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三百四十五章 新陣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汴梁,鳥巢體育場。

新蹴鞠大賽的第二場正式比賽,由樊樓隊對戰猛虎隊。本來,在所有人看來,這場比賽因為雙方隊伍的實力比較接近,所以應該會是一場勢均力敵十分精彩的比賽。不過,這比賽從一開始,走向就開始發生了變化。緊張刺激的程度是有,但是血腥程度也不低。這裡說的血腥程度自然是打引號的,代表的就是比賽的犯規次數多,並且隊員的肢體動作幅度非常大。雖說所有人都不相信,這肯定不是兩個隊伍商量好的,,但是,不管是潘文還是楊濤,居然都採用了這種犯規尺度非常大的戰術打法,這就直接導致了犯規次數飛速增多,而比賽的流暢程度也是大打折扣,畢竟沒過多久就會出現裁判員的哨聲。雙方獲得的任意球次數也是不斷增多,就算是如此,因為兩個隊伍的隊員都是潘文親自挑選出來的,身高和體質上都差不多,所以雙方都沒有能夠透過任意球來獲得進球的機會。

然而,大家都知道這種犯規戰術,雙方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於是,在一次犯規過後,猛虎隊有第二名球員吃到了黃牌的同時,猛虎隊進行了人員的更換,另一邊的樊樓隊見到這種情形,就像是之前跟猛虎隊商量好了一樣,從那之後也是降低了身體接觸的程度,看樣子雙方也伴隨著猛虎隊的這一次換人,而取消了犯規戰術。

伴隨著李昊的任意球射門被對方門將給化解之後,進攻權再一次轉交到了猛虎隊的手上,此時距離上半場比賽結束只剩下不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了。

在場邊的陸垚目光一直放在猛虎隊身上,他知道,之前的那次換人,不可能只是單純的更改了犯規戰術避免有隊員繼續吃到黃牌或者是紅牌。楊濤怎麼說也還算是一個比較精明的傢伙,他是一定會利用這次的換人做出戰術調整的。

果然,在門將準備發球門球的時候,陸垚發現,猛虎隊的陣型開始出現了變化,他們開始由開場時候,跟之前草根隊一樣的單前鋒陣型,開始轉變成和皇天隊差不多的雙前鋒體系,這套陣型依舊是陸垚給到的文稿當中沒有提到過的。

不過,從細節上來說,這個陣型好像跟王達皇天隊的陣型又不太相同。

“這是什麼陣型?有點像皇天隊,不過從隊員的整體移動和站位上倒是有著不小的區別。”曹誘在一旁問道。

“這是442的蝶形陣型。”陸垚一邊笑著一邊說。記得之前那場比賽當中,當皇天隊擺出雙前鋒的陣容的時候,陸垚那時候是十分驚訝的,畢竟當時出現雙前鋒陣型的時候,自己還沒有將那套戰術和陣型體系寫到交給所有帶頭人的文稿當中,可以說,皇天隊的雙前鋒陣型,是王達和王一研究出來的一個殺招,如果不是草根隊面對他們的時候在上半場先進了一個球,把他們逼到了絕境,他們也不會在王一上場之後提前在第一場比賽當中就將這套陣容給拿出來。

當時的陸垚是十分驚訝的,他不敢相信這些教練員和帶頭人們會在自己寫出來的文稿的基礎上研究一些新的陣型。不過今天,當陸垚發現場上出現了自己沒有提到過的陣型的時候,倒是十分淡定了。雖說這蝶形陣型也是自己沒有提到過的,不過也是雙前鋒的陣型,如果陸垚沒有猜錯的話,這應該是楊濤在上一場比賽中通過觀察皇天隊的陣容體系,回去仔細研究過後,再結合著猛虎隊的現狀,研究出的一套非常適合猛虎隊陣容的雙前鋒體系,它並不是原創,而是在皇天隊的陣型體系上做了一些調整,所以陸垚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隨後,陸垚便給在場的帶頭人解釋起了猛虎隊的這個新陣型。

在4-4-2陣型的大家庭中,根據中場排布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4-4-2平行中場、4-4-2菱形中場以及今天猛虎隊採用的4-4-2蝶形中場

4-4-2平行中場陣型的最大特點是中後場球員排布均勻整齊,陣型最大程度上的佔據了場上的空間,有利於球隊進行區域防守。

而4-4-2菱形中場和4-4-2碟型中場都是十分注重中路的陣型,在進攻時可以在中路發揮此陣型的最大優勢。

總體來看,4-4-2蝶形中場陣型的最大亮點在於中場的球員排布,中場成雙線分佈,且站位呈蝶形,這一點與其他陣型的單線排布與平行站位有著較大的差別。

因為4-4-2蝶形中場陣型的中場球員呈雙線分佈,所以從整體來看,此套陣型會呈現4條線,其中前鋒線一條,中場線兩條,後衛線一條。

另外,因為此陣型在場地中央人數較多,所以4-4-2蝶形中場陣型不容易讓對手從中央突破,並且在進攻時球隊中路的人數優勢也可以有所體現,球隊4名中場蝶形站位的雙線排布既有利於球員之間的傳球配合又方便彼此之間的呼應與跑位。如果球隊的4名中場之間有著高度的默契配合,那麼此陣型在進攻端的優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發揮。

一般而言,4-4-2蝶形中場陣型是世界強隊的首選陣型,此套陣型依託球員強大的個人能力來支配場上的球權,控制場上的局面。4-4-2碟形中場對中場的4名球員的要求更是達到了極致,能傳能帶,良好的視野與空間感,進攻與防守的全面性都要在實戰中有所體現。比如2014年以前的巴西國家隊就長期採用4-4-2蝶形中場陣型。

雖然4-4-2碟形中場陣型在中路部署了大量球員,但是這套陣型的進攻著重點並不在中路,而是在球場的左右兩個邊路及左右兩個肋部區域。此陣型的進攻思路,是憑藉球隊中場中路的優勢有效的帶動、輻射到邊路及肋部區域,完美的把球隊的邊、中、肋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場上的空間,在對

手的防守三區形成有效的圍攻。

主打4-4-2蝶形中場陣型的球隊通常會選擇球場左右兩片“邊肋區域”,作為自己的優勢進攻區。因為防守方的中路區域從原則上講是對手重兵把守的區域,在這裡進行陣地戰進攻的效果必然不佳。

想要在邊肋區域形成自己的進攻優勢,無奈蝶形中場陣型在邊路、肋部的人員卻少之又少,只有左右兩名邊後衛是不需要移動就能夠派上用場的球員。遇見這種情況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此時,球員之間有序的輪轉、換位、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般而言,想要盤活球隊的邊肋進攻,中鋒必須要起到帶頭移動、跑動的作用,無球跑動在任何一套陣型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4-4-2蝶形中場陣型採用雙前鋒的搭配,教練通常會選擇一名移動較慢但身體對抗較強的支點型中鋒,搭配另外一名移動靈活,盤帶技巧出色的前鋒。二者的合理搭配,可以將彼此之間的優勢進行互補,同時在前場接應、策應與無球跑動中,較為靈活的那名前鋒也可以發揮作用。

採用這種陣型的隊伍當中會有靈活前鋒,他在球隊進攻時通常會透過大範圍的橫向移動,來完成自己在左右兩側進行進攻接應的任務。而442蝶形中場陣型裡的邊後衛,在本方進攻掌握著主動權時,需要透過跑動來支援球隊的進攻。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4-4-2蝶形中場裡的雙後腰,在球隊進攻時務必要留有一人拖後,以防對手的反擊。而另外一名後腰在進攻中同樣要有所參與,有所貢獻。當該球員前移,參與到進攻時相對應的隊員需要進行輪轉補位,以此來保證陣型的穩固。

經過這樣的輪轉,我們看到球隊在邊肋區域可以對對手形成包圍。這裡的包圍不僅體現在人數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球員對戰術理解的靈活性與跑位的多樣性。

前鋒球員會隨場上形勢的發展來決定什麼時候到左側邊肋區域協助隊友,什麼時候到右側邊肋區域。他的“決定”在無形當中給對方防守球員的防守組織增添了不少難度與變數。

中鋒的左右橫移,邊後衛的前壓,後腰之間的輪轉換位,這3個要素有機的結合成一體,構成了4-4-2碟型中場的進攻體系。

當然,對於如此精細的戰術要求,在實戰中,只有個人能力出色且技戰術素養極高的中前場球員才能夠完美的實現主教練的戰術安排。前北.京國安隊主教練施密特之所以能夠選擇4-4-2碟型中場,前提是他的隊員具備足夠出色的球技與較高水平的戰術素養。

因為4-4-2蝶形中場屬於4-4-2陣型這一大類,因此他在場上可以透過調整1~2名球員的位置,非常輕鬆的完成變陣、變體系,以此來彌補陣型自身固有的缺陷。

為了彌補此套陣型在防守時邊路的弱勢,兩名攻擊型中場,會選擇向邊路拉開,而此時鋒線上的球員回撤至中路,填補前腰位置上的空缺。

透過兩名攻擊型中場的回撤442蝶形中場可以轉化為4-4-2平行中場,蝶形中場是一套偏向進攻的陣型,而平行中場則是一套注重防守,主打防守反擊的陣型。主教練可以透過對場上比賽局勢的觀察總結,對球隊的陣型進行相應的部署,當球隊體力不支,且控球慾望不足時,球隊可以主動回收落位變陣4-4-2平行中場陣型;而當對手處在被動的情況時,本方可以再次將陣型轉化為4-4-2蝶形中場,加強中前場的進攻力度。

當本方球員大幅度的壓上進攻時,邊後衛作為4-4-2蝶形中場陣型裡唯一處在邊路通道上的球員,當然也會參與其中。此時我們發現,在邊後衛身後暴露出巨大空當,一旦對手將皮球長傳打向這裡,本方的中後衛必須透過橫移來進行補位,而一旦補位失誤,對手很有可能直接突入禁區取得進球。

因此採用4-4-2蝶形中場陣型的主教練在賽前進行防守方面的部署時,一定要對如何消除邊路空當這一問題,進行深刻的研究討論。

邊後衛在4-4-2蝶形中場陣型下的站位還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果站位太過靠前,本方後腰與中後衛必將承擔巨大的壓力。如果邊後衛站位太過靠後,那麼本方在進攻時對邊路空間的利用也會有所限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些教練會選擇邊後衛階段性的壓上助攻;或者採用瓜迪奧拉主教練的方案,球隊左邊後衛壓上助攻時,右邊後衛選擇內收至後腰身側,隨時準備著攔截對方的反擊,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前幾篇文章裡所講到的邊後衛“左上右不上,右上左不上”原則。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球隊在進攻時為了充分利用中場、前場、邊路的空間,邊後衛不但需要具備高速帶球下底傳中等一套傳統邊後衛所必備的技能,還需要具備傳球、控制等中場球員所必備的技能,在區域性能夠進行長時間的控球,並且能夠與中場球員完成一些簡單的配合。

4-4-2蝶形中場是一套非常注重進攻的陣型,在前場進攻時可以透過中鋒的橫向拉扯,縱向移動,中場球員的輪轉換位等方式,迷惑、擾亂對手的防線。同時透過中前場球員緊密而又合理的站位排布,透過傳控的方式在對手的"邊肋區域"形成優勢,完成進球。

4-4-2碟形中場在防守時存在很多問題,防守球員人數投入不夠,並且邊路僅靠邊後衛去支撐,很難完成嚴密的防守,這一點相信許多教練在採用4-4-2蝶形中場時都有所體會。不過,我們看到如今的主教練對4-4-2碟形中場已經有了多種技術改良,以此來彌補陣型缺點。比如說,透過陣型的變換來彌補4-4-2蝶形中場

邊路空擋的缺陷。

當然,想要應對442陣型也是有辦法的。442雙後腰陣型,側重於中路的防守和邊路的進攻,雙後腰加強了中場的防守,在後衛面前樹立了兩道屏障,想從中路滲透或者突破,難度很大,由於陣型設定了雙後腰,前場則少了10號位球員,陣型的進攻就會側重兩個邊路,依靠兩個邊路的突破或者傳中,與禁區的雙前鋒形成配合,必要的時候後腰前插得分。面對這樣的陣型,首先要避開中路硬突或者滲透,更多的打邊路,從而將後腰吸引過來,然後再進行邊中結合的配合和進攻,這就需要進攻球隊在邊路上屯下重兵,既能有效避開中路的雙後腰,還能對側重於邊路進攻的442陣型進行限制,邊路上去了,後面必然會留下空檔,能夠最大限度實現這樣的進攻效果的,是433陣型,前場兩個邊鋒,再加上中場兩個邊前衛,對邊路的進攻和打擊最到位。既限制了442的邊路進攻,同時可以將對方壓制讓對手安心打防反,也是對自身單後腰的一種保護。

蝶形442在現代足球中依然有市場,只要是可以解決掉中路組織的問題,藉助於雙後腰的保護依然可以發揮出不錯的效果。蝶形442當年使用的最好的還是溫格時期的阿森納,維埃拉+吉爾伯託的後腰組合固若金湯,而這個陣型之所以可以發揮出效果來,靠的就是他不再是單一的讓邊路球員下底,而是變成了內切,這其實這個設定下的442能夠適應當代足球的關鍵。

自然,陸垚不能把這些話都跟在場的帶頭人說,他只是簡單描述了一下猛虎隊現在採用的這種陣型的優劣勢。同時,解說臺上,陳晨作為之前已經見識過皇天隊雙前鋒體系的人,也是發表了對現在猛虎隊採用的這種陣型的看法,說法大致上跟陸垚相同,有一點是他們兩個人都強調的,那就是,這種陣型的進攻能力是非常強的。

韓文遠看向場上站在場邊的潘文,說道:“看來,先出招的是猛虎隊的楊濤啊,不知道潘文能不能有什麼方法來對付他。”

陸垚說道:“按照正常的思路來說,潘文跟楊濤都是看過之前比賽的人,所以,對於這種雙前鋒陣型,潘文應該是有所研究的,所以,至少面對這種變陣不至於束手無策,只是……”

陸垚一邊說,一邊回憶著上一場比賽時候皇天隊的陣型,其實那是一個傳統的442陣型,跟現在的蝶形陣型還是有區別的。

在進攻端,儘管雙中鋒的戰術讓442可以在鋒線上顯得人數足夠,但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於,中場很難把球運轉到前場。這基於兩點,第一,442的推進過於繁瑣,但是線路卻相對簡單,他講究兩人之間的二過一或者是撞牆式配合,這種推進方式早已經被瓜迪奧拉推崇的三角式的推進方式所取代,三人之間的傳球路線更加難以擦側,而藉助於大資料的幫忙,對於球員以及球隊傳球路線研究的更為深入,相對簡單的東西,比較容易準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442中的兩個中前衛雖然有著站位的區別,但是基本的構成還是一攻一守的配置,出球點只有一個,所以,只要將442的中場盯死,那麼他們只能講進攻和防守的重心壓倒邊路,這樣對付起來就簡單多了。你的球都推進不到前場,有2個前鋒在前面又有什麼用呢?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所以,442的體系逐漸被淘汰,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中場的壓力太大,兩個中場的配置在當今的國際足壇是攻不上去,也守不住。而且傳統的442陣型中,對於邊路球員的要求就是無限的套邊傳中,儘管可以極大的拉伸對方陣型的寬度,但是這樣的打法也可以讓433這樣的陣型把兩個後腰收到禁區內協同防守對手的中鋒,只留下一個邊後衛在邊路騷擾你的傳球就行了。畢竟442體系下的邊前衛通常是缺乏速度與突破能力的球員,比較重視的腳法,體力與攻守兩端的全面性,類似於貝克漢姆那樣的就是傳統442中邊前衛的典範。傳統的442陣型無論是從節奏上,還是從效率上都逐漸的被打敗,因此,他不再是這個足球世界中的主流,反而成了一種“異類”的存在。

相比起皇天隊那種非常正統的442陣型,猛虎隊現在採用的策略顯然是要更先進一些,不知道潘文是不是已經研究到了這一步呢?

一切還是交給事實說話,場上猛虎隊的門將開出了球門球,直接傳球到了中場。四名中鋒開始一同突進。樊樓隊本來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們的中場球員,然而,面對著對方的這一突然變陣,能夠看出來他們之前是有做過應對雙前鋒的措施的,不過猛虎隊的整體移動速度和站位變化顯然更快,樊樓隊的防守更像是在配合著猛虎隊進行著移動,雖說李昊和幾名樊樓隊的中場隊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住對方中場隊員的移動,但是並不能夠做到完全封鎖。

於是,在進行了三分鐘的中場爭奪戰之後,猛虎隊找到機會,成功突破了樊樓隊中場的防線,朝前繼續逼近。

此時,猛虎隊的兩名前鋒隊員一左一右開始朝著禁區內奔跑,潘文大喊著讓隊員盯緊那兩個前鋒,於是,基本上每一個猛虎隊前鋒隊員身邊都有一名專門負責盯防的樊樓隊隊員,而就在不遠處,也有一名後衛隨時做好了補防的措施。

然而,過於將防守集中在一兩個隊員身上是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的,之前的陳晨就吃過這方面的虧。然而,面對著對方的突然變陣,這也是樊樓隊的隊員能夠想到的最穩妥的方式了。

不過,樊樓隊顯然只想到了去封鎖猛虎隊的雙前鋒,卻忘記了,他們的中場此時已經帶球到了禁區外面附近的區域,而樊樓隊此時僅僅也就是只有兩名防守隊員在對他們進行盯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