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文武制衡!扶持勳貴的打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朱家的敵人,是士紳縉紳!

這一點朱棣並不感到意外,畢竟他是永樂皇帝,曾多次清晰地感受到士紳縉紳對皇權的掣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比如那句老二經常唸叨的俗語——皇權不下鄉!

大明天子乃是大明大明江山的主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朱棣起初聽到這句話還會嗤之以鼻,可慢慢地他卻是多了一分清晰的認知。

道理很簡單,朝廷的政令只能下發到各地道州府縣,而從未抵達過縣城以下的鄉野!

這是為什麼?

因為鄉野就是田地,而田地的真正主人,不是他朱棣這位永樂皇帝,而是那些盤踞鄉野掌控田地的士紳縉紳!

舉一個比較悲哀的例子,上次老二推行一條鞭法,利用新學子弟重新清丈江南田地。

最後江南清丈出來的田地數量,與原先朝廷黃冊裡記錄的數量大相徑庭,差了一大截!

換句話說,他朱棣這位大明天子,大明江山的主人,竟然連自己擁有多少田地都不清楚!

更遑論按照田地數量去徵收賦稅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也正是那一刻,朱棣堅定了推行一條鞭法的決心!

而現在朱高煦更加直白地告訴了朱棣,老朱家一直以來的真正敵人,就是這些掌控地方田地的士紳縉紳!

朱棣對此雖然感到憤怒,但他只能憋屈地接受。

朱高煦見他沒有出言反駁,於是接著往下說道:“那麼對抗士紳縉紳,爹你覺得僅憑皇室就足夠了嗎?”

“不可能!”朱棣沉吟了片刻,果斷搖了搖頭。

別說僅憑皇室,就算加上老朱家的所有宗室藩王,想要對抗士紳縉紳,都不可能!

天下官員何其多也,天下士紳何其多也!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王朝需要士紳縉紳為官任職,而天子也需要臣子牧民,這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的確不可能!”

“自前宋開始,地方上就有許多‘士大夫’階層,他們擁有著大量的田地田產,掌控底層百姓的生死與輿論大權,而前宋皇室都是一些軟骨頭,竟選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最終結果就是士大夫愈發肆無忌憚,朝政愈發混亂國勢愈發衰微,最終大好河山落入蒙古人手中。”

“而蒙古人比起前宋就要聰明得多,他們直接採用包稅制,只要這些地方士大夫按時給他們金銀財寶,他們壓根就不管底層百姓的死活,這就讓士大夫更加瘋狂地兼併田地,更加肆無忌憚地壓榨百姓,最終引得天怒人怨,一朝國祚不足百年!”

“可那些士大夫呢?王朝更迭與他們毫無關系,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我大明的臣子,而且分佈各地鄉野無所不在,大明立國初期他們才是田地真正的主人!”

“這些士紳縉紳勾結地方官府,壟斷地方田地,控制地方人口,掌握輿論導向,甚至上下勾結透過科舉控制地方人才來源,從而形成一個個地學閥豪族,也就是所謂的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

“而隨著他們族內有人登堂入室,進入朝堂平步青雲,這些學閥豪族還會更進一步,繼續兼併田地掌控地方,僅是那江南一個豪族就兼併了萬畝良田,現在朝堂之上這些袞袞諸公,哪家名下沒有個良田千畝?”

朱棣臉色大變,狠狠握緊了拳頭。

起初他聽老二講士紳兼併田地一事,就已經引起了重視。

不過朱棣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因為他還忙著北伐,忙著解決北虜之患!

直到現在朱高煦清晰地將資料擺在他面前,朱棣這才知道自己當初錯的有多離譜!

他本以為北虜之患才是大明王朝最大的隱患,足以覆滅大明山河。

可是內部的士紳隱患,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繼續讓他們如此兼併田地,大明王朝要不了多久就會轟然崩塌!

朱棣至今都還記得,老二那個“分蛋糕”理論,他只是沒有想到情況已經如此嚴重!

“老二,你覺得我們該怎麼做?”

朱棣滿臉希冀地看著朱高煦,一時間他也沒有更好的主意。

朱高煦眼神發冷,對士紳他一直都採取打壓政策。

“這些士紳縉紳不但掌控了地方田地,還透過科舉壟斷了朝廷人才來源,這就造成士紳與縉紳本身就是一體的,形成了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以根除!”

“當年太祖爺登基之後,對這些士紳縉紳極力打壓,一方面清丈天下田地,嚴厲打擊官員上下勾結貪腐受賄;另一方面太祖爺開始扶持新的階級,試圖與士紳縉紳對抗……”

“你說的是……勳貴集團?”

朱棣眼中豁然一亮,道出了答案。

當年大明定鼎山河後,太祖爺敕封了一大批功臣勳貴。

“沒錯,就是開國勳貴。”

“可是太祖爺後來發現,他這個方法並不能行。”

朱高煦嘆了口氣。

“相比於知書達理的士紳縉紳,這些開國勳貴掌握了大量的田地與權柄,甚至掌控了朝堂話語權之後,他們做得更加肆無忌憚,不管是兼併田地還是欺壓百姓,這批氣焰囂張的開國勳貴都更加惡劣嚴重!”

“太祖爺也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開始打壓開國勳貴,尤其是在懿文太子朱標暴斃之後,太祖爺開始對朝堂進行了一場血腥清洗,而士紳縉紳就成了皇室最好的幫手,二者一同對抗掌握了朝堂話語權的開國勳貴。”

“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開國勳貴敗了,除了少數聰明人,被太祖爺殺了個乾淨,可緊接著就是建文即位稱帝,這才秀才皇帝打造了一個秀才朝廷!”

“因為開國勳貴的消亡,士紳縉紳掌握了絕對的朝堂話語權,也正式開始崛起,直到……”

朱高煦沒有吭聲,而是看向了朱棣。

“直到朕起兵靖難,將朱允炆的秀才朝廷殺了個血流成河,這個平衡才重新恢復對嗎?”

朱棣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濁氣,他明白了這就是帝王的制衡之道。

不管是重文輕武,還是重武輕文,對朝廷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唯有雙方互相制衡,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

“但現在靖難勳貴勢力不俗,足以抵抗士紳縉紳。”

“那只是現在!”朱高煦搖了搖頭,“百年之後,勳貴武臣將會徹底失勢,士紳縉紳則會徹底崛起,甚至會成長為不亞於前宋的士大夫存在,與帝共治天下!”

“這不可能!”朱棣臉色大變,下意識地低喝道。

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這本身就是一個畸形的王朝!

無人制衡那些士紳縉紳,他們將會成為大明山河的真正主人!

這絕不會是朱棣願意見到的!

“為什麼不可能?”

“大明不會再有一次靖難之役,也不會再有短時間內出現大批勳貴武臣的機會,而現在大明外無強敵戰事既定,用不到百姓這些勳貴武臣就會慢慢凋零衰微!”

“可是士紳縉紳呢?每三年一次的科舉,將會源源不斷地給他們提供新鮮血液,他們有的是時間慢慢等待,等一個類似建文的‘明君賢主’出現!”

“哪怕現在靖難勳貴氣焰囂張可以強壓士紳縉紳一頭,可也僅僅只是在永樂朝罷了,一方後繼無人,一方有著科舉,文武終將失衡,而朝堂話語權也終將落入士紳縉紳手中!”

朱棣聞言一怔,哪怕他有心反駁,卻說不出話。

因為朱高煦說的都是事實,三年一次的科舉,就保證士紳縉紳會取得最終勝利!

“所以你當年罷免了科舉,現在又讓朱勇徐欽去遼東,這是準備扶持勳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