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痛並快樂著的下一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過難度低歸難度低,試卷的題目數量卻多的可怕,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答卷時間長達3個小時,因此時常會有身體不好的學生吃不消暈倒的事件生。★好吧,這些人平時的學習成績一般也不會好到哪兒去,否則最多兩個小時就能答完了,不至於累成那樣......

根據上一世的經驗,李暉意識到統考中選擇題比重大固然可以提高公平性,但也給了那些擅長推測出卷者意圖的“聰明人”鑽空子的機會,因此他要求選擇題中必須有一半是不定項選擇,多選、錯選、少選了都拿不到分。而類似化學反應流程這樣的填空題,只要填錯一個,整道題目就一分都拿不到,這些都是李暉當年上大學期間最痛恨的題型......

李暉這樣規定,明顯是要提攜那些記憶力好、學習刻苦、認真細致的學生,因為他很清楚,到了大學階段乃至於走上工作崗位以後,這樣的年輕人往往要比他們那些腦子更加聰明卻不能腳踏實地的同學更有競爭力。

為了公平,全國統一的高考是必須有的,但高中並不簡單地進行文理分科,而是採取“2+x”的設定,不過這個“2”並不包括數學,而是國語和體育。而“x”則根據招生專業(與學校無關)的類別而定,一般為4門,由於大部分專業招生時都要求數學成績,因此也有很多人將“2+x”制度稱為“3+x”。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各級考試當中,體育課的分值與其他主課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高考中考要佔到1/6的總分,而小學時期更要佔到1/3的總分,這影響就非常大了。

而且體育考試的分數也並不好拿,滿分的標準是當時的該專案全國紀錄,唯一的好處是可選專案很多、而只考一項,這樣學生就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專案來揚長避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且,如果是球類運動等與其他人面對面競技的專案,拿到全國校際聯賽的冠軍就可以得到滿分(其他名次也都有相應的分值),比田徑游泳這樣的必須挑戰紀錄才能獲得高分的專案容易得多。

尤其是足球、5人足球、籃球、排球、棒球/壘球和曲棍球這六項團隊運動(橄欖球不適合中國人身體特點、護具又貴;冰球無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而被李暉放棄。),因為所有人員都能獲得同樣的分數,而更受家長和老師的青睞,加之本身的娛樂性又強,學生也最為喜歡,因此得到了迅的推廣,而這也正是李暉所期望的,他希望透過這些團隊運動來提高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團隊協作能力。雖然心底裡很不想承認,但是兩千年小農經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平民不可能像軍隊那樣進行嚴格訓練,參加團隊運動不失為一種寓教於樂的替代方法。

不過,全國範圍的校際聯賽可不是那樣容易就搞起來的,賽事的組織、交通的費用,算下來的花費是相當驚人的,而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維護更是花費巨大,這也只有建國初期才有可能做到。等到國家各項制度都確定下來之後,每一點財政預算都被“一個蘿卜一個坑”地佔滿了,想要撥出鉅款搞這個就不可避免地會激起既得利益集團的不滿,再加上後來的中央政府肯定也沒開國時期那麼高的威望,推行的難度可想而知。

事實上,即便現在政權初建,而且還意外地有錢,全國範圍的校際聯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李暉等了十年時間,中央財政撥款近15億華元,才總算將這個體系搭建完成。如果將其他開支也算進去,前十年裡中央財政為學校體育支出的總花費過2o億華元,佔到了同期中央財政負擔的那部分教育經費的差不多六成,果然是“窮文富武”!

之所以花費這麼大還要搞,是因為李暉深知體育鍛煉有多麼重要,它不但可以提升身體素質,還能改善學生的意志品質,如果是團隊運動,那還可以團隊協作能力,而這些在進入大學和社會之後要比學習成績、甚至於智商更加重要,一個智商中上、但卻經常運動健身的人往往能比一個智商極高的宅男更有競爭力。事實上,對於大部分行業來說,智商夠用就行了,再高意義不大,哪怕是科學研究也是如此,除了理論物理等極少數領域,數量龐大而吃苦耐勞的普通科研人員所能作出的貢獻肯定要比少數幾個天才大得多。

除了體育鍛煉,李暉對學生的營養狀況也很關心,他憑藉著自己越這個時代的營養學知識,不但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善的營養學專著《營養學概論》,還親自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免費營養午餐制度,一方面讓窮人家的孩子也可以獲得充足的營養供應,另一方面則是幫助學生們從小培養健康的膳食習慣。在大學裡選修過營養學的李暉深知,一個人的膳食偏好主要是從小形成的,長大後想要改變,那會非常困難,因此合理膳食同樣要從娃娃抓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學生寄宿,那麼早餐和晚餐也同樣免費。李暉希望以此讓更多的學生寄宿,根據他當年的印象,寄宿生的成材率明顯比走讀生更高,無論是以升學率、還是以走上社會之後的成就來衡量,當然比較的前提是家境差不多,因為官二代富二代基本都是走讀生,拿他們在父輩蔭庇下取得的成績跟白手起家者比較,是很不公平的,特別是走上社會以後。

李暉對華夏下一代的關心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從硬體到軟體,都能夠保障其茁壯成長;但李暉對這些孩子的要求也極為苛刻,從初中開始直至大學,學業壓力之大甚至過了李暉當年上學的時候,而即使是相對輕鬆的小學時期,也還有讓大家又愛又恨的體育課呢!(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