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型的選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汴梁,鳥巢體育場。

新蹴鞠大賽的第二輪第二場比賽,文遠隊對戰雄獅隊,雖說兩個隊伍之間的火藥味因為昨天比武招親大會的意外事件而消失,但是到了賽場上,雙方還是會拼盡全力,畢竟只要贏了這一場,雙方都有信心能夠在決賽當中戰勝樊樓隊獲得優勝。

選手區域內,韓永合與曹國舅也是在給所有的隊員們做著動員,雖說兩個人的私人恩怨已經消失了,但是他們誰都不想在這個重要的比賽當中失利。特別是曹國舅,本來在婚禮的事情上,曹菡已經算是屈就做了妾室了,如果這場比賽再輸掉的話,那麼自己的臉面還是會損失很多的,他是更不能接受失敗的那一方。

時間差不多了,雙方的首發陣容也都交到了解說員的手中。

“看樣子並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雙方的首發隊員和第一輪比賽時候差不多。”折克行掃了一眼名單,說道。

不過,王一倒是注意到了一點,說道:“好像雄獅隊這邊更換了一名首發中鋒,這個叫劉威的隊員,應該是第一次首發登場。”

王達聽到這個名字後回想了一下,說道:“嗯,劉威這個名字,我有些印象,他在熱身賽當中是作為替補隊員上場的,上一場比賽也是,而這場比賽他直接作為首發中鋒上場了。”

“文遠隊的首發名單倒是沒什麼變化。”折克行說道“我覺得,劉威之所以能夠首發,和雄獅隊採用的陣型有關係。”

這次,雄獅隊在開場用出了一個352的陣型體系。

和442以及433陣型出現即巔峰的態勢不同,352陣型經過了將近20年的沉澱最終才迎來了輝煌。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結束之後,隨著國際足聯正式公佈足球歷史上第一份世界盃的技術報告,人們在這份技術報告中發現在中場能夠獲得優勢的球隊往往能夠佔據獲勝的先機。這種全新的概念完全顛覆了不少主教練對於場上排兵佈陣的思維,人們開始將注意力進一步從前鋒位置轉移到了中場之上。當時世界足壇主流的陣型打法還是442平行站位,人們認為如果不在後場堆積四個後衛的話將會在比賽中暴露出過多的空檔;不過在1986年世界盃中阿根廷的奪冠讓不少足球教練認識到捨棄一位後衛換上一位中場球員的重要性,從此之後352陣型逐漸深入到世界足壇各個聯賽之中,並且在世紀之交之時達到了最鼎盛時期。值得一提的是,羅馬隊曾經憑藉著352陣型拿到過意甲聯賽的冠軍,而那支擁有3R的巴西隊也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中也憑藉352陣型成功登頂。

當352陣型第一次被創造出來的時候便是採用的平行站位,這套陣容的組成條件為後防線上一個門將和三個中後衛,前鋒線上包括兩位前鋒(一般是一高一快),而中場位置上便由三位中前衛以及兩位邊前衛所組成。352平行站位陣型對於中場的覆蓋率是非常之高的,同時由於兩位邊前衛的存在也能夠有效保證進攻時邊路的衝擊力,而且在防守的時候兩位邊前衛也可以迅速回到後衛線成為兩名邊後衛。

在352平行站位因為防守的不穩定性而逐漸遭到淘汰之時,352雙後腰陣型便應運而生,相比於因為中場過於壓上而導致中後場空檔巨大的352平行站位,352雙後腰陣型在保留兩位邊前衛的同時將兩位中前衛撤回改造成雙後腰,而僅有的一位中前衛則將位置進一步前提成為一名前腰。從中場覆蓋面積的立體性來看352雙後腰陣型的確要比352平行陣型強了不少,由於中場以後場之間有兩位後腰的存在,352雙後腰陣型對於防守反擊並不會太過擔心;不過352雙後腰陣型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中場的推進層次感要比之前的352平行陣型差了不少。

3-5-2陣型是一套進攻偏向中路的陣型,我們可以看到在3-5-2陣型裡,球員大多分佈在球場的中路。從中後場至前場,三名中後衛加三名中場與兩名前鋒幾乎都處在球場的中路。

3-5-2陣型除了在中路有著人數上的優勢外,它在中路的人員排布也更加有層次。通常情況下,足球陣型大致分為三條線:後衛線、中場線、前鋒線,但是352陣型卻有4條線。

它與其他陣型的區別就是在中場,3-5-2陣型在中場有兩條線,其他陣型的中場僅有一條線。這多出的一條線往往就可以給3-5-2陣型創造出優勢。3-5-2陣型裡的8號單後腰(如上圖所示),他遊弋在後衛線與中場線之間,而這一區域往往是一些平行中場陣型(如442平行中場、343陣型等。)所不能照顧到的位置。

說起3-5-2陣型的缺陷乃至5後衛陣型的缺陷,都不得不提到“外圍空間”,尤其是陣型側翼的空間是極容易被對手來回排程利用的。因為3-5-2陣型在球隊的中路囤積了大量兵力,因此在邊路就僅剩下左右兩名邊前衛來進行保護,而當球隊回縮到半場進行深度防守時,邊前衛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再冒險去頂上來,因此在3-5-2陣型的側翼外圍空間存在很大的空當,而對手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針對3-5-2陣型進行左右排程,從而尋找到突破口。

從3-5-2陣型的整體來看,其固有的缺陷便是陣型的左右兩個側翼暴露有巨大空當,而從單位個體來看,3-5-2陣型中的單後腰無疑是最為薄弱的環節。經過改良後的新型3-5-2陣型在中場僅有一名拖後的防守型中場,而在防守型中場後腰兩側的區域也是對手著重打擊的區域。

作為三名中後衛身前的最後一道屏障,他既要有足夠的防守能力,還要有極強的組織進攻的能力,如果這個位置不能選擇一名非常優秀的後腰球員,那麼球隊的進攻與防守都會受所限制。

由於3-5-2陣型在中場擁有著強大的控制力,所以通常會從後場發起進攻,輕易不會選擇長傳衝吊或防守反擊。3-5-2陣型主要以控制局面、進攻為主。由後場發起進攻,這就要求中後場的球員具備一定的腳下傳球功底及護球能力。透過在中後場的來回傳倒,逐漸滲透,才能夠將中前場的人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三中衛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合理,並儘量拉開寬度,同時也要求有一定的護球能力

3-5-2陣型裡的三名中後衛可以說是此陣型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因為他既決定了球隊的進攻該如何發起,又影響到球隊防守時的互相保護與策應。當本方從後場發起進攻時,三中衛需快速散開,利用好球場的寬度。

左邊中衛與右邊中衛需要擁有一定的帶球護球能力,並且從後方的出球也必須準確。因為當他們向兩翼展開時,接到隊友傳球時身後是空無一人的,他們必須在這樣的條件下保持控球,若缺少合適的傳球路線或傳球太慢是很容易被對手抓住破綻的。

後腰需要一定的組織串聯能力

處在對手盯防相對較弱的中場深處的後腰,承擔著透過準確的傳球來組織進攻的職責。前尤文圖斯隊員皮爾洛是這個位置上的楷模。這一位置不但需要球員具備參與防守、積極在場上跑動等與個人技術關系不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保持開闊的視野,在比賽中時刻把握場上的態勢,調整自己的站位。

從功能屬性的角度上來看,邊前衛的進攻屬性要強於邊後衛的進攻屬性,而邊後衛的防守能力要強於邊前衛的防守能力。

3-5-2陣型裡的兩名邊前衛,有時並不需要有太多的壓上進攻,而是保守的站在後腰兩側保護著後腰,避免對手斷球後的反擊,本方半場空虛少人的情況發生。如果盲目的壓上進攻,而被對手搶斷時,自己身後僅有一名後腰和三名中後衛,共4名球員進行防守,防守兵力捉襟見肘。因此3-5-2陣型裡的邊前衛不需要每一次都冒險參與進攻,所以教練需要選擇適合擅長進攻的邊後衛來踢邊前衛。

3-5-2陣型裡前腰活動的範圍比較廣,在球隊由後向前進行球路組織時,前腰隊員有時需要回撤幫助後腰球員進行組織。在前場陣地戰進攻時前腰球員也要把握時機,來到邊路與邊前衛、前鋒隊員展開配合並最終向禁區裡送出傳中。

"可邊可中,可前可後"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曼城球星德布勞內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以勝任中前場任何一個位置,前場萬金油的屬性也正是3-5-2陣型中前腰位置的最佳人選。德布勞內在後腰需要支援時,可以回撤利用自己的長傳腳法,解決球隊後場梳理球的困難。同時德布勞內在中路與邊路活動都有一定的殺傷力。

與4後衛體系不同的地方在於5後衛體系在進攻時左右兩名邊翼衛可以大幅度的壓上進攻,從而在進攻端擁有足夠多的人數,且具有很強的層次感。而在防守端,5後衛體系有它天然的劣勢:在球隊陣型的外圍側翼往往會暴露出巨大空當而被對手所利用。

而這名首發的劉威,他就是處在正中央的中鋒的位置上,同時,兩名在上一場比賽當中發揮不錯的中場隊員,位置向後退,退到了後腰的位置上。

看來,雄獅隊是要在中場做文章了,曹誘心中也是十分清楚,想要獲得這場比賽的勝利,一定要限制住徐昌這個核心中鋒的能力。

而反觀他們的對手文遠隊,選擇的倒是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陣型,442.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4-4-2陣型是由一名守門員、四名防守球員、四名中場球員和兩名前鋒組成的。防守線包括兩名中後衛和兩名邊後衛。中場採用了類似的模式,包括中場球員和邊路中場球員(有時被稱為邊鋒)。4-4- 2的進攻線是兩名前鋒。442的優勢在於:球隊可以在防守和進攻中覆蓋整個球場的寬度。

防守時,四個後衛和四個中場能夠透過整體移動覆蓋整個球場的寬度,封鎖對手進攻線路,與此同時八名防守隊員(4 中場& 4 後衛)和守門員密切配合封死彼此之間的空間,讓對手無法打穿防線。另外,如果一個前鋒回收到了中場,就會和其他四名中場全面壓縮整個中場的空間,不給對手任何發揮的餘地,這樣有可能還會創造出反擊的機會。陣型還提供了透過轉移進攻點從邊路突破的選擇。邊路的中場球員(邊鋒)在邊路的站位可以更靠前,因為他們身後有兩個中場支援、掩護和傳球。而且邊後衛可以插上助攻在邊路創造2V1的優勢,即使這樣後防仍然有三個後衛,外加一個防守型中場,如果控球丟失的話,他們可以在防線前提供安全保障。4-4-2陣型職責明確分工清晰。

如果你將4-4-2和4-2-3-1進行比較,就會發現4-2-3-1相比於4-4-2場上的分工更複雜,比如拖後的兩個中場和突前的三名中場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呢?在和單前鋒建立時三名中場的作用是什麼?中場是分散排開還是在中路收緊?如果再和其他隊員聯絡起來就複雜了,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明確定義角色和職責。

當然,442也有一些局限性:所有的中場都必須參與進攻和防守,所以就要求中場隊員攻防兼備,進能攻退能守。相比之下,4-2-3-1有兩名防守型中場,儘管他們也有少量的進攻職責,但是主要還是以防守為主。兩名中場必須時刻保持溝通,並具備良好的紀律性,如果兩人同時參與進攻,那麼中路必然空虛,一旦丟球,等於將我方的中場腹地拱手相讓。所以他們二人必須實時溝通保持默契,一人前插進攻,一人就要拖後防守,一方面提供保護,另一方面提供一個向後傳球的選擇。三條線(防守線、中場線和攻擊線)涇渭分明,意味著兩條線之間必然存在空當,就等於給了對手佔據空間打穿防線向前推進的機會,而且一旦被對手打穿,立時會有四名球員被甩在身後,十分危險。

如果4-4-2陣型規定了邊鋒的職責是從邊路創造機會,那麼球隊必須向前推進到對方後場,否則就會出現兩個前鋒面對三個甚至更多後衛的情況,別忘了還有門將,而且還要求邊鋒能夠準確傳球找到前鋒。如果是4-3-3至少還多一個前鋒,即使4-2-3-1只有一個前鋒,但是卻有三個進攻型中場。

因為352與442相比較,352優勢在中場,是5個打4個,其劣勢在後場,也就是在中後衛和邊衛之間(即肋部)空檔大,容易被對方利用。而442的四個後衛平行,採用區域防守,每人一塊地兒,沒有明顯的空檔。如果我們的兩個前鋒在進攻時往對方肋部反掏,就會吸引對方盯人中衛盯出來,而其拖後中衛只能向有球方向移動,而這時中場球員傳個反向,打到對方拖後中衛沒有保護的那邊,我方前鋒就能形成一對一的局面。尤其在我方由守轉攻的一剎那,對方的左右邊衛還不能及時退回去,這時如果兩個前鋒堅決向空曠的肋部掏,很容易形成機會。前鋒不要順插,而要反向上,這個細節與霍頓強調的同出一爐。因為順著插,兩個前鋒就把對方的三個後衛吸引到一起了,而起不到拉開他們距離的作用。

為什麼要打352的邊呢?因為442對352的另一優勢是在邊路。442的邊路是邊後衛加邊前衛,兩個人;352就是一個邊衛,進可攻退可守。也就是說,在邊路,442對352能形成2打1的機會。一旦形成突破,我們透過下底傳中或45度斜吊,便可發揮我們頭球的優勢。

今天文遠隊採用的442陣型,其實是菱形中場的陣型。

442雙後腰陣型最為普通的一種進攻方式,不少優秀的主教練在對於這種陣型進行深入的研究之後進一步開發出了更加多樣化的打法,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便是邊前衛在進攻中“由邊至中”的巧妙換位。如上面這張圖片所示,雙後腰在相對來說靠後位置持球時必然會吸引對方中場一定要兩人進行位置的前提,此時原本處於邊路的邊前衛不必過於拘泥於邊路前插,他們完全可以趁對方中場前壓由邊路迂迴至對方中場後方進行接應,這時邊後衛完全可以充當邊前衛的角色進行進一步的邊路前插,這樣一來後腰的傳球點驟然開闊起來,無論是傳球給在中路的邊前衛還是傳球給邊路前插的邊後衛都可以有效保證球權在中場過渡的成功率。儘管雙後腰陣型可以有效保證球隊在攻防結合上的穩定性,但部分中下游球隊的主教練在多次實驗之後發現這樣的陣型對於球員臨場的跑動變位或者過於嚴苛的要求,如果兩位邊前衛不能在前插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程度的靠攏接球,僅僅只依靠邊路球員的前插是很難真正意義上突破對方的防守三區的。隨著主教練們的深入研究,一種被認為“真正意義上做到攻防平衡的”全新442變陣逐漸浮出舞臺,這種陣型便是對於現代足球有巨大啟發作用的442菱形中場陣型。所謂的菱形中場就是指4名中場球員呈菱形散開,其中頂在最前方中路的是一名中前衛,而位居拖後位置的則是一名主要負責防守的後腰,在他們兩邊的則是左邊前衛以及右邊前衛。4人組成的陣型達到了不少足球教練苦苦追求的“各司其職”水準:後腰球員不用過度參與進攻,只需要有一定的長傳球技能;中前衛全權參與進攻,並且在由攻轉守時提供第1道攔截;兩位邊前衛在進攻時充當邊鋒插入對方防守腹地,而在防守時儘可能多的回位到邊後衛位置協助後防線擴大橫向攔截面積。四中場在這種陣型中不用過於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功效發揮到最大,因為無論是在防守端還是進攻端都有專人進行控制,每位球員需要做的只是將自己的工作發揮到極致,這樣的主導思想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不少中下游球隊主教練的喜愛,他們不需要像之前的442陣型一樣因為某一個位置球員的嚴苛性而苦苦糾結。

442菱形中場陣型一經提出便受到了不少中下游球隊主教練的熱切歡迎,但這並不代表這種陣型便完美適用於中下游球隊,恰恰相反,442菱形中場發展至今天已經漸漸褪去了誕生之初的“平民.陣型”,逐漸成為了豪門俱樂部才有資本使用的“貴族陣型”。為何442菱形中場陣型在發展過程中發生了如此巨大的受眾面變化呢?其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當時的主教練對於菱形中場的瞭解還不夠深入,隨著對於這種陣型的頻頻使用,菱形中場的一大局限性便逐漸浮出水面。

所謂的局限性在這種陣型誕生之初其實一直被認為是菱形中場的一大優點,這種局限性便是菱形中場在其使用時過於“各司其職”,中場位置的4名球員之間在比賽過程中缺乏直接聯絡,每個人往往只固守於自己的位置而缺乏了足球世界中最為強調的跑動換位,一旦對方在某一時階段利用中場球員的頻繁跑動換位將菱形中場儘可能大的分割開來,本來就缺少相互之間呼應的四人中場便會如多米諾骨牌一般一個接著一個的陷入崩潰。

不管如何,陣型只是開場時候雙方教練員做出的一個整體的佈局,等到比賽一開始,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要看雙方場上的二十多名隊員的發揮。

裁判組已經進場,依舊是展昭、包拯和公孫策三人,上半場獲得先攻權的是文遠隊,而雄獅隊自然而然選擇了順光方向。

“真是一場值得關注的比賽。”陸垚心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