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名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本來嚴復還有些畏懼墨門嚴苛得違反人性的紀律,但李暉很快就打消了他的顧慮......

“墨門遲遲沒有返回中土發動革命,一方面是因為兩千多年來的不斷失敗讓墨者們普遍信心不足,即使在清楚地認識到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極大促進之後,仍然一直低估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則是墨門的組織體系本身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李暉話還沒有完,嚴復就已經猜到了後面的話。

“是墨者太少嗎?”,嚴復的猜測馬上就得到了李暉的肯定。

李暉了頭應道,“就是這個,以清軍的不堪一擊,推翻滿清對我們來其實並不困難,至少我是早就這麼認為。但如果不能迅速在全國範圍建立起穩固的統治,那只會讓中國陷入長期的****之中,情況可能比滿清統治的時候更糟。畢竟,再糟糕的政府也好過沒有政府。”

“‘再糟糕的政府也好過沒有政府。’這話得真好!”,嚴復頓時大有知己之感,他之前一直反對推翻滿清的革命路線,就是擔心出現這種可怕的情況。

而李暉則繼續了下去,“區區幾千名墨者,就連一府之地也很難完全控制,更不要是全國了。而且,由於墨者的培養週期太長、淘汰率又高,因此這個數量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有大幅的增加。因此我就想到糅合墨門與西方政黨模式的長處,建立一個規模比墨門龐大得多、更能深入基層的政黨來完成墨門所無法完成的任務......”

“你這樣做,墨門就沒人反對?”,嚴復有些好奇、又有些擔心地問道。

“墨家本來就不像儒家那樣保守,之後又經歷了兩千多年的苦難,就更不可能固步自封了。只要不對墨門的利益造成實質性的損害,也不違背墨門的基本宗旨,任何創新的想法都會受到鼓勵,如果試驗成功,墨門還會提供一定的幫助......”,李暉著就拿來一份已經修改過很多次的大同黨黨綱,讓嚴復提提意見。

“這是你寫出來的?”,嚴復只看≤≤≤≤,m.¤.幾段話,就吃驚得睜大了眼睛,他早就看出李暉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傑出人才,但現在來看,自己看到的不過只是冰山一角!

李暉可不敢將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畢竟他的年紀還是太了一,被人當成怪物就不好了,因此他馬上謙遜地表示,“其實大部分內容都來自於師門的教誨,喏喏,就連德國人馬克思提出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也是島上老師轉授的。我所做的,不過是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儘量簡化,讓更多的人能夠看懂,同時在門規的基礎上適當降低要求,讓更多的人能夠做到而已。”

“原來如此。”,嚴復頓時松了口氣,看來還能繼續當朋友,不必將這子當神拜了......

不過,嚴復還是覺得那份黨綱裡的要求過嚴過細,而其中所述的道理也過於深奧了,但李暉對這個意見卻並未完全接受。

“這可是黨綱啊,要求當然要定得稍高一些,內容也不能寫得太淺顯直白,實際執行中肯定不會要求完全做到,透過考驗證明自己有足夠的工作能力、同時能夠嚴守那幾條最關鍵的原則,就可以成為大同黨的黨員了......”,李暉笑道,“至於裡面的那些理論,能夠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但老實聽話服從命令,那也是合格的黨員......”

嚴復一想也是,頓時松了口氣,笑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份黨綱已經相當完善,可以直接拿來用了。”

李暉聽後大喜,馬上不失時機地發出了邀請,“這兩年來我已經培養了一些軍官和基層的行政幹部,再加上老家的支援,建黨的條件已經成熟,我準備在西曆7月1日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宣佈建黨,希望幾道兄和子香正卿他們也能加入,成為我們的同志......”

“為什麼用西曆?”,嚴復問道,傳承了兩千多年的組織按理應該很重視傳統才對。

“因為人家的曆法確實比我們的好啊,更準確、更便利,而且陽曆指導農業生產天然就比陰曆有利,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用呢?”,李暉一臉理所當然地回答道,“墨子出身下層,從一開始就注重便利,後來秦墨長期與法家合作,受其影響,對此愈發重視,早在那個年代,墨者們就都是剃短髮、著胡服了,連發式和服裝都能改變,換個曆法算什麼?”

見嚴復似乎是陷入了深思,李暉又進一步對他明道,“不僅僅是這些形式,只要人家的東西確實好用,而且也適合我們的具體情況,我們都一定會學過來。只有兼採天下萬族之長、華夏才能成為天下萬族之長,這就是我們墨門的‘拿來主義’!”

“得好啊!如果當年朝廷也能這麼做,中國何至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嚴復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李暉聽後卻忍不住冷笑一聲,“滿清要能這樣做,那就不是滿清了,事實上,自從儒家獨大之後,中國就不可能做到了,雖然儒家並不是一開始就像現在這樣腐朽,但其注重形式卻是從孃胎裡就帶出來的,即使是荀子也終日將‘禮’字掛在嘴邊,其他人就更不用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你們處理辮子的方法,是剪掉,而不是蓄髮?”,嚴復問道,這一對海軍的影響不,是必須問清楚的。不過辮子不能留下這一卻沒什麼疑問,歷來反清的起義,就沒哪次不拿辮子做文章的......

“當然是剪掉,蓄髮是會顯得更正統一些,但是工業化社會中留長髮多有不便,還是推廣短髮更好,而且這樣做也能夠順便推行我們墨家追求便利實用的理念。”,李暉立刻給出了明確的回答,而且還解釋了自己為何要這麼做,“還有一就是,蓄髮見效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剪掉辮子卻是立竿見影,更適合作為投名狀.....”

嚴復一聽就明白了過來,讚道,“對,只要辮子一剪,就算心裡還有二心,也沒法再回頭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