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風水圖志及堪輿羅盤隱藏驚天陰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十四回 風水圖志及堪輿羅盤隱藏驚天陰謀

話說自從周妖道帶來的那一夥殺手們全軍覆沒之後,卻唯獨只有他一個人被吳六使與遊星隊長解救,由於周妖道的傷勢很嚴重,他就灰溜溜地回了嶺南城,打算先療傷一陣子再說。

周妖道回到那嶺南城,除了療傷之外,他還準備伺機籌建起第二支的殺手隊伍,以圖未來能夠東山再起,再謀劃著奪回那堪與大羅盤,以實現他們一個可怕的巨大陰謀。

這個自然是後話了,此處先不贅述。

那堪輿大羅盤裡到底隱藏著什麼不為人所知的大秘密呢?

原來,閩南城大城門前面的那座山,最早的名字為龍山,後改名為斷更山,之後又再次更名為九陽山(九陽山是我的結拜兄弟閔三棟後來才取的名字)。

據《天下風水圖志》第三章之尋龍點穴秘笈解密:

閩南城大城門之前山潛龍之脈,將出一個超級大王一統陰陽兩界。

天下幾十路的邪派人士以眾籌之方式,籌集了五百萬兩黃金,為了擁戴妖王陰謀大帝能同時成為陽間的王,以便將來一統陰陽天下。

為了以俟未來有更佳的良機一戰成功,他們暫時不舉事,那五百萬兩黃金就還沒有啟動,盤算之後就先藏在閩南城大城門前那前山深處的洞穴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為了方便以後能找到埋藏五百萬兩黃金的所在洞穴,這一夥妖道就繪製了一張藏寶圖。

當初閩南城的龍山之所以被改為斷更山,就是被羅易道長更名的。

羅易道長為了阻止這個復辟的陰謀,運用真氣改了這個名,就是為了斷此滔天大陰謀。

羅易道長並召集九位得力助手,想方設法終於將藏寶圖收到了正派人士這裡。

孰不料,那九位得力助手先後被邪派人士所暗殺了。

羅易道長預感到不妙,遂緊急將藏寶圖藏在了自己珍視為生命的堪輿大羅盤裡。

剛藏好不太久,羅易道長就被一個頂級殺手所殺害。

那一刻,當我和兩位道士下山緊急趕到這裡的時候,羅易道長已躺在了血泊之中。

沒來得及交代好我,羅易道長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也閉上了嘴巴。

前幾天,現在魔力值為十五星級的吳六使和擁有二十七星級魔力值的遊星隊長,透過眼線得知他們的眼中釘閔三棟和刺桐樹樹精在談戀愛,懼怕閔三棟如果聯合起樹精界(樹精界下承陰,上承陽,陰陽兩界通吃),那他們這一夥人的處境以後將會越來越困難了。

於是,他們就計劃著早一日滅掉閔三棟。

此時正值夏天,白綠相間和紅黑相間的大蝴蝶,在後山上的林間,撲扇著那像絲綢一般細滑的翅膀,盡情地舞蹈,彰顯著美麗。

閩南城的後山深處,有一大片茂密的亞熱帶大森林,枝葉濃蔭蔽日,在森林裡有大片青草的苔蘚、捲曲的蕨類植物以及很多色澤鮮豔的矮小灌木。

鸚鵡在綠葉之間引吭高歌,成百上千的小猴子在枝葉上嬉鬧玩耍。

沒有人知道危險正在悄然而至。

閔三旺已經會聽人話會說人話了,這件事情只不過沒有哪一個人哪一個鬼知道而已。

快拐進一個山坳頭的時候,他們突覺天色昏暗。

傾刻之間,灰黑色的狂風大作。

猛然間,一個黑色的大籠子從地下刺穿了地面,那大籠子的頂層迅速地合攏,把閔三棟、徐小倩及閔三旺盡籠於內。

始料不及的災難就這樣撲面而來。

這一瞬間,遊星隊長從地下鑽出來,變身為陽間人類的模樣,由於體型變小的緣故,遊星隊長的皮膚層層疊疊地積聚在一起,鬍鬚和體毛混雜在一起,如同一件厚厚的外衣將自己的身體緊緊地包裹起來。

這個像極了醜八怪的遊星隊長就是那個玩忽職守、曾經用一陣一陣狂風把我的結拜大哥閔三棟拖曳進陰間地府的那個鬼頭目。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不防吳六使這個時候,也從草叢中踱步而出,一時看不清楚他手裡拿著什麼東西。

被關在籠內的閔三棟決定要激怒一下遊星隊長。

閔三棟對變化成陽間人類的遊星隊長說:

“你長得很有考古價值啊!”

遊星隊長對自己的尊容受到侵犯氣得咆哮:

“敢嘲諷我?!不怕我再一次把你送到陰間?!”

“那你就放馬過來試一試!”

遊星隊長氣急敗壞,很快地中計了,帶著兩個遊星衝進了籠子裡。

兩個擁有十星級魔力值的遊星撲向徐小倩,遊星隊長自己一下子卡住了閔三棟的脖子,閔三棟來不及躲避,因為剎那間產生的真氣逆亂令他自顧不暇。

這時候擁有十五星級魔力值的閔三旺一躍而上,死死咬住了遊星隊長的手,遊星隊長卡緊閔三棟的手慢慢地鬆開了。

就在這時,吳六使在籠外朝閔三棟射出一支毒箭。

“三棟,躲開!”

何等機靈的閔三旺第一次說出了人話。

說時遲那時快,眼疾手快的閔三棟躲過了這一支毒箭。

但還沒等閔三棟詫異閔三旺何時開始會說人話,吳六使又一隻毒箭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射向了閔三旺。

閔三旺來不及說出第二句人話,就永遠地離開了陽間。

究竟愈演愈烈的堪輿大羅盤爭奪戰後續會如何發展?

諸位看客,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求打賞!求推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