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沸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禹州……

禹州……

還特麼是禹州!

所有考生都發懵地看著榜文。

就往年的經驗來看,禹州這種小地方,一次鄉試能中兩三個舉人已是頗為難得,顆粒無收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而今竟然一口氣中了十六個舉人,就連五經魁也佔了兩個,其中之一還是今科解元。

實在是匪夷所思!

“這解元郭進是從哪裡冒出來的,為什麼以前從沒有聽說過?還有這春秋經魁胡成,又是什麼人?”

中了榜的考生心態還好,只是有些好奇罷了。

而那些名落孫山的考生本就因落榜而萬分不甘,發現禹州考生的中舉人數不對勁後,當即就是一片譁然。

一名考生滿面悲憤,高聲疾呼道:“我乃陽武縣試桉首,府試、院試皆列前十,中舉於我易如反掌,怎會榜上無名?其中必有情弊!”

這人名叫蘇源,平日在開封府士子中頗有聲名,有他帶頭質疑,不少人落榜士子都跟著鼓譟起來。

“取士不公!取士不公!我等要查卷!”

換了一般的考試,算了也就算了,但這鄉試可是關係考生人生命運的考試。

三年一桂榜,承載了無數讀書人的期望,任何一點翻盤的機會都不能放過。

無論今科鄉試究竟是不是有內幕,都可以趁此機會跟著大家夥兒一起鬧一鬧。

反正法不責眾。

這麼多考生一起施壓,說不定就能給自己爭取到補錄的機會,那樣人生便是另一番天地了。

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一時間,貢院外數千考生群情洶洶,異口同聲地吵嚷著要查卷。

貢院內,主考官楊元震聽到下屬進來稟報外面的情況,倒也沒有驚慌,他早就對此做好了心理準備。

畢竟就連他自己在第一次看到錄取名單的時候,都嚇得暈了過去,何況是這些考生呢?

那天被趙真連夜傳召入宮問話,雖然讓楊元震膽戰心驚,表現得很是狼狽,但經此一事,楊元震也算是自證了清白。

連神通廣大的皇城司都沒有查出問題,可見壓根就不存在什麼洩題之事。

趙真讓楊元震回去照常放榜,聽到這句話,楊元震當時心裡就有了底。

如今即便聽到門外有考生聚眾鬧事,他也是絲毫不慌。

楊元震氣定神閒地飲下一口清茶,轉頭吩咐身旁的書吏,讓幾人帶上早已準備好的十六份禹州中式考卷,在貢院外張貼公示,以供考生們查卷。

不多時,十六份卷子一字排開,張貼在照壁之上,早已按耐不住的落榜考生紛紛湧到卷子前。

考生們一個個眼睛瞪得像銅鈴,只為找到這些文章不如自己的地方,企圖以此證明考官的有眼無珠。

他們最關心的就是新科解元郭進的卷子,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名不見經傳的郭進,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力壓河南九府四州萬千才子,摘得今科解元。

然而,當眾人看到郭進為第一道四書大題所作的文章時,看著看著,那些喊著不公的考生漸漸就沒有了聲響,場中突然陷入一片詭異的死寂之中。

一位考官在卷末寫下的評語,最能表達眾人看完文章後的心情。

“倚天拔地之才,倒海翻江之筆,抽絲剝繭之思,飈舉雲飛之勢!”

終於,有一人出聲打破了沉默:“此文脈絡氣格皆頗得衛興雲真傳,僅此一篇,便無負解元之名,我不如也!”

考生們聞聲望去,但見說話的竟是今科亞元,中牟縣大才子傅齊賢。

只見他凝望著郭進的文章,輕嘆了一聲,而後便闇然離去。

大多數人都認為傅齊賢對於郭進的點評十分中肯。

郭進的文章,第一篇寫得極好,甚至隱隱能看見昔日六元及第的衛辰的影子,至於其它文章,雖然也有舉人的水平,卻還談不上有多麼精彩。

但是,科場向來最重首題,單單憑藉這第一篇絕佳好文,就足以令郭進力壓同儕,一躍成為今科解元。

郭進這個解元當之無愧!

意識到這一點後,一些不甘心的落榜考生又將目光移到了後面十五份禹州考生的卷子上。

他們仍舊沒有放棄。

禹州僥倖出了郭進這樣一個大才子,並不是沒有可能,可就算剔除了郭進,禹州還有足足十五人中舉。

這依然很離譜。

若是沒有禹州這十五人,或許中舉的就是自己呢?

於是,落榜考生懷著挑刺的心情,將這十五份卷子上的文章一字一字盡數看完。

然而,他們最終還是失望了。

這十五人的文章雖然比不上郭進,但也是各有亮點,或精深遒異,或清新俊逸,在數千考生中算得上出類拔萃。

即便是在一心找茬的考生看來,這十五人能夠中舉也是理所當然,並沒有什麼可爭議之處。

之前帶頭鬧事的蘇源等落榜士子見此,再也說不出什麼話來,只得撇了撇嘴,敗興而去,走向城中的秦樓楚館,用醇酒美人來慰藉心中的失意。

而剩下的大部分人,則迅速轉變了心態,對著張貼出來的卷子,仔細揣摩學習了起來。

鄉試是科舉六試中難度最大的一次,一次考中對於普通人來說本來就是奢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多數人都是今年落榜,三年後再捲土重來,一次次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眼下成功桉例就擺在眼前,他們當然要好好學習,取長補短。

當下就有一些考生買來筆墨紙張,將十六份卷子上的文章一一抄錄下來,準備回去之後再潛心鑽研。

不過,抄著抄著,有人就發現了問題:“這些禹州士子的文章雖然看起來文風各有不同,但細究其文脈,似乎都是一脈相承啊,頗具衛興雲之風!”

經這人一提醒,眾人也都反應過來。對啊,衛六元現在不就在禹州任知州麼?

難道禹州士子這次鄉試的大爆發,背後的原因竟是與衛六元有關?

不少人都是恍然大悟。

衛辰在科舉屆的地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說是大周第一人也不為過。

如果是衛辰的話,那麼禹州士子霸佔鄉試桂榜,好像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了……

沒過多久,隨著鄉試報捷訊息傳開,禹州“一科十六舉”的壯舉轟動了整個汴京城,郭進等人在汴京聲名鵲起。

與此同時,衛辰在禹州興學著書、講學不輟的種種善政也逐漸為人所知。

人們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禹州士子今科突然爆發的真正原因。

所有汴京士子都沸騰了。

一夜之間,禹州士子手中的《談文錄》就被炒上了天價,各種稀奇古怪的盜版層出不窮。

當然,士子們私下裡還是更喜歡叫它另一個名字。

“科舉寶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