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問三不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你以為這樣簡單的計策我想不到嗎?”,李暉登時臉現不豫,他早就想到過類似的計策,只是要想控制住旅順要塞的萬餘清軍,至少得派幾千名起義軍一起過去,這樣的話,萬一被對方識破就很危險了,就算旅順要塞炮所配的開花彈威力和可靠性都不行,打在運輸船上還是很有破壞力的,搞不好就會將那幾千精兵全賠進去......

對於一向傷亡低得髮指的起義軍來,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還不如先派一個團在花園口登陸,然後快速搶佔金州地峽,只要將陣地建好,一個團1門75姐加54挺重機槍的強大火力足以輕鬆封死那兒狹窄的地形,別是一萬多清軍,就算是現在的十萬西方陸軍,也別想衝得過去。封住陸路之後,李暉再派海軍封鎖海路,讓旅順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以其歷史上極為不堪的表現,應該可以輕易迫降。

相比偽裝奇襲的計策,這個辦法雖然要多花不少時間,但卻要穩妥得多,基本不會有什麼傷亡,李暉自然不會選用後者。因此也難怪李暉會感到生氣,老李這簡直就是在懷疑他的智商啊!

好在李鴻章對此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答道,“可以讓幼樵一起去,對方必定不會懷疑。”

“張佩倫,那是您女婿啊,他去幫咱們使詐,跟您自己寫信有什麼區別?”,李暉登時驚訝道,而李鴻章卻笑而不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暉的腦子並不慢,不久便想通了其中的彎彎繞,張佩倫雖然是老李的愛婿,但是在被俘的情況下他個人“附逆”並不至於牽連到老李的身上,至少不會讓老李也背上“叛逆”的惡名,多只是“管教無方”而已。

想明白其中的區別後,李暉臉色稍霽,但他還是忍不住質疑道,“老中堂,你對滿清到底是什麼態度,要你忠心吧,為何要讓女婿來幫我們,要你不忠吧,為何死活不肯為我辦事?”

“其實那個朝廷,那個朝廷,早就看出沒什麼指望了......”,李鴻章幽幽地嘆息了一聲,答道,“只是老夫不想成為遺臭萬∑∑∑∑,m.≧.c£om年的貳臣,所以恕難從命。”

李暉一聽,立刻毫不客氣地冷笑道,“遺臭萬年?你這樣頑固不化下去,才會遺臭萬年!當新·中國建立之後,舊的道德標準將被新的取代,忠君不再是一種美德,取而代之的會是民族主義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在天下解放的前夕,您卻作為滿清的忠臣而死,未來的史書上只會註上‘漢奸’這兩個大字!然後一直受到後人的唾罵!不要再執迷不悟了!”

“其實老夫明白,早就已經明白,這個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以前的道德規範將來很可能會大變樣。”,李鴻章喃喃地道,語氣越來越急,音調越來越高,“可是老夫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如果老夫承認了新的道德觀,那麼之前那幾十年的人生經歷豈不是全成了錯誤?你這是要老夫否定自己的一生啊!老夫年事已高,觀念上的東西,已經不可能改得了,寧可像蝸牛那樣躲進殼裡自欺欺人,東陽你就高抬貴手,讓老夫安心地走完最後幾年吧!”

李暉一向是吃軟不吃硬的性格,見李鴻章拖著年邁的身體近乎哭訴地向自己哀求,心裡頓時又軟了下來,一度都打算放棄了。但他將張佩倫傳來之後,卻發現其實這裡並不是沒有空子可鑽......

張佩倫畢竟比岳父年輕了5歲,思想上更容易轉過彎來,此時早就已經認命,而他因為自己的清名早就被毀,這些年裡多少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並不怎麼在乎再加一個罵名。

因此,與其頑固的岳父不同,張佩倫很乾脆地就表示了投誠,還順口道出了問題的關鍵,“其實要想家嶽鬆口,也沒那麼困難,只要您先將滿清朝廷給滅了就行,以傳統的道德觀,效忠的物件在與不在,附逆的罪名輕重要差很多。而如果打下北京的過程中還能勸降權勢不亞於家嶽的幾位大人物,他不必在貳臣當中排到最前面,答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原來如此,反正我本來就要攻打北京,那也就是多等幾天的事。現在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天津,足夠進行兩線作戰,旅順那邊就拜托幼樵了,一切順利的話,拿下旅順的時候,可能北京戰役還沒打響呢。”,李暉心情頓時大好,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之所以進攻北京需要等那麼久,無非是大炮的拖累,北京畢竟是幾百年的帝都,城牆高大堅厚,除非敵人又是望風而潰,沒帶大炮是很難拿下來的。

雖然這種可能性其實很大,但戰前廟算的時候還是應該謹慎一些,否則一旦養成了目中無人的壞習慣,將來早晚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由於這次遷延較久,敵人總算是提前察覺到了危險,但由於滿清政府對情報工作一向輕忽,幾天下來對起義軍的情況仍然知之甚少,這很自然地令年輕的光緒皇帝雷霆震怒,“敵人是什麼來歷,不知道!天津城丟了沒有,不知道!敵人有多少兵馬、什麼武器裝備,你還是不知道!一問三不知,留你何用?”

但是光緒的憤怒終究還是沒能得到宣洩,滿清政府真正的統治者及時制止了皇帝的衝動,慈禧太后雖然心裡也很不滿,但她至少知道,在這種時候必須首先要穩住人心,妄殺大臣這種事是決不能做的......

然而,慈禧畢竟不是謝安,她的手裡也沒有北府兵這樣值得依賴的天下強軍,故作鎮靜雖然暫時安定了內部,但對於問題的解決,卻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而李鴻章不在,又讓慈禧少了一個最重要的智囊,她精通權術卻不擅長解決具體問題的缺陷完全暴露了出來,無奈之下,慈禧想到了那位跟自己恩怨交織的“鬼子六”......(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