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四百一十二章 準備擂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汴梁,內城某處。

就在鳥巢體育場正在進行新蹴鞠大賽第二輪第一場正式比賽的時候,曹府內也是在緊鑼密鼓的張羅著馬上要進行的比武招親大會。為了不讓曹菡在擂臺開始前知道自己的安排,曹國舅和曹評是在內城中直接找了自己名下的一處閒置的房屋,準備在這裡舉辦比武招親大會。之所以今天曹國舅和曹評要親自到場視察,是因為他們定下來的比武招親大會的舉辦日期是在他們雄獅隊對戰文遠隊的比賽之前。曹國舅這一招不可謂不毒辣,他是想先在這蹴鞠大賽比賽之前,將這個比武招親大會給辦了,好讓對手韓永合看看,自己這比武招親大會是有多少人參加,排場不比他韓永合準備給自己閨女舉辦婚禮的排場差多少。再者,如果能夠透過這次比武招親大會,打壓一下韓家,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比賽當中發揮失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的話,也算是能夠讓雄獅隊更有機會進入到決賽當中去。

“爹,咱們今天出來的事情沒有跟大哥說,是不是不太好,畢竟他也知道小妹要嫁人的這件事情。”曹評這邊吩咐人做事之後,走到曹國舅旁邊說道。

曹國舅一邊看著下人忙活的樣子,一邊嘆了口氣,轉過頭來對曹評說道:“唉,不是我不願意告訴他。雖說這件事情他沒有跟曹菡說,但是現在咱們的比武招親大會馬上就要舉辦了,而他今天一定是要去看比賽的。一來你也知道你大哥為雄獅隊花費了多少心血,二來,誰都不敢保證,臨到這比武招親大會要開始前,他會不會將這件事情告訴給別人,特別是陸垚,我是不想在這個大會上看到陸垚的。”

曹評是個直性子,自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聽曹國舅這麼一番解釋下來,也算是明白了不少。

要說起擂臺的發展,在我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秦漢時期,角抵盛行,主要用於娛樂活動。除了在民間,角抵也進入宮廷。秦二世是角抵的第一號粉絲,為看角抵,幾乎是廢寢忘食,“先王之禮,沒於淫樂之中矣。”

關於秦漢時期的“擂臺”形式,在1975年出土的一把木梳上有過描繪。

畫面上三人上身赤裸,下身穿短褲。左邊一人平伸雙手(與現代武術散打“開始”的口令手勢一致),似乎是比賽的裁判。周圍有半月形的弧線,應該是比賽的帷幕,畫面的上部有帷幕結帶。此時的角抵比賽,應該是在帷幕中進行的。而比賽場地則為平臺。

宋代相撲盛行。無論是宋代宮廷宴會上,還是民間的“勾欄瓦肆”,都有相撲運動。《夢梁錄》記載:“杭城有周急快、王急快、楊長腳……囂三娘、黑四姐等女眾。”

由此可見,宋代除了男子廣泛參與相撲格鬥之外,女子也有參與,且有許多高手。除了相撲表演,宋代還有許多正式的比賽——打擂臺。

在明萬歷年間《忠義水滸傳》中“智撲擎天柱”的章節,有一副插圖描述了宋代擂臺的形制:

約一人高的木質長方形擂臺,插有旗幡,四周開放無遮擋。

中國古代的擂臺規則混亂,擂臺大小、材質與高度也無統一的標準,時而高臺壘築,時而“畫地為牢”,並未出現真正的“檯面”。時而石塊、夯土堆砌,時而木臺搭建。時而規定點到為止,時而又規定“簽訂生死契約”“非死即傷”。

1743年,英國著名拳擊家傑克·布勞頓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規則中規定:“在比賽過程中,如一方被擊倒在地,經30秒不能起來,即為失敗。當一方倒地後,對方不能再繼續進行攻擊。”

中國古代的擂臺規則混亂,擂臺大小、材質與高度也無統一的標準,時而高臺壘築,時而“畫地為牢”,並未出現真正的“檯面”。時而石塊、夯土堆砌,時而木臺搭建。時而規定點到為止,時而又規定“簽訂生死契約”“非死即傷”。

1743年,英國著名拳擊家傑克·布勞頓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規則中規定:“在比賽過程中,如一方被擊倒在地,經30秒不能起來,即為失敗。當一方倒地後,對方不能再繼續進行攻擊。”

1979年,在第四屆全運會期間,國家體委安排浙江省和北.京體院散手代表隊去往石家莊,與河北省散手隊進行表演賽。這次的比賽沒有採用一般意義上的擂臺,只在有相關保護措施的地面上畫一半徑為三米的圓圈,出圓即判出界,類似於現在的下臺,安全性也與從前高臺壘築相比得到了保障。

1988年9月,全國散打比賽在蘭州市舉行。本次比賽在此前散手對抗表演賽的基礎上,首次進行設臺比賽。臺高60釐米,長、寬各為8米,中心有一幅太極圖,旨在突出我國的民族文化與特點。微微高出地面的檯面和四周用於保護的安全措施不僅保留了擂臺比賽的競爭性,也極大地保障了運動員的身體安全。自此,武術散手的比賽與擂臺形式被確定下來,極大地表現了中華武術的風格。

1991年2月28日至3月2日,北.京國際武術散手邀請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辦。49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擂臺也更加規範。比賽在“高80釐米,長800釐米、寬800釐米”的方形擂臺上舉辦。

而說起宋代的擂臺,也是有不少講究的。

伴隨著宋代武術的發展與市井文化的繁榮,具備了一定競技特點的拳棒擂臺比賽開始出現,這主要反映在“兩兩相當”的相撲擂臺賽和棍棒較量。

宋代的相撲擂臺賽,時人稱為“露臺爭交”。據《夢粱錄》記載,當時臨安城護國寺南的高峰露臺,就是天下英雄爭交的地方,參加者都是“擇諸道州郡膂力高強”者。值得注意的是“露臺爭交”還設有獎項,如頭賞者可得旗帳、銀盃、綵緞、錦襖及馬匹等,有人還因此而獲官職。

宋代的相撲比賽在稍後的一些雜劇小說中有進一步具體反映。元雜劇《劉千病打獨角牛》中說,“每年三月二十八日,東嶽聖誕之辰,我在這露臺上跌打相搏,爭交賭籌”,並雲“再無打手啊,這銀碗、花紅、表裡緞匹,就都賞你”。

小說《水滸傳》第七十四回中描寫的燕青與擎天柱的比賽,形象地再現了“露臺爭交”的情景。比賽時間為三月二十八日“天齊聖帝降誕之辰”,比賽形式既有腳踢,又有手拿。比試前,一個“部署”(相當於裁判)手拿竹批上得臺來,參神之後,便請雙方出場。接著,“部署”讀一遍類似於比賽規則的“社條”,內容大抵是雙方應注意的問題,如“不許暗算”之類,隨之,“部署”拿著竹批對雙方叫聲“看撲”,比賽就正式開始了。

顯然,此類比賽中已有了參賽者、裁判、規則、賞格等作為體育比賽的幾個基本要素。可以說,具有體育意義上的相撲拳技比賽,在宋代已形成了。

關於“棒”,《宋會要輯稿·兵》中記載:“其長等身,徑可及握,不勞遠求,指日可辦。比弓弩,則無挽拽之能否;比刀劍,則無鍛鍊之工程。用之以御鐵騎,則出其右。蓋鐵騎非箭鑿鋒刃可害。”大概棍棒的原料低廉方便、製作簡單,且不在官府的禁兵之列,因此在“不得私蓄兵器之禁”的宋代,棍棒技藝廣泛開展於鄉村城鎮。

由於棍棒技藝在社會上的興盛,當時民間還出現了以專講俠義英雄故事為主的“杆棒”話本。《水滸傳》有句雲:“只為衣冠五義俠,遂令草澤見英雄”。“杆棒”話本的出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底層民眾的“尚武精神”,反映出有宋一代棍棒技藝的大發展。

“兩兩相當”的棍棒擂臺較技,是宋代使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話本《楊溫攔路虎傳》較為具體地敘述了當年東嶽泰山的一場棍棒擂臺賽。比賽日期與“露臺爭交”相同,即三月二十八日的東嶽神誕廟會,比賽設有“獻臺”(即擂臺),賽場的裁判也叫“部署”。賽前先由“社司”宣讀“社條”(規則),然後由“部署”在中間間棒,比賽開始,勝者可得利物,即獎金一千貫。

我們來看看1千貫能買多少東西,宋代1貫銅錢約等於現在的300元人民幣,1000貫大約相當於30萬人民幣,這和當初2000年散打王的冠軍獎金幾乎相同。要知道,當時宋朝的“CEO”宰相大人的月薪是300貫,打一場比賽,相當於宰相大人3個月的工資呢。在宋代打一場擂臺,便能搖身一變成為富翁,真是羨煞旁人啊。

很顯然,棍棒比賽程式與徒手的相撲擂臺賽大致相同,也具有了作為體育比賽的幾個基本要素。

比武招親,為古代的招親方式之一,由女方設下擂臺,邀請公眾參與,候選人以武功最好者獲得婚約。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擂主由招親的女生擔任,誰挑戰成功就成為新擂主。沒人再比試的話直接獲得婚約;要是還有人比試,武功最好者獲得婚約。

如果我們從社會、家庭人倫關系角度看,比武招親,實際上也是創造一個讓大家便於接受,給頑固包辦的女方家長一個臺階下的機會,在婚姻自主與父母包辦兩者之間來一個折中,從而藉助於比武的儀式在一定的風險系數下,將女方個體有侷限的自由選擇合理化。

女性比武招親往往需要具備這樣幾個條件:1.小姐的個人綜合條件出色,不滿足於一般性的被動式的婚配,而有著理想化的追求,往往引起與家長的衝突,家長遂作出了有保留的讓步,於是採取了比武招親的形式;2.小姐的父母(主要是父)相對說來較為開明,同意或默契女兒擇婿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要達到小姐滿意同時家長也能接受;3.女方往往是武術世家,因而小姐有較好的身手武功,並且對自己獲勝充滿自信心;4.女方家裡有相當的經濟實力,能夠輕而易舉地解決相應費用,同時,在當地也有較大的地方勢力,不至於擔心地痞無賴的乘機糾纏搗亂;5.求親的男子不僅要求武功高超,更要在武德上能夠服人,從而在這一公開化的選拔賽當中得到鄉里較好的輿論,部分地抵消先前當地追求者的妒忌和不滿。

男性為中心文化裡英雄的敘事與形象的生成,比武招親的情節單元插入,使之文學世界平添了不少喜劇的氛圍,給故事中的英雄命運增加了幸運的因素,於是整個故事遂帶有濃郁的史詩色彩。

周紹良先生就注意到,王古魯在日本見到的明末崇禎刻本《英雄譜》等三個版本的三國故事,都載有一些關索故事,其中就有比武招親母題的描寫。說是關羽與多年失散的關索母子重逢時,得悉兒子關索曾師從花嶽學習武藝,接著問起妻子胡氏何以在家貧之際,還能娶得起三個媳婦,胡氏說:先過鮑家莊,遇鮑三娘,後過盧塘寨,遇王桃、王悅,皆與孩兒鬥演武藝,比兒不過,願成夫婦。於是關羽大喜。而其中有關王氏姐妹的故事,俞越《茶香室三鈔》卷三引《古今圖書整合》所錄《蘄水縣誌》也稱:王氏女名桃,弟悅,漢末時人,俱笄未字,有膂力,精諸家武藝。

今日這曹家比武招親大會,曹國舅自然也是遵循著一些他已經得知的傳統,他為這最後的比武招親大會最後的獲勝者,也是準備了一些錢財的,當然,按照曹國舅的想法,這些錢肯定是準備給富紹隆的了。

說起這富紹隆,陸垚其實從一開始就不怎麼瞧得上他,這還是因為富弼流傳下來的一個紙條趣事。

富弼除卻宰相的身份,作為書法家的他,在藝術上也頗有造詣,深受北宋大文豪范仲淹、晏殊的賞識,不得不感嘆,比起當下,北宋時期真是遍地人才,為官者不僅頗有治理之才,在書法、詩文上也才華橫溢。據記載,富弼年少時便刻苦認真,沒過多久便提筆能文,做人大氣,生活節儉,孝順長輩,與人相敬,可謂是當時文人的模範。蘇東坡曾評價富弼為“人傑也”。他的行楷頗有他正直秉公的性格忒單,其字型不僅端正、清晰,並且還有一種灑脫和堅持,這也許也映證了他面對強權的騷擾時,內心的堅持。但就是這樣一位輕易不向惡意低頭的鐵骨男兒,卻因自己的兒子做出了違背原則之時,他寫好後,還在裡面叮囑“看後燒燬”。不得不感嘆,富弼作為父親的良苦用心。

而這張紙條中寫的他的兒子,正是富紹隆,史料中關於富弼的兒子記載只有富紹庭,說他性情穩重,恪守家法,富弼去世後,他與他的兄弟姊妹等整個大家庭一同生活,雖是一家之主,卻像父親生前一樣善待他的親人。但對於三兒子富紹隆卻少有記載,由於哥哥在為官、學術上並沒有太大作為,富紹隆從小便被寄予厚望,然而事與願違,也許是父親的光芒太過耀眼,他的資質相比較起來也略顯平庸。

富紹隆長大之後,很快就要進京參加考試了,而此時的富弼,已經被趕出了京城,可是他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兒子,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富弼決定給在京城當官的朋友,寫一封書信,要他多多“照顧照顧”自己的兒子,這樣就是著名的《兒子貼》,內容非常簡潔,一共44個字:

“兒子賦性魯鈍,加之絕不更事。京師老夫絕少相知者,頻令請見,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意思是說我的兒子生性有點愚鈍,也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缺乏磨練,在京城我沒幾個知心朋友,也就你能夠擺脫一下,我會讓兒子去拜見您,如果他有什麼錯誤的地方,凡事希望能夠多加指教指教,感激不盡。希望您看到這份信後,能夠燒掉它。

為何富弼最後提出如此要求呢?原來富弼畢竟也是名氣在外,這封信的目的多少有點走後門的嫌疑,萬一傳出去他的老臉也掛不住,因此希望朋友能夠銷燬。

然而事情並沒有往他想象的一面發展,富弼朋友也是富弼作品的忠實粉絲,他收到信件後,竟然捨不得燒燬,而是珍藏起來,隨後這件書法貼也就傳承下來並延續到了現在,在2005年6月19日,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賣會上以462萬天價拍賣出這一封44字的書帖,足以說明富弼的水平,只不過他託人找關係的事情,也鬧得天下都知道了。

對於這件事情,陸垚在聽到富紹隆的名字的時候就已經回憶起來了。畢竟富紹隆作為官員在史料中並沒有怎麼記載過,但是這個紙條事件倒是一直流傳到了現代,即便是富弼這樣的宰相,也要走後門,所以陸垚完全有理由懷疑,這次比武招親大會內定富紹隆獲勝的這件事情,其實富弼是知道的,雖說現在的富弼是個好官,但是於公他可能是大公無私,但是於私,這傢伙還是一個護短的人。正因如此,陸垚就更認為這富紹隆只不過是徒有其表的一個人,他的功夫並不怎麼高超。

“想什麼呢?”

鳥巢體育場,休息區內,曹誘的一句話打斷了陸垚的思緒。陸垚剛才一不留神就想到自己馬上要參加的比武招親大會上去了,心思已經不在這比賽場上了,曹誘看出了陸垚的心思,說道:“我知道,你是在想擂臺的事情吧。”

陸垚點點頭,說道:“這第二輪比賽雖說只有兩場,但是這中間的間隔也就只有三天而已,按照曹評之前說的,比武招親大會應該是在雄獅隊和文遠隊的比賽開始前一天進行,現在應該已經準備上了才對。”

曹誘說道:“不錯,對你來說現在更重要的事情應該就是這個擂臺了,我看你最近天天都有在訓練,效果怎麼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陸垚想了想自己這些日子跟方莊還有金臺之間訓練的情況,說道:“要說提升肯定是有一些的,但是我也不敢說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夠獲勝,但是我一定會盡力的。”

曹誘點點頭,其實今天他雖說一早上起來就來到這鳥巢體育場等待比賽的開始了,但是家中曹國舅跟曹評今天的反常狀態還是讓曹誘覺得他們今天肯定是要去準備比武招親的擂臺了。這不是見到了陸垚,正好就藉著這個機會問問他的準備情況。

而場上,自從皇天隊更換了343這個陣型之後,場上的局勢也是發生了一些變化。變數其實就在於皇天隊的這個新換上場的隊員,加上周舫還有之前的那名中場,其實現在皇天隊中場已經可以跟樊樓隊平分秋色了。不單如此,從人數上來看,其實皇天隊的中場人數已經超過了樊樓隊,他們現在是有四個人,不管樊樓隊再怎麼進行換防跟奔跑,他們在中場區域始終是少一個人的,這就造成了其實皇天隊完全不需要將蹴鞠傳給王一之後再發動進攻,他們完全可以選擇中場球員帶球進行突破,雖說李昊也能夠盯住周舫,但是另外幾個中場隊員,總是會出現遺漏的點,這樣一來皇天隊就能更好的找到機會發動進攻,王一從持球的組織者這個身份中解脫出來,局面對樊樓隊非常不利。

潘文自然清楚這一切,他的目光看向前場,隨後大聲喊了一聲吳迪的名字。

在聽到教練的呼喊聲後,吳迪幾乎是瞬間從前場位置後撤,進入到了中場的防守區域,也就是說現在兩個隊伍的中場區域是四對四的局面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