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7 富民和弱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甘憲也是出身寒門,祖上曾經在東漢靈帝時期擔任過司隸從事,曹魏、晉朝時期都有出仕。

嗯,這裡說的寒門並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小地主豪強階級,相對於士族來說他們是寒門。

等到宋朝世家退出歷史舞臺科舉普及,寒門才變成窮苦百姓出身的讀書人的代稱。

東晉建立他的父親不願和王家同流合汙被排擠,最後找了個藉口貶謫到晉安縣任職。

等他父親病逝家道徹底中落,到他這一輩連出仕的資格都沒有了,只能當了個法曹小吏。

對他的出身文易一點都不奇怪。

有機會學習《韓非子》的可能只是個普通人,但精通秦、漢、晉三朝律法的必定是家學淵源。

不過文易並沒有輕易就答應留下他,雖然他很需要人才,但也要看是什麼樣子的人才。

如果剛才甘憲那一番‘愚民’的話是發自內心的想法,這個人就算有再大的才能他也不會用,或者說不會重用。

所以他就問道:“剛才你好像對戲劇有不同意見?”

甘憲知道自己的考核來了,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回道:“戲劇是個很好的東西,我一見之下也甚為喜歡,只是我以為內容還有待商榷。”

“韓非子雲: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不揊痤則浸益。”

“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猶啼呼不止,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

“百姓猶如嬰孩,不知道痛苦是必須要經歷的,也不知道他們遭受的痛苦卻換來了國家更大的利益。”

“國家必須要強迫他們接受這些痛苦,正如父母要狠心挖去孩子身上的瘡一樣……”

“我們可以透過戲劇告訴他們忍耐……而竇娥冤卻反過來激起民憤,掀起百姓對朝廷和衙門的不滿,長此以往必出大禍。”

文易聽的直搖頭,且不說他對韓非子的理解對不對,就這幾句話就有大問題。

但他又知道這是古代王朝預設的規則,愚民可馴嗎。

“為什麼一定要犧牲百姓傷害百姓來實現國家的強大?難道就不能民富國強嗎?”

甘憲道:“文郎君所言乃管子的強國富民之策,然施行強國富民的齊國卻被主張國強民弱的秦國所滅。”

文易並不知道什麼齊法派和秦晉法派之分,但他卻知道古代的所謂‘強國富民’富的並不是民。

“管子的強國富民並沒有錯,錯在用錯了方法。齊國富起來的不是民,而是士大夫權貴階層,底層的百姓依然無立錐之地。”

“齊國的財富源源不斷的向士大夫階層聚集,而士大夫不用繳納賦稅服徭役,國家無法從他們手裡獲得一文錢的好處。”

“國家只能從底層的平民手中收稅,可底層的百姓已經窮的連飯都吃不上了,哪來的錢交稅?”

“齊國就陷入了惡性循環,國家問窮人收稅,窮人交不起稅只能賣身給士大夫,而士大夫越來越富卻不用交稅……”

“非但齊國如此,強漢也是因此而亡……所以強國富民沒錯,錯的是他沒有想到如何解決財富向少數人手中聚集這種情況。”

甘憲本來還不以為然,但越聽越震驚。這種論調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可越琢磨就越覺得有道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以前大家提起漢朝滅亡,都會說皇帝昏庸奸臣當道,什麼十常侍十惡不赦之類的。

從沒有人說過,是因為財富集中到了不用交稅的士大夫官僚階層手裡,導致百姓活不下去造反。

這要是傳出去,那真的是捅破天啊,會引起整個士族和官僚階層的抨擊。

他很想說這種論調實在荒謬,可內心的操守讓他無法昧著良心說這樣的話。

還有一部分是出於對士族的仇視,讓他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他非常想繼續聽下去,聽聽他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內心掙扎了半天,最終還是沒忍住問道:“不知文郎君可有解決的辦法?”

文易笑了起來,沒有指責他荒謬而是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甘憲還是可以改造的。

“取消人頭稅,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嘶……”甘憲倒吸一口涼氣,只感到一陣頭皮發麻:“若行此法,恐天下大亂矣。”

文易也知道這個年代士族力量空前強大,搞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秒秒鐘改朝換代。

但是……

“這裡是嶺南,朝廷和士族力量薄弱,你覺得有誰能反抗的了嗎?”

“可若傳入北方為士族所知……”

“中原為異族所佔朝廷自顧不暇,嶺南發生的一切對他們來說不過癬疥之疾,只要我不舉兵造反他們不會勞師動眾過來討伐。”

甘憲苦笑道:“看來您早就已經計劃好了這一切。”

文易頷首道:“可以這麼說。”

甘憲再不敢小瞧文易,用求教的態度道:“但竇娥冤依舊會激起民憤不利於朝廷和衙門治理天下,這件事情要如何解決?”

文易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韓非子是什麼出身?”

甘憲很不解這和他的疑問有什麼關係,但還是回道:“韓王子。”

“對,他是高高在上的韓王子,他所站的立場也是帝王將相……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強國,民只是工具……”

“商鞅也是貴族出身,他站的立場也同樣是士大夫一方,所以才會提出強國弱民的思想。”

“而管子出身市井,從小生活在最底層,他知道底層百姓的喜怒哀樂,在治理國家的時候願意站在底層百姓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所以他提出了強國富民的思想,既要讓國家變得強大,也要讓百姓的日子過的好一些。”

甘憲再次驚訝起來,他還是第一次從先賢的出身來解讀他們的學問,可是聽起來同樣是那麼的有道理。

文易繼續說道:“非但法家的先賢,諸子百家皆是如此。”

“老子出身小貴族,沒有多大的實權,替周王室掌管藏書館……所以他學問淵博,提倡無為而治……”

“孔子出身士大夫階層,所以他倡導復興周禮……墨子出身工匠階層所以兼愛非攻……”

“縱橫家、農家、陰陽家、小說家皆是如此,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思想方向。”

說到這裡,他問道:“你和我是什麼出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