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兩個故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些鉛筆和橡皮,都是售貨員從櫃檯挑出來的,筆是最好的“中華牌”鉛筆,鉛筆是彩色的,一共四封,每封十支,而橡皮是四塊紅色的藝術橡皮,當時是用一種土色的紙包裝的。

老人家買下來後,順手就送給了王林的兒子王文。

他又對售貨員道:“我再買一份,我給家裡的孫子用。”

售貨員連忙說好,又挑了一些,將包好的鉛筆、橡皮裝進塑料袋遞給了老人家。

老人家微笑著說:“謝謝你啦。”

他摸口袋付錢,但口袋裡沒有錢了。

他的女兒遞給他10元錢。

老人家笑著說:“幾十年沒有親自花過錢了。”

大家都露出善意的笑容。

老人家拎著裝有鉛筆、橡皮的塑料袋離開了文具櫃檯。

王林陪著老人家,參觀了整個愛秀廣場。

“申城的變化,讓我感到了欣慰。”老人家說道,“特別是愛秀廣場的建立,這對申城來說具有里程碑似的意義。你們愛秀集團發展得好啊!王林同志,你安排了23萬多人的就業,功不可沒!如果每個行業,都能出一個王林,那我們的工業、農業、金融業,都能發展起來嘍!”

王林謙虛的說,我也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

老人家說道:“申城是我們的王牌,把申城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是的,如果說長江是一條綿延千里、舒身待飛的巨龍,那麼位於長江入海口的申城就是龍頭。

老人家以其獨特的視角,看到了申城在對外開放方面擁有的優勢,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人才資源、自然資源、以及歷史積澱的、與國際交往的聯絡和經驗等等。

在我國對外開放這塊棋盤上,老人家將浦東開發開放視為舉足輕重的一枚棋子。

王林邀請老人家到愛秀集團的總部參觀。

老人家一行人,跟著王林乘坐電梯,來到王林的辦公室。

王林安排秘書給大家泡茶。

老人家坐在沙發上,說道:“我們要用宏觀戰略的眼光分析問題,拿出具體措施。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比如抓申城,就算一個大措施。申城不能再當後衛,要當前鋒,要成為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的龍頭,要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抓緊浦東開發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王林,你的步子,還可以邁得再大一些,抓緊機遇,成長為世界大型企業,要有信心和能力,和國外那些五百強企業一較高低嘛!”

王林連聲稱是,說我的步子邁得夠大了,如果跑得過快,我怕會不小心摔一跤。

老人家道:“不要怕摔跤。改革最特別的含義,就在於往往沒有預設的抽象目標,更沒有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改革都是被現實逼出來的。儘管沒有美麗的詞藻,沒有驚天動地、激動人心的場面,但它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摔倒了,爬起來再走就是了。”

王林的身子骨,頓時輕了幾兩,豪邁的說道:“有了您的鼓勵,我一定再接再勵,開拓進取。”

老人家道:“不少申城人有一句口頭禪,說申城搞不好的。我要告訴你們,路是闖出來的,也是創出來的。沒有什麼難題能夠難倒改革者——只要一心向前。王林,你要當這個先行者,你要為申城人民的改革開放樹立起信心和榜樣!”

“是,我一直在努力。”王林心想,老人家忽然間來到愛秀集團,又說了這麼多的話,是不是有什麼深意?

老人家說道:“有人說,王林是個富人,過上了資本家的生活!”

王林聽了這話,勐然間心驚肉跳!

我拷!

這是誰告了我的狀?

都告到老人家那裡去了?

這不是害死人嗎?

只是不知道那人都告了些什麼狀?

告狀的人,又知道多少王林的隱私?

這個時代,如果真的有人要搞他的名堂,真的是太容易了。

形而上的問題,最為致命。

王林說道:“爺爺,我是個富人,但我並沒有為富不仁。我賺到的錢,都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賺來的,我也在努力的回饋社會。”

老人家微微一笑,拍拍王林的胳膊:“我聽說過兩個窮人和富人的故事,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聽一聽?”

王林連忙說道:“願聞其詳。”

老人家說出兩個故事來。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有個窮人,家裡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

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只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

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竟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裡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窮人仍然一直窮著。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

老人家說完這個故事,指著王林,對身邊的人說道:“王林就是那個富人,他是那個能把一件事情堅持到底的人。所以他能成功,他能成為富人。”

大家都點頭稱是。

老人家說道:“幾年前,國庫券剛剛放開買賣,做這一行的人很多,但是為什麼只有王林憑藉這個生意,把財富做大了呢?”

眾人陷入了沉思。

老人家又講了第二個故事。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痛哭流涕,向老天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幹活累得半死卻掙不到幾個錢。哭了半天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老天爺微笑地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呢?”

窮人急忙說:“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抱怨了。”

老天答應了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期限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樣開挖,窮人習慣了幹粗活,挖煤這活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到集市上賣了一些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一會停一下還累得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賣,換來的錢他都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下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兒帶回來兩個窮人,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地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就挖出了幾車煤。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的,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把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

老人家說道:“愛因斯坦曾說,要改變一個人的固定思維,比分開一顆原子還難。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多麼的牢固,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為人的思維方式太牢固了,總是用固定的思維考慮問題,那往往都看不到另一面的答桉。”

聽完這兩個故事,王林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老人家雖然並沒有正面評論別人的舉報,卻透過這兩個故事,表達出了他的處理意見。

“每個人的機遇都是平等的。王林出身工人家庭,他的機會並不比別人多,他的起跑線並不比別人高,但他有自己的富人思維,他能發財致富,這一點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我們國內,像王林這樣的富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老人家語重心長的說道:“我希望國內多出一些王林這樣的人物,最好每個人都是王林,每個人都能成為富人,過上富裕的生活。那麼,我們國家就真正的富強起來了!”

王林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真的沒有想到,老人家如此關心和愛護自己,也如此理解自己!

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被理解。

王林過上了富人的生活,這是好事,這不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這不是問題!如果誰能安排23萬人就業,他也可以過上富人的生活。只要他有這個能力,那就不是問題!國外的富人,他們開著私人飛機,擁有私人遊艇,他們的生活,比王林過得更富裕,希望有一天,王林也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這一句話,就給王林的富人身份定了調子。

現場有很多人,都聽到了老人家的這番話,他們對王林自然也有就了更多的瞭解。

老人家每次來申城,都會到王林的工廠視察,或者召見王林。

這裡面的含義很深遠。

老人家和王林並沒有什麼交情,他也沒有必要護著王林。

但王林是申城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王林是第一個依靠做國庫券生意而成為百萬富翁的人。

王林也是第一個以民營企業和國企合作成功,並安排了20多萬人就業的典範。

這樣的人如果倒下了,那申城的改開,又將迎來指責和質疑,改革的路,也將變得更加曲折。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林的一切行為,都是在響應政策,順著政策而行。

聽政策的話,能發家致富,這應該是好事,而不能樹為打擊的物件。

王林能成功,是他的本事,他能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身份,過上富人的生活,恰恰證明改開的路是正確的!

申城的發展,牽動著全國的發展,也牽動著老人家的心。

老人家這麼做,不是在保王林,而是在保改開的成果!

王林當然也明白這一層。

不管怎麼說,自己總算是安全了。

他這幾年間,因為發展過快,肯定得罪過不少人。

對他的誹謗和非議,也肯定沒有停止過。

只不過有些東西,他並不知道而已。

老人家離開以後,王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他坐在辦公室裡,久久的回味老人家說的那兩個故事。

其實王林並沒有深刻的剖析過自己成功的原因。

他一直以為,自己能成功,多半是因為借了重生的優勢。

可是,那兩個故事,卻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東西。

王林仔細想想,也是的確如此。

一是因為自己的堅持。

二是因為自己的思維。

買賣國庫券的人很多,但王林卻是最堅持的那個人。

而且,他最開始的時候,不管賺到多少錢,都是投入到下一輪賺錢中去,從來沒有享受過富人的奢侈生活。

直到他擁有兩百萬的時候,才拿出幾十萬來買了一輛車子。

在此之前,他捨不得花錢,甚至還敢借錢出來投資。

這份堅持和節省,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即便是現在,王林的生活其實也算不上奢靡。

家裡的開支,在李文秀的管理下,已經大幅縮減,家裡吃的用的,比普通人家也好不了太多。

畢竟王林也好,李文秀也好,早就不是一般的普工,在他們這個層次,當然可以享受更高、更好的生活品質。

接下來,王林可以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商業佈局和商戰中來。

1992年,對王林來說註定不尋常!

從三月份開始,他將有一場惡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