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財力大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甚至就連李暉這個骨灰級軍迷穿越前都沒想到的是,即使是歷史上兩次逃跑而成為北洋水師最大恥辱的濟遠號也有著相當不錯的官兵素質。

雖然管帶方伯謙既膽怯又貪婪,但他卻有一個出色的幫帶大副沈壽昌在實際上代行著艦長的職責。

事實上,北洋水師十艘主力軍艦上的幫帶大副許可權是非常大的,不但平時各種事務主要都是在他們處理,而且在必要時可以代替管帶指揮全艦。

比如大東溝海戰中鎮遠號就是因為幫帶大副楊用霖挺身而出、接替旗艦信號旗被毀後不知所措的林泰曾指揮全艦才穩住了局勢,如果歷史上沈壽昌在豐島海戰中不是戰鬥沒打多久便早早殉國,或許濟遠號就不會揹負逃兵的恥辱了......

濟遠號都有相當出色的人員素質,其他軍艦就更不用了。事實上,如果只論訓練有素,現在的北洋水師不但超過日本海軍,甚至就連自己的師父英國皇家海軍都比不上。儘管這主要是因為長期找不到對手的英國海軍在十九世紀末中間的這幾年裡陷入了對“貴族範”的過度追求而疏忽了實戰訓練(因為出海訓練甲板上會積滿煤灰,官兵們個個灰頭土臉很沒形象。)所致,但考慮到目前的中國還完全是個落後農業國的國情,即使這個排名是注水的,也足以明海軍官兵們有多麼努力......

現在有了李暉的幫助,北洋水師最為匱乏的彈藥供應已經得到了解決,訓練水平較前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且隨著系統科技的不斷研發成功和財力的不斷增長,李暉能夠提供給北洋水師的軍需物資無論種類還是數量都變得越來越豐富,事實上,北洋水師之所以能夠奢侈地連續進行隊列訓練,正是多虧了風險投資公司......

北洋水師189年度的經費已經所剩無幾,風險投資公司為免引起懷疑,就算低價銷售也有個限度,本來北洋至少也得等到來年才能開始購進,但李暉卻想出了先送貨後付款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今年的經驗,來年北洋水師就算經費沒有進一步的增長,也至少能有**十萬兩銀子的餘額拿來跟風險投資公司交易,足夠北洋水師向其購進一批150mm口徑的爆破彈、維護所需的零部件以及優質燃煤,甚至還有餘力完成一些189年度因為缺錢而暫時擱置的軍艦改裝計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誰知即使如此,老李還是擔心被言官彈劾,於是李暉只得繼續開動腦筋,讓風險投資公司直接在威海設個倉庫,先把貨物放到裡面,等到來年春節之後新的經費下撥後,北洋水師直接就近取貨就行了,可以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爭取到寶貴的幾個月時間。

話明面上雖然是合股開的倉儲物流公司,但買地和建倉庫的錢其實都是老李掏的腰包,反正他不缺錢,只是缺個能夠不被清流抓住辮的名義用到北洋水師身上,在李暉這個未來人的誘導下,老李鑽政策空子的本事明顯見漲......

不管如何,這個問題總算是得到了解決,雖然運來的優質燃煤暫時還不能用,以免被清流的人發現揪住不放,但是有了這張底牌,北洋水師也就不再節約庫存的那些劣質煤炭,用光了正好換煤,於是隊列訓練的頻率隨之大增......

這一切都令李暉深感欣慰,但是利用系統生產出這些物資的先期投入都得自己墊上,而且至少得到1894年元宵節後才能拿到第一筆貨款,這對他的現金流無疑是一個不的考驗。

好在進入189年的下半年之後,李暉已經有了穩定的財源,就算十幾萬兩銀子遲遲不能回籠,也不至於會影響大局了。

起來,這財路其實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不過是在三個月來一次威海衛基地的間隙裡於東亞海域跑跑海運賺辛苦錢而已,可是收益卻著實不菲......

雖然穿越前就有所瞭解,但直到風險投資公司真的跑運,李暉才充分意識到在十九世紀末的東亞跑海運有多麼大的利潤。

就拿煤炭來,開平的煤運到上海後就算是批發傾銷,價格也至少比產地高了五倍以上,多的時候甚至可能高出十幾倍,而海運的成本永遠是最低的(以十九世紀末的技術水準,大概只有鐵路的五分之一,而鐵路又只有土路的幾分之一。),其中利潤率有多高就可以想象了,難怪輪船招商局那麼糟糕的管理居然都能大把大把地賺錢。

正常的海運都有如此驚人的利潤率,何況風險投資公司賣的還是諸如新式蒸汽機這樣的高附加值商品(當然是以十九世紀末東亞各國的生產力水平來看)?

而且因為出自系統,不但造價低廉,還是直接在威海附近讓李暉上船發貨,再到朝鮮、江浙甚至日本銷售,航程大為縮短,運費自然也同樣大為儉省,從而將成本壓低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這想不賺大錢都難哪!

是回歐洲拿貨的風險投資公司貨船卻在東亞海域來回轉悠,然後只要三個月一到,這船就馬上載滿了各種北洋水師急需的物資來到威海衛基地,如果這些不合常理的異狀被人注意到的話,肯定會引起懷疑。

好在如今的東亞各國都還十分落後,即使日本也不例外,資訊傳遞和人口流動的速度遠不能與後世相比,幾乎不可能有人能夠在這段時間裡不止一次地出現在啟明星號停靠的那些港口逮住現行,因此一開始還多少有些心的李暉不久便發現自己純粹是杞人憂天。

當然,河邊的路走多了早晚還是會弄溼鞋子,但李暉讓風險投資公司跑短途海運賺快錢只是為了儘早完成原始積累,本來就不會一直做下去,那又什麼可擔心的呢?

靠著這種近乎作弊的賺錢方式,李暉僅靠一艘貨船(船隻要超過一艘,李暉發貨就會麻煩很多,為免耗時太多遇到意外,李暉只能忍痛少賺一些。)就在短短半年裡賺到了超過一百萬兩銀子的純利。有了這個資本,李暉於189年年底一下子新造了7艘和啟明星號同型的散貨船,以便儘快將足夠的燃煤送到威海衛,這東西需要的數量實在太大,僅僅一艘偽稱跑遠洋運輸、三個月才能來一次威海衛的貨船真心應付不了。

而從此以後,李暉也不會再讓風險投資公司在東亞海域賺快錢了,有了如今的規模,就算老老實實地真跑遠洋,利潤也不了,沒必要繼續冒穿幫的危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