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平靜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尤其是當你完全不用為衣食住行而擔憂,甚至還有嬌妻美妾在懷的情況下。

“夫君今天是要去外城麼?”朱雨寧一邊給他繫上斗篷,一邊問道。由於昨夜忽降大雪,現在外面已經是白茫茫的一片了,見他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要去外城,朱雨寧自然是有些擔心的。

“嗯,有點事情一定要去一趟,我會小心些的,娘子放心。”徐欽當然知道她擔心自己,但昨天傍晚,他接到外城工坊的通知,新型燧發槍的最新改進型已經完成。他知道這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因此必須要親自去看看才行。

從家裡出來,徐欽連錦衣衛衙門都沒去,直接就打馬往外城工坊去了。不過由於那場大雪,現在路上有明顯的積雪非常溼滑,縱使他的心情非常激動,也不敢真的縱馬疾馳,就算是這樣,小白在路上也打滑了好幾次,嚇得後面的一眾護衛們不輕。

等到了工坊,徐欽便迫不及待地讓工匠們把最新改進型號的燧發槍樣品拿了出來。一看這外形,徐欽就覺得一股帶感的味道,這他麼才是真正的帝國主義範兒啊!

整槍的基本外形,經過徐欽的數次“指導”,基本已經同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前期的標準步槍造型非常接近了。整塊的下護木和槍托結構,幾乎將槍管半埋入其中,並採用了三個鐵箍將二者固定,握把也整合到了槍托結構上行程一體化的設計,然後在槍托前方則是最精華的擊發結構模組,扳機、彈簧、擊錘等結構部件全部安裝在這一區間。

而最重要的改進則是體現在幾個細節設計上:首先是可拆卸的擊錘錘體結構,這樣一來在實際使用中擊錘就可以使用專用材料,顯著提高了擊發的有效性,而且便於更換。其次是可移動式火簾結構,參考了十八世紀歐洲燧發槍的通用設計,用了一個帶弧線和彎折的厚鐵片作為擊砧,當擊錘落下時,在彈簧的作用下,重重的擊打在弧形擊砧上,一邊推動擊砧翹起,一邊從擊砧上刮下熾熱的碎屑,掉落到下方的引火藥池中。

這樣的設計,在未擊發狀態下,擊砧的橫置部分在一個片式彈簧的作用下,就可以起到藥池蓋的作用,達到提前裝填和防範風雨的作用。當然,如果是瓢潑大雨,那就只能上現代的金屬彈殼子彈了。

甚至還有最初級的照門和準星裝置,雖說是粗劣了一些,但無論如何也算是個巨大的進步。

徐欽拿著這款跨世紀的新武器空槍試了試瞄準、攜行、擊發等戰術動作,感覺溜到不行!在他的審美中,還是這種修長的步槍更漂亮一些,後世的現代步槍雖說作戰效能提升了好幾個數量級,不過在外形上則是一個從長腿美人向土肥圓進化的趨勢。

更重要的是,後世徐欽接觸過的真正槍械裡面,也只有八一槓、九五改和美制一六這種符合年代感的東西,反而是老式的古董完全沒有機會,讓他的這種懷舊情懷愈發濃郁了。

“實彈測試過了麼?”

徐欽把玩了好一會兒,動作之專業簡直讓周圍的一票工匠和“專業測試人員”驚嘆不已,都在心中感慨:不愧是將門虎子!直到他玩夠了,才問起這個問題。

“回大人,測試過了。確實是威力驚人,而且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無愧於大人的期待。”

由於一直以來徐欽的各種跨時代亂入用詞,這些工匠和測試員們一方面是熟悉了他的用詞套路,一方面也是覺得這些詞很精闢,所以徐千戶在回答的時候也用上了一些更時髦的詞彙。

“嗯,馬上安排人再測試幾次,如果真的表現好,本官才好奏明聖上和都督府、兵部等有司,爭取早日把它列入正式裝備。”然而當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眾工匠卻是一副有話想說,但卻又好像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表情。

“怎麼了?有什麼問題嗎?”他當然是很快就發現了他們這邊的情況。

“回稟大人,這新式火銃確實犀利、方便,但這產量嘛就,呵呵…”最後大家猶豫了好一會兒,還是這新槍的“總工”,小陳師傅出面,說出了目前的難處。

經過徐欽的不斷指導,這支新式步槍的結構復雜已經遠遠超出了小陳師傅最開始的,對傳統火門槍的改進,自然這成本和工時也蹭蹭蹭地上去了。

“你們估計,如果全力製造這種新式火銃,一月能產出幾何?”

一聽他們提到產量的問題,徐欽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再看看自己手中這支槍,做工確實非常不錯,但很明顯很多部件都是靠老工匠手工製作出來的,特別是很多小部件,圓潤精細的感覺特別強烈。

“如果停下原來的小銃製作,估計一月能產十支新銃吧!”

此時徐欽的心情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握草、握草!十支?!一年一百二十支,一百年才能裝備一萬人,那要這個東西有什麼鬼用?

“大人,實在不是我們無能,只不過按這種做法,很多小部件都只能靠老師傅們打磨,而且這銃管按您的要求,也只能用手工做三層鍛卷而成,不但消耗甚大,產量也自然高不起來了。”小陳師傅繼續說了他們的難處。

“呃,其實這些小部件只要符合尺寸,能用就行,做工粗糙一點也沒關係。而銃管的問題,主要就是人的問題,本官會儘量幫你們增加一些熟手鐵匠,之後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處理完新式火槍的問題,徐欽又去給六個化學工坊的學徒上了一堂課,雖然徐欽很想教他們更系統的化學知識,但這實在是太耗時間了,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這些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成熟了,同時他們又不像徐妙錦那樣是個天才,於是要接受一套新的三觀實在太難。

另外,徐欽也並沒有那麼多的美國時間來正兒八經的給他們當老師,除非他們真的是美少女,還得是徐妙錦那種美少女還可以考慮一下!所以只能把他們培養成為專用的雷汞製備師,比如今天就是專門給他們講了一會兒硝酸製備流程,又親自演示了幾遍,告訴了他們那些注意的要點,這才算是收工了。

收工之後,徐欽計劃去一趟秣陵,畢竟雖然有些陰差陽錯,但再怎麼說那裡還有一個預備役小老婆在等著他呢,這段時間稍微有點忙,已經是好長時間沒過去看過一眼了,好像也有些過意不去的。

然而錦衣衛信使傳來的一個訊息卻讓他不得不改變了原定的行程,趕回了皇城錦衣衛衙門。

“北疆何事?”徐欽一邊往內堂走,一邊解開了自己的斗篷,跟在後面的孫百戶則是熟練地接住了,然後抱著斗篷屁顛屁顛的去掛了起來。

“大人,北疆急報,草原今年一入冬就遭了一場大白災,逼得蒙人大量寇邊劫掠,昨天和今天我們的渠道已經接到了至少六起小規模的軍報,估計後面肯定還有真正大規模的掠邊出現。”羅僉事一見到徐欽馬上就簡明扼要地彙報到。

徐欽為了進一步偷懶,特意讓羅僉事負責了一部分情報局的督導工作,只要不是那種絕頂級別的情報,如果徐欽不在衙門,那情報局這邊就先呈報給他處理一下,以免耽誤了正事。

“是嗎?聖上這邊得到訊息了沒有?”一聽這個勁爆的訊息,徐欽馬上明白這件事的嚴重性,要是真遭了大白災,草原上的那些遊牧的蒙人接下來這一年凍餓而死的人要以十萬計,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的劫掠幾乎可以肯定是要發生的了。

“我們錦衣衛的訊息渠道一般來說要比邊軍快上四五天。”羅僉事一貫寡言少語,不過辦事倒還真是一把好手,而且夠聰明,否則徐欽也不會讓他來分管一些情報工作了。他雖然沒說後半段,但從眼中淡淡的精光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他是什麼意思了。

“好,知道了,奏札準備好了麼?”

“都備好了。”徐欽剛一問,羅僉事就將一份未署名的奏札交到了徐欽的手上,略略一翻,白災和六起擾邊事件的情報都在裡面了。而且從署名這個細節上來看,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這位羅僉事的心思之細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好的,辛苦你了克敵,本官這就進宮。”

一邊拿起文書官遞來的筆墨,將奏札署上題目和姓名,一邊也把羅僉事給稱讚了一番。這倒不是徐欽有意搶他的功勞,而是規矩。正常情況下,這錦衣衛唯一能直接主動給朱元璋打報告的就只有指揮使一人,現在這項權力當然是歸屬徐欽的。

不過羅僉事心中也非常清楚,眼前這位徐大人可是他拍馬都趕不上的主,不出三五年,人家就不知道要升到哪兒去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的做事,等這位爺高升之後,還怕出不了頭?

將此事上報給朱元璋之後,朱元璋也馬上引起了重視,畢竟北方草原可以說是他心中最重視的對手,哪怕他已經把人家給吊打了好幾回,直接打成了殘廢,但他依然生怕那邊又出什麼么蛾子。

同時,他也很快就意識到了錦衣衛在這件事中展現出來的超高效率,好好的勉力了錦衣衛一番,並且暗示徐欽還要繼續加強對外情報收集工作。

之後,大明帝國也迅速展開了“動員行動”,不但迅速從各京衛抽調兵力前往北疆,應對即將出現的大規模寇邊,甚至連一些勳貴子弟都開始往補充入部隊,加入了北上戍邊的行列之中。

有明一代,雖說勳貴和皇帝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動不動就是各種花式株連之類的大事件,禍害百姓或者犯其他事的勳貴也確實不少。

不過多數的勳貴子弟其實表現還真的算是不錯,從洪武末期到建文再到永樂,最後到正統年土木堡勳貴集團幾乎被連鍋端之前,這幾朝的軍隊幾乎都是勳貴子弟撐起來的,沐春、徐輝祖、常茂等挑大樑,湯和的兒子也幾乎全軍覆沒於軍中,乃至比較廢材的李景隆,人家至少也算是為國出征了的嘛!以及後來的張輔、朱勇等人也都是響噹噹的大將。

而即使是土木堡之變後勳貴集團幾乎全軍覆沒,導致朝堂地位急劇下降,但在明末的大變局中,依然有很多勳貴子弟力戰而死,就比例而言,比那些熟讀聖賢書卻嫌水冷的人卻是要好太多了。

在上報了北疆情報的第三天,徐欽下班回府的時候,卻是在中山王府門口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小時候最喜歡這首白雪歌了,不過後來漲姿勢之後就容易串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