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姨母,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採兒和太子的真正身份?”周府的花園內,幾日不見的胡雨依竟然消瘦了幾分,臉色看上去也有些憔悴,看樣子她這幾天過的並不太好。

其實在那天知道李治的真正身份後,胡雨依茫然的回到家中,但她卻很快發現,這件事她竟然沒辦法與家裡人說,甚至以她父親,也就是那位官迷的胡校長的性子來說,若是知道李治是太子的話,恐怕很可能會逼著女兒嫁過去,雖然做不了太子妃,但做個良娣、良媛之類的也不錯,日後說不定還能成為貴妃,到那時他可就成為真正的皇親國戚了。

也正是考慮到這些,所以胡雨依想來想去,忽然想到採兒是姨母介紹給自己的,而且以姨母的身份,應該早就知道採兒和李治的真正身份,所以她立刻來到周府,找到周夫人詢問。

周夫人有些愛憐的撫摸了一下胡雨依的長髮道:“雨依,既然你已經都知道了,那姨母也就不瞞你,當初我的確知道太子和楊小姐的真正身份,甚至太子在小鎮上的安全也是由我們府上負責,但是由於齊王殿下親自吩咐過,讓我們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太子的真正身份,所以當初我也就沒敢告訴你。”

聽到姨母的解釋,胡雨依是兩眼發紅,雖然她知道,若是早點知道李治的身份的話,也許自己也不會陷的如此深,但是她卻也並不怪姨母,畢竟姨丈在齊王手下為將。自然要奉命行事,姨母她也有自己的苦衷。

而看到自己這個最疼愛的外甥女。周夫人也是嘆了口氣,她已經知道幾天前三人相見時的情景了。而且採兒也將當天的談話告訴她,讓她有時間勸一勸胡雨依,畢竟經過這幾天的相處,採兒發現胡雨依是個很好相處的人,而且也沒有什麼心機,日後若是一起入宮的話,她們倒是可以做一對相互扶持的好姐妹,這可讓其它女子入宮強多了。

想到採兒的囑託,周夫人當下開口道:“雨依。太子馬上就要回長安了,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難道你真的打算放棄這段對太子殿下的感情嗎?”

胡雨依聽後卻是雙眼微紅,聲音喃喃的道:“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雖然我很想永遠陪伴在楊先生身邊,但是卻又害怕他的身份,而且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在皇宮裡生活,姨母,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而周夫人聽後卻是嘆了口氣道:“雨依。其它的事姨母可以幫你,但是在感情方面,姨母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幫你?”

周夫人說到這裡微頓一下,接著又開口道:“不過說起來太子不遠萬里來到臺灣。而且竟然與你相識相知,這也算是一種難得的緣分,若是就此放棄的話。未免有些太過可惜了。”

聽到姨母最後的這段話,胡雨依也是一愣。腦子中回想起當初與李治相處時的甜蜜時光,心中更加的不捨。眼淚更是一下子流了出來。讓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女面對這種人生大事,也的確太過難為她了。

不過相比胡雨依的彷徨無依,已經回到齊王府的李治也並不好受,特別是在沒有得到胡雨依的確定回答,更讓他有種忐忑不安的感覺,畢竟他對胡雨依也是動了真心,若是對方真的不願意隨他回長安的話,那對他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只是李治的這種忐忑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就在過年的前一天,周夫人傳來訊息,胡雨依已經下定決心,要隨李治回長安,只求能與李治在一起。得到這個訊息的李治是興奮萬分,當天就親自去把胡雨依接到齊王府,讓她和採兒陪自己一起過年。

不過李愔在見到胡雨依後,卻是嘆息一聲,對方只是個不知世事的小姑娘,之所以選擇和李治在一起,目的也十分的單純,只是像她這樣的性子,實在不適合在皇宮那種地方生存,可惜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幸好採兒倒是和胡雨依很合的來,有採兒這位未來的皇后照顧,相信只要她保持現在的本心,倒也能夠在皇宮中站穩腳跟。

李治是在臺灣認識的胡雨依,所以李愔就要對這件事負上一定的責任,比如胡雨依想要入宮的話,就需要有一個名分,而在太子妃之下,就有良娣兩人,不過良娣卻不是什麼樣的女子都能擔任的,至少也需要名門之後,胡雨依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是在身份上卻還差上那麼一點。

不過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胡雨依是周龍妻子的外甥女,最後由李愔出面,周龍夫婦將胡雨依過繼過去,自此胡雨依改姓為周,身份也成為將軍之女,雖然周龍不是大唐的將軍,但是在李愔的齊王府眾將中,卻也是排在前幾名的大將,因此身份已經足夠尊貴,再加上周家也是南方的世家大族,所以讓胡雨依完全配的上良娣的身份。

李治的事終於告一段落,這讓李愔終於松了口氣,而李治也感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再加上身邊又多了一個胡雨依陪伴,更讓他在臺灣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新年。

不過在新年過後,李治和採兒他們就要回去了,畢竟他們已經出來一年半了,朝中大臣那邊的壓力暫且不說,光是後宮來自長孫皇后的壓力,就已經讓李世民有些頂不住了,所以前段時間已經在寫信催他們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大年初十那天,李治和採兒他們就準備好東西,然後登上李愔的齊王號,開始了回航的旅程。當然了,胡雨依也跟著李治一起回去,到時會與採兒一起,正式嫁入東宮。

不過在李治離開時,發生了一個讓李治十分驚訝的事,那就是胡雨依的親生父親,也就是那位胡校長在經過慎重考慮後,竟然決定不和李治回大唐,而是依然呆在臺灣。這讓李治是驚訝無比,因為誰都知道,只要這位喜歡做官的胡校長跟著李治回到大唐,那麼無論如何,李治也會安排他做官,雖然不能做名義上的皇親國戚,但做個縣令卻不是什麼太難的事。

為此李治還特意去找過胡校長,與他面談了一個時辰,結果對方告訴李治,他以前也在大唐做過小吏,對大唐的生活和官場也都十分的熟悉,不過自從他們搬到臺灣後,就感覺在這裡生活的十分舒服,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各方面的政策,都讓他們感覺很自由,不像大唐那麼的壓抑,也正是如此,周校長雖然明知道回到大唐就能做官,但卻還是放棄這個機會,選擇在臺灣做一個小小的校長,日後憑自己的能力升遷。

當然了,胡校長在說上面這些原因時,用的話比較婉轉,而李治也是憑藉著他在臺灣生活的這段經歷,才勉強聽明白了胡校長說的這些話,而且他對此也十分理解,甚至有時候他也在想,若是自己真的是一個普通人的話,那麼在大唐和臺灣之間,自己無疑也會更喜歡臺灣,因為這裡對於普通人來說,有著太多的機遇等待著他們,可以說一個人只要努力,那麼過上一種富足的生活並不是件難事。

想起這裡,已經坐上船的李治長嘆了口氣,雖然臺灣開發的時間並不長,城市的建設也並不完備,但是這裡卻有一種自由開放的氣氛,使得來到這裡的人都會不自覺的被這裡所吸引,比如很多從大唐來臺灣做生意的商人,都會在臺灣買下一所宅子,慢慢的把全家都搬到這裡。

對於這種現象,雖然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是李治卻知道,這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的內部環境比不上臺灣,特別是在一些有關民生的政策方面,與臺灣相差甚遠。

比如臺灣對百姓建宅子就沒有什麼限制,只要你財力充足,那麼你想建成什麼樣都行。但是這在大唐卻有明文規定,什麼樣的人家建造什麼規格的宅子,房屋的高度、裝飾品的樣式等等,全都有嚴格的規定,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法。

當然了,房屋只是一個方面,其它還有言論、衣著、行為等方面,臺灣也都沒有什麼強制規定,但是這在大唐完全相反。一個人在臺灣的那種寬鬆的環境中呆久了,自然不願意再回大唐受管制,這也是臺灣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雖然李治對這些情況知道的很清楚,也知道大唐在某些方面的缺點,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改變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想要改變大唐的現狀,勢必會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畢竟大唐不是臺灣,臺灣是從一清二白的基礎上新建的,所以李愔無論做什麼規定,都可以很順利的推行下去,但是這在大唐是行不通的。

“難怪當初六哥放棄皇位,原來大唐看起來好像很強大,但其實國內勢力盤結,牽一髮而動全身,現在父皇能壓制住各方面的勢力,但日後我若登位,恐怕國內各方面的矛盾就會爆發出來,看來這個大唐的皇帝還真不好當啊!”船頭上的李治看著西方,一臉苦笑的喃喃自語道。(未完待續。。)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北冥老魚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