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晏的出現給高強帶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他本假如今隨州歸附已然是堂堂正正的宋臣了自可放心任用但與他一同投效的八百人問題就不小這些人當中起碼有一半是從燕地別州逃過來的。這劉姓本是當地大族其族中豪民劉範與趙良嗣結為生死之交故此很早以前就被納入結交的物件經過這幾年的運動劉氏多半都已經向大宋靠攏當聽說易二州將要交割南朝之時這些早已有心投向大宋的劉氏族人便紛紛從各種渠道向州遷徙。

只是道裡有遠近行程有快慢其中有些走的快的一早就到了州境內有劉氏本族人接納當地的遼國官署也不大來管。那走的慢的可就吃了虧耶律大石所部不日便到州境上將易二州和燕京其餘各州交通的孔道悉數封鎖起來準出不準進因此而被遣返或者滯留燕京其餘州軍的劉氏族人不知凡幾甚至有的人一家人分頭上路前面的到了州後面的卻被遼兵趕回老家去了。這裡所謂的趕可不僅僅是驅逐而已北地自來王化較弱遼國官兵和盜匪其實也差不了多少見到這些流落道路的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會動歪腦筋。

此時劉晏向高強所懇請的便是要他向遼國交涉准許這些本族族人南來安頓。說實在的剛剛交割了易二州高強還想著怎麼樣安撫遼國之人。伺機再提出交還其餘州郡可要是應了劉晏的要求讓遼國放劉氏族人南來地話這條件和正式宣戰也就不差多少了。再者說了劉晏這八百人也不是好收納的一旦收了這八百人他們的骨肉親族有許多都在遼境勢必要設法迎接。邊境之上從此多事。管都沒法管。

可若是不收。卻又冷了遠人之心高強作了這幾年的統戰工作應約準備投順的燕民可遠遠不止劉氏這一族現今易二州收復就是拉開了恢復燕雲的序幕不知多少雙眼睛在看著這裡呢況且這劉氏一族一下子就拿出了八百騎。這可都是精壯的男丁裝備馬匹一應俱全其實力非同小可不容忽視。

高強這一犯合計半晌不曾出聲。劉晏看的分明忽然道:相公前此我家受了相公文書有意投順南朝。卻不知相公是先收二州。再及其餘故而不及將族人遷移到此說來也是我家地不是。今相公若是為難時。小人也不敢強求仍舊甘願如約為大宋效命只是我等既然投南族人在北者不免橫遭遼兵侵暴只求相公詳錄此輩視如死於王事者一概旌表賑恤則於願足矣外亦不敢妄求也說罷跪在地上磕了幾個響頭。

這話說地高強心裡難受當下便決意要全力相助趕緊離座去將劉晏扶了起來慨然道:劉氏勤勞王事本相豈能坐視爾等親族遭難今當即刻投書北遼請將爾等親族縱放南來俾骨肉團聚以全天倫只是有一樁事要借重爾等之力。

劉晏聞言大喜趕緊站起身來就問何事。高強便道:爾世居此間道路熟悉今命你等察探沿邊道路把守之遼兵有哪些是那蕭幹大王麾下。自來人間之事都是人辦地譬如邊境守衛這種事從古到今都有走私這麼一說只是要找對人而已。耶律大石此人性剛對遼國又是鐵桿忠心的這種事把去找他徒然吃癟倒不如去找蕭幹大不了多欠一個人情日後此人要在北地自立多有用到高強時還怕沒機會還他設若他和蕭幹易地而處一個日後有大力的盟友現在來求自己正是高興都來不及哩。

這劉晏在北地為民自然少不得接觸私商勾當聽高強這麼一說便即明了當即點頭應允。原本他已經做好了打算萬一高強無法相助也只得設法將這些人口走私過境只是這條路不是素常走慣的如今換了守把之人要走通的話代價無疑甚高現今既然有高強點頭聽口氣又有門路那把握便大了許多了。

欣喜之下劉晏便道:相公小人見官兵收復二州進退有法軍容甚盛遼兵相形見絀心中煞是喜歡。今率本部意欲投軍當有一件大功奉於相公麾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高強心中一動看這個劉晏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不知道是從哪個犄角蹦出來的角色但就是這麼短短一刻的折衝此人進退自如方寸絲毫不亂煞是厲害角色他口中地大功一件會是什麼樣子

相公一舉收復易二州又聞那西京應朔二州亦當克復小人熟知此間地理從易州西行百四十裡便是紫荊關此地山勢絕險乃是燕京五關之一可行人馬卻不得通車仗但得一軍守之萬夫亦不得開。若逾此關西行取了蔚州便與西京應州相連是官軍左右兩路可相互呼應也。

高強神情一動宋軍東西兩路的

題一直是他的一樁心事尤其童貫此人好大喜功級軍事上不會聽從他的指揮萬一在西路胡搞瞎搞弄出事來他這裡隔著雄關也照應不得倒要誤了大事。聽爾言下之意莫非可通紫荊關

劉晏笑道:相公今尚與遼國為盟好不得妄動干戈那紫荊關仍屬遼國治下輕易如何得越只那蔚州左倚應州右壓易州現今二州俱失此州孤懸於外其勢難安。我家自來與燕地豪傑之士結交倘若相公能助兵甲時小人敢以一支兵前往此州扮作盜賊攻殺遼國官屬振臂一呼蔚州之民應者敢期半數。縱使遼國大兵來攻小人亦敢保不失。蔚州若失紫荊關尚可為遼國保乎官軍左右兩路由此便可合而為一也。

高強遽然動容這實在是一個極為大膽的計劃無疑成果是令人垂涎地一旦取了紫荊關和蔚州宋軍左右兩路立時就連成了一片。相互間可以隨時呼應。也為下一步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風險也是巨大地。宋軍無法公然為此地地戰事提供援助進入這一地區的軍隊只能孤軍作戰一旦在初起階段就遭到失利很有可能匹馬不得迴歸。當然了按照劉晏的計劃承擔這種風險地只有他自己地人馬而已。

當下高強先誇獎了劉晏幾句又道此事太過行險。方今猶不至於此姑待後日。劉晏見高強這般說也就不再堅持便即告辭回去。

劉琦和關勝兩軍加起來足有四萬之眾易二州雖然不小這幾萬軍撒下去數日間也就地方安堵。況且有州劉氏和易州高氏這樣地大族相助。地方百姓對於頭上換了旗幟很快便適應尤其是免去三年錢糧這一樁更是一下子拉攏了不少民心。

而蕭幹那裡對於高強地要求也很快有了回應。要縱放劉氏族人南來自是便當不過要拿東西來換十口人換戰馬一匹或者糧食三石。對此高強是痛罵不已北地連年飢糧食和戰馬都比人金貴遼兵如今的戰馬比例已然降到和宋兵差不多了蕭幹這樣的條件純粹就是趁火打劫。罵歸罵既然答應了劉氏高強也只好照辦這種事自然不用他親自過問就連石秀也只是親自同劉晏走了一遭其後便悉數交由劉晏自去辦理反正這些糧食和戰馬也是他一族自行籌措的總不成要高強自己掏腰包去贖人吧

又過了數日人報河東童貫已經遣了董龐兒前來謁見高強便命宣上來。及至一見高強雖然閱人多多也不禁暗贊一聲此人樣貌豪雄目光兇厲一望便是個奢遮人物。

彼此道了寒暄董龐兒見高強絲毫不擺架子待人甚是親和與童貫並不相同心下也有幾分喜歡於是將自己出身本末及行事說了一遍原來此人家本易州人世居水之畔因好勇善騎射應募為遼國戍卒。自遼季頻遭天災官府不以時賑恤戍卒的軍糧都不能保證便往往嘯聚為變。這薰龐兒所在戍卒也不例外起兵之時眾人以其勇猛能得眾心便推為領率眾剽掠州郡眾至萬餘人與遼兵累戰或勝或敗卻始終不散。

及至前日董龐兒在易州乏糧只得率眾西越紫荊關往西京去又逢著蕭幹與新任西京留守蕭乙薛合兵來攻他所部兵甲不完抵敵不住只得率殘部南逃入宋。

是時趙良嗣在座一面聽這董龐兒說古一面忽然想起前日劉晏對高強所獻之計來忙向高強告了罪問董龐兒:董壯士所言由易州越紫荊關往西京道者不知如何逾越關山難道那關上無有遼國守兵

薰龐兒見趙良嗣穿著知道是大官不敢怠慢忙答道:自燕京而外乃有五關可行內中居庸榆關可通糧餉車仗紫荊金坡虎北口三關只可行人馬此外尚有十八條小路蜿蜒曲折只可行人。那紫荊關左近便有小道可行小將棄馬山下皆率士卒攀山而過以此得行只是棄了馬匹戰陣不得衝突是以不敵蕭乙薛蕭幹。言下竟是大有怏怏之意似乎若不是在過關嶺的時候丟棄了馬匹也未必會戰敗南奔。

高強在旁聽見趙良嗣問及此節亦有所醒悟一面遣人去喚劉晏來一面又問這董龐兒投奔童貫的始末得知他投奔童貫乃是訂約交割四州之前地事當時童貫並未大肆宣揚至於四州議定交割之後則遼國的注意力都轉移到這件大事上來也無甚人來追究董龐兒南逃之事。

問明端詳高強竟生出一點悲哀來這悲哀不是對別的人或事乃是對於遼國目下的狀態悲哀。一股盜匪眾達萬人被打敗之後投奔南朝盟邦其征伐的將帥自當即刻移書索討如今竟然一點訊息也無。固然是因為征伐董龐兒之人乃是蕭幹之故卻也映襯出遼國如今眾心

事實。

這董龐兒生長北地又四處流竄和遼兵接過大小幾十仗對於遼兵地虛實甚為瞭解言語中多流露出不屑來彷彿打勝仗都是理所當然少數的敗仗則多半因為眾寡不敵等等客觀原因。高強一面笑眯眯地聽著。一面也沒放在心上。此等人他見得多了。中原那些綠林豪傑平日還不是眼睛長到額角上從來不把官兵放在眼裡然而到了最後官兵依舊是官兵綠林山寨則多半沒有好下場不是招安就是被滅了。這薰龐兒吹地牛皮哄哄其實也不過就是這種心態而已真要那麼能打地話。怎麼不見你象阿骨打一樣把遼主十幾萬大軍都給打敗了

正說話時劉晏已到高強將這二人引薦了便請劉晏將前日所獻之計說了一遍。那薰龐兒聽罷當即跳起來叫好:這條路原是小將走的慣的不過再走一次擔保萬無一失。只是蔚州地近西京。那新任留守蕭乙薛善用兵不是好相與地相公若要成事。須得多遣兵將方好。

高強翻翻白眼心想這董龐兒果然只是綠林好漢的層次不懂得政治我若是能多派兵將乾脆直接大兵殺奔紫荊關去就是何必大費周章

劉晏卻頗有膽識也曾聽說過董龐兒為人便即笑道:並不須許多兵馬人多倘使不識路途徒然壞事。今只小人家兵八百騎並董統領所部千人皆用騎兵足以成事。

高強見他說地慷慨亦是喜歡當即給二人令箭一支命去易州關勝那裡領取衣甲戰馬及應用物事叮囑二人務必小心待攻取紫荊關後便好接應。薰龐兒見要他再入遼境倒還歡喜當即答允了只是問高強他二人之間當以何人為主

不待高強回答劉晏便即欣然應承願尊董龐兒之命二人併力以成大事。高強心中微驚臉上作喜著實誇獎了劉晏幾句又要問劉晏關於安置南來百姓諸事便付董龐兒先去了。

待董龐兒去後高強便問劉晏:適才命你二人同行為何如此謙光自甘為董之下

劉晏笑道:此計本是小人所獻論理該當小人為主然而相公前此留而不遣皆因小人此計太過行險手尾不好收拾之故。如今增了一員薰統領自是要借重他遼地劇賊之名以掩我官兵形跡既是如此自當奉董統領為主小人從旁相助才是道理。

高強聞之大喜走下來拍了拍劉晏地脊背道:難得劉大郎知我心意如此人才得之我幸也其實他用劉晏為副還有以他來監視董龐兒之意其人偌大家族都在州又從宋朝受益非淺怕他飛上天去只是這等話便不消說了劉晏縱使明知也不會當真說出來。自此高強方知劉晏果有智計絕非常人可比便即承製授劉晏州新城巡檢之職。

那劉晏大喜拜謝站起身來又說道:雖蒙相公授官然而有一事不得不言自昔遼國任用官吏在京者始有俸祿在州縣者皆以官田給其家用謂之官田而契丹貴人皆以此為名廣括民田入官是為契丹之敗政之一。今相公恢復四州契丹貴人悉皆舉家北去官田無人看管多為民所侵奪相公當遣吏分治之使復舊額若有曾被人侵奪者當悉以還其故主此乃一反契丹之敗政必當大獲燕民之心。

用當地田地來支付官員地俸祿在大宋也有類似的制度稱為職分田然而這類田地乃是歸官府所有不屬於個人只是募人租佃收其田租以給官俸而已。但按照劉晏所說遼國在這件事上顯然幹的很出圈當官的可以肆意將民田括為官田其中多半都成了官吏的私產。此等作為乃是違反了基本的田地所有權自然會引起百姓痛恨證諸昔日楊戩的括田所諸般作為便可知劉晏所言不虛了。

想起括田所高強便喚了牛皋進來命他將帶本部和書吏由劉晏地族人引領著各處去登記官田對於多侵佔者則訪查原主一一歸還。牛皋對此本有切膚之痛當即欣然願往。

此時高強對於這位剛剛投順不久的劉晏已然頗為器重竟爾有些不捨起來臨行之際執著劉晏的手千叮嚀萬囑咐務必要小心在意事有不諧便即往應州宋軍處投奔善保有用之身以待大用。

劉晏見高強這般知遇亦是大喜跪地磕了三個頭伏請高強善視其家族便上馬而去掉頭不顧。

送了這一路軍出征高強原以為要輕鬆一陣子不料次日就有中使從汴京前來宣詔說道趙急命高強回京有要事相商。高強奉詔私下裡去問那中使時方才得知原來果真出了大事女真的使者竟然已經到了登州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