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往事一筆勾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怕死?

劉備萬萬沒想到此人會以如此……讓人無語的理由來拒絕自己。

現在該說什麼,說跟著我保證不會讓你死,可接下來自己要去幹的就是可能掉腦袋的事。

劉備張了張嘴,不知說什麼好,張飛滿臉失望,他想象中的仙人形象在心裡一點點崩塌,關羽面無表情,心裡卻在鄙視著那人。

“劉皇叔這是要去漢中麼?”男子抱起自己的琴,蹬起放在石頭旁的鞋子,隨口問道。

劉備猶豫要不要告訴他自己想去打漢中,卻聽那男子又道,“皇叔帶著這四五千人是取不下漢中的,聽在下一句勸,原路返回吧!”

劉備疑惑,“先生未曾親眼看見,怎知我隊伍人數?又怎知我是去取漢中,而非投靠張魯?”

男子道,“皇叔自稱漢室宗親,方才言語中盡是想光復漢室之意,豈會去投靠張魯此逆賊?至於前一個問題,自您隊伍在三裡外時,我觀塵土聽聲音便大致推斷來者幾許。”

劉備聽完大為佩服,張飛卻不以為然道,“這有什麼高明的,我大哥就不能假意投靠麼?”

男子笑道,“皇叔是那種能屈身事賊之人麼?!”

張飛又問,“那你又怎知我等一定取不下漢中?”

阿茉派了四千人來相助,儘管之前她一直說難打難打,但張飛覺得,只要隊伍能在軍糧耗盡前順利抵達陽平關,他就一定能打進漢中盆地。

男子抱著琴一邊往小路走去一邊說道,“取漢中有二難,一是山路難行,二是陽平關難下,皇叔人馬若盡數走陳倉道,那絕無機會!”

聽此人話中似有奪取漢中之策,劉備心喜,急忙跟上去,“先生果然高人,懇請先生助我,我定保先生性命無虞。”

那人停下腳步,稍有些遲疑,卻又搖頭輕嘆,“我曾經做過一件錯事,雖是逼不得已,卻也罪無可恕,故而不敢見人,隱居於此。”

劉備方才便從琴音之中出聽出對方的鬱郁不得志,此時聽他是因曾經犯過錯而拒絕出仕,那這事便還有轉圜餘地,他連忙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聽先生話中皆是懺悔之意,便是再大的錯也可得到諒解。在下一路顛沛流離,未能得立足之地,只因缺少出謀劃策調兵遣將之大賢也,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教誨。”

他說完,竟是走到那人面前,雙腿一曲便想跪下,張飛眼明手快,一把攙助他,說道,“大哥乃大漢皇叔,豈可給一山野村夫下跪行禮?”

劉備滿面悲慼,“大漢若不能復,何來大漢皇叔?備日夜期盼能得大賢相助,若是一跪可請動先生,便是讓我在此跪上三天三夜亦心甘情願。”

“皇叔是位賢主啊!奈何……唉……”

男子無奈嘆了口氣,又往家中走去,劉備卻不放棄,一路跟隨詢問男子到底有何苦衷,男子被纏得沒辦法,說道,“我若告知姓名,只怕皇叔立即便會將我斬殺。”

劉備一臉茫然,暗想,難道此人是我的仇人?可好像沒什麼仇人能讓我恨不得將其當場斬殺。

“先生為何如此說?”

男子卻又不答,只是讓劉備趕緊離開,然而劉備真的是求賢若渴,哪裡肯走,指天立誓不管對方是何人,從前犯過何事,他絕不追究。

見劉備如此有誠意,男子也豁出去了,說道,“我本名李儒,字文優,曾當過博士、弘農王郎中令。”

“李儒?弘農王郎中令?”

劉備又是一臉茫然,顯然不識李儒,更讓他疑惑的是,對方為何說報出姓名後自己會殺他?自己為何要殺他?莫名其妙!

李儒解釋道,“我曾侍奉過少帝,董卓廢除少帝掌控朝政後,我不得已跟隨了董卓,後來關東諸侯起兵,欲重新扶少帝為帝,董卓為絕其念頭,命在下毒殺少帝,彼時我家人皆被董卓控制,我雖不願,也只能聽命行事。後來我為了給少帝復仇,暗中聯合楊瓚離間董卓和呂布,又引誘李肅叛董,在李肅斬殺董卓後,我也算是為少帝報了仇,便逃離長安隱居於此。”

“雖然為少帝復了仇,然而這些年我心中始終愧疚難當,我不欲過問世事,只想在此懺悔,了卻殘生,今日見劉皇叔興復漢室決心,不忍你去陽平關白白送死,不忍漢家天下就此覆滅,故而出言提醒。”

他說著放下古琴,一臉坦然看著劉備,“在下罪孽深重,皇叔若要想為少帝復仇,請取在下頭顱而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儒這話半真半假,投靠董卓是自願,毒殺少帝雖屬於無奈,卻並未被逼迫,至於給少帝復仇那些話,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當初李儒看出董卓難成大事,早早便向呂布示好,想投靠呂布,不過因為呂布覺得李儒人品不行,才能也一般,根本看不上他。

李儒投靠呂布失敗後便開始明哲保身,董卓被殺後,他怕自己會被李肅以董卓餘孽罪名殺害,連夜收拾了東西逃離長安,避居於此。

李儒自認才能出眾,他只想擇一明主成就大業,然而當初眼瞎,錯看了董卓,以致犯下大錯,這些年雖隱居,心中到底還是不甘一世所學就此埋沒。

他也曾想過再去投靠別人,然而二李、張魯之流他根本看不上,呂布不要他,袁紹、曹操、劉表、劉焉那邊必然也看不上他這個曾經毒殺少帝之人,本來他已經有點絕了出仕念頭,但今日見劉備如此禮賢下士,更有復漢之雄心壯志,便想與其在此荒郊野外苟且偷生,不如再放手搏一搏。

他也想過對劉備隱瞞身份,然而自己當初在帝都也算一號人物,認知自己之人不在少數,未免日後被人揭穿而導致君臣嫌隙,不如現在主動坦誠,至於剛才說的那些事,除了幾個當事人,也沒人知道其中內幕,而當事人中,楊瓚死了,李肅也死了,根本不怕有人拆穿他那個虛無的少帝復仇計劃。

聽完李儒這番話,劉備大為震驚,他那時並不在長安,只知董卓派人毒死了劉辯,沒想到下手之人竟然就是眼前這個,當初的弘農王郎中令,李儒?

觀此人能離間董卓呂布,又能引誘李肅叛董叛呂,可見計謀之高深,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啊,但是毒殺少帝這汙點,卻又讓劉備遲疑不決。

倒是張飛聽完李儒這一番話,為他說起了好話,“董賊以他家人為要挾,也是無可奈何,況且那事沒有他去做,也會有別人,結果都一樣,他為少帝復仇,剷除董卓這奸佞,這些年在此懺悔罪過,也算贖了罪,今日他又提醒咱們取漢中之難,可見心是向著大漢的,大哥便原諒他吧!”

李儒閉著雙眼,負手而立,劉備沉默了許久,終於有所動作,卻見他抽出腰間佩劍,高高舉起,而後在關羽和張飛驚訝的目光中,削下李儒一戳頭髮。

“以發代首,往事就此一筆勾銷!”

劉備鬆開手,任手中斷髮隨風吹走,他將佩劍回鞘,拱手道,“先生大才,在下懇請先生出山相助,備依然會拱聽先生教誨。”

李儒心中暗自松了口氣的同時也被劉備的仁義真誠所感動,他單膝跪地,滿懷感激,“主公原諒儒大逆不道之罪,今後當結草銜環,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