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他舉境而來,後必有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害人父母,必當報仇,是這道理啊……”

“若是俺,一樣要攻打徐州!去殺陶謙為父報仇,可是俺沒有曹公仁義!”

“曹公的確仁義,有仇報仇,不曾遷怒我們小民,咱們也不為陶謙做擋箭牌了,安心在小沛種地便是!”

“說得對,俺就安心種地,這仗……非是曹公之罪也!”

“還開倉放糧呢……他這是怕我們因戰之亂而餓死……唉!真希望陶公也別抵抗了,降了便是!”

“理虧啊!不降還要負隅頑抗,受罪的就是我們老百姓,這州牧不過一年,剛過上好日子,你說他去做等傷天害理的事做什麼,見財眼開了吧!”

“數萬金啊,足足一百多車的財物,那真是見財眼開了,去年闕宣篡漢自立平賊損失了無數財物,恐怕是打算搶回來。”

“缺錢也不該做這等事!一世英名全毀了!我之前還誇讚呢,現在看來,是我們不知其真面目也!”

“為官的哪有仁義的!?”

“屁!俺就覺得這個曹將軍仁義!殺父之仇,還要顧及老百姓,這心思是在我們身上的。”

告示有三,一為檄文,也就是討伐陶謙所寫,寫明了陶謙對曹氏所犯下的罪行。

二是開倉放糧之策,讓流民立刻回城,無需奔逃。

三為內政之策,無論是興修水利,還是開墾荒土,以及編撰明年軍屯之名錄,都是讓百姓得見未來。

給予希望。

如此,民心大定。

不到一日,就已經恢復了日常勞作,小沛城池之內,宛若平常安居,準備逃亡下邳城避難的人,也都呼朋喚友,轉而歸來。

……

此時。

在郯縣之內。

陶謙已經收到了檄文,當即氣得差點暈厥過去,心神大動,彷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捏住。

他知曉曹操會來,但是卻沒想到來得這麼快,這麼乾脆!

“荒謬!”

陶謙在說了這番話後,面色發白倒在了地上,他本就年邁,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如今他的各種大業方略,幾乎全部崩潰。

就好似眼前滿是線頭,想要理又不知道從哪一頭開始理起。

不多時,陶謙被扶到了床榻上,很快甦醒過來,但心神已然有些崩潰,氣息虛弱了很多。

在堂上之謀臣,以別駕孫乾與典農都尉陳登為首。

已守在了床榻之前。

“唉!”

陶謙看著屋內穹頂,臉色滿是悲憤,他餘光可見床榻外站著兩人,不用猜測也知曉是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深深嘆了口氣,道:“我沒有殺害曹操家卷,絕沒有去劫掠其家產車馬。”

“此乃是,麾下賊將,張闓所為,張闓本為賊兵,見財起意,才會做這等傷天害理之事,想要事後逃往山林為寇,待得盛世再出!”

“可曹操,以此為檄文,分明是圖謀我徐州哇!!他還收買人心,蠱惑百姓……如此下去,民心定會離散!這,這,如何是好……”

曹操當年,可絕不是會如此施仁政之輩。

定然是麾下謀士勸戒而諫……這一次,恐怕真的要完了。

陶謙略微哭喪的語氣,加上其老態龍鍾又病入膏肓,當真是聽者動容。

就像是普通民眾的家中老者,在臨終之前交代後事,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話還是由衷而言。

不過,陳登與孫乾偷偷對視了一眼,卻沒說話。

兵馬將士,他們都無權過問,唯有陶謙麾下心腹曹豹,有當年丹陽兵之精銳,由他來調配。

至於是真是假,他們當然不可去問。

也沒必要問。

“主公,保重身體,如今只是丟了小沛,大軍還未曾交戰,不至於如此。”

孫乾面色板正,雙手執禮,鬍鬚輕飄飄的晃動了幾下,似乎是在思量著什麼,停頓片刻後,道:“為今之計,當立刻出兵到下邳,守住下邳城,以此為屏障靜待援軍。”

“不錯,”右側,躬身站在床榻旁的年輕儒生點了點頭,躬身道:“主公,為今之計當立刻請援。”

“北方袁紹,揚州袁術,以及洛陽附近屯軍的保皇一派諸多將軍,或可得援軍。”

“冀州車騎袁紹,幽州公孫瓚,或都可一試。”

孫乾神態鄭重的鞠躬,道:“在下,願為主公走北地,請援來相救,只需十日,或許便能退。”

陳登看了孫乾一眼,當即也拱手,道:“不光如此,主公別忘了,曹軍大舉入境攻城,雖有檄文,但並非是討賊詔書。”

“他們或許是師出有名,可此次,曹操卻也因此太過託大,他兗州境內豈能沒有後患?曹操號稱十萬大軍攻徐州,只怕是已經掏空了整個兗州。”

“如此,我們只需守城拖住,待其後方生變故,曹操自然退矣,他因憤怒而攻徐,卻也因此喪失理智。”

“嗯!”

陶謙聽完這話,登時眨了眨眼,一時間病都好了大半。

有道理,極其有道理!

曹操憑什麼敢舉全境之力攻我徐州?!

一州之地,哪怕都是羸弱殘兵,也可守城數月之久,他還開倉放糧,刁買人心,耗費之糧食何其之巨!

這一戰他若是敗,從此之後很難再起,耗費如此錢糧,太傷了。

我只要守住,曹操就會一敗塗地、萬劫不復。

“不錯,”此時的孫乾,暗暗地舒了一口氣,彷佛是落敗了一般,“元龍所言極是。”

陳登澹笑拱手,“別駕過獎了。”

“為今之計,應當立刻出兵,守住下邳。”

“下邳境內諸多城池都丟了,下邳城也絕不能丟,同時主公……不可任由境內流言四起,應當向曹操賠罪!”

陶謙當即坐起身來,頗為迷惑的看著陳登,“為何?!”

“曹操為師出有名,以此出檄文,主公應當言明此事,乃是麾下賊將所做,先已逃離,但其父在境內遇害,徐州自當賠償。”

“如此,百姓便能多一份論斷,不至於讓軍心離散,也唯有如此,將此話傳於諸侯之耳,他們方才有理由來援救。”

“好,好,好哇!”陶謙眼睛頓時一亮,一語驚醒夢中人,如今雖被檄文以流言亂境。

百姓之意已經難以壓下,但卻要給諸侯出兵之理。

正是這等道理,如此便可請來援軍。

“好,好!!”

陶謙重重地拍了拍陳登的手,表情無比誇讚,而他立刻又看向了孫乾,情真意切的將雙手放在他的雙肩。

語重心長的道:“公右,老夫知你口才出眾,重任在肩,我徐州百姓,家業在此,全都靠你了!”

“你與元龍,都是我徐州支柱,日後我之倚重也,”陶謙眼淚都快出來了,真摯之語,讓孫乾不得不正色。

“主公請放心!”他面露康慨之色,“在下定當請來援軍,解此次徐州之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