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摧枯拉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此大興建設,自然需要一個安定的國內環境,但是《加爾各答條約》簽訂之後不久,華夏共和國就再次對外用兵了,目標是之前跟英國人透過氣的暹羅。之所以這麼急著動手,是因為暹羅自11月開始進入了所謂的“涼季”,氣候相對涼爽乾燥,熱帶病的威脅大為減小,此時用兵可以大大減少非戰鬥減員,即使用的基本都是嶺南的兵。熱帶病也仍然是中**隊在南洋戰場上減員的最主要原因。

暹羅既無中國之大,也無日本之強,歷史上卻成為了第三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亞洲國家,自然有不簡單的地方,比如他們的國王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甚至比甲午之前的明治更得本國人心,而且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西化改革(比中國徹底,但不如日本。),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暹羅歷史上之所以能在一大片西方殖民地之中獨善其身,除了自身有一點實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的地緣優勢,剛好位於英法殖民地之間成為了天然的緩衝區。再加上英法殖民者在東南亞所能投入的力量也很有限,北邊又有油水更足的虛弱中國可以侵略,不值得將有限的實力用到暹羅,這個國家才能夠僥倖存續下去。

但隨著華夏共和國將英國人徹底逐出東南亞,暹羅賴以生存的平衡外交再也推行不下去了,現在的東南亞是中國一家獨大,法國人生怕自己的印度支那不保、跪舔中國人還來不及,又怎麼敢像之前那樣為暹羅出頭?

更重要的是,華夏共和國可以在東南亞投入遠英法的力量,畢竟距離太近、吞併緬甸和馬來亞後更是直接相鄰。而華夏實行的中央集權政體又令其能夠承受巨大的損失,只要中國政府下定了決心,暹羅必無幸理。

根據中英乙未戰爭結束後雙方公佈的戰爭損失,英**隊(只算白人)死了近4萬人,才消滅了不到2ooo中**隊,交換比高達2o個換1個,而且中**隊的死亡人數當中大部分還是病死的......

暹羅軍隊無論人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遠不如英軍,那交換比得難看到什麼程度?朱拉隆功很有些心虛地以1oo:1計算,然後現就算將所有暹羅人都拼光了,也不過能夠幹掉幾萬中國人而已,這麼點兵力對於有著四萬萬人口的龐大中國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何況暹羅政府能夠動員的極限兵力撐死了也就十幾萬人......

可是就算明知必敗,朱拉隆功還是只能硬著頭皮頑抗,因為中國政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暹羅納貢稱臣的請求,而要求暹羅政府無條件投降,這是朱拉隆功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再加上中國派來攻打暹羅的部隊遠比其預計的少得多,也讓暹羅君臣生出了一點勝利的希望,但他們卻低估了雙方軍隊戰鬥力的巨大差距,僅僅一南一北兩個先遣團就將暹羅的主力部隊完全打崩了,暹羅喪師3萬餘人,而中**隊的死傷還不到三位數,當兩個先遣團在曼谷城外會師的時候,各自的主力部隊才剛剛越過國境線......

由於中英乙未戰爭期間,前線的指戰員普遍反映75小姐太過笨重,巷戰中跟隨步兵作戰時十分不便,大澤山兵工廠緊急研製了一種被李暉命名為“步兵炮”的輕型火炮,她在部分保留了75小姐高射優勢的同時極大地減輕了自重,行軍全重只有不到4oo公斤,在路況較好的城內街道上,兩個士兵就能推得動。

而間接火力支援雖然不是步兵炮的最主要用途,但相比老式架退炮仍有射和精度上的優勢,足以在射程外輕鬆消滅敵人的炮兵。

對於還只能算是半近代的暹羅軍隊來說,一旦沒有了己方的炮火支援,再遭到敵人逼近後打來的精準炮擊,崩潰是必然的。那兩個先遣團根本就沒打什麼硬仗,一路過來都是在追亡逐北,損失能大才怪!

這個時候,就算是對王室最為忠誠的暹羅臣民,也看得出曼谷王朝已經覆亡在即,朱拉隆功平時的威望再高,也難免眾叛親離。

由於叛徒出賣了暹羅軍隊自封曼谷港的水雷分佈圖,中國海軍的一支艦隊迅攻佔了曼谷港,接著就將一個完整的6戰旅送上了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拉隆功這時才下決心放棄國都逃往山區,然而中**隊以出其想象的度展開了兵力,從各個方向堵住了暹羅殘軍逃跑的出路。萬念俱灰的朱拉隆功決定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他還活著,就算暹羅亡國了,也仍有復國的希望。

然而,這位暹羅“偽王”卻萬萬沒有想到,中**隊居然拒絕了他的投降,而且還讓代表他出降的大臣帶回一段話,“當年你的祖上怎麼對待鄭昭,我們就會如何對待你們。”

朱拉隆功自然知道,當年拉瑪一世通鑾篡逆奪位之後,為了杜絕後患,不但殺死了自己昔日的恩主鄭昭,還將鄭昭的子孫殺得一個不剩,只留下女孩與自己的家族聯姻以鞏固王位。現在中國人那樣說,自然是準備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殺光曼谷王朝所有的男性,只留下女性成員,如同當年拉瑪一世對鄭昭所作的一樣......

“我才不會將女人留給你們!”,因為絕望而陷入癲狂的朱拉隆功下令將王宮裡的女人全部殺死,然後和一起被困在王宮中的幾個兒子一起服毒自盡。

不過朱拉隆功結婚很早、又特別能生(歷史上有33個的兒子和44個女兒),年齡較大的女兒都已經嫁人,大多不在宮中而逃過了一劫,其中兩個幸運地沒有死於戰亂,後來作為鄭昭的後人而非曼谷王室的後裔受到了華夏政府的優待。

而朱拉隆功的兒子也同樣沒有死絕,其中三位逃進山林繼續堅持鬥爭直到1898年,曼谷王朝至此才終於徹底完蛋......(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