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商業思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金老三率人離開後,和他們一起吃飯的那幾個買賣人,低頭商議了一陣,也起身離開。

田曉青好心提醒他們,便喊道:“喂,同志,那個金老三是個大騙子,你們小心些,別上了他的當!”

那幾個人瞅了田曉青一眼,呵呵笑道:“我們有眼睛,我們自己會看、會分辯,不勞你們費心。你們要是想截我們的貨,那你們就打錯主意了!我們走!”

田曉青愕然半晌!

王林苦笑道:“田姐,你現在知道了吧?好心也能辦壞事的!無緣無故的,誰會相信我們幾個陌生人的話?”

田曉青生氣的道:“這些人,活該被騙,連好賴話都聽不出來!狗咬呂洞賓,不識真假人!”

王林道:“別生氣。善惡到頭終有報。”

下午,田曉青和吳大壯、羅偉出去收購國庫券。

王林和沈雪來到即將開業的小百靈劇場和藝校。

小百靈劇場請了一個當地人在管理,此人四十來歲年紀,名叫羅元忠,以前在某話劇團當導演,後來下海經商當倒爺,虧了幾萬塊錢,正好看到小百靈劇場刊登在報紙上的招聘廣告,就前來應聘,林妹妹和沈雪一起面試後,覺得此人可用,就讓他來當劇場的主任了。

林妹妹是小百靈的經理,同時管理劇場和藝校。

藝校的主任,請的是一個剛剛從某歌舞團退休的一個老藝術家,名叫蔣惠芳,她在北金有人脈、又有徒弟,小百靈藝校不管是招老師、還是招學生,她都能幫到忙。

王林和沈雪到來後,先和羅元忠、蔣惠芳見面。

真正的北金本地人,有一種特別的氣質。

西皮京韻二鍋頭,同仁堂外前門樓,大碗茶噴四合院,說話最衝北金妞兒。

這些老玩意,都比不上北金的“爺”。

北金男人,那可不是隨便叫的,擱過去叫“爺”。現在雖然不興這個了,冷不丁喝一聲,也是爺們兒,拍拍肩膀,那就是哥們兒。

北金男人活得瀟灑。哥兒倆一見面:喲,你小子混得不錯呀,最近在玩兒什麼呢?

無論什麼樣的艱苦創業,什麼坎坷荊棘,用北金人的話來說,就叫:您省省罷,擱我這兒,女媧補天和家裡糊頂棚沒啥兩樣。

這種心態,離莊子他老人家的境界也差不了幾層樓了。

但玩兒就要玩兒出色彩,混就要混出名堂。

羅元忠雖然是個中年人了,但活得跟個年輕人似的,玩藝術的人,心態多半要年輕一些。

只見他穿著的確良白襯衫,大兵褲,這種褲子上肥下緊,褲腳還要向外挽一寸左右,白襪子掖在褲角外面,腳蹬一雙大片兒鞋,也就是欲稱的懶漢鞋,襯衫的領口敞著,露出一個釦子的位置,脖子上現出一條金項鏈,但這金項鏈並不是純金的,而是用紅繩兒系了幾個金球球。

王林他們來的時候,看到羅元忠就坐在辦公室裡,右手端一隻大海碗,估計有一尺見圓,滿滿一碗炸醬麵,左手拎半根兒黃瓜,就那麼一坐,正吃得歡快!

羅元忠一看來了人,問道:“你是?”

但他馬上就看到了沈雪,哈哈笑道:“沈校長,你好!你好!”

沈雪笑道:“羅主任,這位是王林同志,他是小百靈公司的老闆。”

“啊喲,王老板!王總!”羅元忠放下碗和黃瓜,笑著迎上來,“王總好,王總請坐。”

王林笑道:“羅主任,你怎麼才吃飯?”

羅元忠道:“這不劇場馬上就要開業,我帶著人在佈置呢!還有節目也得彩排,人員安排、服化道,一堆事,剛忙完!王總是第一次來視察我們北金小百靈吧?”

王林笑道:“你先吃飯,吃過飯,我們再聊。”

羅元忠應了一聲,仍然坐下來吃麵。

王林問道:“大晌午的,也不吃個飯?就吃麵?”

羅元忠笑道:“吃習慣了。吃麵吃得下!”

王林哦了一聲,心想這裡是北金,飲食習慣都不同。

他問沈雪道:“蔣惠芳老師離這遠嗎?要不請她過來,我們一起見個面?”

羅元忠道:“王總,請稍等,等下我們一起去見蔣老師。她是老師,我們理應過去見她,怎麼好意思讓她跑過來呢?”

王林心想,這羅元忠還挺懂禮。

羅元忠吃麵很快,一口面一口黃瓜,咬得咯嘣脆,吃得倍兒香。

他很快就吃完了,端起一個碗口粗細的搪瓷杯子,咕嚕咕嚕灌了一大口茶,抹抹嘴,笑道:“王總久等了,我們去找蔣老師吧?”

雖然只是第一次見面,但王林覺得此人性格、人品都還行,應該差不了。

“王總,請。沈校長,請。”

三人走出劇場辦公室。

劇場是兩層樓,一樓是演出大廳,還有售票室,後臺。

二樓就是辦公室、雜務間,還有幾間比較大的更衣室,像大型匯演時,就派得上用場。

藝校就在旁邊一幢樓裡,這裡以前是某國營公司的辦公樓,搬走以後就被林妹妹租了下來,現在改造成了藝校。

劇場和藝校的外牆上,都懸掛著巨大的招牌,招牌上寫著小百靈劇院、小百靈藝術培訓學校等大字。

王林三人來到藝校,這邊的辦公室就設在一樓,教室都在二樓以上。

每間辦公室的門口,都掛著銘牌。

王林他們走進主任辦公室,看到裡面坐著一個婦女同志,看起來並不顯年紀,留著短髮,燙得卷卷的,臉容和身材都很清瘦。

這個年代的女同志,50週歲就可以退休,藝術家有活力,身材好,保養也好,看起來自然顯得年輕。

此人便是蔣惠芳了。

羅元忠笑道:“蔣老師,你好。我們小百靈公司的大老闆,王林王總,從申城過來了!”

蔣惠芳站起身來,她個頭很高,又穿了一雙小高跟皮鞋,身材顯得更加瘦長,氣質優雅從容。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總,你好!沈校長好!”蔣惠芳和王林、沈雪一一握手。

“蔣老師,你好。”王林笑道,“沒想到蔣老師這麼年輕。”

蔣惠芳笑道:“我五十了,已經退休了。”

王林道:“學舞蹈的真是凍齡,蔣老師看起來跟三十歲的同志差不多。”

女人當然都喜歡聽恭維話,蔣惠芳微微一笑:“王總太會夸人了。”

王林坐下來,和他們一起談論即將開業的事情。

羅元忠道:“王總,我們劇場方面,一切準備就緒,我們明天還要做一場最後的彩排,後天就可以正式上演。”

蔣惠芳道:“我們這邊更簡單了,授課的老師,早就請好了,只等後天開業,等學生前來報名了。”

王林沉吟道:“你們覺得,現有的廣告宣傳,力度夠不夠?還需要不需要擴大宣傳?”

蔣惠芳道:“我們學校開辦了二十個班級,每個班以二十個人計算,再加上每週的錯峰教學,每個教室,我們每週總共可以安排九個班上課,也就是說,我們總共可以招180個班,那我們全部招滿員的話,可以招3600個人!這個規模算得上比較大了。不過北金有一千多萬人口,招3600個學生,應該不成問題。”

週一到週日,每天晚上,每個教室都可以安排兩個課時。

再加上周上午和下午,各可以安排兩個課時。

加在一起,總共是18個課時。

每個學生每一週,安排兩個課時。

也就是,一個教室,每一週,可以錯峰安排九個班。

二十個教室,就是180個班。

這是每週同時可以安排的班級數量。

每個班級招20個人左右。

計算下來,學生總數就在3600人左右!

沈雪道:“我們現在投放的廣告,主要集中在報紙、廣播電臺。因為這些媒體的廣告相對便宜。”

王林之前來北金時,和這邊的廣告商何榮貴合作,在央視等媒體投放了大量的愛晴柔衛生巾廣告,現在這些廣告都已經相繼播出,取得了意料之中的反響,愛晴柔衛生巾在全國的銷量猛漲。

正因為這次愉快的合作,小百靈公司投放廣告時,王林還是找何榮貴的廣告公司合作。

蔣惠芳道:“王總,先看看報名情況好了。如果招生嚴重不滿的話,再打一輪廣告也不遲。”

王林道:“就怕開學以後,家長們該給小孩報名學舞蹈藝術的,都已經報完了。錯過了最佳時機。”

沈雪道:“我們在申城開業時,是找各個學校發宣傳單!我覺得這個方法最靠譜,報名的人直接把我們辦公室都擠爆了!”

王林道:“我們在北金這邊沒有教育部門的人脈,這一招很難搬用。”

蔣惠芳道:“你們的意思是說,直接往各個中小學校放宣傳單?”

王林笑道:“對,我們在申城就是這麼做的,不過不是自己去發傳單,而是找教育機構合作,由各個學校的老師發放。這樣一來,家長和同學們看到了,還以為是學校指定的課外培訓機構,自然而然產生一種信任感。”

蔣惠芳道:“我弟弟倒是教委的,不過他是區裡面的,管不了一個市。”

王林道:“如果能發一個區的傳單,那也足夠了!我們只有二十個班,只要招滿3600個學生就夠了。就算招不滿,差不多也就行了,開業以後,還能招一些學生進來的。”

蔣惠芳道:“那現在印傳單,還來得及嗎?”

王林道:“來得及。找幾家打字影印社,影印幾萬份就夠了。我們影印好份傳單,在區裡的中小學校發放,再加上其它廣告宣傳的效果,3600個學生,相信肯定能招滿了。”

蔣惠芳道:“事不宜遲,那就趕緊辦吧!為了順利開業,我們先多做一些工作,總是好的。這麼大的公司開起來了,要是招不滿學生,那怎麼賺錢呢?”

王林心想,這兩個主任都不錯,都能替公司著想。

沈雪道:“我們在申城宣傳時的傳單內容,我還記得,直接搬過來,將有關地址、報名費等地方修改一下就能用。”

王林道:“那就這麼辦,沈雪,你帶幾個人,去找影印社,多找幾家影印社,每家店要求他們影印五千份出來就行了。明天我們就要拿到傳單,下午就派送到各個學校的傳達室去。蔣老師,還得辛苦你和令弟說一聲,請他多多通融,讓區裡的各個中小學校給我們開綠燈。”

“這個好說。只是發發宣傳單,而且我們是藝術教育,這是培育孩子課外興趣的有意義的教育,我相信他能理解並幫助我們的。”蔣惠芳微微一笑,當即打起了電話。

親姐姐求情辦事,弟弟當然要幫忙了。

蔣惠芳打完電話後,笑道:“我弟弟答應了,他會通知轄區各所中小學校,幫我們發放宣傳單。”

王林心想,這可幫大忙了!這一項行動,值得幾萬塊錢的廣告費!

做生意一定要有資源和人脈,光有錢都不一定能辦成事。

王林對羅元忠道:“羅主任,劇院這邊,你覺得宣傳到位了嗎?開業當天,總要坐滿人才行吧?”

沈雪笑道:“我們申城小百靈劇場開業時,生怕坐不滿人,還到處送票呢!”

羅元忠道:“像咱們這種演出,能來觀看、懂得欣賞的人,根本就不在乎這幾塊錢的票價。不然的話,就算是送票,別人也不一定花費時間前來觀看。”

王林問道:“這邊的票價,定價多少?”

羅元忠道:“和申城一樣,定價5元。”

王林道:“其實,申城那邊的票價,我正想改革呢!”

羅元忠問:“是要提價嗎?”

王林道:“降價!”

其它人都訝道:“還降價?”

王林道:“我是這麼想的,咱們申城現有的劇院空間太小,座椅排得緊密了些,而且營利方式也太單一了,只能透過單純的票價來盈利。等滬蘭影劇院裝修好以後,我要採取一種全新的經營方式,也不再單純的依靠門票收入來賺錢。”

羅元忠道:“那要怎麼改呢?”

王林道:“把門票價格降下來,增加內部消費專案,可以賣瓜果點心、啤酒飲料。這些消費專案,可以把價格提高一些。這樣一來,有錢人可以在裡面多花費,沒錢的人用便宜的票價,也能進來欣賞演出。”

“降低門票價格,提高內場消費?”羅元忠笑道,“這就跟以前的劇院差不多的經營模式。擺一些桌子,大家可以一邊吃,一邊欣賞。”

王林道:“對,就是這麼辦。還有,我打算設立一個打賞箱。”

“打賞箱?”羅元忠道,“就是觀眾看到自己喜歡的人或者節目,可以打賞?”

王林道:“不錯。”

羅元忠道:“那打賞的錢,怎麼分配?是給演員本人?還是劇場要抽傭?”

王林道:“五五分成。劇場抽一半。演員得一半。”

羅元忠道:“這麼說來,每一個節目,都要清算一下打賞箱?”

王林道:“可以多準備幾個箱子,輪流擺上臺,換下來的箱子,就及時進行打賞金額的整理。當然了,如果沒有打賞,也就不必更換。”

羅元忠道:“這個倒是可以有,很多觀眾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和藝人,都會很大方的打賞。”

王林道:“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百分之八十的利潤,是由百分之二十的消費者產生的。我們只要抓住了這部分有錢、又捨得花錢的觀眾,我們就能賺到錢。其它百分之八十的觀眾,等於是來捧場的!是來觀賞土豪們消費的!”

蔣惠芳笑道:“王總真是個生意人!厲害!”

王林道:“我們還可以安排一些搞氣氛的人,叫氣氛組成員,讓他們散坐在會場裡面,只要有人打賞,氣氛組的人就鼓掌叫好,這樣更能刺激土豪們的消費熱情!”

羅元忠道:“哎呀,王總,你太厲害了!就這麼辦!”

蔣惠芳感嘆的道:“難怪王總能賺到錢,你的商業思維,比我們高出一座喜瑪拉雅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