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三百零一章 振奮人心的演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麼,好像皇上已經到了,剛才有幾個士兵過來報告的。”

鳥巢體育場內,陸垚找到折克行詢問了一句。

折克行點點頭,隨後跟包拯他們還有蘇軾蘇轍最後確認了一下,而對方都是紛紛表示現在準備的十分充分。

看著自己舉辦的這次新蹴鞠大賽,時至今日,終於算是可以正式開始了。現在想想,陸垚心中還是有些激動的。

此時的陸垚不由得想起了北宋多種多樣的娛樂生活,其實,這個新蹴鞠大賽,之所以能夠在自己穿越過來之後舉辦成功,和現階段宋朝的發展以及百姓的多種多樣的娛樂生活是分不開的,這一切,也是得益於趙禎治理有方,以及之前幾任皇帝打下來的好基礎。

北宋時期的農業有了很大的進步,農作物收成大大增加,手工業也有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制瓷業、紡織業等。北宋時期的商業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同時,有了手工業的支援,手工業產品製作精美,北宋與鄰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也更加頻繁。因此,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的影響下,百姓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富足安樂。

從北宋真宗時期,宋真宗開始從現今的福建地區引進佔城稻,到了宋仁宗時期,經過實地的種植試驗,佔城稻的種植已經可以做到一季兩收,部分南方地區已經可以一季三收了。佔城稻產量達,適應性高,對土地的狀況沒有其他特殊的要求,異地種植均可成活。北宋時期還興修水利,飲水灌溉,大部分的鹽鹼、荒地都變成了肥沃的土地,耕地面積擴大為大面積的農作物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

再加上北宋時期農民們的智慧,將莊稼的小苗先在太陽下邊暴曬,是小苗的根部堅固後再入土,莊稼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糧食的產量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糧食產量的提高,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百信們不會再過著捱餓的日子,戶戶人家的飯桌上都可看見飄香的米飯,百信們不用再為日常吃飯發愁,便可琢磨出跟新鮮、更不同尋常的飲食。

釀酒便是在佔城稻引入之後,糧食產量大大增加的有利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北宋時期,東京開封城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酒樓了。店鋪林立的集市街道上,隨處可見酒樓裡的小二在外喊客。與前朝不同的是,北宋時期允許商鋪賣自家釀製的酒。因此,北宋時期,不同酒樓裡的酒,都有不同的配方和釀製方法,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味道。

當然了,雖說在美食這方面,北宋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在陸垚沒有出現之前,汴梁城內即便是樊樓被稱作是第一飯館,但是也沒有到現在這種絕對碾壓的程度。而在陸垚出現之後,潘元武的樊樓在得到了配方和珍貴的食材之後,可以說現在終於是一枝獨秀了,但是不得不承認北宋這個朝代時候的美食還是很多的。

由於北宋時期的耕地面積有所擴大,百姓的種植技術也有所挺高,除了種植莊稼之外,北宋的百信們還種植了茶樹等經濟作物。極具宋朝特色的點茶,便是在茶樹大量種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點茶是北宋時期的一種沏茶的方法。點茶的方法是將茶葉磨成粉末狀,放在碗裡,在裝有茶葉粉末的碗中倒入開水,將茶葉粉末調成糊狀,在向其中加入開水,然後用茶筅攪動,直至茶葉末向上漂浮起來,形成一個粥面。北宋的百姓們不僅可以一個人單獨點茶、喝茶,還可以兩三好友在一起點茶,鬥茶。

上至達官貴人、貴族子弟,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都將點茶看作是一種恬靜雅詩且富有詩意的生活,點茶還有養性靜心的作用。燒上一壺水,擺上一壺茶,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北宋人民認為學習點茶,不僅是在學習規矩、禮儀,更重要的是,在點茶的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更是一種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

由於北宋時期的耕地面積有所擴大,百姓的種植技術也有所挺高,除了種植莊稼之外,北宋的百信們還種植了茶樹等經濟作物。極具宋朝特色的點茶,便是在茶樹大量種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點茶是北宋時期的一種沏茶的方法。點茶的方法是將茶葉磨成粉末狀,放在碗裡,在裝有茶葉粉末的碗中倒入開水,將茶葉粉末調成糊狀,在向其中加入開水,然後用茶筅攪動,直至茶葉末向上漂浮起來,形成一個粥面。北宋的百姓們不僅可以一個人單獨點茶、喝茶,還可以兩三好友在一起點茶,鬥茶。

上至達官貴人、貴族子弟,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都將點茶看作是一種恬靜雅詩且富有詩意的生活,點茶還有養性靜心的作用。燒上一壺水,擺上一壺茶,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北宋人民認為學習點茶,不僅是在學習規矩、禮儀,更重要的是,在點茶的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更是一種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亦有國外的食物,透過北宋當時發達的海運,與他國友好的貿易往來傳入中國北宋時期統治朝半島的王氏高麗,在北宋之前就與中國有著友好的貿易往來,到了北宋兩國關係更為密切。高麗就曾向北宋贈送他們特有人參、硫磺藥材等。

除去美食,北宋在紡織衣物方面也是發展的非常迅速。中國傳統的紡織業,到了北宋時期,亦有所提高。北宋的紡織業仍然以絲織業為主,並且在江浙地區和四川地區,形成了兩大著名的絲織業中心,其中來自蜀地的絲織品,號稱為冠天下。

北宋的絲織品種類複雜多樣,其中,光綾這一個品來就有二十多種,而絹這一品類則多達五十餘種。當時從事制絲的工人們,還能用顏色不盡相同的細線,織出各種不同

的團,例如不同形態的花鳥、不同造型的動物。這行圖案不僅顏色、造型各異,而且成品精美逼真、鳥獸蟲魚更是栩栩如生。

有了發達的絲織業,還有這些能用絲線織出不同圖案的制絲人們,北宋人民所穿的衣服也有的不同程度的變化。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信,都可以穿上有不同圖案的織布所製成的衣服。北宋人民的服飾,皇家和貧民百姓在穿衣喜好上都喜歡穿直領制式的衣服,這樣的設計,顯得大方,又不反鎖。

北宋還有一個習俗,在上元節這日,女子穿上月光衣,走到燈會上,與心愛的男子相見,一同去觀燈會。北宋的衣服形式多樣,除了常服,還有精美的禮服,宋朝的皇后朝服更是精美無比,其他的女性服飾也是顏色多樣,花型別緻有趣。透過北宋人民的服飾,便可以看出北宋的紡織業的繁榮。

中國歷來以絲綢著稱,北宋的紡織業所成產的紡織品,不僅在國內使用範圍廣,也受到了外國的歡迎。利用宋朝便利的海運,與國外友好的貿易往來,北宋的紡織業品遠銷國外,不僅為百姓們帶來了一定的收入,也為北宋的朝廷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政稅收。透過紡織品,更促進了北宋與別國的友好交流與文化傳播。

高度發展的各行各業,也就帶來了豐富多樣的娛樂節目,更何況,是在這汴梁城中。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都都對商業做出了規定,而到了北宋,商業與前朝有了很大的不同。北宋不在設立“坊”“市”的界限,商戶們就近選擇與自己所居住的房屋近的地方開設店鋪、買賣物品。北宋也取消了設立集市的事件界限,夜市成為了北宋的一大特色,到了晚上,仍可以看見熱鬧的集市與來往匆匆的買賣者。

北宋的商業模式極大方便的百姓們的生活。百姓們如果有需要購買的物品,不再需要趕早到距離自己很遠的集市上去,也不再需要算著時間,在閉市之前購買完成。百姓們隨時隨地可以出去東西,甚至是到購買物品後,再到酒樓去吃一頓酒。

北宋的娛樂專案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創新。北宋可供娛樂的場地被叫做瓦舍,是具有各項藝術才能的人進行表演的地方。瓦舍大多開設在熱鬧繁華、人口密集,或者常有百姓們遊玩的額地方,這樣便有利於招攬有人駐足圍觀,以此獲得更多的盈利。

經常在瓦舍上演的節目便是說唱,及說話本,也經常被百姓稱作是說書的。這些話本大多來自坊間的傳說,也有是瓦舍說書人專門編撰的,這些小故事不長,誕生在吸引人。在瓦舍聽書,在叫上一壺茶,茶喝完了,書也聽完了。瓦舍的節目也不是一成不變了,每天都有些新的節目上演,給人帶來極大的新鮮感。

除了瓦舍說書之外,傀儡戲、雜技、舞蹈也在瓦舍經常上演的節目之一。北宋被認為是中國舞蹈史上的轉折點,與前朝舞蹈的磅礴大氣、其實恢弘相比,更加生動柔美,具有北宋的時代特色。北宋的政治開明,文壇鼎盛,舞蹈所配以的詞也是極其講究的。北宋舞蹈以詞作曲,反映了北宋的生活狀況與社會風貌、民風民俗。

相撲是北宋時期另一個具有特色的節目。相撲士與瓦舍的說書人不同,相撲是兩個人之間力氣的較量,但是,光有力氣還不足夠,想要贏得一場相撲比賽,還要有聰明的頭腦和智慧,只會使用蠻力並不能夠贏得比賽。相撲也傳入到了外國,如今日本仍然流行的相撲,便是北宋時期流入日本的。想起相撲,陸垚腦海中不由得出現了之前和曹菡交手時候的情形,現在的曹菡,在陸垚心中的位置,已經要遠遠超過韓韞玉了。

在北宋繁榮的經濟、開明的政治的影響下,北宋的節日、節日時的節目也非常的豐富。其中最為盛大的便是元宵節,在北宋也稱之為上元節。上元節是,在北宋的都城—東京汴京,有盛大的上元觀燈,燈會會持續數日,各式各樣的等掛滿街道,百姓們可以到燈會上玩耍。亦有身懷絕技的人,在等會上將自己的才能編排成節目表演。

北宋的朝廷也非常重視上元佳節。在上元節這一日,皇帝會帶著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登上宣德樓,與百信們一起看著熱鬧的上元節燈會,體察民情,與民同樂。元宵節的燈會,是東京城內百姓們最熱鬧的一天,百姓們可以放下手中的勞作,走出家門與家人一同在等會上遊玩。也是在國泰民安的盛世時代,才會有這種幸福美滿。

從北宋人民的吃、穿、行中,可以看出北宋的經濟空前繁榮,人民生活幸福,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北宋人民的生活不僅在物質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的很大的提升。除了沒有電子設備、高鐵飛機之外,北宋人民的生活狀態、娛樂節目與現代的生活娛樂並無太大的差異。

不過,雖說北宋在這些方面都飛速發展著,但是依舊沒能擺脫封建社會的一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作為京城的城市永遠是發展最好的,但是到了全國各地,差距就變得十分明顯。

別說是京城和其他城市相比了,就說陸垚現在所在的汴梁城,內城跟外城,就有著明顯的區別。上面說的那些娛樂活動,基本上都只存在於內城當中,相比起內城的燈紅酒綠,外城區放眼望去就是一片蕭條的景象。

也正是因為如此,蹴鞠大賽的場地、美食街、火鍋店,陸垚做的這些 產業,它們的選址最後都落在了外城區。陸垚覺得,以趙禎的智慧,他真的親自來到這外城區,仔細觀察,應該能理解現在內城外城的差距有多大,也就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在外城堅持做這些買賣了。

坐在轎子裡的趙禎,起初透過

簾子,看到的都是內城區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讚歎自己的先輩們治國有方的同時,也是在心中小小的誇獎了自己一下。說起這內城當中,圍觀群眾也不再少數,雖說大家都知道,皇帝此行的目的地其實是在外城區的鳥巢體育場,但是大家都想要看看皇上出行的陣仗,所以其實從皇宮離開後,街上的人可以說已經是絡繹不絕了,然而,這次趙禎的出行可沒有那麼大的排場,這也讓百姓們不由得聯想,可能是因為這次的比賽比較特殊的原因,所以皇帝其實並沒有那麼太重視。

一片祥和的景象,卻是在到了外城區之後開始發生了改變。其實,除了節日和舉行活動的時候,趙禎基本上是不怎麼出皇宮的,就算是之前曾經離開過汴梁出宮去到其他城市遊行,那也基本上坐的是馬車。所以,雖說趙禎貴為皇帝,但是對於外城區的發展情況,基本上也就只侷限於耳聽的階段。再加上,他手下的官員向來是報喜不報憂,所以趙禎一直認為,這外城區只不過是在發展上略遜色於內城區,其他方面倒是沒什麼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今天坐在轎子裡的趙禎,可以說從耳聽的階段,正式進入到了面見的階段他,他是親眼看到了外城區的景象。因為這皇宮距離外城區說近不近,但是說遠也不遠,再加上趙禎要出宮觀看今天的比賽,其實是昨天的時候剛剛下達下來的旨意和告示。那些負責管理外城區的官員們對於皇上突然下的這個命令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他們之前其實是有考慮過這個可能性的。不過很快就被他們自行給否決了。因為,這鳥巢體育場在他們看來,只不過是一個能夠容納五六百人的小場所罷了,而且這體育場的房蓋建造的十分奇怪,還是鏤空的,好在今天天氣晴朗沒有下雨。

在這些官員們看來,這新蹴鞠大賽,就算是舉行,皇上應該也不會當回事,不然的話,以皇家的威嚴,是絕對不允許弄出這麼一個體育場來的。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比賽真正的組織者其實是陸垚,而那鳥巢體育場的建造費用也都是陸垚出的,所以趙禎才沒有過問,但是不代表他對這次的蹴鞠大賽不關注。

而之所以要保密,也是趙禎跟唐龍還有晏殊商議過後的結果,唐龍和晏殊都覺得,只有趙禎對外封鎖消息,等到快要出行之前才說出去,這樣才能看到這汴梁的外城區,到底是怎樣的一副光景。趙禎最後採納了這二人的建議。而這些外城區的官員們,昨天見到旨意之後,都是慌了神,這只有一天的時間,就算是想要粉飾太平,也絕對是來不及的,而且,唐龍的人昨天就已經到外城區來做工作了,一旦發現他們從中做了手腳,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所以,最後他們也就只能選擇擺爛,將外城區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了皇帝。

趙禎看到的,跟內城區的繁華,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他腦海中不斷出現陸垚之前跟自己說的話,那就是,他做美食街、火鍋店,還有鳥巢體育場選在外城區,都是為了能讓外城區快速發展起來,消除內城跟外城的差距。本來當初趙禎聽的時候,還覺得陸垚說這些話有一點給自己找理由的嫌疑,在趙禎看來這內城區外城區並沒有那麼大的差距。

但是今天,他算是真正的看到了,他看到街邊的一個孩子,手中拿著一個髒兮兮的饅頭,還當成一個絕美食物一樣放進了嘴裡。

所謂民生疾苦,趙禎這才算是體會到了。

等到透過簾子看到鳥巢體育場的時候,趙禎一路以來坐在轎子當中,心中的內疚之情再也忍不住了,於是便開口,讓轎伕落轎,走了下來。

趙禎的這一舉動,可以說將在場所有的大臣還有儀仗隊都給嚇到了。首當其衝受到驚嚇的就是儀仗隊的負責人,在跟轎伕眼神確認是趙禎自己下來的之後,才放心。

而晏殊和陸盱等一眾大臣也是有些驚訝, 他們都不知道,趙禎為什麼這個時候會從轎子上下來。不過,晏殊倒是能猜透幾分趙禎的心思,可能,陛下是真的在轎子當中坐不住了。

趙禎下來之後,看著街邊形形色色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這裡可是汴梁,雖說是外城區,但也算是大宋的都城,沒想到,僅僅只有一牆之隔,這內城外城的差距竟然有如此之大。

趙禎看了一圈,隨後開口說道:“大家今天來到這裡,是不是都想看看,朕長得是個什麼樣子,其實,我看你們大家,都比朕要俊美,活得舒坦。”

百姓們自然是不敢回話的,就算是心裡想什麼,也是極力剋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趙禎見沒人回答,繼續說道:“朕今天來到這裡,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看一下今天的這場蹴鞠比賽。但是,現在我還沒進到體育場當中,就已經先看到了外城區的情況。各位,朕疏於對外城區的管理,讓你們受苦了。”

說完這句話,趙禎竟然朝著在場圍觀的所有百姓,深深的鞠了一躬,而且,過了兩分鍾,才將身子重新直起來。

這一舉動,可是將在場的百姓們給嚇得不輕,不過,他們也能感受到皇帝說這番話的情真意切。

“朕答應你們,早晚有一天,我會將這內城外城區中間的大門、城牆給拆除,讓大家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趙禎說這話的時候,慷慨激昂,再加上剛才十分有誠意的舉動,可以說是已經籠絡住了在場所有百姓的心。

當然,趙禎剛才的舉動並不是虛情假意,是根據自己這一路以來的所見發自肺腑說出的話。

於是,在趙禎說出這番話之後,在場的百姓終於也是打破了沉默,傳來了陣陣歡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