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有錢能使磨推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子敬你打算怎麼辦?這等妄議朝政的刁民,派錦衣衛去抓起來?”朱允炆顯然也明白,如果真有這些相關的謠言,而且已經傳播到一定的程度了,那勢必會越鬧越大,最終不可收拾,萬一朱元璋要徹查此事,他心中本來就有鬼,生怕萬一牽出蘿蔔帶出泥。

“不能抓,至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幾乎全城的百姓都知道了這些事。總不能把幾十萬百姓全都抓起來吧?”

“那可如何是好?子敬你足智多謀,可有應對之良策?”見身為謠言中傷的苦主,徐欽竟能坦然以對,朱允炆馬上就明白他其實已經有辦法了。

“良策不敢當,辦法倒是有一個,不過此法恐怕還需殿下您相助!”

“子敬但說無妨,本宮若能幫得上的一定幫!”

“其實此事說來也簡單,只要將此事報於陛下知曉就好。”

“報於皇祖父?!”對於這個提議,朱允炆有點懵逼了。這不是該瞞著皇帝陛下在檯面下搞的事情麼?要是報給朱元璋,他一怒之下要求徹查的話,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殿下無需多慮,臣早已想好了對策。您只需在稟報聖上的時候,將城內的所有謠言全部如實相告,聖上豈能不知乃是謠言?然後再針對這些謠言,拿出正視聽的辦法,聖上一定會同意的。”

“哦?如何正視聽?”說到這裡,朱允炆自然也看明白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甚至還能在朱元璋面前掙得一個小小的表現機會,這簡直就是兩全其美的做法。當然前提就是這個辦法足夠好,好到足夠讓朱元璋一定會接受,而且也確實能解決這個謠言的問題。

“很簡單,其實只要在邸報上面想想辦法就可以了。”

“邸報?”

“對!邸報!邸報作為朝廷的喉舌,只用來昭告朝廷的政令不是太單調了一點麼?”

“單調?本宮怎麼不覺得?”這後半句朱允炆的聲音很小,徐欽也假裝沒聽到。

“對!就是單調!殿下不覺得可惜麼?您應該也聽過,這邸報雖然通政司只傳抄於各衙門,但各地書商將之抄錄之後,在各行商和大戶之中,甚至是大多書院、學子、保甲裡正,乃至商賈大戶等處都是非常搶手的東西。如果朝廷進一步豐富內容,直接來販賣給民間,不但可以直接增加一些歲入,最重要的是朝廷可以以此告知百姓,朝廷對百姓的好,朝廷的辛苦,朝廷的難處。”

“如何豐富內容?”

“這個說來就話長了,不過殿下若是信得過臣,儘管將此事交給臣來辦就行了。”

“好吧!此事宜早不宜遲,本宮這就去向皇祖父進言。”

由於目前徐欽看起來還是他的嫡系人馬,而且徐欽一直以來不管涉及到什麼事情都辦得妥妥當當的,所以朱允炆也沒有多想。而且這件事,如果弄到後面不可收拾,他可能才是最終倒大黴的,自然最是心急。

看著朱允炆匆匆忙忙去找朱元璋的背影,徐欽心裡笑得很猥瑣。雖說這事可能會給朱允炆在朱大老闆面前掙得一個小功勞,不過這也為自己爭取了更大的權力,而且是名正言順介入帝國宣傳機器的權力,算下來自然是徐欽賺大了。

而且這種事情,也只有讓朱允炆去爭取才是最好的。畢竟以朱元璋的老辣,當然能夠看清這其中的部分厲害,若是讓別人去進言,很難保證朱元璋會不會意識到這裡面的兇險之處。而如果是朱允炆就不同了,本來看樣子他就是準備讓自己輔佐朱允炆的,所以朱允炆幫自己爭取一個新的差事,而且是頭一次做這種事,那朱元璋於情於理都該給他們一個嘗試的機會。

果不其然,下午朱元璋的正式任命就下來了,手諭命令徐欽協助通政使司增編邸報版面事宜。

拿到了皇帝陛下的許可,正面迎擊這件事就成功了一大半。不過徐欽對於通政司的情況並不熟悉,方妍和張慎的情報也還沒回來,所以此事倒是不急。

現在徐欽忙著的,是另一件事,也就是安排針對這次謠言事件的奇兵。這也是兵法中“以正合以奇勝”的道理,正面要剛,然後背後也要捅。

其實說來也很簡單,這次的這場輿論戰爭中的奇兵就是非官方的宣傳力量。大概就是後世的那些真正的私人媒體。

官方力量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陳述事實,不過徐欽很清楚,官方喉舌不適宜強加給大眾太多的評論,而是應該時時刻刻保持一種絕對公正的展示客觀事實的形象,否則真到了關鍵時刻反而公信力不足。

正好其實錦衣衛和兩股最擅長公開傳播小道消息的群體都還有“不錯的關係”。一方面是應天城中的各種無賴混混,這些人倒是不必說,若不是有錦衣衛罩著,他們恐怕就要坐穿應天府衙的牢底了。平時裡錦衣衛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更何況這次還有賞錢可拿,他們自然乖巧得不成樣子。

另一個目標群體,則是之前有過良好的合作基礎的應天城職業說書人協會。

早在之前徐欽在錦衣衛展開新軍訓練的時候,就請過一批說書人來充當臨時的思想教官,其實也就是來向官兵們宣導徐欽撰寫的正能量教材。其中還有兩人因為講得實在是好,所以現在都還經常被請到錦衣衛的外城兵營去給錦衣衛準備培養的專業教官團做培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了這一層關係,給錢請這些說書人,讓他們講一個定製劇本,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而且他們本就擅長這種調動人民群眾情緒的事情來,徐欽只需要編一個大綱,他們就可以據此自由發揮,還能自行製造舞臺效果。

“指揮使大人,這會不會太…”

不過當這三十多個被召集來的說書人,看著徐欽給他們準備的劇本,臉上都露出了非常微妙的表情。其中算是跟徐欽最熟悉的一位,也是現在錦衣衛新軍教員隊特邀講師的劉姓說書先生,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總體而言,這份劇本大體就是描述了一個英雄少年,臨危受命、不顧自身安危、勇闖龍潭虎穴、以智慧和美貌拯救浙江百姓於水火之中,然後又親率水師,於大洋之中血戰倭寇,幾近身死殉國。最後還順便以絕大的定力和道德思想水平,做了一回月老,促成了一對有情人成為家屬的故事。

尤其是最後一點,官方的邸報肯定是不能刊登這種花邊新聞的,所以這也成為了徐欽找來的舌頭最重點宣傳的故事。

這些事件,大多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本來也沒什麼問題。只是徐欽在撰寫劇本的時候,採用了這個年代的人比較難以接受的現代蒙太奇敘事手法,再加上用詞“稍顯浮誇”,所以導致了作為文化人的說書先生們有些難以接受。

當然,即使是他作為醉仙樓的駐場先生,算是應天說書界的扛把子,而且又跟錦衣衛這邊比較熟,但也不敢直接說這是個傻嗶主意。

不過徐欽還是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而且他對於自己寫的這個劇本大綱還是很有點逼數的。

“咳咳…嗯,這些話本嘛,都是本官在浙江親身經歷改編而成。最近應天的傳聞,你們也都知道,都已經把本官傳頌成古往今來第一大奸臣了。諸位難道就不願意幫助本官稍稍挽回一點點形象麼?”

“這,這,可是…”劉先生一時想不到除了“羞恥”這個詞之外,還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幾份劇本,而直接這樣說,他可不敢保證這位一向和善的錦衣衛指揮使大人會不會當場將自己打出翔來。

“這什麼這?這這些都是完全基於事實的敘述!少許的改編,也僅僅是隱去了朝廷機密。有什麼問題?”

“可是…”

“沒有可是!而且…本官自然知道規矩,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工錢請諸位放心!該怎麼算的就怎麼算!這些就當是定金,如何?”說著徐欽開啟了放在桌子上那個小木箱。

看著整整一箱子的新版帝鈔就那麼靜靜地躺在裡面,一群說書先生的眼睛都綠了。要知道這一版新式鈔票正式發行已經好幾個月,雖說第一批發行總量不多,不過在帝國銀行司的專屬兌換局裡面,可真是能實打實對價兌換的,所以目前市面上基本已經肯定了幣值的堅挺。

這些說書先生也都多多少少地收到過一些,不過那些都是小面額的,哪像現在,整整一小箱子一貫面額的大鈔就躺在面前。

“諸位,這裡是本官準備的一百貫新鈔。你們這裡三十二位,每人三貫作為大家做這事的定金,剩下的四貫就當是本官請諸位喝茶了。而且,接下來本官也會根據諸位的實際說書的場次、效果來給大家發放酬勞。一場百人以上、講完一個話本的場子,本官付一貫的基本酬勞。至於效果,自然也會有人去評估,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加一兩百文,下等扣一兩百文。評估的方式大概就是從說得好壞,聽書的贊不贊同作為標準,如何?”

徐欽還對這些說書人用上了現代績效管理的基本原則,將白花花的銀子就這麼吊在他們眼前,不怕他們不努力。

果然,聽完這話這些說書人全都把腦袋點得如同小雞吃米一般。瑪德,管他羞恥不羞恥呢!照這個標準說上他個把月,就足以頂得上以往一兩年的收入,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大家出來混,不就是來賣的麼?

至於徐欽的要求,他們都是應天城裡玩得比較溜的說書人,也都有固定的大場子,要完成也並不困難,於是眾人歡歡喜喜地收了定金,加入了抄錄話本大綱的行列。

搞定了這些說書先生,方妍和張慎的情報也弄出來了。

相比於之前張慎一人負責的時候,不但在效率上有了明顯的提高,因為像馬京這樣的小人物,錦衣衛肯定是沒有事先安排樁子的。所以在不驚動本人的情況下,能夠在幾個時辰之內搞定,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而且有了方妍加入,呈上來的不但有單純的情報,還有相關的簡單分析報告。這也是徐欽之所以看上方妍能力的重要原因,她能根據一些基本的情報大致分析出目標人物的性格特點、行事風格等內容,這種能力在某些時候是能起到大作用的,而張慎在這種領域就差得遠了。

根據情報顯示,目前通政司這邊主政的人是兩位,一位是通政使宋徵,一位是作為副手的左通政馬京。

這位宋通政算是個老派的書生式官僚,而且思想水平很高,甚至在私生活方面都沒什麼明顯的瑕疵。不過這人其實也不難搞定,因為他是個典型的忠君派人士,跟朝中的其他官僚並沒有什麼過於密切的來往,現在徐欽手上拿著皇帝陛下的手諭,他暗中搞破壞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位左通政馬京,情況則有些複雜。作為洪武十八年乙丑科的二甲第一名,馬京的仕途卻不算很順暢,中舉之後第二年便因為父喪回鄉守制,平白耽誤了兩年多的光陰不說,守孝完畢復起之時又在吏部因小事被杖責,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卻在職場履歷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汙點。然後就一直在翰林編修的位置上混了六七年,知道今年才調到這清淡如水的通政司任了一個正四品的左通政。

根據方妍的推斷,此人一定是得罪了什麼人,因為當年他復起時的那樁錯處雖然時間久遠,但還是能看出很明顯的人為痕跡。不過若是要繼續往下查,恐怕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行。

“這件事的確是有意思,你們繼續查一查。不過時間不等人,這通政使司衙門,本官現在就要過去一趟了。”

徐欽這次查這兩位通政司的主官,其實就是想有的放矢,順便將輿論導向這件事抓起來,若是二人堪用,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能力實在不行又或者是對他有明顯的敵對情緒,那恐怕就要早作準備了。

明後天有事要出門,幾乎不可能碼字,而且又是突發情況,所以這幾天都在努力存稿,今天也就只有一更了~~~~~存稿少真是太悲哀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