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糧食危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正志幹活的效率明顯超過了文易的預期,十天後他就返回了晉安縣城,帶回了詳細的資訊。

文易馬上召集了核心人員過來開會。

“主公說過要優先偵查島南平原和島中盆地,我就把人手分成兩隊。我帶隊去了島中盆地,林宏帶一隊去了島南平原。”

“諸位請看,這是我們繪製的兩地地圖……”

趙正志取出一份夷州島的地圖,原本這張地圖只有一個輪廓和大致的山脈地形圖,現在島南平原和島中盆地一代多了許多線條。

“這些線條都是河流,這幾條粗線條都是大河可以行船,這些圓圈是村落……”

“島中盆地至少有十個部落,分散居住在各地,總人口應該在萬人左右。島南平原部落稍多,不下二十個,人口在兩萬到三萬之間。”

聽到總人口,眾人的表情凝重了起來,土人的實力比他們想象的要強大。

“土人非常落後,他們沒有文字,連耕種和畜牧都不會,主要靠狩獵和採集生存。”

“島南平原上的土人倒是有播種的跡象,但也只是把種子撒在地上就不管了。他們以女人為尊,普遍是男人嫁給女人……”

眾人都面面相覷,他們知道土人或許很落後,但也沒想到會落後到這種程度。

連耕種和畜牧都不懂,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的。

趙正志繼續說道:“還有一件對我們很有利的事情,土人不會冶煉金屬,他們的器具全部都是石制和骨制……”

“真的?”柴犇忍不住脫口而出道。

連文易都覺得驚訝,前世他也只知道衛溫去過夷州島,卻不知道島上的情況,沒想到那裡的土人竟然還處在母系原始社會階段。

最主要的是居然沒有掌握金屬冶煉能力……

這時他才隱約想起一件事情,前世好像就聽說過夷州島上金屬礦藏貧瘠,幾乎所有的金屬都要靠進口。

如果真是這樣,土民不會金屬冶煉也正常。

本來大家還在擔心對方人口多的問題,現在徹底放下心來。手無寸鐵的人在多,面對鋒利的刀劍也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而且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想要同化原始文明簡直太簡單了。

征服,然後給他們一口吃的,再利用文化進行同化,用不了多久這些土人就會變成漢人。

魏然在高興之餘問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土人相互之間聯絡頻繁嗎?”

趙正志道:“不是很頻繁,往常只有換親的時候才會交流,平時都是各自為政。相距超過百里的兩個部落,可能幾十年都不會交流一次。”

“島南的土人和島中的土人更是老死不相往來,島中的土人自稱巴則海人,島南的自稱是雅人。”

“但是他們的語言相似,都帶著嶺南口音,語速放慢甚至可以和我們進行簡單的交流。”

文易說道:“這很正常,夷州島上的土人其實是古越人的分支,他們使用的還是古越人的語言,幾千年都沒有變過。”

眾人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對文易的話他們沒有任何懷疑。

薛大元問出了一個大家都關心的事情:“島南和島中的情況已經摸清楚了,我們什麼時候登島?”

“唰!”眾人都看向了文易。

看著眾人興奮、期盼的目光,文易大笑道:“哈哈……時不我待,沒什麼可猶豫的,現在出兵。”

“柴犇。”

“在。”

“我命你為夷州島行軍大總管,全權負責登陸夷州島戰役。”

“是。”

“魏然為副總管……李忠部、馬亦白部、嶽山部、劉猛部負責作戰……賀方部負責接應支援。”

“是。”

繼剿滅三大俚人部落之亂,閬湖勢力再次傾巢而出。

李忠部和馬亦白部是閬湖最早的兩個營的正規軍,嶽山部和劉猛部是剛招募的兩個營才剛剛訓練十天,賀方部是唯一的正規水師。

五個營三千兵力全部出動。

算上趙正志的偵查連,又要加一百多人。

除此之外,準備遷徙到夷州島的一千戶家庭也已經挑選完畢,基本上都是主動報名參加的。

閬湖雖好但除了房子其他東西都是公家的,大家都是吃大鍋飯心裡沒底,更多的人還是希望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這一千戶人家的男丁會跟隨作戰部隊一起登島,當然不是指望他們作戰,而是讓他們看守俘虜的土人,監督土人幹活。

等他們在那邊穩定下來了,才會把他們的家屬送過去。

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他們內部空虛,這次出兵採取了秘密行動,黎明時分趁著夜色出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算別人知道他們派人出去打仗了,也不知道出兵的具體數量。

看著遠去的船隊,文易只覺的心中沉甸甸的。即便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可面臨這種傾巢而出的戰役還是會擔心。

總之一句話,還是實力太弱小,否則也不至於打一群原始人還要全體總動員。

等船隻消失在視線範圍,他才帶著人往回走。

路上薛大元又給他彙報了一個難題:“我們的糧食支撐不到夏收了。”

文易頓時就覺得一個頭兩個大,無奈的問道:“還能堅持多久?”

薛大元道:“最多一個月。”

文易道:“夏糧要到五月末才能收下來,也就是說還有一個半月的缺口。”

薛大元道:“是的。去年秋糧我們種的很倉促,本就沒有收穫多少糧食……拿下晉安縣城之後糧食也是入不敷出。”

“如果不發動戰爭還能勉強支撐到夏糧收穫,現在必須要想辦法解決了。”

文易思索道:“候官縣令高珪不是和我們交好嗎,能不能從他那裡借一點糧。”

薛大元搖頭道:“嶺南各衙門都不富裕,就算他肯借也只是杯水車薪。”

文易揉了揉太陽穴道:“哎,真特娘的難吶。”

見他爆出口,薛大元忍不住笑了起來,道:“要不我們減少口糧配給?”

文易道:“不,靠我們這點人嘴裡節省出來的那點糧食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必須要另想他法。”

想了一會兒他說道:“這樣,鼓勵百姓出海打魚,衙門租借漁船給他們。”

“我們還可以派出大船給他們當嚮導,但魚獲必須和我們對半分。”

薛大元想了想道:“這倒是個好辦法,聽肖柏山說海上捕魚收穫更多,但出海風險大百姓多是在沿海的河道裡捕魚,不敢去海上。”

“現在有大船作為引導,相信很多百姓會願意的。有了這些魚獲,堅持到夏糧收下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