濟的急衰退又加劇了那些國際資本的恐慌,外流的度進一步加快,導致沙俄經濟出現了近乎斷崖式崩盤的慘象......

不到一年時間,之前還是一片繁榮的沙俄國內就到處都是末日景象,特別是在城市裡,有無數的企業破產倒閉,就算還能堅持的也紛紛大量裁員,導致工人失業率急飆升,生活水平自然是直線下滑。

說起來很有些諷刺意味的是,之前的好日子讓財政收入大增的沙俄政府習慣了大手大腳,貴族官僚們撈錢的胃口也變大了,即使現在俄國民眾百姓已經貧困不堪,他們也沒有減輕剝削和壓迫的力度,極度的貧困加上社會的不公,開始迅喚醒俄國貧民、特別是俄國工人的反抗意識。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之前的經濟繁榮,沙俄現在的工人數量比歷史同期要多得多,幾乎可以跟一戰之前相比,因此大衰退後失業的總數也多得嚇人,而且俄國工人的分佈又集中在彼得堡、莫斯科這兩個大城市,大量失業之後就如同兩個巨大的火藥桶,一旦引爆,後果不堪設想。

如此嚴峻的形勢,不要說是有識之士了,就連能力平庸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都感覺到了不妙,他終於咬牙作出了決斷,正式對中國人宣戰,一方面換取美國的經濟援助,另一方面也不無藉此消耗那些“暴民”的想法......(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