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零六章 熱鬧非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汴梁,陸府。

今天的陸府可以說是格外的熱鬧。自從陸垚離開陸府之後,陸續有人來到陸府當中拜訪。這其中,最主要的自然就是曹家和韓家兩個親家來的人了。因為今天趙禎要去到城牆上宣佈成績的原因,所以早朝是取消的。不過,因為這殿試考試的保密等級非常高,即便是曹國舅和韓永合也沒有辦法打聽到陸垚最後考了一個什麼樣的成績。

所以,今天一早,韓永合就帶著韓文遠,另一邊曹國舅也是帶著曹誘去到了陸府當中,陸盱自然也知道這幾個人來到陸府是為了什麼,其實他自己也是非常擔心的。雖說他對於陸垚十分有信心,但是他也不敢保證,這陸垚到底最後能夠在殿試當中取得一個什麼成績。

對於曹家和韓家來說,這陸垚的成績,直接決定了他們之後的面子問題。作為曹家和韓家的女婿,如果陸垚能夠考一個好成績出來的話,那麼作為陸垚的岳丈,他們兩個也算是臉上有光。再者,雖然陸垚已經明確表示,他不會加入到任何一個派系當中去,但是不管怎麼說,他也算是和曹家和韓家有了親家的關係,之後進入朝堂,做事的時候也要考慮他們兩家的感受。

其實在韓永合與曹國舅看來,陸垚透過殿試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只不過,他們其實更希望,陸垚能夠進入到前三甲,這樣一來跟其他人提起的時候自然也能多幾分面子。但是他們也清楚,這一年參加科舉的考生比上一屆人數多出許多,其中也不乏蘇軾、蘇轍這樣的大才子存在,想要從這些人當中躋身前三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既然這殿試形式有所改變,說不定陸垚也能抓住這個機會成為前三名呢?

要說曹家和韓家人的到來,陸盱可以說是早有準備,而且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接下來來的人,可是讓陸盱有些沒有想到。那就是宰相晏殊,還有富弼。這二位在曹、韓兩家人到達後不久,基本上是在唱榜的????????????????同時到達了陸府之中。

陸盱知道這二人來的目的是什麼。晏殊作為宰相,自然是比較關心陸垚最後的成績的。更何況,之前陸垚也曾經和晏殊推薦過王安石,最後也是得到了趙禎的肯定,在晏殊看來,兒女私情是要和朝政分開來看的,雖說自己和富弼之間有親戚的關係,但是他打心裡還是希望陸垚能夠取得一個好成績的。

不過富弼就不是這麼想的了,雖說自己的兒子參加比武招親大會也不是什麼公平的事情,也是有所準備,不過最後,他和曹家已經定好的親事,確確實實是被陸垚給攪黃了。富弼一方面驚訝於陸垚的武藝,一方面也想看看,這傢伙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他今天表面上是陪著晏殊到場的,而實際上,富弼更多的是希望聽到陸垚沒有進入前三名,甚至說是沒有上榜的訊息傳來。

“除了小陸大人,陸大人就沒有派其他人去到那城牆樓下打聽一下麼?畢竟這小陸大人知道訊息之後可能不會第一時間回到府裡。”晏殊看向陸盱,說道。

陸盱搖搖頭,說道:“犬子做事一向不喜歡有人跟著。再說,這成績已經是定下來的事情了,不管他早說晚說,都不會發生改變,所以大家也不用著急了,我這邊就是放寬心態,等他回來。”

幾個人這麼聊著,陸盱也已經感覺到了晏殊和富弼多少有些來者不善的意思。作為官場老油條的韓永合與曹國舅也看得出來。既然都是親家,於是韓永合與曹國舅便一直在和晏殊與富弼聊一些其他的話題,以防他們一直針對陸垚。

而後,潘文、折克行也是到了陸府。今天趙禎去唱榜,對於新蹴鞠大賽和足彩方面的事情是肯定無暇顧及的。所以二人今日也不用進宮去和趙禎匯報工作,作為陸垚的好朋友,他們自然也關心陸垚這次殿試的成績考的如何。不過,他們和這些官場上的大人們自然是沒有什麼交集的。在陸府已經成為管家的陳晨自然也是知道這件事情,所以,等到潘文和折克行到了之後,將他們帶到了別院去。同時,跟來的還有曹誘,顯然,曹誘也不想和那些大人們坐在一起。而根據曹誘所說,本來韓文遠也是打算過來的,不過最後被韓永合給阻止了,只能在正廳待著。

今天的陸府可以說是非常熱鬧,在房間中的韓韞玉和曹菡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情,只不過,除了自己的父親之外,今天到場的還有其他人,所以韓韞玉和曹菡也都不方便露面。她們也知道,這些來到陸府的人,都是為了得到陸垚最後獲得的成績而來的,其實她們兩個也和這些人一樣,不過,她們對陸垚更加有信心一些。

而後,府門外傳來了馬車的聲音,陸盱瞬間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讓福伯去看看來的人是誰。

沒想到,福伯直接將那位給帶了進來。

不是別人,卻是唐龍親自到訪。即便是晏殊都沒有想到,不過唐龍的到來,可以說是給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那就是,陸垚這次考試的成績相當不錯,而且皇上非常重視陸垚,所以才會派唐龍來一趟。

唐龍進到正廳,他也沒想到,這麼多位高權重的人此時都在這陸府正廳當中等待,不用說,這些人一定都是在等著陸垚的殿試成績。

唐龍也不想賣關子,他直接讓手下將東西交給陸盱。

陸盱接過來一看,是官服。

宋朝也有其獨特的官服制度,從顏色來看,宋代官服共分為四種顏色。分別為紫色、緋色、綠色和青色,那這四種顏色的官服,彼此之間有何區別?

官服制度源於數千年前的原始部落,由於當時文明發展程度不高,但又滋生出萌芽狀態的等級制度。

部族中只有首領一級的統治階層,才能享有更大的特權。穿衣服時,階層高的人其服裝樣式,以及原材料更加精細,顏色上也與其他人有所區別。

三皇五帝時期,堯、舜、皇帝的著裝樣式和顏色上,就與其他人有諸多不同之處。

《周易》:“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正是因為等級高的人才能身穿華服,便由此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官服制度。

隋唐之前,官服的顏色還沒有那麼細緻劃分。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也逐漸形成了隸屬於唐、宋、明,這三朝獨特的官服制度。

杜甫《徒步歸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抬遺徒步歸。”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建立是於公元960年,由太祖趙匡胤取代後周而建立北宋。

北宋建國初期各項制度,均是承襲唐朝以及五代十國,官服制度同樣也不例外。

元豐改制之前,趙匡胤規定,青色官服適用於九品以上官員,綠色官服則是七品以上官員,緋色官服則代表五品以上,紫色官服則是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員。

元豐改制之後,青色官服被擯棄不用,七品包括七品以下的官員,只能身穿綠色官服。六品以上的官員,則是身穿緋色官服。四品以上的官員,其官服顏色還是紫色。

《宋史·職官九》:“已上文武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緋,九品已上服綠。”

南宋時期,也沿用了宋神宗趙頊的這一安排。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青色官服基本被棄之不用。

因為不太好區分青色和綠色這兩種顏色,導致唐朝一些七品以下的官員,常常僭越身份等級,身穿綠色官服。

後來這種現象太過普遍,唐文宗便順水推舟,直接不許官員穿青色官服。北宋建國之後,趙匡胤全面繼承了唐朝的官服制度,又將被棄之不用的青色官服拿了出來。北宋翰林學士李昉:“準詔,定車服制度。禮部式,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流外官及庶人並衣黃。此外,宋朝的官員品級以及職能也有很大不同。為了弱化武將權力,宋朝不斷增添各種無用的文官機構。

比如趙匡胤設定的“樞密院”,還有趙光義時期的“中書門下”。這一系列舉措,導致兩宋一朝的“冗官”問題非常突出。

還有一個壞處則是,政府職能部門變多之後,原本1個人的任務量,卻需要3-4個人來完成。

且各個部門之間沒有細緻的職能劃分,反而拖沓行政效率,這也體現在了宋朝官品與職能太過混雜的現狀上。

比如文臣之間還分為“正官”、“散官”。所謂“正官”,就是該官員隸屬於不同部門,有著非常嚴格的上下級歸屬。“散官”則是北宋皇帝們,刻意為了分化武將權力,而開設的虛職或者無用官職。

譬如,朝奉郎,奉直郎等等都是光有品級,卻沒有明確歸屬的官品,同時還細分為在京官員與地方官員。

武官與文官一樣,也有這樣的“正官”和“散官”制。

元豐改制之前,“正官”與“散官”的官服顏色混雜不堪。到了元豐改制之後,宋神宗又詳細區分了。如開封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等較為嚴格的官員品階,此時官服的顏色,還有細節上,相較於之前有了一些不同之處。

北宋楊億:“故事,加散官至五品必以上聞。今朝散、銀青猶關命服。

“散官”光有品級,實際只是虛職。而有些官員雖品級不高,但是手握實權。

出於個人地位、身份不同。元豐改制之後,宋朝皇帝會給這些立過大功的官員特賜“魚袋”。

“魚袋”便是佩戴於腰上的小荷包,共分為金、銀兩種不同顏色。

一般來說,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身穿官服,佩戴銀色魚袋。四品以上的官員,則是可以佩戴金色魚袋。

因此,到了宋神宗一朝,又額外加了“魚袋”,用來彰顯官員的身份。

宋代官服制度源於隋唐二朝,元豐改制之後,宋朝官服對應的顏色,又有了更加細微區分。

大體上,宋朝在於透過衣冠服飾嚴格的等級制度,繼續鞏固“君尊臣卑”的等級觀念,宣揚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糟粕思想。

不過從皇上到各級官員服飾不同,也對當時的社會與政治制度起到很大的影響。

人們可以透過官服圖案,花紋與顏色,詳細分辨出官員品級制度。

陸盱接過官服一看,瞬間目瞪口呆,甚至連謝恩都忘了。

一旁的韓永合、韓文遠、晏殊、富弼、曹國舅,紛紛湊上前來一瞧,居然是正二品的官服。

隨後,唐龍拿出聖旨開始宣讀,接著就是正常的流程。

等到宣讀完畢後,唐龍看向陸盱,說道:“小陸大人是第三名探花,皇上能給到這正二品樞密副使的官職,足以見得皇上對小陸大人的重視,各位大人也可以放心了吧。”

聽唐龍這麼一說,幾人面部表情各不相同,最開心的自然是陸盱了,自己的兒子的仕途.asxs.比自己不知道要高出多少。而韓永合與曹國舅這邊雖說也已經知道,陸垚如果考的比較好,官職是會比較大的,但是不曾想,這一上來就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陸家和韓家還有曹家都是親家的關係,自己的女婿獲得如此的榮譽,也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情。

最後就是晏殊和富弼了。晏殊這邊倒還好,畢竟他已經是宰相,而富弼這邊就不一樣了,本來是打算今天到場來看陸垚的笑話的,沒想到,自己反倒是成了最大的笑話。

唐龍宣佈完旨意之後就離開了陸府,陸盱親自將他送了出去,而後回來,就看到富弼和晏殊準備離開陸府。陸盱何等精明,他自然知道富弼今天來府上是為了什麼,現在既然人家想走,陸盱自然也是沒有攔著。

“這下二位放心了吧。”陸盱轉過頭來看著韓家和曹家的人,隨後叫來了在府上的陳晨,讓陳晨將聖旨和官服放到書房當中。

接著,陸盱叫來了福伯,表示在府上空出一個房間來,收拾整齊,置辦一些東西進去,以後就當作陸垚的書房。

這自己的兒子搖身一變成了正二品的樞密副使了,如果再讓其他人知道,這陸垚現在還跟自己的父親用一個書房,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陸盱自然是不能怠慢接下來陸垚的生活。

韓永合於曹國舅聽陸盱這麼說,立刻喜笑顏開,曹國舅說道:“我早就知道,陸垚這孩子肯定沒問題,只是沒想到,居然能獲得前三甲,雖說是探花,但是也不錯了,你說是不是,韓大人。”

韓永合的心思自然是要比曹國舅深遠的多。這自己的女婿搖身一變成了正二品的官員,這之後肯定是不會受自己控制了。到時候,韓韞玉會不會受委屈呢?而且,自己之前總用官威還有一副高高在上的語氣說話,等一會兒見了陸垚,自己要怎麼轉變態度呢?而且之前陸垚也命卻表示過不會跟自己一派,這自己今後在朝堂上會不會多了一個敵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韓大人,你不必想那麼多。”陸盱十分瞭解韓永合的為人,瞬間看出了他的擔心。“雖說陸垚成了正二品的樞密副使,不過這官職具體負責什麼咱們大家都清楚,而且現在外面局勢這麼緊張,我看陸垚到時候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去到邊關和大夏的使者們和談,如果談不攏,搞不好還要開戰,我想他應該是不會有太多時間在汴梁城中的。”

其實,陸盱這話說的不錯,從剛才宣佈完任命後,其實在場的人都知道,皇帝趙禎此舉的用意是什麼,顯然,陛下是想要用陸垚去到邊關的,所以,陸盱此番言論一說出來????????????????,也算是讓韓永合安心了一些。

隨後,韓永合也就識相的岔開了話題,說道:“只是,這前三甲,剛才聽唐大人說還有蘇軾和曾鞏,那二位好像沒有被封很高的官職,不知道陛下的這個舉動,會不會弄出個群情激憤來。”

韓文遠一直坐在椅子上,沒有說話,聽到韓永合說的這番話,立刻開口說道:“陸垚做出來的功績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遠的不說,就這個新蹴鞠大賽就弄得風風火火,我覺得這個賽事舉辦的成功,已經能夠讓那些大臣們閉嘴了。”

眾人都沒想到,韓文遠竟然能說出這番話來,不過仔細一想,他說的也十分有道理,韓永合也就點點頭,不再言語。

“這陸垚怎麼還沒回來,一會兒應該給他弄點好吃的,慶祝一下。”母親言氏說道。

陸盱擺擺手,說道:“這不著急,今天早些時候,陸垚是跟著蘇軾他們一同去城牆那裡的,說不定他們幾個已經約好了要去吃飯慶祝,既然結果已經出來了,咱們也都安心了,不如咱們先準備著,如果他不回來,咱們就在我府上慶祝一番,如何。”

大家都沒有異議,畢竟這成為了探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隨後,陸盱便讓陳晨將這個訊息告訴給潘文、折克行,還有曹菡與韓韞玉。

潘文知道這件事情後,應該說是最開心的,他直接表示親自去到樊樓讓廚師做一桌好菜送過來,隨後也拉上了折克行一同離開了陸府。

而曹誘這裡呢,他也就幫著陳晨,將這個訊息告訴給了自己的妹妹曹菡。

雖說曹菡性格大大咧咧,對於科舉考試的事情,其實瞭解的也並不是很多,但是狀元、榜眼、探花這前三甲的事情曹菡還是知道的。在曹菡看來,陸垚進入到前三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她也很為陸垚感到開心。不過她更關心這陸垚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今天是個好機會,對於曹誘來說,在自己的妹妹嫁到陸府之後,他其實一直沒有找機會和曹菡說上幾句話。雖說陸垚對於自己妹妹的心意曹誘是非常清楚的,這一點從之前的婚禮和比武招親大會當中就能看出來。不過,韓韞玉和曹菡之間的關係,曹誘還是想瞭解一下。曹菡平日裡和曹誘關係最好,自然是知無不言的情況了。她將自己嫁到陸府之後的事情都跟曹誘說了一遍,包括中間韓韞玉來找自己商量事情,後來陸垚過來,三人一起吃火鍋的情況。

曹誘這也就明白了,為何新蹴鞠大賽總決賽的時候,陸垚只是看了半場比賽就離開了觀賽區。那個時候其實曹誘就覺得,陸垚的這次離開和韓韞玉還有曹菡之間有關係。只不過當時曹誘需要更多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後的新蹴鞠大賽決賽當中,但是他一直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今天找到機會才能問問曹菡。

得到的答覆自然是讓曹誘滿意的。而韓韞玉這邊,陳晨將訊息告訴給了她的侍女,再由侍女告訴給韓韞玉。韓韞玉對於陸垚獲得前三名倒是沒有絲毫的意外,相反,她倒是打聽了一下狀元和榜眼都是誰,在聽到蘇軾和曾鞏的名字後,韓韞玉也覺得,陸垚沒有成為狀元也是合情合理,畢竟蘇軾和曾鞏的才氣都不輸給陸垚。

這一系列的事情,包括送官服再到後面的事情,都是在陸垚去到城牆下面聽唱榜同時發生的。而在潘文離開陸府後不久,陸垚這邊也是和棠溪一同回到了陸府。陸盱和言氏在聽到馬車聲音,確認了是陸垚回來之後,也是直接去到門口慶祝迎接。

於是就有了之前的一幕。陸垚聽到這些聲音,知道一定是宮裡的人已經來過了,釋出了旨意公佈了結果,不然府上的人不可能會這麼熱鬧。

陸垚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不高興,從馬車上走下來,和父親陸盱對視一眼。

“這次考的著實不錯。”陸盱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