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一十八章 個人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陸垚的擂臺賽弄得如火如荼的同時,趙禎也在朝堂上得知了陸垚舉辦這個比武大會的訊息。

在封建社會,臣子到朝廷覲見君王,奏事議政,被稱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個很重要的處理國事的群臣集體性活動,尤其是想要勵精圖治的皇帝,都會特別重視。那麼,都會有哪些官員可以參加早朝呢?

《唐六典》記載:“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意思是凡是在京的官員,每月初一、十五都要來參加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員以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每天都要參加早朝。

唐朝地方官,要想參加早朝,至少要五品以上,還要等到皇帝召見或者入京述職時才有資格。五品以下,是沒有機會參加早朝的。上朝的時間,大概是每天早上五點到七點。唐朝是十旬休假,節假日不需要參加早朝。

宋朝神宗元豐改制後,早朝改為日參、六參、朔參和望參共四種方式。門下省起居郎、中書省起居舍人及尚書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從官以上,為“日參官”,也即每天都要參加早朝。三省和御史臺官、寺監正副長官以上,即京師百司以上,為“六參官”,也即逢一日、五日參加早朝;寺監丞、大理評事以上,包括暫無差遣者,為“兩參官”,即朔參官和望參官,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參加早朝。

後來,宋朝社會安定,邊境安寧,皇帝慢慢懈怠,有些皇帝隔一天上一次早朝,甚至一個月只上朝三次,分別是在初五、十五、二十五這三天。

唐宋時期,如果朝廷處罰官員,一般就是貶到外地,因為以後參加不了早朝,便獲得不了朝廷相關的資訊,仕途上很難進步。

到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比較勤政,下令只要是京官,都可以參加朝會,這樣,????????????????上朝人數一下子增多。明代的朝會分為三種:大朝,朔望朝,常朝。

明朝參加上朝的官員,官職有大有小。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都是一品和二品,六部侍郎是三品,這些官階都比較高。也有一些官階低的小官,也可以上朝,像六部給事中是七品,都察院御史也只是六七品而已。而地方官,只有四品以上才有資格上朝。

清朝官員上朝時,官居一品可以站在殿內,朝見皇帝,官居二品則需要在殿門外恭候,官居三品則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沒有資格,參加朝會。清朝十天舉行一次早朝,但是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實際早朝次數要多遠遠於規定。

中國古代社會,是禮法社會,等級比較森嚴。因此,關於早朝,也有一整套流程和詳細規定。以明朝為例,參與早朝的人數最多,最多時可以達一千多人。

明朝官員上朝,需要佩帶出入宮廷的牙牌。參加早朝的大臣,必須起的很早。大約凌晨三點,就要到達午門外等候。為了方便上朝,大臣們大多選擇在皇宮城南居住,“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午門為紫禁城正門,大門為皇帝御用,平時不開。午門左右兩邊,各有小門,被稱為左、右掖門,文武百官由此入朝。

起初上朝時,群臣爭先恐後,擁擠不堪。後來便制定了入朝順序:“將軍先入,次近侍官員,次公侯駙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

午門上設立有鐘鼓,由鐘鼓司宦官掌管。第三通鼓響過後,也就是卯時(大概5點左右),百官則按照次序排隊,等到鳴鐘之後,再由掖門依次入內。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由右掖門進入。

皇帝坐上寶座之後,鴻臚寺官員“唱”入班,文武大臣則分兩班,齊頭並進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禮,禮畢,才昭示著早朝的開始。

首先,鴻臚寺官員先出列,上報入京謝恩、離京辭官的人數。這些官員,都需要提前報備給鴻臚寺。如果這些大臣有位高權重或者有功勞者,皇帝如果召見,那麼他們便會入殿覲見。否則,則只能在外面行五拜三叩之禮。

如果當時邊關有軍事活動,接著便是上奏邊關戰報。《明孝宗實錄》:“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於早朝未奏事之先宣佈,所以張國威而昭武功也”。

接下來,便進入主題,上奏政事。並不是每個官員都要奏事的,要不然,早朝時間不夠。有事啟奏的官員,需要提前寫好奏本。上奏時,先邁步出班,然後到御前跪下,這時才可奏事。奏事時,還要用官話,大聲朗讀奏章,讀完之後,才可回到班列。

整個早朝期間,會有專門的糾察御史在一旁監督,只要是有人咳嗽、吐痰、衣冠不整、儀態不雅都會被記錄下來,上報處理。

等各官員奏事完畢之後,鴻臚寺官員“唱”奏事畢,然後皇上退朝,其次百官才可陸續退朝,回各部門衙門處理政事。

可以看出,整個早朝還是很威嚴,規矩很多的。而早朝,也通常被看做皇帝是否勤政的風向標。勤政的皇帝,自然堅持早朝,像朱元璋時期,即便遇到惡劣天氣,也很少罷朝。而清朝的康熙、雍正,除了早朝,還專門開設了午朝。

但是,也正是因為早朝比較正式,規矩較多,有些皇帝不願意參加。像明朝嘉靖和萬曆皇帝,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因此,被很多人批評。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參加早朝與否,並不是好皇帝的必要條件。

嘉靖皇帝雖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經常批閱奏章到五點多。而明朝末年的崇禎皇帝,繼位時就想做中興之主。經常披奏章到1點多,早朝也從未中斷,但是明朝最後還是在他手上滅亡了。

宋朝是我國時間計算發展的最完整的一個朝代,在宋朝出現了最精細的鐘錶,時間誤差在10秒之內。而宋朝的更鼓制度更是被後世的王朝沿用。宋代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一共一百刻鐘,夜間是行使點更制度,日出之前於日落之後的兩個半都是屬於白天。

在當時的開封,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區,開封的更鼓制度精密完整,是地方更鼓制度的模板。而宋朝的官員上朝時間和報時制度等都是依靠著更鼓制度來執行的,後者為宵禁和上朝提供了準確的時間。

宋朝對於官員上朝時間有著明確的要求,漏刻是上朝的時間標準,而在等待朝會開始前的時間被稱為“待漏”。宋朝還專門建立了不同等級的“待漏院”,為官員們充當歇腳的地方。待漏院的作用可不止是充當歇腳這一項,宋代繼承了五代時期的制度,待漏院的管理也日益完善,在官員等待之時,會有專門的人員進行點卯,派人監督臣子的上朝情況,如有遲到未到者,要登記起來呈報給皇上。有生病請假的,也會派遣專門人員去檢視真偽。

待漏院雖然會提供一些果酒,但是很多大臣早起都還沒有吃早飯,於是在待漏院外便有著一連串的商販,在販賣符合個人口味的早點。這讓部分官員覺得傷風敗俗,有擾清淨,但是部分官員卻樂在其中。

宋朝的上朝時間一般是在五更時,也就是現在的三點到五點之間,屬於非常早,所以很多大臣早早到達待漏院的時候,都會在待漏院補一會兒覺。據《宋史》記載,很多大臣在上朝前的晚上都沒有睡覺,而是在到達待漏院之後坐在椅子上靠著牆假寐。宋朝上朝時有各種提醒時間的方式,官宦人家為了記住時間會專門燃燒一根蠟燭,蠟燭燒盡的時候就是早朝開始的時候。而真正早朝開始時,在文德殿會想起明顯的鼓聲,即使作為時間的標準,也是提醒各位大臣們該上朝了。宋朝京城當官的辛苦受到不少文????????????????人墨客的抱怨,著名詩人歐陽修就曾寫道“臥聽竹屋蕭蕭響,卻憶滁州睡足時”,那現在和在滁州當太守時候相比,說現在上朝太累了,沒有滁州當官的時候快樂。

看到這裡是不是都認為在宋朝當公務員太辛苦了,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上班,但是要知道在宋朝早朝雖然嚴格,但是很少會開展,最基礎是五天一次,甚至有的時候是一個月三次。這樣看來,宋朝公務員還是過得很愜意的。

此時的趙禎,正襟危坐,早朝上他已經得到了陸垚要舉辦比武大會的訊息,所以,正好藉著這個事情問一問群臣的想法。

“早朝結束前,大家說說,這陸垚弄出來的比武大會怎麼樣,看來我們這位探花沒上任,就已經在為之後的事情做打算了。”

趙禎說這話,其實是已經給到了大臣們他自己對於陸垚這件事情的一個態度,那就是支援。

陸盱並沒有著急說話,他知道,作為直接的家屬,這個時候說話好像是在和其他人炫耀他自己一樣。

隨後,他看到韓永合與曹國舅都出列表示對陸垚的支援,不過陸盱從這二位的表情可以看出,雖然他們不知道武館的事情,但是在趙禎說了這番話之後,韓永合與曹國舅可是顯得一個比一個積極,都表示支援。他們下面的人自然也是和他們二人的態度一樣。

而讓陸盱沒有想到的是,這朝上居然沒有人反對陸垚弄得這個比武大會。這其中可能有趙禎的原因,當然,還有大家對於當下宋夏之間的關係的一個清醒的認識。如果說,和談進行的順利的話,范仲淹和韓琦不至於到現在都沒有回到汴梁,而雙方談判進行的不順利,最後就只能走上一條路,那就是開戰。開戰就要用到士兵,而陸垚現在建立的武館,很可能就是為了打仗做準備的。現在的朝堂上,說陸垚不好的人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了陸垚的打算,還有現在他受到趙禎的重視程度,所以,這個時候去觸碰皇上的逆鱗自然是不太明智的一個決定。

“看樣子,大家都同意陸垚弄出來的這個武館啊,陸盱,你回府之後告訴陸垚,武館的經營方面,就和美食街一樣吧,既然涉及到增加軍力,朕有意將武館變成皇家的店鋪,你去徵求一下陸垚的意見,當然,朕不強求。”

趙禎微笑著說出了這番話,陸盱知道,趙禎這是真心實意的,並不是以自己這個皇帝的身份來脅迫陸垚,他是希望陸垚能夠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一個對他來說最有利的選擇。

早朝散去後,先一步找到陸盱的倒是韓永合與曹國舅。這二人少有的指責起陸盱來。原因也很簡單,陸垚要弄武館的事情,韓永合與曹國舅是完全不知道的,即便是陸垚自己不想跟他們說,這二位也認為,陸盱作為親家,應該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他們。

“你不跟我們說,今天皇上剛才問起來的時候,弄得我們有些措手不及。”

“是啊,好在這是個好事,再加上陸垚是探花,朝堂上也不會有太多質疑的聲音,不然的話沒法收場。”

陸盱看著眼前的二位,笑了笑,說道:“我說你們兩個什麼時候開始一個鼻孔出氣了。”

放到之前,陸盱是完全不敢相信,這二位之前都是天上地下的態度差別,居然會一起來指責陸盱。

韓永合,曹國舅二人聽陸盱這麼說也都是沒有辦法回答,雖說二人現在依舊是在很多問題上沒有辦法達成共識,但是在這種大事情上面,二人還是十分堅守立場的,更何況物件又是自己的女婿陸垚。

“你說,我們要不要去現場看看這次的這個比武大會。”韓永合說道“上次比武招親大會陸垚可是非常出彩,不過今天倒是不參賽。”

“我倒是覺得,咱們應該不去。”陸盱說道“我想陸垚沒跟你們說,也是不想讓更多的官員知道,然後去到那裡的。”

“確實如此。”曹國舅在一旁說道“咱們都是文官,今天是比武大會,其實若不是我家曹菡喜歡功夫好的人,我是絕對不會弄那個比武招親大會出來的。”

曹國舅的態度十分明顯,雖說他的女婿是透過比武招親大會獲得的,但是那也是為了自己的女兒曹菡。若是換成曹國舅自己,他對於習武之人的態度,其實和其他的文官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不怎麼喜歡,甚至是覺得低人一等,所以這個比武大會,其實他即便是知道了,也是不想去參加的。

“不過令公子倒是去了。”陸盱說道。

曹國舅這才反應過來,今天曹誘的早朝時請了假的,曹國舅當時還納悶,這曹誘是去做什麼了。現在算是破案了,原來是去幫忙了。

陸盱說完這句話,倒是沒有看向當事人曹國舅,反倒是看著韓永合,很顯然這句話並不是說給曹國舅聽的。韓永合老謀深算,瞬間反應過來,於是看向遠處的韓文遠,大聲說道:“文遠,你過來。”

正常情況,自己父親韓永合與其他官員說話的時候,韓文遠都是在一旁等著的,這並不是他不想學習父親為官之道,而是韓永合不讓韓文遠在一旁旁聽。現在突然聽到父親叫自己過去,韓文遠倒是覺得有些奇怪。

隨後,韓永合就直接讓韓文遠去找陸垚,看看那個比武大會,畢竟人家曹家都去人了。自己的韓家也必須要去,當然,韓永合自己內心其實也是不想去的。

韓文遠得令,便離開了。

此時,比武大會上。

折克行不單單是維持秩序的人,也是這場比武大會的解說員,和之前不同,每次陸垚舉辦和建立一些活動或者產業的時候,都是陸垚會說一番話的。但是今天,陸垚倒????????????????是沒有在比賽開始前講話的打算。原因很簡單,這個比武大會之前是有過的,並不是第一次舉辦,之前曹家的比武招親擂臺大賽,陸垚當時可是作為參賽者參加,所以今天他是打算少說話的。

不過,經過了之前新蹴鞠大賽的洗禮後,折克行對於解說這個職業倒是有著一份額外的熱愛。隨著富紹隆入場後,現在五十名參賽選手都已經到場了,折克行於是走到了擂臺中央的區域,開始了關於今天比賽的介紹。

“各位參賽選手,這次是由陸垚大人舉辦的比武大會,目的是為了選出馬上要在這裡建立的武館當中的武師,而成為武師的人,必須要具備過硬的身體,還有功夫實力。所以,今天參賽選手一共有五十名,規則也十分簡單,一會兒比賽開始後,你們會在這個擂臺上進行混戰,最後臺上會剩下一個人,那個人視為透過考驗。另外,在比武過程中,表現最好的四個人,也會成為武師,並且每個人獲得二十貫錢的獎勵。也就是說,最後能夠被選上來的是五個人。當然,這五個人還會有其他的挑戰,不過眼下,你們要做的,就是留到最後。這個比賽沒有小隊,是個人戰,一旦發現是組隊,早有準備的小隊行動發生,則參與者全部視為淘汰。當然,出於對場上形勢的判斷,短時間內形成以多打少,或者尋求機會互相暫時合作是可以的,除了最後留在場上的人之外,我們還要綜合考慮你們的表現,不是說能夠留到後面就一定能夠成為獲勝者。至於這個標準,是由陸垚和曹誘兩位大人來進行決定的,陸垚公子也是這次比賽的舉辦者,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如果陸垚弄的這個比武大會在之前的招親大會前,那麼現在一定會出現提問題的人,還有質疑者。不過,因為有了前車之鑑,所以大家對於這一套的流程還有規則都算是比較瞭解,而且折克行剛剛介紹的也非常全面,所以現在並沒有什麼人對這個規則提出質疑。

“看樣子,比賽能夠順利的舉行。”曹誘說道。

此時,一旁的陸垚倒是見到又有一人進入到了院落當中,這身影怎麼看上去這麼眼熟,原來是韓文遠。於是陸垚便讓身旁的棠溪去下面將韓文遠接上來。

“我猜,一定是早朝的時候皇上提到這件事情了,然後韓永合讓他過來了,畢竟我們家都有人來了,韓永合自然不能失了面子,但是他自己又不願意參加,最後只能讓韓文遠過來。”曹誘十分精準的判斷了整個過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陸垚只能笑著點頭,他和曹誘的想法一樣。

“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麼疑問,就入場吧。”

隨著折克行這句話說完,五十名參賽選手,都進入到了場中。

這個擂臺大小和之前比武招親大會時候是一樣的,地方夠大,每個人能夠移動的範圍也可以。而這次是個人戰,而且,陸垚覺得場上這五十個人之間的功夫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應該不會進行很長時間才是。

“富公子,希望咱們都能夠留到最後。”黎成和富紹隆一同入場,他對富紹隆說道。

“雖說最後剩下的只能是一個人,但是我只需要盡力就好了,最好是我們兩個能夠留到最後,然後決一勝負。”富紹隆看著黎成,自信滿滿的說道。

“我當真是小瞧了這個富紹隆了。”陸垚看著場上的富紹隆,說道,之前對於富紹隆陸垚確實是存在偏見,但是今天他能夠出現在這裡,就已經證明了他是一個十分正直,而且想要體現自己價值的人。

“大家都準備好了麼。”在五十名選手都入場後,折克行從擂臺上下去,站到了一邊。

場上的選手紛紛點頭,圍觀的百姓們也屏息凝神,期待著比賽的開始。

“那麼我宣佈,比武大會,正式開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