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新的戴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別看現在有很多提及腦機,或者腦機介面的新聞。

可是早些年的時候,醫學上有個普遍的認知,即人的左腦控制身體的右邊,右腦控制身體的左邊,左腦是負責語言的區域,左腦半球更加智慧高階,而右腦半球則是落後低階,還有諸如左撇子比較聰明之類的說法,可最後被一個著名的裂腦實驗,將這一切都粉碎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把連線左右兩個大腦的胼胝體切除,左右兩邊大腦無法溝通,之後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右腦並非無法接受語言資訊,只是在完整的情況下,左腦就負責了此功能。而當左右兩邊大腦無法溝通的時候,右腦便會開始逐步處理語言方面的事情。

後來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位先天性無胼胝體的病人進行研究, 這個病人有著高出常人的語言能力,主要是因為他的左右半腦為了適應缺少胼胝體的構造,都擁有了語言能力。相對的這位病人的非語言能力就表現得很糟糕,對於幾何,地理的理解能力差到令人髮指。

最後實驗的總結是,左腦半球更擅長分析、邏輯、計算和語言相關的內容;右腦半球,則是在空間、綜合、音樂、直覺感覺上更加擅長。

只是更擅長,而非獨有。

這一結論,也打破了前人認為右腦只是個附屬物的錯誤觀點,也驗證了不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都有著自己擅長的工作,為非簡單的誰更聰明。

研究大腦的一些構造和能力之後,陳巖發現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意識!

想要用搜魂術來獲取另外一個人的記憶和思想,就不得不探知對方的先攻破對方的意識。

如果大腦皮層上的神經元是用來儲存人類的記憶,那麼就無法解釋一些無腦人為何也擁有意識,在西方國家無腦人的案例有很多。有人出生時只有2%的大腦,可是到了三歲時他的大腦正常大腦的80%,之前醫生認為的大腦不能正常發育,不能說話不能看不能聽不能進食,在他6歲的時候就能自己做到這些事。

還有一位高於平均智商100以上,獲得數學一等榮譽學位的例子,他的實際智商為126,可他的大腦皮質表面厚度並不是正常的4.5釐米,而是只有大約1毫米的覆蓋層,他的整個顱骨裡主要是充滿了腦脊液。

至於一丁點大腦都沒有的人,就無法談意識了。

大腦是意識產生的基礎,大腦內存在的無數神經元無時無刻不在傳遞電信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想法形成一個訊號,最終形成意識。

看著這些奇奇怪怪的研究病例,陳巖呵呵一笑。

要說到對意識的研究,恐怕他能吊打所有醫學界的研究人員,甚至全部加起來都打不過他。

意識存在於識海之中,識海便是醫學家現在找到的一個名為松果體的物體。

陳巖能將神識外放,便主要是因為他對於松果體的控制,踏入修煉之後的每一位修煉者,其實無時不刻都在修煉識海,實力越強,識海的能力也就越強,神識外放,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瞭解了這些知識以後,陳巖便開始逐步編寫程式碼。

無疑,這一次的難度比之前幾次都要大,不論是程式碼量,還是涉及到的變數引數,都是一個恐怖的程度。

想到這裡,陳巖覺得自己如同碼農一樣,盡幹些毫無創造力的事,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於是陳巖開始著手將「小黃人·戴夫」進行升級改造,他覺得某部電影裡的那個人工智慧助手很合適,恰好他手頭上,有這麼一個基礎,可以拿來就用。

鏈上山石科技那邊的Z15後,陳巖將經過N多用戶訓練出來的戴夫資料全部下載到別墅這邊。

這部分資料,已經比最早時候的戴夫要聰明了很多。

「小黃人·戴夫」並不是固定的一個程式,所有使用者與之交流,去除冗餘後的資料,都會是成為更聰明的戴夫的養料。

而基於「斯通」通用智能算法,陳巖沒用幾天,就將全新一代可自主程式設計的戴夫升級完成,在除錯了幾次後,「小黃人·

戴夫」的能力已經不弱於一位擁有三五年經驗的碼農,只要給定任務,它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已經不能用效率是普通碼農的多少倍來衡量了,因為只要運算能力足夠,它就能代替所有的基礎碼農,一秒內,一鍵智慧生成程式碼。

額,不是一鍵,只要喊一下戴夫就行了。

新戴夫在別墅這邊的是Z15裡完美執行後,立即被陳巖開始運用到「搜魂術」的編寫當中,當陳巖喝著茶,手指頭點點帶觸控功能的螢幕上用光點和線條代表的大腦構造圖時,新戴夫就會開始生成相應的程式碼,然後將之載入到「天啟」的模擬系統之中。

所有程式碼資料都生成並且全部提交給「天啟」進行模擬後,陳巖看了看新的戴夫,覺得山石科技那邊技術部的人可能需要,就開通了一個擁有新版戴夫許可權的賬號丟給埃隆。

此時在山石科技的實驗室裡,進行「小黃人」機器化的埃隆收到陳巖發來的一串連結和賬號密碼時,一臉懵逼。但出於一直以來對陳巖的敬佩,埃隆還是來到電腦前,開啟瀏覽器輸入了連結,敲入賬號密碼,進入了一個黑漆漆的頁面。

看著上邊的文字說明,埃隆帶著疑惑,喚醒了新版小黃人。

他嘗試著對麥克風說道:“我需要一個酷炫的啟動介面,像雨後彩虹一樣,顏色要豐富,但不能太豔麗太奪目,用什麼樣的框架來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全平臺通用。”

埃隆明白,凡是涉及到全平臺的東西,就會有各種問題需要解決,這涉及到最為底層的硬體邏輯,ARM和x86肯定不能放在一起直接使用,因為最底層的指令集都完全不一樣。

要解決這個,那就需要類似跨平臺的JA_VA或者Python,但這就會導致效能差,他很想知道這個所謂智慧程式設計,到底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當埃隆最後看到生成的程式碼時,他不由的傻眼了。

竟然還有這種做法?

還講不講武德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