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掌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等經歷了時間考驗的名人警句當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氣趙佶和張商英又都是滿腹詩書之輩自然齊齊動容趙佶更是大聲叫好:早知高卿家出口成章這兩句端的好句詩想必經綸之道也是好的正要聽卿家暢所欲言。

高強心中暗笑詩詞好和懂經濟這兩者之間有哪一點能搭上關係無奈這皇帝喜好詩詞書畫只要是對了他的脾胃的便是一俊遮百醜。高強自從四年前憑藉豐樂樓與趙佶相交之後早就摸準了他的脾氣不然又怎能數年來聖眷日漸寵隆

面上作出慷慨之色侃侃道:本朝自仁宗朝以來錢荒日重至熙豐變法之後商販不行公私束手都道是錢荒之禍東南諸路尤然。錢者權萬物之輕重通財貨之有無理財大事莫過於此

他剛剛開了個頭張商英立時就跳出來:高留守差矣國朝承盛唐兩稅之制又有鹽茶之利哪裡見得錢法有什麼大利莫要危言聳聽

倒不能說他是有意刁難當時人對於商品經濟缺乏足夠的認識朝廷大臣的理論基礎都還是管子中輕重散斂的那一套所謂錢者權萬物之輕重就是管子中提出的。高強拿來當作自己的開場白其實是打著掛羊頭賣狗肉的主意。

張商英在這個問題上難倒正中了高強的下懷:張中書休矣錢法之重不在其賦稅之入而在乎錢之大用。曩者熙豐變法言者洶洶錢荒便是其中重要一節。神考有言不患無財患不能理財錢荒不除則紹述難行。因此今上和朝廷行錢引用意正在於此。敢問張中書一旦廢止錢引則錢荒依舊危及紹述大業將如之何這一番話雖然不長卻是繞了幾個彎子高強知道在趙佶面前說什麼理論效果不大。得挑他愛聽的說因此沒兩句話就把錢法和紹述新法給扯上了關係而錢荒和新法之間的關係才是他的殺手鐧所在。

所謂的紹述就是指繼承和揚神宗朝熙寧元豐時的諸般新法。自從哲宗親政斥逐舊黨這紹述就成了連續兩代皇帝的大政方針哲宗講紹述神考趙佶就講紹述父兄蔡京之所以上臺。也是高舉了紹述大旗。如今張商英才剛剛上臺。他就算膽子再大也不能在紹述這個問題上當面剃皇帝的眉毛。

說實話張商英提出廢止錢引。其主要目的還是打擊高強的錢莊。他上任伊始孜孜以打擊蔡京的殘餘勢力為務尤其重要的是要消除蔡京黨羽在朝野各個環節的影響力以免他這個中書的政令被蔡黨的官吏陽奉陰違甚至是暗中穿小鞋到時候倒黴都不知道怎麼摔的跟頭。而高強的大通錢莊近兩年來表現極為搶眼單單在錢引一件事上頭就承擔了大宋錢引行額之半若是任由展下去要不了多久。朝廷的錢法就得受到這個大通錢莊的鉗制他張商英的政令也不例外。

是以張商英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削減大通錢莊對錢法的影響。原本要達到這個目的只需要將錢引的行全部由朝廷來承擔即可但是要想做到這一步朝廷就得額外拿出一筆不小的財物來當作錢引行的準備金以目下朝廷郊祭的用度都還不夠的現狀來說這又怎麼可能辦到再者也達不到他趁機打擊蔡京一黨的目的。因此張商英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奏請廢止錢引。同時廢止蔡京所行的當三錢一律恢復到小平錢。

聽見高強將錢引和錢荒聯絡起來張商英不禁冷笑道:高留守是何言哉錢荒者自是錢貨不足之故當飭令各處錢監鼓鑄新錢。錢引一介帛紙而已若是區區錢引便能了卻錢荒前朝神考時為何此法不行

神宗朝時曾經動念大規模行錢引這事高強也聽蔡京和梁士傑說過。古人對於貨幣的本質缺乏足夠認識偏重於錢幣的商品屬性而忽視其一般等價物的屬性於是一旦錢荒出現不去考察錢荒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一味增鑄錢幣元豐年間最多一年鑄錢五百萬貫大宋百姓平均每戶能攤到三十多文結果錢荒卻越來越嚴重。新法中免役法是最能夠減輕百姓負擔的也就因為引了較為嚴重的錢荒最後半途而廢把已經賦閒的王安石給活活氣死了。

高強聞言也是冷笑:敢問張中書若是增鑄新錢便可化解錢荒為何前朝鑄錢如此之多錢荒卻未見半點輕緩而況且一面是公私苦於錢荒一面卻是銷錢為銅獲利十倍這又如何解釋

張商英頓時心中暗凜他是個佛教徒而佛教法器中銅製的佔了絕大多數因此當初朝議博覽會時高強建議開銅禁他也持贊成態度。不料現今高強將銅禁和錢荒又聯絡起來由不得他不生疑心。要知道當時人的觀念這錢荒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百姓私自將銅錢銷燬成銅器因此一提到應付錢荒第一個就會想到厲行銅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張商英出於他自己的宗教立場卻支援開銅禁這就使得他失去了一個很傳統的應付錢荒的武器。一時想不到什麼應對只得避重就輕道:百姓銷錢為銅獲利十倍即是朝廷以國家稅賦山澤之寶為百姓謀十倍之利。因此官家聖明前已飭令弛行銅禁將此利收為國有。如此一來百姓可向官府購置銅器也就無需銷錢為銅這錢荒豈非便無存了自以為自己這番對答連消帶打張商英甚為得意。

高強心中暗笑心說解除銅禁是我提出來的你表什麼功不過張商英如此上道他樂得順水推舟:當日下官藉著博覽會之機向官家建議解除銅禁也正是此理。只是銅貴而錢賤正說明了銅是銅錢是錢因此錢引雖然是一介帛紙卻也能載行百貨。張中書以為然否

張商英還沒說話趙佶已經拍手叫好:高卿家說的透徹錢乃銅鑄。然而銅貴而錢賤此一節朕百思不得其解今日始知錢是錢銅是銅然則錢引一紙為何能代銅錢而行

高強抖擻精神將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職能略微解說一遍聽的趙佶搖頭晃腦:原來如此。只需通行無礙錢引便是錢了。高卿家果然是理財聖手此一舉直有點紙成金之功

張商英暗叫不好被高強這麼一路說下去他必定糟糕當即反擊:高留守說的天花亂墜實情未必如此吧敢問高留守這錢引如今市價幾何可都符合那引上之價麼

並不符合。高強坦然的叫張商英都難以置信莫說趙佶了。

官家如今在市面上。錢引並非都能換到等量銅錢。低至一貫錢引兌得五百文高者一貫可兌千文處處不等。大抵遠路商販。貪圖輕省多願意得錢引甚至情願溢價換取;就臣所知西北官兵有得錢引者多有賣於商販易銅錢者其間價可百端不可勝計眼下已經有商賈專事轉賣錢引為生。當高強得知這個現象的時候他也大吃一驚在現代銀行達的情況下。有些人就專門靠幫人貼現票據賺取貼水為生沒有想到的是錢引才剛剛出現就有這等人應運而生了真不知是古人嗅覺靈敏呢還是他這個越時代的錢莊催生了這些金融衍生職業。

趙佶雖然秉性輕佻好享受卻不是個顢頇懵懂的皇帝歷史上這位皇帝甚至曾經和宮女太監們在宮中玩真人強手棋搞了一條模擬商業街。皇帝練攤古今罕有。這樣的皇帝聽見高強談及錢引行中的種種趣事一時間興味盎然不住追問君臣兩個一唱一和將中書侍郎張天覺完全晾在了一邊。

說了半天趙佶才繞了回來:錢引既已為百姓官吏所信用更不必擅行廢止。張中書以為如何

張商英聽見皇帝開了金口曉得大勢已去自然只得唯唯應從。哪知高強還不罷休又追了一句:官家聖斷即是。這錢引本是一紙而已之所以能博易財貨背後乃是官家與朝廷信用。信用一節得之至難而毀之乃在一朝倘非擾民惡政似不宜輕言興廢否則因小失大朝廷失信於民以後其他政令也要步履維艱了。張中書歷事三朝當然深明其中厲害咯

張商英暗罵小兒無禮要你教我怎麼做事麼不過眼下失了風頭只得虛與委蛇不想趙佶卻語出驚人:高卿家當初朕為你那錢莊題名時卻不料其利國如此。這錢引一事既是干係重大臣僚中卻又多不明其意至有妄議興廢之論甚是可慮不若一都交由卿家的錢莊主理朝廷大臣雖宰臣亦不可妄議如何

高強嚇了一跳心說皇帝的步子邁的好大這是要直接把我的錢莊升為中央銀行麼單從充分揮他的錢莊作用來說這樣當然最好不過省得下次再來個不懂行的大臣又要對錢法指手畫腳。但俗話說的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錢幣乃是國家重器漢朝時就因為放開私人鑄錢結果藩國浸強最終生吳楚七國之亂。如今高強的錢莊要是攬了這差事頃刻間就得成為火爐上的烤肉了。

眼看旁邊的張商英就要揮他的專長引經據典加以進諫高強搶在頭裡請辭不迭:官家過信實不敢當錢貨乃是國之重寶不可出自私門臣下的錢莊也只是代為行兌換而已豈敢擅專況且百姓所信者國家也非錢莊也錢引若出自私門亦只是一張廢紙而已

這幾句話把張商英要說的話都給說了弄得昔日的御史中丞失去了一個進諫的大好機會只能隨聲附和。趙佶這個建議也只是頭腦熱不過宋朝皇帝甚少剛暴之人即便是趙佶這樣的亡國昏君對於臣子的諫言也大都採取寬宏的態度前年左正言陳禾進諫說童貫的壞話這位皇帝不愛聽就想走人陳禾拉著皇帝的衣服不放結果把衣服都扯壞了。要按禮法說起來治個大不敬的罪名也不為過偏偏這位徽宗皇帝就沒當回事還叫太監把這衣服給掛起來說是表彰這位直言進諫的大臣諷刺的是饒是如此對於人家的諫言這位皇帝照舊是當耳旁風。

不過進諫的人若是像高強這樣的寵臣那皇帝就不光是寬宏大量了簡直從善如流:卿家一心為公上善皇帝說出口的話轉眼就收回去了。既是如此這錢引從明年起由卿家地錢莊提出預案交由宰執議定後再下施行如何這可是師法卿家那預算書的故智呢趙佶一臉得意的笑。

這下高強可有點受寵若驚皇帝如此盛意拳拳他也不好再推辭便即應了。

話說到這裡正事也算說完了。張商英自然心有不甘按照他的脾氣要真是卯起來了對著皇帝也照噴不誤無奈今日舌戰敗給了小小高衙內要是亂噴一氣皇帝也不是一味的好脾氣吶

當下自有內侍去宣了待制來擬詔趙佶和高強便在那裡講些閒話張商英在一旁聽著只覺得宛如天書什麼蕾絲邊最能表現婦人柔媚半罩杯更適合梨形雙峰薰衣草精油安神利眠種種新名詞層出不窮張天覺縱然也想插兩句嘴卻哪裡張的開口

自來高強與皇帝見面少有空手的今日也不例外袖中掏出一個筒兒來遞給皇帝:官家請看此物乃是臣下請了應奉局的高手匠人所造名曰萬花筒內中千變萬化奧妙無窮。

趙佶接過來看時一面看一面嘖嘖讚歎再聽高強講解說道這萬花筒乃是一個紙筒內中三面銅鏡再放入花瓣即可變化萬花之形不由笑道:小小一個玩物果然不負萬花之名甚是有趣。

張商英在一旁暗恨當即跳出來大講了一番玩物喪志的道理。他是飽學儒士說起話來子曰詩云大道理一套接一套登時將進獻此物的高強罵成了佞臣小人要趙佶親君子而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具體說來當然就是要親他張商英遠離高強這樣的小人罷了。

趙佶這個皇帝或許有千般不好但是對於臣下絕對是很寬仁的張商英這麼當面掃他的興駁他的面子居然也不怎麼生氣迅即將手中的萬花筒揣了起來隨口敷衍了張商英幾句便罷。等到待制將詔書擬就用了御寶便交給張商英帶去中書施行轉身便回後宮去了。看那走路時急迫的樣子大抵是要回去拿這個萬花筒向哪位寵妃炫耀炫耀。

高強和張商英送了皇帝彼此互看一眼張商英沉著臉一言不地自去了也不知在打什麼主意。後面高強冷笑一聲:錢引這事本衙內算是搞定了接下來自有蔡京和你老慢慢玩我自忙我的博覽會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