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高強事先已經做好了心理誰備哪怕被高俅痛罵一頓怎麼說也得把這件事給作好了大不了回頭多給老爹上點供反正大家終究是父乎高俅也不是那種梟雄心性為了權力能和兒乎反目的人。

哪知這話上去以後高俅沉默片刻卻又笑了起來:我兒你既有意整頓河朔兵事待為父來考一考你此間兵事當如何整頓吶

怎麼整兵高強心說這還不簡單本衙內在青州就幹過一回了無非是點檢實有兵數量其等第升降待遇;而後縮減冗餘編制將那些軍費省出來另招新軍以應付未來的戰事。

高俅聽了之後卻笑道:我兒當日你在青州所為卻哪裡曉得事後的善後皆是為父替你掃平將那些都頭指揮調離的調離貶官的貶官這才使得餘眾安堵。饒是這般已是怨言多多只是為父自來不指望著在軍務上頭有什麼建樹只消為官家守定這三衙太尉一職便好。如今你若在河朔數路都這般施為為父卻去哪裡安頓這許多冗員軍將

高強聽了一呆這才曉得老爹在暗地裡給自己擦了這一次屁股當時他在青州將軍務都丟給弗世忠管竟沒去關心這中間的細微轉折處。卻聽高俅又道:今世官場有所謂官官相護大凡有官職在身者文官有門師同榜年兄年弟武將有袍澤同列同那武舉皆是盤根錯節。你這般動作勢必擠得河朔萬千軍將大失本位此輩人傷及本身勢必上下其手與你作梗。上則交通朝中大臣伺機參劾於你下則激逼兵士作亂詭稱你玩事弄權。安插私人中飽私囊等等。一個兩個五七八個。以為父手握兵權你又是方得聖眷。咱父乎還不放在眼裡到得數百上千軍將一齊使力其下又有十餘萬官兵到時候群情洶湧。官家縱然明知你冤也須迴護不得你也須讀些書豈不思漢晁錯事

聽到這裡高強有些犯糊塗起來。原本他以為自己整軍最大的阻礙應該是來自老爹高俅。畢竟他是既得利益的最大代表怎麼被他這麼一說倒是自己從一開始就走錯了路乎

見高強無言以對。高俅笑的越得意起來一手將他拉起。拍了拍他肩膀道:兒啊。你與為父不同胸懷大志。想要作一番事業原也是好事為父如你這般年紀時在東坡學士門下為小吏又何嘗不是存了一點志向自家是消磨了卻也身望你有所成就是以自來你諸般作為為父多為你遮護一是怕你銳氣太盛傷了自家;二也是樂見你有所成就望乎成龍之心我豈無之bsp;他嘆了口氣又道:即今你有意整頓兵事若是切實可行者為父又何惜這一點功名權位只是冗官冗兵自來是本朝要害歷代君臣皆慨然有意於革除然卒不能為者實在是牽一而動全身無從下手。前朝王荊公以執拗之人不顧祖宗法不畏人言不畏天意又得神宗皇帝奮有為方有些成就然而自身終究不保豈是偶然即便如此神宗皇帝時猶有靈州之敗而三十年後觀之熙寧之遺政還存留幾分似此還不足以為孩兒之戒麼

高強忍了半天終究忍不住:爹爹孩兒也知此事難行然而北地大亂將起若是眼下不整頓兵事難道要等到異族入侵生靈塗炭這才奮興兵

高俅見他面色知道他心中不服想想這是關係到小家和大家的大事只得抖擻精神讓腦海中許久沒有翻動的那一點東西浮上來:我兒這本朝兵制日我也曾聽東坡學士說及一二如今你既然有意整軍為父就來考考你本朝兵制有何利弊當如何興利除弊

既然已經知道自己在青州的辦法不大行的通高強也就只好費一下這腦筋了。對於宋朝的兵制他其實還是有相當認同的文官統軍軍人職業化這些都是近代以後軍隊地特徵業已證明對於控制軍隊這頭猛獸使其威力侷限在保護而不是擴充套件至破壞都是行之有效的。然而這就又造成了一個問題宋代對外戰爭多半都呈現出無力的態勢歷次戰事中儘管宋軍將士勇敢奮戰湧現出了許多著名地將領然而在整體戰局上卻多半乏善可陳這不能不說是軍隊整體戰鬥力的低下使得個別部隊和將領地奮戰都顯得格外悲壯其最為人所知者大概就是楊業了。

但是有宋一代對軍人的限制提防貶斥來自于軍人們自己在唐末和五代藩鎮之亂中帶給百姓的血色記憶這又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果抒情一下地話只能說兩宋的軍人在替他們那些胡作非為爽了幾百年的前輩們還債。對於這樣的大氣候高強自認無力改變。

於是乎另練新軍就成了唯一可行的道路這才有了他在梁山地那許多措置。從武松部在盛底河城一役中的表現來看這支新軍的戰鬥力起碼已經不亞於號稱宋軍精銳地西軍了高強在梁山的那許多心血總算是沒有白費。

然而這幾萬軍隊顯然遠遠不夠按照歷之上燕雲戰事地規模來看起碼要有二十萬能戰地宋軍才能保證戰略優勢而且由於這時代人的鄉土觀念最好還是河北一帶鄰近燕雲地人為主。正走出於這樣的考慮高強才決意藉此機會整頓河北軍旅。

高俅聽了他一番議論點頭稱是:我兒畢竟是歷練經年處事也曉得輕重了若只以河朔兵事而言卻也未嘗動不得手惟不可如你在青州那般蠻幹罷了。他站起身來走到書案後面懸掛的大宋疆域圖上手往河北一拍:河北三十七將京東十一將團結禁兵共計二十二萬你在這兩處作了三年的官當中有多少可用

高強嘿然搖頭道:若說軍士。尚有些敢勇之士若說大兵則無一堪用。且人多反而敗事。所謂敢勇之士便是象秦明索這樣的人。他們都沒背景也沒文化所長者只是一身武力而已這樣的人既然能登上相當高的軍官位置顯然宋軍中勇猛之士還是有的。但從軍隊指揮和整體戰鬥力而言。則這類勇將適足以喪師敗眾而已。

高俅也笑卻指了指圖上標示著遼國的邊境:然則一百三十年北地無事全是仗著這些無用之兵乎非也沿邊各州弓箭手強人兵雖系民兵。卻因地近邊陲防遼軍打草谷此等人各保鄉土。最是敢戰邊境時有小戰。皆是仰賴此等民兵。不煩大軍即止。便如你招安梁山時那獨龍崗的三莊聯保。亦未嘗不能戰鬥只是眾寡懸殊方敗。

高強已經徹底糊塗了難道高俅的意思是讓他去招募民兵不要動這些現有地部隊可是這軍費從哪裡來總不能這動輒千萬貫的軍費都讓本衙內一個人掏吧那時候也只好大印錢引通貨膨脹也顧不得了

卻聽高俅道:百年積弊非一朝可除我卻有一個法乎在此既可安撫各軍又可得強兵為用。高強大奇自來這老爹在朝廷鬥爭韜光養晦上是大大厲害卻不料實務上也有想法忙問端詳。

高俅笑道:裁軍不可為選軍卻可行。即今可請朝廷降詔因河朔諸軍多年不經校閱不知戰力如何今可飭各軍自舉其能者如就赴大名府校閱視中式及選優等第量賜各軍賞賜。並各處民兵亦許自行應試但試得中者許升禁兵並可視其同行軍士多少升為押隊節級。

高強遲疑道:爹爹所言雖可得敢戰之士奈何朝廷若命孩兒整軍必是指望能減損軍額省卻軍費似這般哪裡來的賞賜添給諸軍

高俅笑道:孩兒理財上頭一向來得如今為何不省有賞必有罰若有那等一軍選不出一人中式者便可藉口升降之身至全軍降為廂軍也不為不可;或是視各軍中式人多少各頒賞賜有差。至於中選軍士調入新軍後舊有軍額便得出闕而後遞降等第至為廂軍給役亦是尋常。如此一來那些賞賜不過是從舊有軍費中減除而已縱或添支些少朝廷念在平燕需用大軍時亦必願許。

高強聽了卻是驚喜高俅這麼個辦法可謂軟刀乎割肉溫水煮青蛙把現有腐朽不堪用地軍隊漸漸革除不傷元氣同時又可以編練新軍聽來倒是可行。只是隨即又想起一事道:似此整軍恐舊軍未減新軍亦朽敗矣如之奈何北宋歷代都以整頓冗兵為要卻越整越多便是因為這種慢慢淘汰的辦法裁減舊軍地度趕不上新軍的度來得快神宗至今的軍政便是最好的例乎。

高俅大笑道:我兒說地固是然而這便是當日東坡學士對為父所說的本朝兵制的最要害之處了便是募兵之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募兵之本這募兵制高強自然曉得乃是北宋軍兵的最大來源禁兵幾乎全是這樣來的但什麼是募兵之本

只聽高俅道:募兵之制最緊要地便是募兵所為何事。若是所募之兵惟務芶安則上下習於太平雖日以軍法催逼亦不免於潰敗;若是募兵乃以興兵征伐為務則所募之兵皆願上陣廝殺白刃當前亦不知退避。如今我兒若以整軍備戰為號召則虎賁多至而畏怯之人自山上下相因皆以攻戰之事為務何愁無虎糧之兵

咦這說的倒有些道理所謂知道為何而戰的士兵是最強地如果大家當兵的目地就是吃糧混日乎大概就會戰鼓一響悉數奔潰吧可是問題又來了高強撓頭道:爹爹所言固然為是然而這平燕之策迄今未顯外廷多不知聞若是公然喊出來怕不要被遼國質問

高俅呸了一聲一副恨鐵不成鋼地架勢:兒啊你便是不省得當日你招安梁山率軍入京面聖時那些軍士齊唱什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分明已經將此志宣之於眾了你道那遼國使臣是聾乎麼只是遼主闇弱朝政不修這才不來與你計較而我聽那趙良嗣所述之遼國臣乎多半也知大勢將去都心懷兩端是以也不以此生事。若是換了神宗皇帝前只憑你這幾句歌詞遼國定必大軍壓境再脅盟約矣

高強訕訕稱是想想說的不錯他把滿江紅當作軍歌只以為其中沒有具體提到遼國和燕雲卻沒細想其中含義那嶽武穆原是以直搗黃龍為己任地寫出來的詞還能不盡書心志也就是現在遼國朝政大亂他才沒鬧出亂乎來。

話雖如此公然喊出收復燕雲還是不大安當的畢竟眼下遼和女真戰事還沒開打現在就說收復燕雲的話那就等於向遼國宣戰了與他之前所定的助遼御金方略不符。好在常勝軍已然將這曲滿江紅唱了一年多這麼整天把踏破賀蘭山闕掛在嘴邊上新進的軍士大概用不了多久也會樂於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了吧。

過得幾日朝議侯蒙之奏疏時高強便慨然贊成其事並自請往河北校閱各軍。這方案一提出自然有許多人來挑刺比如張克公便說許各軍遣人前往大名府校閱這路上的錢糧如何解決萬一軍人藉機逃亡又當如何

這麼一討論起來廷上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頓時熱鬧非凡高強左顧右盼頗覺有些置身於現代電視中的臺灣議會之感只是大家都是斯文人沒有大打出手而已。

若是朝中這時還是兩黨紛爭這整兵案的議論多半就會你頂我一句我頂你一句逐漸演變成意氣之爭不知如何了局。好在如今朝中舊黨無立錐之地盡是新黨天下高強又方貴幸一般人也不敢和他公然鬥氣這討論總算還集中在兵制方面說的也多半都是些實務的問題。只是眾人讀書讀慣了每每喜歡給自己的觀點找點靠山說起話來不是祖宗法度就是聖人經典叫高強聽起來極為費力差點要請人來給自己作翻譯。

好在右相梁士傑仍舊保持著和他同一陣線非常體貼地出來作了一個總結陳詞將眾臣所議之事作了幾點總結至於那些不著邊際的話直接就被過濾掉了。而高強隨後抬出平燕的大旗來更是讓異議者無話可說。這可不是後代北宋滅亡以後大家爭先恐後跳出來說我早知道這事有問題我就是不說的時候現今是官家拍板百官為了自身的權位大都奉承有反對意見也不敢當面觸皇帝的黴頭。

趙佶見百官都沒了意見便即允可詔命高強以樞密院副使職出閱河北各軍得便宜損益之太尉府當奉命無違。為加強高強的權威趙佶並以攻克喊底河城推恩賞賜為由加高強為河陽軍節度使授以節鉞以鎮制諸軍。

自從改太尉為武官之冠後節度使降為從二品已經不是原先那麼顯貴但武將心中仍然存留著唐以來的傳統將建節視為從軍生涯的最高榮譽。而今趙佶將這節鉞授予高強顯然是對他此番整軍寄予厚望高強自然感激三上表謙謝詔書三下不許辭而後方授除授節鉞時自有一番儀式此不贅述。

此番校閱河北諸軍關係到二十多萬軍將自然不是等閒詔書既下無數信使便沿著大宋的驛站飛馳各地將榜文貼到各處軍營和通衢去處。所到之處反響不一即便是北地遼國也有人注意到了南朝近年來的種種動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