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南洋大糧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須知,只要氣候合適、土地平坦、合理施肥,種植水稻非但不會損害地力,時間足夠長的話,反而可以逐漸將土壤改造成為肥沃的水稻土,而且稻田作為一種人工溼地,還有改善氣候的效果,因此只要市場上能夠消化得掉那麼多大米。水稻種植絕對是多多益善。

這也就是說,那4億畝土地將來都可以種上水稻,而且實現高產!再加上熱帶氣候下可以一年三熟(儘管每一熟的產量會比兩熟的低一些,但總產量還是有優勢。),那產量就更高了!

李暉準備將暹羅定位為純農業區,以減小市政和交通設施對土地的佔用,同時在適宜種植水稻的地區強制要求必須以水稻為主要作物(國內也是如此,不過種糧的可以分到更多土地,一般為種植經濟作物的2-3倍。),將其出產糧食的優勢最大化,反正暹羅現在人口不多,即使不進行城市化,由於人均耕地足夠,也不必擔心生活水平上不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事實上,為了充分開暹羅的耕地資源,中國還需要從本土向其大量移民。水稻種植比較佔用人力、一年三熟更增勞累,在單產不能明顯下降(李暉現在要的不是多賺錢,而是先讓中國實現溫飽水平線上的糧食自給,單產比勞動生產率更重要,何況在目前還很落後的科技條件下,水稻本來就難以集約化種植。)的前提下,就算是最能幹的農民,一人也頂多能種15畝,而且很容易累出病來,因此一戶也就能夠分到1o畝(不過無論是產量還是收入,都比北方的3o畝高得多,比東北肥沃的黑土區也差不了多少。),種得特別好的才能額外多分5畝。按這來算,暹羅需要有4ooo萬農戶,以每戶5口計算,那就是2億人,而就算是21世紀的泰國也才六七千萬......

僅僅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暹羅糧食生產的恐怖潛力,考慮到單產的優勢,暹羅的農業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的開,其糧食產量甚至可以達到華夏本土的三分之一,這還是將本土可耕地資源充分開的前景都考慮進去之後的結果。糧食總產量能夠增加那麼多,吞併暹羅後增長的人口卻只有區區7oo萬,不怪李暉想方設法要找理由吃下她。唯一讓他有些遺憾的是,熱帶森林的開沒那麼容易,就算先以效率更高的軍屯方式來負責前期墾荒,也不是幾年之內就能將潛力完全挖掘出來的。

與暹羅相比,無論荷屬東印度、馬來亞還是土地總面積不下於暹羅的緬甸,農業、至少是糧食生產上都沒這麼大的潛力,但是開程度更高,遷走爪哇人和馬來人後又相應地減輕了負擔,因此在短期來說,這些土地對於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的幫助反而更大,還不只是大一點半點。1896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比前一年暴增了過三分之一,除了戰亂結束和興修水利的影響之外,這些南洋的商品糧基地也功不可沒。

連李暉都沒有想到的是,共和國在南洋的開疆拓土居然還提高了國內農民對統購統銷政策的支援度,因為糧食產量暴增理所當然地導致國內糧價暴跌,這個時候政府保護價收購就成了明擺著的善政,就算是那些比較有商業頭腦的富農,也拼命地說好話,就怕政府因為虧本而改變統購統銷的政策。

李暉當然不會這麼做,不能兌換金銀的華元之所以能夠在國內被廣泛接受,是由於採用了“生活必需品本位”制度,而糧食正是那些大宗物資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類,無論如何都必須將其牢牢地控制住政府手裡。

至於政府因此嚴重虧本,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不需要過多地考慮價格,只要市場能夠消化得掉就行,而所謂全國糧食產量暴增的1896年,中國人均糧食產量才剛剛突破5oo斤大關,距離吃飽都還差得遠,哪兒有消化不掉的道理?

就算中國日後實現了全面溫飽,人民群眾也會對伙食的質量提出要求,那個時候就需要大力展養殖業,飼料糧的種植必然大幅增加,何愁糧食消化不掉?而且,到了那個時候,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也該擴大了吧?

事實上,現在中國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就已經開始迅擴大,雖然在那些條件優越的糧食主產區強制要求“以糧為綱”,但是隨著糧食總產量的迅增加和國內交通運輸能力的逐漸改善,李暉漸漸有了足夠的底氣讓那些並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的地區轉而種植合適的經濟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此外,某些生態脆弱的地區,比如容易沙漠化的缺水地區、容易水土流失的黃土高原,逐漸開始退耕還牧、退耕還林,這也同樣有賴於南洋大糧倉帶來的底氣。

暹羅的價值是大,但因為入手和消化都不算太難,李暉並沒有為此費太多心思,大洋彼岸的那個世界頭號工業國才是他心目中華夏最大的對手,同時也是最有價值的獵物......

五六年前被迫賤賣家產回國的原夏威夷王國駙馬陳芳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有機會在有生之年返回那個至今仍然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而且還是以夏威夷王國使者的身份,帶著一支強大的艦隊回夏威夷“復國”。那可是四艘海天,用定遠號上官兵們的話說,就算美國海軍全來了,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有了這支強大的武力作為保障,夏威夷的“復國”絕對是三個指頭捏田螺——十拿九穩!

站在定遠號的甲板上感受著撲面而來的強勁海風,已經年逾七旬的陳芳只覺得前所未有地意氣風,彷彿一下子年輕了二十歲,想到當年被迫逃離夏威夷所蒙受的損失和屈辱,陳芳將牙齒咬得格格響,“白皮豬們,我陳阿芳又回來了!吃了我的、用了我的、搶了我的,都給我加倍地吐出來!”(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