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加爾各答條約(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筆鉅額貸款公開的支付方式為黃金、白銀、華元或者中國政府願意接受的商品,但因為英國政府暫時籌措不到足夠數量的華元和特定商品,因此先以黃金充抵。

因為只是抵押品,所以黃金仍然留在英國,由中國黃金部隊暫時監管,除非英國未能履約,否則不可帶離。簡單來說,就是英國政府如果不能在一年期限裡籌措到足夠的白銀(金銀比價恆定為和約簽訂時的狀況,約為1:25。)、華元或者是中方開出清單中的商品,將全部黃金贖回的話,剩下的部分就完全歸中方支配了,就地花掉也可,帶回國內也可。

好吧,以上都只是臺面上的說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只有兩國高層才知道,但至少那些黃金都是真的。

這筆黃金的總量接近3ooo噸。全世界大概也只有英格蘭銀行能夠一口氣拿出這麼多來,英國黃金儲備過全世界總量六成(中英戰前佔到了四分之三,戰爭期間為了穩定英鎊匯率,拋售了將近2ooo噸國庫黃金,但其黃金儲備仍有8ooo噸以上。)的傳言果然是真的。

按照條約規定,這筆貸款必須在二十年內還清,年息5%,本息共計8億英鎊,必須以黃金、白銀、英鎊或者其他英國政府願意接受的商品來支付。

這無疑是一筆數額嚇人的鉅款,不過李暉並沒有賴賬的打算,只要英國人在之後的二十年裡能夠信守承諾、不跟中國敵對(包括參加針對中國的聯盟,直接對中國參戰、對中國的交戰國提供援助等等,經濟制裁等其他手段也包括在內。),中國政府就會老老實實地履約還清貸款。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快建立起中國的國際信用,另一方面則可以穩住英國,不說絕對避免,至少能夠大大減小其介入未來中美戰爭的可能性。

而且李暉完全不擔心中國還不起這筆貸款,先還款是從第五年、即1899年底才開始(也就是分成十六次償還,一年5ooo萬英鎊。),國家初創、包括跟美國作戰在北美站穩腳跟之前的這段時間並不需要背上額外的負擔,而到了1899年,大同黨在中國的統治應該已經完全穩固下來,地基計劃也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一年的財政收入少說也得有十幾億元,還怕還不起錢?

就算計劃經濟體制下創匯能力往往偏弱,但是別的不說,光是止癆丸的出口一年就可以為中國政府帶來幾百萬英鎊的純利,而成本已經降低到可以少量應用的青黴素更有著十倍於此的潛在創匯能力!可以說,光是出口藥品的收入就足夠償還貸款還有盈餘,而且能夠救命的特效藥在毫無競爭的情況下,其利潤是相當穩定的,受關稅的影響很小。

而且如果真能將國際信用建立起來,說不定還能爭取到更多的西方貸款,到時候完全可以學美國那樣以新債還舊債將問題延後、同時不顧一切地瘋狂舉債搞建設的方式來推動經濟高展。至於債務積累到利息就能壓死人的程度,新債再也填不滿坑了怎麼辦,在那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應該已經爆了吧?

好吧,就算因為中國的提前崛起影響了世界格局,導致一戰遲遲沒有爆,二十年後的中國也該有單挑全世界也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國力了,賴賬的話也不怕債主打上門來了。賴賬這種事只能幹一次,現在就用掉的話,實在太浪費了,但如果是幾十億英鎊的債務,那麼就算為此成為世界公敵,也是值得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暉的如意算盤能否得逞姑且不論,但是這個世界的歷史線的確出現了他意料之外的巨大偏差。

英國所受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先是老張伯倫依靠著《加爾各答條約》和與之關聯的一攬子協議贏得了極高的威望,而英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一敗塗地也讓之前驕傲自大的英國上下生出了危機感(而且與歷史上英布戰爭不同的是,這場戰爭中老張伯倫的“帝國化”改革還沒開始試行,因此完全不必背鍋,反倒增加了英國人對其政治主張的期待。),導致老張伯倫在自由黨內的擁護者數量大增,最終導致自由黨提前分裂,還拉攏到了不少保守黨的人,組建了一個名為“英國工業與勞工黨”的全新政黨,在漢語翻譯中的簡稱與此時還未出現的那個“英國工黨”居然一模一樣......

老張伯倫的英國工黨不僅僅是佔用了歷史上那個英國工黨的漢語簡稱,還因為其基本盤的所屬階層與後者十分接近,而搶走了本該被後者爭取到的很多支持者,導致其一直都沒能形成氣候......

不過,就如同納粹黨與**之間的關係一樣,在具體主張上,這兩個黨實際上是南轅北轍。歷史上那個英國工黨主張的是資本家讓出一部分利潤來安撫工人以緩解階級矛盾,重點在分配環節;而老張伯倫的這個工黨卻將重點集中在振興英國的工業、特別是製造業上,在讓工業資本家攫取更多利潤的同時,透過做大蛋糕,降低失業率並提升生活水平,重點在生產環節。

但比起前一條路線,老張伯倫這條路線無疑要難以實現得多......

以英國高昂的人工成本,面對質量更好的德國貨與價效比更高的美國貨,是沒有半點國際競爭力的,而要降低人工成本就得壓低工人工資,為工人謀福祉的說法就成了大謊言,因此指望擴大出口來促進工業展,那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因此,張伯倫只能指望擴大內需,可是英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已經是名列前茅,哪兒還有多少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因此,老張伯倫的主張實際上不是“擴大”內需,而是“搶回”內需,將那些被外國商品佔領了的國內和殖民地市場搶回來!(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