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瞭望塔行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按照孫立人的原意,唐甬應該出任陸戰一師的參謀長。但是唐甬堅持自己只在參謀部裡擔任與黃佳華同級別的戰術參謀。唐甬的威望與名聲實際上已經由新38師的老兵們廣為傳播,再經過劉放吾的改編渲染,唐甬的地位基本上可以定位為“第一號謀臣”,雖然不能獨當一面,但是也是陸戰一師不可或缺的棟樑,有些類似於劉備手下諸葛亮與龐統之間的一個位置。雖然不及孫立人,但風頭隱然在齊學啟副師長之上。

這種輿論情況下使得沒有合適人選出任參謀長的職位,孫立人也懶的為此費腦筋,決定不再任命正式的參謀長,而由唐甬擔任代職。

“人怕出名豬怕壯”,陸戰一師的新任代參謀長唐甬苦笑一下,決定以後還是多聽聽黃胖子的意見,“畢竟這胖子是專業的。”

對於軍隊的訓練工作,唐甬自認為自己是徹底的白痴,還是交給專職軍官直接負責,這段時間裡唐甬的主要精力是透過中統的情報體系,密切關注日軍在南太平的動向。

由於在中途島遭遇乎預想的完敗,使得日軍在索羅門群島的佔領計劃比原本的歷史上推遲了幾個月。這樣的情況下,唐甬認為經過數月集訓的中國海軍陸戰隊可以在即將打響的瓜島戰役中綻放光彩。

唐甬相信獲得盟國支援的前提是自身的實力,但是由於自己改動了歷史原有的程序,使得瓜島戰役的時間被推遲,以至於自己也無法準確預測

隨著太平洋戰爭程序,美**隊內部爆了關於海陸軍之間就哪個軍種應在太平洋居支配地位的激烈辯論。

作為政策上的息事寧人,參謀長聯席會議成立兩個司令部,把西南太平洋地區,包括菲律賓、南中國海、暹羅灣、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大部分,澳大利亞和索羅門群島劃歸司令部設在墨爾本的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太平洋其餘地區,包括馬紹爾群島、卡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則歸司令部設在珍珠港的尼米茲海軍上將控制。

陸軍司令麥克阿瑟顯然對這個安排極為不滿,應當的認為日本人把絕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他所管轄的地區,除非他所得到的人力物力比尼米茲多,否則將大難臨頭。

唐甬記憶中的歷史上,麥克阿瑟一向以自負、壞脾氣以及虛榮心著名。唐甬甚至還記得自己高中英文考試中還有關於麥克阿瑟的笑話:

一位記者問麥克阿瑟:“您認為誰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軍事家?”

麥克阿瑟毫不猶豫的回答:“另外兩位是亞歷山大和拿破崙。”

中途島戰役後,麥克阿瑟立刻認為這是整個戰爭的轉折,並將太平洋戰場取得勝的良機。在向華盛頓的彙報中,他樂觀地計劃在幾星期內攻佔新愛爾蘭和新不列顛群島,迫使日軍退回到特魯克基地”。

當然要實現這樣的計劃,除了他自己麾下的三個步兵師外,他還需要“一個經過兩棲作戰訓練和有充分武裝配備的師,以及一支包括兩艘航空母艦的特遣部隊”。

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對這個計劃頗有興趣,並打算致信給海軍參謀長歐內斯特·金上將,請他立即借給麥克阿瑟幾支海軍陸戰隊和兩三艘航空母艦。

但是他的電報還沒有出,就收到了海軍參謀長歐內斯特·金的來電。行動的目標同陸軍的計劃一樣,但是金上將強調,這次行動“主要是海戰和兩棲作戰性質,由駐在澳大利亞的部隊支援”。

簡單的,海軍將擔任起完成任務的主角,而麥克阿瑟則需要負責支援。

麥克阿瑟看到這封電報後的憤怒是顯而易見的,他在給馬歇爾的報告中措辭強硬的指出,這場進攻應該由他,而且只應由他來領導,因為戰鬥是在他的地盤內進行。

相比麥克阿瑟的咄咄逼人,尼米茲的回覆則顯得更具有策略性。尼米茲在回電中表示,他完全同意這次行動應該由一名指揮員統一指揮,但是他認為這個人可不能是陸軍將領,因為一個沒有海軍知識的人可能會使寶貴的航空母艦在索羅門群島附近的危險水域中陷於險境。

於是雙方的爭吵在電報往來中不斷升級,暴跳如雷的麥克阿瑟在回電中稱尼米茲是個缺乏經驗的新兵,而尼米茲則反唇相譏美國陸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所作為。

雖然馬歇爾在爭吵中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他對麥克阿瑟的支援是路人皆知的。

爭吵持續了半個多月後,金上將終於在使辯論爭持不下,直到金再也按捺不住性子。他致給馬歇爾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報,“即使得不到西南太平洋的陸軍的支援”,他也要動這次進攻。

馬歇爾收到電報後的第一反應是以牙還牙,回覆一封“即使沒有海軍支援陸軍也要行動”的電報,但是理智告訴他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甜。

“美國海軍從來沒有和日軍士兵在陸地上進行過戰鬥。”他預言尼米茲必然會吃大苦頭,於是決定袖手旁觀。

金上將已經無路可退,於是指示尼米茲起攻佔攻佔新愛爾蘭和新不列顛群島的行動,他也明確地提醒尼米茲,這次行動將成為美國海陸軍在太平洋戰場較力的擂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直以低調處事的尼米茲終於獲得了一次向陸軍展露實力的機會,經過兩天時間的籌劃,他擬訂了實現最終目標為攻佔新不列顛和新幾內亞地區的總計劃。

根據這個計劃,進攻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行動由尼米茲指揮,任務是於十月一日前後由海軍兩棲部隊進攻瓜達卡納爾島北面二十海里索羅門群島中的一個島圖拉吉,該島是日本海上飛機的基地。

而麥克阿瑟則指揮陸軍負責第二部分的行動,奪取索羅門群島的其餘各島、新幾內亞西北海岸和新不列顛群島上的重要基地拉包爾。

尼米茲認為自己的計劃中已經給麥克阿瑟留了足夠的面子。儘管如此,麥克阿瑟還是致電參謀長聯絡會議表示反對由尼米茲指揮第一部分行動,理由是海軍只有一個兩棲師,運輸力量亦不足,且缺乏足夠的飛機來進行保護。再者,兩棲部隊的航空母艦在遠離盟國陸基飛機保護航程外的瓜達卡納爾-圖拉吉地區停留時間過長,將成為日本陸基飛機的攻擊目標。

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再不採取斷然措施只會升級海陸軍之間的漫無休止的爭吵,而只有如此迅採取行動才能揚中途島的勝利,取得在太平洋的主動權。

於是命令按照尼米茲的計劃開始進攻,並將此次進攻起了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代號——“瞭望塔行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