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貓眼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晚上八點後的錐山村已經看不到什麼人在路上走動,不過很多小樓中的燈倒是一直沒熄,還能聽見四面八方傳來的麻將牌碰撞的聲響,看來打麻將確實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活動。

沈金三和吳鑫為了避人耳目,在村子裡繞來繞去假意賞景,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了村子,向遠處的土坡奔去。

翻上土坡,無數大小不一呈長方形被挖開的墓穴映入眼簾,還能看見許多空無一人的老房子,有些甚至已經塌了一半,這個位置應該是原來的錐山村,由於沒有合適的地方拆遷,發現墓葬群後,國家乾脆就在土坡外圍建造了新的村落。

這裡是長江下遊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除了土坡上這些大範圍的遺址沒有什麼植被,周圍都是大片大片的人工林子,遠方高聳的天目山也是一目瞭然。

照白胡子老頭兒的說法,貓眼洞在錐山村往西十里的位置,於是二人摸出指南針朝著西面進發。

這裡沒有路,滿滿當當都是墓穴,看上去就像一張極大的華夫餅,有些墓穴裡還能看見和黃土融為一體的人骨,陪葬品什麼的肯定早被考古人員清理走了。

約摸走了有個把小時,二人眼前突然出現一片林子,林子奇大,除了大樹就是那些密密麻麻野蠻生長的灌木,令人難以下腳,為了少走冤枉路,沈金三只好帶著吳鑫直接走進去,並沒有繞著林子找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林子裡走了一段後,他們發現了一條原本就修在那裡的土路,上頭也長著不少矮荊棘,想必林子裡許久沒有人進來過了。

有路總好過沒路,至少指出了具體的方向,沿著土路繼續穿行了半個多小時,一堵高大的圍牆擋在了二人面前,上頭粉刷著的白灰斑斑駁駁脫落下不少,還能看見圍牆頂上一圈圈纏繞的鐵絲網,莫非貓眼洞就在裡頭。

沿著圍牆轉了一大圈,終於找到一扇鎖得死死的大鐵門,這鐵門一看就是六七十年代的產品,已經鏽蝕的不成樣子,二人也是懊惱,剛才若是換個方向,沒走幾步就能看見這扇門了。

在門外聽了一小會兒,圍牆裡並沒出傳出任何異常,鐵門下與地面空出了一段十來公分的距離,沈金三趴著朝裡頭張望,鋪了水泥的地面上滿是裂痕,從裂痕裡鑽出來不少雜草和藤蔓肆意的生長,東南角的位置好像還立著棟房子。

沈金三用力推了推門,掉下來一堆鐵鏽和灰塵,嗆得人睜不開眼睛,仔細一瞧,原來門鎖的位置已經被焊死。

吳鑫:“我看這裡連鬼都不會有,咱們踹門吧!”

“我也這麼想的,你過來這裡!”沈金三帶著吳鑫後撤幾步。

接著,林子裡便迴盪著沈金三踹門的聲音,門框合頁早就爛透,幾腳就給踹斷了,隨著一聲巨響,整個門框連著鐵門一起翻到在院子裡。

二人躡手躡腳闖了進去,圍牆裡除了一棟二層小樓,還有一大堆生滿植物像小山似的黃土,周圍躺著幾架用木頭拼接起來的獨輪車。

小樓大概能有三四十米的長度卻不怎麼寬,找了半天,第一層只有高高在上的玻璃窗可能是用來換氣的,並沒能找到大門。

一架鐵扶梯拔地而起,貼著外牆從房子正面拐了個彎,直通第二層。

走上扶梯沒幾步就能透過玻璃窗窺探一樓內的情景,但是玻璃窗的裡外都蒙了厚厚的一層灰,二人拿手電去照也看不清裡頭分毫。

扶梯螺絲鬆動焊點脫落,走起來搖晃得十分厲害,感覺很快就會散架,快速登上後,沈金三一腳踹開二層的房門,裡面貼牆立著一溜櫃子,有全封閉的鐵皮櫃,也有玻璃門的木櫃,而且都上了鎖,最後方是兩個擺了些雜物的鐵架子,房間的正中有張積了很厚一層灰的長桌,周圍有些條凳,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樣的井然有序。

環顧四周後,沈金三走到木櫃前張望,無意間看見一本泛黃的沒有封面的筆記本上用藍墨水寫著一些字,其中就有用引號標註的貓眼洞幾個字,他一邊努力查詢著蛛絲馬跡,一邊對吳鑫說到:“這裡就貓眼洞!”

吳鑫拿手電照來照去,她徑直向房間的後頭走去:“你怎麼知道的?”

沈金三:“櫃子裡有本冊子上寫著,這裡看上去像個研究所,還存著不少資料,要不要弄出來研究研究?”

“應該先下去找找有沒有宮殿的入口,哪還有閒心翻什麼資料!你快過來!”吳鑫在牆角邊停下腳步,望著通向下一層的樓梯深處。

這樓梯比想象中的要長,走下去後才知道,樓梯竟然直接伸入了地下,可能是地表被挖開以後,才加蓋的這棟樓。

一樓地面堆著不少高高低低的黃土堆,還有一些丟在上頭橫七豎八的石雕,圍牆裡的那堆土估計也是從這裡挖出去的。

沈金三和吳鑫沒有順著樓梯繼續深入地下,而是跨進第一層,想看個究竟。

沈金三:“這些石雕是從地下挖上來的。”

吳鑫:“為什麼不是原本就在地面的?”

沈金三:“很明顯啊!石雕壓在土堆上,說明先挖的土,後放的石雕,那不是挖出來的,還能從哪來!”

湊近一看,石雕簡單而粗獷,大多為柱子形狀,有的刻著鳥獸圖案,有的則是典型的良渚文化人物臉譜,而且每件石雕都被人編了號,用油漆在上頭寫上阿拉伯數字。

有兩根斜靠在牆上的大柱子引起了二人的關注,柱子的長度超過三米,直徑在一米左右,整體被雕刻成了玉琮的模樣,正對著他們的一面分別刻著一個比成年人略大的淺浮雕,當年沒有大吊車也不會有起重機,很難相像,這兩件東西是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被弄上來的。

浮雕似人非人,頭上長有三隻眼睛,背後長有一對翅膀,雙手張開做環抱狀,雙膝跪服於地,背景是山川大地。

吳鑫指著浮雕問沈金三:“這個是不是太陽神?”

沈金三:“沒錯!這兩根柱子應該挺古老了,製作的時間也許是良渚文化剛剛形成的時候。”

吳鑫:“你怎麼看出來的?”

沈金三:“因為從目前發掘出土的,關於太陽神的玉器和石器來看,都沒有出現過三隻眼的太陽神,所以反應的是良渚早期的文化,後來可能被遺忘了或是別的什麼原因,就不再有第三只眼出現。”

吳鑫:“難道這裡就是太陽神宮殿的入口?”

沈金三:“那倒不一定,良渚文化的許多墓葬都會出土和太陽神有關的東西,不過這裡是入口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這些很像是擺在某些宮殿或大型建築物門口的裝飾性石雕,一般小規模墓葬是不會出現的,除非貓眼洞是個大型王級的墓葬,這地方挺詭異,我在任何文獻和考古記錄上都沒有見到過有關貓眼洞的記載,就像是特意被抹除了一樣。”

回到樓梯繼續深入,這裡被挖成了斜著向下,筆直的四方形通道,通道很寬敞,頂上有滑輪裝置,底下在樓梯兩邊整整齊齊的固定著許多圓木,圓木上還殘留著泥土和摩擦的痕跡,極有可能就是用來運送那些石雕的。

來到通道的盡頭,是一處更為寬大,被挖成方形的空間,地面的泥土和周圍的土牆以及頂部有著明顯不同的顏色,空間最後正對著通道的是一面大石牆,中間有個頂天立地的拱門,兩扇厚重的木門已經被拆下,分別靠在拱門兩邊。

二人向拱門走去,可以看見沿路兩邊有不少排列對稱的坑洞,坑洞邊還插著標有數字的小牌子,估計石雕原先就**在這些洞裡。

走近了才發現,原來拱門已經被黑色的尼龍布給封閉了起來,邊上打著一圈厚厚的膠,沈金三用手去探,發現尼龍布後面可能還用別的東西封了一層,想起白胡子老頭兒講的故事,二人並不敢破開封閉物貿貿然闖進去,只得在外頭商量。

吳鑫:“現在怎麼樣?進去看看嗎?”

沈金三:“那個老頭兒說這裡出過人命,我們沒有準備就闖進去的話,有點兒太冒險了。”

吳鑫:“難道叫胖子他們過來?問題是現在根本就確定不了這裡是不是太陽神的宮殿,萬一白跑一趟呢?”

沈金三去看那扇木門,木門表面有些輕微的碳化,上頭原本應該是鑲嵌著玉石或別的什麼,現在這些鑲嵌物早已不知所蹤,只留下了凹槽,石牆也只是一整面牆的一部分,估計考古隊發現拱門以後就不再繼續挖掘了。

沈金三思考了片刻後說到:“你看地面的顏色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樣,而且這面牆也只是露出了一部分,應該說是一小部分。”

吳鑫:“這能說明什麼?挖地宮不都是這個德性嗎?”

沈金三:“你沒明白我的意思!”

吳鑫:“我聽著,你說吧!”

沈金三:“地面被夯實修平還立了這麼多大型石雕,牆是用很平整的大石塊壘起來的,門上也有鑲嵌過的痕跡,憑藉四五千年前的生產力,光是這些壘牆的石塊就得加工好多年,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裡應該是個規模不小而且很奢華的建築,但最終卻被填埋起來,地面的土層和用來填埋的土也差著不少歲月,否則不會有這麼明顯的分層,上頭還有反山墓葬群,這就說明幾千年前這個建築就被埋了,我前面的判斷應該不會有錯,這裡是良渚文化早期的遺址,不太像墓葬。”

吳鑫:“你的意思是,這裡可能就是太陽神的宮殿?”(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