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貌似白撿了個漂亮妞,但徐欽回去之後內心其實是有一些忐忑的,畢竟這已經是屬於文化衝擊的範疇了,並且對於朱元璋和朱雨寧對此的態度,他也實在是有些拿捏不準。

於是就在這種痛並快樂著的狀態中,時間很快來到了九月,這不但意味著他在大明即將度過一週年,更重要的是,他距離自己的大婚也只有幾天時間了。

進入九月之後,徐欽更是幾乎徹底進入了放假的狀態。就連偶爾的象徵性的坐堂都不去了,唯一能夠說明他還在執掌錦衣衛的事情,就是每天經歷司這邊會把整理好的情報檔案給他送來。

不過這一天,當徐欽正在愉快地撩自家的小女僕的時候,朱元璋卻突然派人來召他入宮。

原本以為朱元璋是找自己來最後叮囑一下自己和朱雨寧結婚的事情,哪知道一進御書房,居然看見戶部尚書鬱新也在。而且在徐欽進去見禮之後,他竟然一點要離開的意思都沒有,那今天召他進宮,恐怕就是和戶部有關的公事了。

“子敬,朕之前聽你說過什麼‘銀行’,想必是對錢鈔事務有所瞭解的了,所以今日鬱尚書這邊向朕說起這如今鈔法敗壞之事,便召你進宮來談談你的看法。”原來是大明寶鈔信用崩潰的事情。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元璋為了籌集軍費和國家建設開支,沿用了從宋代開始的“紙幣制度”,不過從中國古代施行過紙幣的朝代來看,幾乎都在這上面栽過跟斗,宋、元、明、清都是搞砸了的。

而且這個貨幣和金融的問題,往往也是每一個朝代倒塌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宋朝的交子、會子、乃至於最後的關子,都因為濫發導致信用破產,而這些紙幣的信用都是由國家背書的,它們的信用破產實際上就是政府的信用破產,進而導致了民心、軍心的全面崩潰,這才導致了明明更先進,卻被落後而野蠻的蒙古吊打。

後來的元、明也幾乎是完全走了宋的老路,因為大家都發現,印就能印出錢來,這簡直就踏馬的是致富的最快途徑,沒有更厲害的了。

於是幾乎每一種紙幣最終的結果肯定都是以徹底的崩潰為結局的。包括後來的明朝前期發行的“大明寶鈔”其貶值程度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犯下了不分界發行、不回收舊鈔、無準備金制度等嚴重的制度錯誤,因而崩壞的速度甚至還要比宋元紙幣更快,最終被白銀徹底取代。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金融農民工,徐欽對這些情況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很熟悉現代金融體系。甚至可以規劃出一個新的體系,來構建出真正能夠讓紙幣提前進入歷史舞臺的金融體系!為將來的資本主義萌芽,提供真正的土壤。

“臣自當竭盡所能,不知鬱尚書這邊情況如何了呢?”

“鬱卿,你就跟子敬說說吧!”朱元璋邊說邊搖頭,甚至還用手去揉太陽穴,看來確實是對目前的情況有些頭痛。

“徐大人有所不知,如今寶鈔幾乎在全國各地均嚴重折價,京師等地情況稍好,但折價也已達八成,浙、閩、粵等地非但十貫鈔亦不能購得一石米,更有大量違規使用金銀。當地官府不得止,恐長此以往,鈔法敗壞之事愈演愈烈,波及全國釀成大禍。”鬱新簡單的說了一下情況,實際上就是嚴重的貨幣貶值。

“朕以為,當禁銅錢!無銅錢之干擾,鈔法自當行!”朱元璋的做法一向是以簡單粗暴著稱,在其他的很多治國領域,這種套路很有效,但是金融、貨幣這一塊是一個科學,需要的是精心的設計和呵護,絕不是用簡單粗暴的法子能玩得轉的。

“呃,陛下容稟。臣以為,此事癥結不在於銅錢。”如果真讓他這麼胡搞瞎搞下去,是絕對會出問題的,更何況徐欽已經按捺不住心中想秀一波操作的想法了。

“哦?難道子敬真有法子鞏固鈔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徐欽每次蹦出來的想法都是非常不錯的,即使有些太過天馬行空了,但是其背後都很有道理,並且深得朱元璋的認同。因此在之前徐欽隨駕的時候,向他簡單的提過一下“銀行”這個概念之後,他便記了下來,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召徐欽過來參加鈔法的政策討論會。

“請陛下恕臣斗膽直言,如今的鈔法確實存在很多的弊端。”見朱元璋也沒有半點惱怒之意,反而是興致勃勃的豎起了耳朵,徐欽才繼續說了下去。

“鈔法之事,事涉國家社稷,下至黎民生計,繼而更牽扯到稅收、軍資等諸多事務,其中之繁複,可謂無出其右者,切不可以一言而斷之。臣觀宋、元之鈔法,得出一根本之理,這小小的寶鈔,最重要的是一個‘信’字,這個信是百姓對朝廷的信,是天下對朝廷的信!何為信?言出必踐為之信,朝廷既定寶鈔之法,自然要護寶鈔之值,否則言而無信,天下又如何能夠僅憑這一張紙,就等同於金銀米糧呢?”

聽徐欽說完這一段,朱元璋的臉雖然有點不太好看,但其實他從本質上來說,是個非常能聽得進勸諫的皇帝,前提是你要能拿出讓他信服的道理。比如海禁等一系列政策其實都是聽取的臣子的意見。

“繼續說!”

“是,臣以為,何以為鈔?陛下已經在鈔法中說得非常明確了,一貫鈔為一兩銀,為一石米,為一千文,故而朝廷必須以此為基準!不管是任何人,用一貫鈔皆可在朝廷有司換得一兩銀或是一石米!那錢鈔之法自然可長期為之了,否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鈔法自然崩潰。”

“額,徐大人所言雖有理,但徐大人有所不知,這其中有兩點難處。其一,是若朝廷強行作保,實在難免有人作偽,朝廷不查之下恐難免蒙受鉅額損失;其二,這現行鈔法,乃是朝廷歲入的重要一項,若按徐大人所言,朝廷的這一項損失又從何處去補足呢?”

鬱新作為戶部尚書,對這其中的門道自然是很清楚的,但是他也有他的無奈,朝廷不斷征戰、各項開支都要讓他拿錢,怎麼能讓徐欽斷了他最重要的一塊收入呢?

“鬱尚書著相了!敢問大人,若是陛下賜您一個魚塘,您覺得是年年捕撈塘中大魚好,還是一次性竭澤而漁好?”早預料到了這些人圖樣圖森破,徐欽笑呵呵的問到。

“可是,這魚從何來?”這回就連朱元璋的興趣都被徹底勾起來了。

“首先,雖說是朝廷保證了一貫鈔能換一兩銀子或是一石米,但全國這麼大,而且各處也確實要用到錢鈔,所以絕不可能真的一次性全部兌換。所以這裡面仍有不小的空間,只要保持好一定的比例,就是源源不斷的收入。”

“另外,錢鈔實際上就是一張紙,必然會有損毀、遺失,雖說看似不多,但數量如此多的情況下,日積月累也不是個小數目,這也是一個進項。雖比不得當下的隨意印發,但長此以往,其利不知凡幾!”

“至於作偽之事,則一方面在防偽上多下功夫,諸如在印花、紙張、墨汁等多方面著手。另一方面嚴施刑典,比如以故意作偽者以謀逆論處,鼓勵甚至獎勵舉報等加入律法公告天下等。”

“最後,便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舉便是這‘銀行’了。‘銀行’這二字取之於‘金銀錢鈔之行館’之意,這個官署設於戶部之下,專管錢鈔印發和回收之事,算計錢鈔餘量,甚至以後可在各府縣設一個分司,專管兌換、勘驗之事務,而這些都是可以收取一定費用的,這不又是一條長流細水?”

徐欽大概說了一下紙幣的真正套路,並且順帶提了一下“銀行”的雛形設想。當然這些東西都非常的籠統簡略,而且為了照顧他們的思維,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都沒有提及,比如放貸、債券,甚至是開放商業之後的更高階的玩法。

一來是怕朱元璋不同意,二來也是怕步子大了扯到蛋,先藉機攛掇他把這個結構搭起來,好為以後的行動鋪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嗯,聽起來倒是挺有道理的,不過具體如何實施?子敬你可否做一份詳盡一些的奏摺?這樣吧,你大婚之後,朕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你看如何?”朱元璋雖然還是有些不解,但又大概覺得很多地方沒明白,於是叫他下來做一份更詳盡的書面方案。

當然,徐欽也明白,這裡面暗藏的信息量確實很大。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對於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來講,都是套路最深的領域之一,對於這個落後了六百的時代來說,就簡直就和天書沒什麼兩樣。他看著戶部尚書鬱新也是一副完全懵逼的表情,這種超越時代的驕傲感,是那麼的明顯。

“臣,定不負陛下所託!”不管是最後能不能成功說服朱元璋,至少鬱新在稍微細想了一下之後,已經是有點佩服眼前這個十多歲的小子了。他雖然不能馬上明白其中的金融邏輯,但是作為掌管全國財政的戶部尚書,最基本的算賬他還是會算的。

現在一年平均發行兩百萬錠寶鈔,貶值已近一折,那戶部的此項實際收入也只有八十萬兩白銀,而且若是以每年增印同樣數量的寶鈔來計算,起碼每年要下折兩成以上。

而如果是按徐欽的方案來計算一下,如果以總發行量一千萬兩白銀計算,每年折耗半成,實際上也能得到五十萬兩的收入,而且這還很穩定,大約兩三年之後單年的收入就可以超過目前的這一套,以後更是沒法比。

這計劃簡直他麼的就絕了!

雖然這種粗略的計算有很大的誤差,但是卻得到了近似的結果,也算是殊途同歸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