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唐山煤鐵(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而相比鞍山撫順本溪的地理位置,位於沿海地區的唐山在交通運輸上的便利顯而易見,一旦唐山港建設完成,其產品可以很方便地覆蓋全國人口和財富最集中的沿海地區,還可以同樣方便地從國外進口優質鐵礦石來降低成本,這是計劃中的“鞍鋼”或者“本鋼”根本比不上的。雖然後者可以透過鋪設鐵路並新建大連港來縮差距,但也只能縮、無法消除......

想通了這一後,李暉終於明白為何後世會有“世界鋼產量第一的是中國,第二的是中國河北,第三是河北唐山。”這樣的調侃了,唐山的確是發展鋼鐵工業的一塊寶地!

而結合當前的情況,李暉還發現了在唐山建立第一個煤鋼聯合體的另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更快地開始建設。因為現在的唐山已經被起義軍控制,不久之後就可以開始動工建設,而遼寧的那塊煤鐵富集區域現在還沒到手,要等到將日軍第三師團徹底消滅之後才能開始立項,他們可不像清軍那樣好對付,順利的話也要十天半個月,而不順的話,那就不好了。正所謂“時間就是金錢。”,唐山鋼鐵廠能夠更早建成的優勢,遠比看上去更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果沒有系統,技術設備都從國外引進,李暉發展工業肯定會謹慎許多,先解決有無問題,再逐步擴大規模、升級技術,但現在有了系統的幫助,“過時科技”也已經差不多全部都研究完成了,他所擁有的技術、人員和裝置都不遜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列強,如果還那麼謹慎微,可就又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

因此李暉的步子邁得非常大,唐山鋼鐵廠的一期工程設計產能就達到了每年100萬噸粗鋼,足以讓中國的鋼鐵產量一躍達到世界第六。至於這麼多鋼材的出路問題,光是鐵路建設這一塊,就足以保證鋼材長期供不應求了......

當然,所需的投資也相當嚇人,如果沒有系統,1億兩白銀都未必夠,這還是按住列強自建的標準估算,而且沒算上開平煤礦擴建和鐵礦、港口建設所需的費用......

好在∏∏∏∏,m.□.co∨m有系統的幫助,鋼鐵廠的投資預算被成功地壓低到了000多萬兩白銀,而且其中只有不到1000萬兩是支付給系統的現銀(不過因為鋼鐵工業所需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比例較高,李暉一下子招募了一千多名生化兵技師作為骨幹,花費高達00萬兩紋銀,而且此後每月都得花費0萬兩,這個成本也算進去的話,會抬高一大截。),工資之類的開銷全部以信用貨幣“元”來支付,李暉只需要開動印鈔機就能解決。以中國的經濟規模,這樣的金額還不至於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尤其李暉已經決定未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會以計劃經濟模式為主,只要控制了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就不怕物價出現太大的波動。

以計劃經濟模式為主,並不是李暉拍腦袋作出的決策,而是他根據膠東兩年來試的成果、以及歷史上的眾多經驗教訓而選出的最佳工業化路線。

如果只考慮大宗工業品的生產,計劃經濟的投資效率要比市場經濟高得多,蘇聯兩個五年計劃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工業國,中國那麼薄弱的底子,也只用了一個五年計劃就打下了工業國的底子,而日本明治維新到現在都過去那麼多年了,鋼鐵還幾乎全靠進口,計劃經濟模式的優勢顯而易見。

當然計劃經濟的缺陷也很多,而且有些缺陷並不是允許部分市場經濟存在作為補充就能解決的,比如出口創匯能力。

之所以是出口創匯能力而不是產品競爭力,是因為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產品競爭力也未必就弱,德國在鬍子上臺之後就轉為了計劃經濟模式,德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了嗎?但就算產品競爭力不弱,只要一個國家實施的是計劃經濟模式,出口創匯能力就不可能太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既然叫計劃經濟,那就一定是自成體系,大部分生產迴圈都在內部進行,需要跟外界交換的只是一部分,因此也就沒必要對外國開放市場。事實上,如果從外國進口了太多並非必需的商品,不但會浪費寶貴的硬通貨,還會對經濟計劃的正常執行造成很大的干擾,因此除非有工業化之外的其他動機,計劃經濟國家就算有錢也不會放開進口。

可問題是,外國也不是傻子,你不對我開放市場,我為何要給你開放市場?因此計劃經濟國家的出口幾乎肯定會遭遇貿易壁壘的阻擋,只是關稅高一已經算是客氣的了,直接關門不讓進來都不奇怪......

如果是德國這種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出口創匯能力下降還不太要命,反正除了石油和部分稀有資源,三德子幾乎都能自產,而資源價格在二戰前後又還十分便宜,如果不是之前背了那麼多外債還不起,三德子其實根本不必發動戰爭。

而像歷史上蘇聯中國這種還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後發工業國遇到這種情況就很要命了,因為他們要想更快地推進工業化,就必須從西方發達國家進口自己不能生產的高精度機床等技術升級必需的關鍵設備,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銀外匯,工業化的速度就會大大減緩,而外部又有強敵,處理不好的話,可能就沒有然後了......

不過李暉卻並不擔心這方面的問題,眼看起義軍就能席卷全國,以目前中國還算得上比較雄厚的家底,能夠搜繳到的金銀絕不會少,而現成的硬通貨越多,計劃經濟的優勢就越大,何況李暉還有系統的幫助,可以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等於是將這個優勢進一步放大了。更何況如今還不是全球化的時代,自由經濟時代又走到了末期,除了英國之外,其他各國都已經立起了貿易壁壘,再加上李暉接下來的一系列舉措又會得罪西方列強,就算搞市場經濟,人家也不會開放市場,那市場經濟還有什麼優勢?

因此,李暉最終會選擇計劃經濟為主的經濟模式,也就理所當然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