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天下風雲(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於是,張伯倫上臺後立即讓新任的駐華大使向中國詢問那些產品(不包括藥品,這個早就在賣了。)是否可以出售,李暉考慮到它們都已經失去了領先於西方最高水平的優勢,而中**隊又用上了更新的產品,已經不再有嚴格保密的必要,既然如此,有錢賺為何不賣?計劃經濟不注重利潤那是在體系內部,對外出口還是要以利潤為優先的,否則豈不是成冤大頭了?何況中國現在“備戰備荒”,正好可以趁機增加農產品進口來更快地完成儲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由於工人素質整體上還比較差,萊州特鋼廠、唐山化工廠等中國企業的產品比系統直接生產的質量、特別是合格率要差一些,但因為人工成本很低、又採用了領先於世界的先進管理制度而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造價遠比德國同類產品低得多,就算只挑出那些達標的精品出售,也照樣有不的賺頭,更何況就算是那些次品,也是可以降低檔次出售的,因此利潤非常可觀。

而如果英國人願意開出足以讓李暉心動的極高價格,並且用現貨金銀支付,那李暉也願意利用系統直接生產出近乎完美的產品來滿足對方的需要,但英國現在已經遠沒有十年前那樣財大氣粗,除了對做工要求苛刻的高精度機床,其他的都多少要考慮一價效比,質量不比德國貨差、價格卻只有其九成(運費因素也算進去了)的“普通”中國產品已經讓老張伯倫很滿意了。

雖然英國已經不再是世界霸主,但她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依然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比擬,英國開了這個頭之後,很多歐美國家都紛紛效仿,而放開這些產品出口的中國也是有求必應,以致於一度風行世界的德國精品到處碰壁,德國經濟才剛剛從大蕭條中走出來,日子就又難過了起來。

儘管德國人不能公開指責中國商品搶他們的生意,因為這只是正常的出口,完全不違反市場準則,但是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德國人本就**,現在飯碗被搶,難免會更加仇視中國,而德國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也進一步宣揚**言論,兩國關係由此迅速惡化。這卻是李暉沒有想到的,果然世界上沒有什麼完美的事物,單一民族國家雖然有凝聚力強的優勢,但同時也伴隨著這樣的家子氣,這讓習慣了大國氣度的李暉極為不爽,此後對德國再也沒什麼好感了。

不過德國人更恨的還是英國,中國出口商品好歹還是合理合法,英國那明顯是矯枉過正的貿易保護政策就完全是在耍無賴了,於是本來在布林戰爭之後就日益惡化的英德關係由此變得愈發緊張起來。

這本來是李暉所期待的,因為歷史上英德矛盾激化是導致一戰爆發的重要原因,而只有西方內部大打出手,中國才能漁翁得利,擺脫遭到整個西方圍攻的危險,並趁機崛起為不可戰勝的超級巨無霸,從此徹底立於不敗之地。但李暉竊喜之餘,卻沒想到英國“閉關鎖國”政策的另外一個受害者美國竟然成為了意料之外的攪局者......

藉著美西戰爭中樹立的英雄形象,西奧多·羅斯福成為了威廉·麥金萊總統第二個任期的副總統,但無論是他自己,還是其背後的金融資本集團,都沒有耐心再等一個總統任期,尤其是他們都預見到十年蕭條接近尾聲,這個大功勞無論如何不能給現任總統拿到手。於是,沒過多久麥金萊總統就死於某個“無政府主義者”的刺殺,此時不滿4歲的西奧多·羅斯福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總統的寶座,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年輕的總統。

雖然知道經濟危機行將結束,但如果一新政策都沒頒佈,就算美國的愚民宣傳一向成功,也不會有多少美國人將功勞歸到西奧多·羅斯福的頭上。於是,生怕晚了一步的羅斯福還沒等總統寶座熱乎起來,就雷厲風行地頒佈了多項重要政策,史稱“羅斯福新政”。

由於凱恩斯主義還未出現,老羅斯福的改革措施遠比歷史上他侄子所搞的那一套相比,明顯要粗糙許多,不過他看過馬克思的《資本論》,對經濟危機的成因還是瞭解的,因此牢牢地抓住了“擴大需求”這個重。無論是增加政府採購(包括擴充軍備、新建大型工程等等。),還是破天荒地頒佈了美國第一部社會福利法案,都是為了擴大內需服務,甚至就連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反託拉斯法》從長遠來看也有助於這個目標的實現。

托拉斯是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高階形式之一,由許多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係的企業合併組成,旨在壟斷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範圍。雖然規模效應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但一旦形成了高度的壟斷,比如美孚石油公司佔據了美國90%以上的石油生產、美國鋼鐵公司佔據了美國65%以上的鋼鐵生產這樣,一旦到了這種程度,由於國內同行中已經沒有了能夠挑戰它們的競爭對手,它們就可以超出限度地壓低僱員工資、抬高銷售價格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這對企業和老闆來自然是好事,可對一個國家來,這樣做無疑是放大了商品生產與(有購買力的)消費需求之間的矛盾,之所以這三十年來經濟危機越來越密集,造成的破壞力也越來越大,各國經濟的壟斷程度不斷加深正是一個重要原因......

注1:經過仔細考慮之後,第一次對美戰爭的時間被我推遲了,這樣有利於配合11月6日的首頁封推,反正只要是中美兩國公開敵對,就足以牽制住國際金融資本集團了,不會影響老張伯倫的上臺和改革,與之有關的前文已經修改,希望老讀者見諒。(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