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新兵種和新裝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山地兵的招募價格也高達步兵的3倍,不過這絕對物有所值。除了山地作戰之外,山地兵還擅長應對惡劣環境與氣候,這一點在很多特殊的戰場上甚至比戰鬥力更加有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另外,作為個體來說,山地兵不但是所有兵種中最為吃苦耐勞的,而且在全面性上也有巨大的優勢,作為3階兵種,根據山地兵每個級別所選定的專精型別,他們可以完全掌握步兵、醫護兵、炮兵、工兵和憲兵(之前定為3階兵種,後來覺得不妥,改為了2階兵種。)的一切業務能力,並且在水平上毫不遜色,這讓李暉對生化兵的“向下兼容”有了更深的認識。

不過之所以這麼急著要將這個兵種解鎖,主要還是因為對美作戰的特殊需要,根據總參謀部的分析,如果要以陸軍為主力的話,這場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十有**將會發生在高寒缺氧的落基山脈之中,這樣的話,山地兵的兩大特性都可以體現出巨大的優勢。而考慮到山地部隊的訓練方法與一般的部隊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野戰部隊有過山地作戰經驗的老兵,也得特訓半年到一年才能符合要求,越早將“山炮”科技研發完成,山地部隊就可以越早組建並開始訓練。

根據李暉的計劃,華夏國防軍將會組建五個山地師,以滿足各種不同戰場的需要,一般來說,這五個師都不會全師出動,一個旅就有很強的威力了。

第一師的兵員主要來自於老根據地膠東,老兵最多、裝備最好,實力最強;第二師的兵員主要來自於浙江山區,以義烏人最多,這一帶是當年戚家軍的兵源地,兵員吃苦耐勞而又悍不畏死,這個師的戰鬥力自然也很值得期待,而且他們比第一師更加適應溫暖溼潤的氣候;第三師的兵員主要來自於廣西,這兒同樣是一個出強兵的地方,如果是在炎熱多雨的熱帶或者亞熱帶山林作戰,這個師將是首選,該師的大部分軍官都參加過對英戰爭,底子很好,僅次於第一師;第四師的兵員主要來自於東北的三大山區,他們對於嚴寒天氣的適應性很強,這個師有較多少數民族的兵員,甚至還有不少昔日的旗人(基本都是關外的,關內的旗人太廢,這點時間還改造不過來。);第五師的兵員則全都來自於西藏剛剛得到解放的翻身農奴,無一例外,雖然其中絕大部分人現在還沒學會漢語,但他們對於共和國的忠誠卻毋庸置疑,由於西藏人口較少,這個師一般不會輕易投入實戰,大多數時候都是放在兩大高原震懾南邊的英國人和西邊的俄國人,但如果戰場是高海拔地區的話,這支特別的部隊就有出場的機會了......

而在北美的落基山脈恰恰海拔極高,雖然不能跟喜馬拉雅山脈相比,但也稱得上是高聳入雲,三四千米的山峰比比皆是,稀薄的空氣會極大地增加人體負擔,而其北部緯度很高、冬季的奇寒氣候則更是雪上加霜。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更加適應的第五山地師顯然可以佔到不小的便宜,將山地部隊的優勢進一步放大。

因此,第五山地師在未來中美戰爭期間一定會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只是這個師畢竟組建最晚,訓練成型所需的時間自然最長,這也是李暉樂見老美裝慫的一個重要原因。

山地部隊除了訓練,還需要一些專用的特殊裝備,比如擅走山路的馱畜,為此李暉還像當初培育出神騾和天馬一樣,利用系統培育出了一種超級驢騾(注1),父本是中國重挽馬,而母本則由中國的廣靈驢、新疆驢與世界上最大的長毛驢配種產生。

來自於廣靈驢、新疆驢和蒙古馬的血統令這種超級驢騾具備了氣候適應性強、耐粗飼、抗病性強、壽命長和擅走山路的優點,但更加讓人驚歎的還是它有別於一般馱畜的高大體型和驚人氣力。

由於有世界上最大的夏爾馬與長毛驢的基因,系統所產又都是精品,這種驢騾的體重超過800公斤,個頭比世界上大多數的馬匹都大,可以輕鬆地馱載八百多斤重物在山路上如履平地,而其挽力雖然遠不能與體重1.6噸的神騾相比,但也可以在狀況一般的土路上輕鬆單拉全重上千斤的木**車,比一般的重型挽馬都大。

這種超級驢騾的出現,甚至讓李暉特地為其專門設計了一款重型山炮,口徑達到了105mm,而其射程更是超過了12公斤,以目前西方列強陸軍的裝備水平,就算放到野戰炮中也稱得上是重炮了。只要山路不算太陡,中國山地師就可以帶上這種重炮,野戰時重火力絕對可以壓倒敵人,就算攻堅也沒什麼壓力。

當然,如果山路太陡,甚至根本沒路,比如需要穿越熱帶雨林的時候,那就只能帶上75mm口徑的輕型山炮了,它拆卸成11個部件之後,最重的也就幾十公斤,光靠人力就能搬運。雖然威力和射程都不怎麼樣,但考慮到敵人連這樣的山炮都沒有,優勢仍然是壓倒性的。而如果沒有平射的需要,那麼更加輕便、對人員殺傷效率也更高的迫擊炮才是首選,如果不是無後座力炮有幾個技術難題尚未攻破(無後座力炮結構雖然簡單,但是技術門檻其實不低,而且是材料工藝的硬門檻。),又不在系統科技樹中,李暉甚至會考慮放棄山炮這一過渡性的炮種......

注1:驢騾指的是父本為馬、母本為驢,與常見的馬騾(驢為父本、馬為母本。)相比,驢騾的體格相對較小、奔跑速度也慢一些,但是馱載能力和走山路的能力更強,更加抗病耐粗飼,壽命也長得多。之所以生活中驢騾較為罕見,除了山民佔總人口的比例很小,因此驢騾的役用價值不及挽力強勁的馬騾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公馬配母驢受孕的機率很低(公驢母馬>公驢母驢>公馬母馬>公馬母驢),但李暉利用系統生產迴避了這個難題,反而因為塊頭較小的緣故,單價比神騾便宜不少......(未完待續。)u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